张华峰!当我打开香港特区首届政府推委会泉州籍委员的档案资料时,这个名字、以及这个名字下面的一串头衔一齐映入我的眼帘:恒丰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恒丰融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恒丰企业财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恒丰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宝丰金号董事总经理、恒丰证券(菲律宾)有限公司董事长、湖滨酒店(加拿大)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江苏华新泛亚电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南京泛亚线缆配套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麒麟山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省经济发展促进会副监事长……
张华峰,1952年5月出生于晋江金井。60年代,随父母移居香港,并在培侨中学就读。培侨中学是闻名港岛的爱国进步学校。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培侨中学率先在香港升起了五星红旗。在这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学校里,少年张华峰度过了自己的中学时代。多年以后,他从这所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成为金融界、实业界的佼佼者。他终生难忘少年时代在培侨中学耳濡目染的这一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怀着一颗爱港爱国之心,对教育自己成长的培侨母校,更是怀着一种浓烈的反哺之情。在繁忙的商务与社会活动中,他还肩负着香港培侨中学校友会会长之职。
1969年张华峰毕业于培侨中学,1970年转入菲律宾找其父张道清,并在庄清泉股票公司任职,开始他的拼搏生涯。他先是任职于证券行的基层。尽管工作繁忙紧张,然而胸怀大志的张华峰,依然利用工余时间,报读进修学校,不断充实自己。谁能想象得出,这么一个文弱书生,证券交易行的一个基层职员,日后竟会成为华资经纪行中的佼佼者。这无不得益于他这段时间的辛勤自学,积累知识,提高自己。
10年之后,尚未“而立”之年的张华峰创立了自己的恒丰证券公司。此时,他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在一张白纸上设计宏伟的蓝图,并付诸实施。证券交易是一种高智能的经营运作,它需要智慧,需要胆略,还需要勤奋,需要敬业乐业,同时更需要信誉与人缘,当然还要有机遇,这些张华峰似乎都具备。10多年过去了,白手起家的张华峰成功了,如今他的恒丰证券公司已拥有香港联合交易所6个交易席位,其属下的恒进国际有限公司也是香港金银贸易场的会员,从事贵金属买卖。张华峰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
在瞬息万变的香港商海里,张华峰虽然成功了,但他并不固步自封。他立足港岛,把眼光投向东南亚,投向大洋彼岸,投向世界。晋江有一句方言,叫做“输人不输阵”,还有一首闽南方言歌是这样唱的:“爱拼才会赢。”张华峰的根在晋江,他具备这样敢于拼搏、善于拼搏的素质与毅力。他踏进菲律宾证券交易市场,在马尼拉成立了恒丰证券(菲律宾)有限公司,成为菲律宾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同时,他又斥资在这个千岛之国经营房地产及其他实业。接着,他又进军大洋彼岸,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他拥有星级湖滨酒店;在美国费城,他投建了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养鸡场;在纽约,他开张了超级市场……这些分布在东南亚与大洋彼岸的企业,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他以自己的成功,印证了“辛勤经营必有收获”的真理。
80年代以后,中国向世界打开了紧闭多年的大门。植根于祖国内地,成长于港地的张华峰,深知一个强大的祖国对港人是何等重要。多年以来,他一直在体味着总设计师就香港问题所说的8个字:“主权问题不容谈判!”当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里程碑,而“主权问题不容谈判”又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作为炎黄子孙,作为港人,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张华峰明白自己将对这个里程碑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中国再也不能穷下去了,这不仅是12亿中国人民的心声,也是企业界进步人士的心声。张华峰闻风而动,他踏上生机勃勃、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澎湃的祖国大地,在大河上下、长江南北,他看到自己的祖国像一条巨龙要腾飞了,东方睡狮真的醒过来了!他要为自己的祖国母亲尽一个赤子的绵薄之力。作为一个企业家,经过认真的考察之后,他在江苏投资开办了铜材冶炼厂以及江苏泛亚电缆有限公司;在南京,他办起了麒麟山庄开发有限公司、南京泛亚线缆配套有限公司……投办这些实业,他视之为一个企业家对自己祖国应尽的责任。而在故乡,他更是义不容辞,担任福建省经济发展促进会副监事长,为促进福建经济的发展出谋献策,尽心尽力。
作为遍布海内外的十几家企业的董事长,张华峰很难说清他拥有多少资产。如今,他已经功成名就,可以潇洒地享受人生,轻轻松松地度过自己的下半生,然而他不愿这样做。他在辛勤地经营自己的企业的同时,还关注自己所处的社会。他投入巨大的心血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他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位心灵充满博爱的慈善家:香港深水埗区文娱康乐促进会首席会长;长沙湾街坊福利会荣誉会长——一位实业界巨子尚能以奉献精神分身参与街坊福利会的工作,实在是难能可贵。张华峰对这些社会工作总是不遗余力,尽力而为。
张华峰还是一位深孚众望的社会活动家。
近年来,张华峰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地。在东南亚,在澳大利亚,在美洲,在西欧……作为一个港人,作为一个中国的民间友好使者,他广泛联络散布于普天下的校友,风尘仆仆地走访各方友邦人士。他到处宣传自己的祖国,宣传自己的民族。古老的祖国以及伟大的中华民族需要世界的了解,也需要国际友谊。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长年累月四处奔波。90年代,由于他对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卓越贡献,他与旅美华人、著名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女士同时荣任中美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由于他在证券商界的声誉与人缘,他被选为香港证券商协会董事。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怀抱时,张华峰被选为香港各界庆祝回归执行委员会委员。
1996年,44岁的张华峰先后率领两个团体访问祖国首都北京:一个是由香港培侨中学历届优秀毕业生组成的;另一个访问团的成员则是香港证券商界杰出人士。在首都,祖国人民给这些来自港地的爱国赤子很高的礼遇,港澳办主任鲁平、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晖、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以及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沛瑶等国家领导人都先后亲切接见他们。其时北国正当腊月隆冬,白雪纷飞,而张华峰及其同伴却处处感受到来自祖国母亲身上的温暖。在迎宾所里,那么多位国家领导人与他们促膝谈心,谈香港的回归,谈祖国的未来,谈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重任……而后,他们飞离北京,把祖国母亲的温暖带回香港,让每一个港人都分享这种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澳门回归也指日可待。张华峰心潮澎湃,他深感身处这个时代的港人是幸运的,他们既是最后一代在港英殖民统治下的香港生活过的中国人,同时又是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第一代港人。
在香港回归前夕,张华峰被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届政府推选委员,为香港特区选举未来领导人,他深知自己肩上这一担子的份量。同时,他深知:香港回归祖国,这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港人治港”,如何保证回归祖国后的香港更加稳定繁荣昌盛,这是历史对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每一个港人的挑战!回首过去,张华峰审视自己在香港几十年的生活,他无愧于这段岁月,他已尽了一个港人对香港的责任;展望未来,他也绝不会裹足不前,他将尽到一个中国人对回归后的香港的责任。
199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