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猛,曾用名王全忠,1909年出生于晋江龙湖石龟许厝村。1935年前往菲律宾,1936年加入菲律宾洪门团体,担任菲洪门致公党主席。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作为一名华侨爱国青年的许志猛,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积极参加菲华抗日救亡活动,出任菲华文化界救亡协会执委,参与动员华侨青年学生回国参军,发动华侨各界捐款捐药,支援祖国抗战。
1942年3月,即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菲律宾后2个月,许志猛联合洪门爱国人士,建立秘密组织“洪门复兴委员会”,是该会负责人,并创建一支地下武装组织——“抗日锄奸义勇军”(简称“抗锄”),由许志猛任总指挥,其成员主要是洪门系统的进步人士,包括教员、店员、青年学生和小商贩等。该系统的成员还分散到各华侨抗日团体中去,如参加“华支”(菲律宾华侨抗日支队)、迫击团和青抗等组织,还创办地下抗日报刊《华商公报》,许志猛任社长。该报以宣传抗日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华侨商人参战,报导国内外反法西斯的状况,鼓舞华侨爱国抗日。在华侨中很有影响,起了动员和组织华侨群众抗击日军的作用。
“抗锄”从成立起即和菲律宾人民、“华支”以及各抗日团体并肩作战,后来又配合美军作战,直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
反法西斯的共同斗争,把“抗锄”和菲律宾人民团结得更紧密了。“抗锄”的队伍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菲律宾人民群众给他们送情报,送玉蜀黍、椰子、红酒等食品,有的还杀猪宰鸡款待他们。城市里的商会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那时,许志猛曾多次化装潜入市内工作和侦察敌情,虽遭到敌人的搜捕,但总能化险为夷。有一次,许志猛被困在一个防空洞里好几天,群众悄悄给他送水送饭。反法西斯的战斗,使中菲人民凝成了一家。
1945年2月初,在解放马尼拉市的战斗中,“抗锄”和“华支”在配合盟军美国部队作战时,日军垂死挣扎,实施“焦土政策”,要把马尼拉市全部烧光。许志猛率“抗锄”战士死守马尼拉的岷伦洛区。这个区面对马尼拉海湾,对面岛上的日军利用夜幕掩护,企图偷渡过来放火。许志猛就把主力布置在塔仔尾,封锁海岸,经过多次战斗,岷伦洛区终于保全了下来,没有遭到日军的疯狂破坏。“抗锄”的战士们还奋力帮助群众扑灭日军放的大火,从火海中抢救华侨和菲律宾民众的生命财产。还为数以千计的难民办了“北中”难民收容所。当地菲律宾的群众感激地说;“要不是华侨游击队保卫了这块地方,我们就全完了!”
1945年3月,“抗锄”开赴南吕宋前线增援友军,配合美军第十一空运师肃清残敌。在行军途中,遇到道路崎岖、粮食补给不足及环境生疏等种种困难,但“抗锄”战士勇往直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一到达目的地,即投入山达戈洛示社镇的战斗,把负隅顽抗的日军驱赶到北寒山社去,使其陷于绝境。战斗一结束,又立即参与解放罗示万吽示战俘营的战斗。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虽然遭到驻扎在凤梨山上的日军重炮的猛烈轰击,有些战士壮烈牺牲,但是“抗锄”战士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终于攻克了重兵把守的“战俘营”,解放了被俘的美军。战斗结束后,“抗锄”又立即回师比拉社。几天后,与到达的美军第一骑兵师的通讯部队会师。并建立双方远距离通讯联络,从而获得西南太平洋美军总部的支援。他们派出运输机,空投八箱枪支弹药和药品。“抗锄”获得新的补给,战斗情绪更加高涨。其时,美军正向南吕宋挺进,扫荡残敌。“抗锄”即与美军第一骑兵师侦察部队302连取得联系,配合扫荡万那哮山和文溜社等处高山地带的残余日军。“抗锄”每天派出搜索小队,多次同敌人遭遇战,歼灭残余日军,还打死一名日军尉级军官。万那哮山的扫荡接近尾声,西南太平洋美军总部命令“抗锄”配合第一骑兵师302连侦察队出发到400公里外的新战场。“抗锄”当夜派出一队,乘坐数辆坦克,直向南吕宋进军。队伍经过山巴洛的罗申那社,沿途无数炮兵和步兵,尽皆停留在公路两侧。“抗锄”进入计顺地区后,作为先头部队,兵分三路,齐头并进。队伍进入米骨地区乙绵山,在山顶过夜,扫荡残敌的炮声时断时续。第二天,军部又令“抗锄”赶回里溜社。时因马尼拉市100个华侨社团联合慰问团到前线慰问“抗锄”等抗日战士。由爱国侨领李清泉先生的夫人颜敕女士领队,率领十余名代表已达里溜社。当晚,全军集会欢迎代表团,整个大会充满烈热而亲切的气氛。慰问团送来100多面锦旗,这些锦旗后来被美军寄回美国总部珍藏,作为纪念。
南吕宋扫荡残敌的战斗基本结束后,“抗锄”回师马尼拉市。正当欢庆大会师之时,又传来喜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击日军侵占菲岛的战争,经过三年的苦斗,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抗锄”和“华支”等华侨抗日武装同当地抗日武装和盟军紧密合作,并肩战斗,英勇奋战,为菲律宾的民族解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抗日胜利后,许志猛出任菲律宾中国洪门联合会总会理事、菲律宾中国洪门致公党主席,是当地侨领之一。1949年回国。先后在福建省和全国侨委、侨联担任领导职务,担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1990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19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