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循序渐进 稳步发展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1945年,张嘉星出生于晋江市陈埭镇涵口村。父亲张书香,15岁时候就去菲律宾谋生至今。张嘉星少时就读紫峰小学,毕业后,在村里务农,并搞一些副业。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父亲的侨汇。母亲1960年申请探亲去香港,1973年去菲律宾与父亲团聚。张嘉星年青的时候,兴趣文艺活动。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村里组织宣传队,他是活跃人物,登台演戏,外出宣传,令人瞩目。他在宣传队里认识了女队员陈爱丽。两人志同道合,于1967年张嘉星23岁那年,在家乡结婚。 张嘉星是1973年去香港的。 他一到香港就走上办厂的道路。 他办的第一家工厂叫百利来织造厂。工厂面积1000尺,注册资金20万元,只有20个工人,类似于我们内地现在的家庭作坊。主要生产男女服装。 百利来织造厂的效益甚佳。仅仅二年,张嘉星又开办了另一家工厂。仍然是一个好厂名,叫百利发织造厂,工人有300多人,产品是高级男女服装。 10年过去了。张嘉星在兴办实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过来了。而且一直没有偏离他的人生轨迹。1986年,他进军内地,在深圳特区的罗湖区莲塘村,开办了富汉服装有限公司。他的公司属下有三家工厂。制衣厂投入资金1000多万港元,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印花厂投入资金100多万港元,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橡筋厂投入资金250多万港元,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所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往欧洲共同体的国家。 1992年,张嘉星来泉州投资,在成洲工业区开办了福建富汉制衣印染有限公司。工厂占地2000平方米,投入资金1000多万港元,主要产品是全棉针织布加工漂染。工人100人,管理人员17名,其中技术人员5名。 漂染行业竞争对手如林,单是泉州地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就有48家。时代在前进,人民对于服装色泽的要求日新月异,厂家也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满足客户花样翻新的需求。服装行业,竞争如此激烈,张嘉星,如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 改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引进西德先进技术设备,采用活性漂染的高科技新工艺。经过活性漂染的产品在60℃-80℃的温度里,不仅不褪色,且颜色鲜艳,色度、光差达到95%以上;漂染物不带任何致癌化学物质;而且,柔软度高,手感良好。张嘉星为此聘请了两位香港的高级工程师长期住在厂里,负责技术业务,把握和监控生产流程,把紧产品质量检测。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工厂的产品,能够打开市场,无销售不出之忧虑,全靠产品质量优良,不仅受到本地,而且受到外地乃至外国客户的赞扬。 质量,是生命之本,他说。基于这种认识,张嘉星舍得大投入。厂里的高温缸、油炉、烘干机、定型机等庞然大物,都是从西德空运来的,耗费资金近600万元。不锈钢拉缸,是香港制造的,而脱水机,是台湾的…… 高投入的现代化设备,高技术的管理监测,是高质量的产品生产的保证。张嘉星自信产品是泉州地区一流的,他为此感到骄傲。 烟尘和污水处理,关系到漂染厂的生死存亡。张嘉星把这项工作,当成抓产品质量一样重要的事情来对待。 富汉制衣印染厂,地处泉州人口密集的南区,福厦高速公路的旁边。漂染厂是受人注目最易被人起诉的。但是,自从1992年办厂以来,居然没有任何群众起诉富汉。说怪不怪,因为张嘉星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一开始办厂,就把治理污染问题考虑周全了,治污与建厂同步投资、同步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加以改进,从而完善地处理除尘与排污问题。 在处理烟尘方面,对产生烟尘的煤炉和油炉,采取水磨除尘法。结果,他工厂的两根数丈高的大烟囱,不见一缕烟尘冒出,令人觉得是两根废置不用的管子。 在处理污水方面,采用浮式污水处理法。经过处理后的污水的水质,经市环保局检验达标。这个污水处理系统,投资60多万元,日处理污水1000多吨。 此外,张嘉星还定期对防污设备进行清洗与保养,使整个系统能够保证高效运作,自始至终从而解决了当今漂染厂最令人头疼的治污问题,得到市环保局的充分肯定。 当今,保护环境愈来愈被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所关注。张嘉星清醒的环保意识和他的高科技的除尘排污处理方法,实在值得我们学习与效仿。 不仅环境保护工作值得赞许,张嘉星还是一个遵法守纪的企业家。海关、税务、外经贸等部门对他的工厂都十分关心。当年的泉州市委书记、现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陈营官,曾经参观过他的漂染厂,泉州市五套班子的领导也曾光临,都给予较高的评价。富汉漂染厂是东海镇的一家先进企业,被泉州市工商银行评定为AAA企业和信得过企业。 早在八十年代初,张嘉星刚刚走上办厂道路不久,正是资金紧缺时期,但他就开始回报生养他的家乡了。他明白那时候靠他的捐献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的第一个举措是出资组织涵口村的领导人赴菲募捐,动员菲律宾乡贤捐资400多万元,在涵口村创办了紫峰中学。此外,张嘉星和他的母亲,为村里铺设水泥大道,捐献100万元、紫峰小学教育基金30万元。其母亲捐资200万元在娘家新店村独资创办了幼稚园,捐建捐修东石佛祖宫和湖中祠堂90万元。 张嘉星有二男一女,二位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在香港协助张太太陈爱丽主持百利来和百利发二家织造厂的业务。女儿尚在读书。令张嘉星十分欣慰的是,双亲健在,经商菲律宾,生意兴隆。 在谈到办厂25年的经验体会时,张嘉星说他不赞成一开始就大规模铺开,搞企业应该从小到大,循序渐进,扎扎实实,稳步发展,为人应该谨慎谦虚,待人应该热情礼貌。他说:“就是这样,我20万资金,才能发展到这个样子。” 张嘉星不擅言谈,但他的高科技投入,采用活性漂染新工艺和除尘排污新方法,都能引发我们深思与效仿。 1998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