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长于大地不落的星洲。他是龙的传人,一颗发扬东方文化的新星……
——题记
蔡锦淞,聪颖勤敏,胸怀豁达,以革新进取为已任。是新加坡、宗亲乡社团体创设以来,在领导层中,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崛起新秀。
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性格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那么,就从他成长的道路觅迹寻踪吧。
一、龙的传人
锦淞,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新加坡,祖籍福建晋江东石。
他的父亲蔡世柑先生,是东石东埕人。三十年代南来的拓荒者。东石,又称“龙江”,风光旖旎,人文荟萃,民风敦厚,古为名士宿儒所向往。有“海滨邹鲁”、“仁和之乡”美称。
世柑先生,性豁达,喜群体生活;廿岁在吉丹倡组仁和社,开办夜校及各种康乐活动。在新加坡历任多个社团和商团要职,尤对晋江会馆贡献更大。锦淞是他的长子,他常教育年青一代要继承东方优秀文化传统。
资料之一:一九八八年五月十日至十二日,东石镇隆重庆祝《龙江吟社》成立153周年,专程赶来参加庆典的新加坡晋江会馆名誉主席蔡世柑先生说:“东石龙江吟社一百多年来为弘扬中华文化,联络海内外同胞竭尽全力。今天,旅居各国的诗友都来了,说明龙的文化对龙的传人有着多么强的凝聚力啊!”(《人民日报》88.5.14海外版)
蔡世柑先生蔡锦淞先生父子,被荣聘为东石《龙江吟社》名誉社长。
资料之二:一九八五年三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进行改选,蔡锦淞脱颖而出,被选为董事,是新加坡宗亲社团中的后起之秀。他认为,先贤们从中国南来时,一无所有,他们只带着手上那个包袱,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繁荣和进步。那包袱里所带来的是,五千余年历史的优良传统与伦理道德观念。先辈们就凭着这份无价的宝贵资产及其血汗,为我们创造了今日的舒适生活。他还说:“目前,新一代的新加坡人,在承受了先辈们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同时,是否也继承了那份优良的东方文化传统精神资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我们年轻一代,如果只凭着那一纸文凭和满脑的科技,是否足够应付和面对未来的挑战?”(《星马人物志》第152页)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以穷达而异心!”他,蔡锦淞,生于星岛,根于龙江,有着龙的灵性和龙的精神!
哲学家尼采在谈人生三大境界时,分为任重道远的“驼骆境界”;勇敢拼搏的“狮子境界”和心性率真的“婴儿境界”。在锦淞的人生道路上,可以说是跨越了两个“境界”。
二、骆驼境界
锦淞在成长的道路上虽没什么坎坷和挫折,但父辈南来谋生时艰苦奋斗及创业的浮沉荣辱艰辛,对他的影响是很深的。
学生时代,他从明新学校到德明(华文)中学高中毕业(一九六四年),都是勤学苦读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六八年在南洋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时,他的乐群好动和领导才华就已崭露头角。他历任南洋大学学生联谊会会长。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一年在军队服役,晋升中尉。他精通华、英、马来等国文字,是位能文能武的俊才。
一九六八年以来,锦淞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并以晋江会馆作为活动中心。一九七七年五月,会馆成立康乐股,锦淞被推为首席主任。该股设有华乐团、戏剧团、舞蹈团、南音社、体育组、台拳道组及乒乓球队。一九八二年三月,会馆改选时,年富力强,勇于革新的锦淞当选为会长。他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康乐工作。他认为:康乐活动主要目的,是为继承和弘扬东方文化传统作出贡献,培养年青接班人;并能使青年一代更加接近会馆。会馆的执委中有百分四十为青、壮年,其中有大学毕业的商家、工程师和政府的高级职员。他们中多数是通过康乐活动而被吸引到会馆来的。在他的努力下,晋江会馆成为星岛社团中年轻会员最多、会务最频繁、文化生活最活跃的一个社团。不论是兴学奖学,或公益慈善,晋江会馆无不当仁不让。而康乐股,在推崇东方文化方面,更是活跃多样,成绩突出;还常应邀到全星及外地作演出活动。
镜头之一:一九七九年,中华总商会发动推广华语运动,晋江会馆热烈响应。锦淞任会长期间,更是不遗余力,推波助澜,在他的资助和组织下,大量印制海报、招贴、分寄会员及公众人士,并开办汉语拼音班。他说:“如果我们要确保九十年代踏入社会的青年都广泛使用华语,现在就不容迟疑,应积极全力去推广……。”
镜头之二:一九八五年三月九日,文艺创作讲习班开课,学员七十余人。新加坡写作人协会会长王润华到班演说。“五月诗社”社长淡莹先生,南洋星洲联合早报和联合晚报的编委欧清池,韩山元先生任专题讲师。锦淞说:“晋江会馆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力求创新突破,致力各项文化活动。”他还筹资并决定实施“推展华文文艺出版赞助计划”,以鼓励、帮助青年作家撰写和发表华语作品,并设立国立大学中文系奖学金。
镜头之三:一九八二年八月,乒乓球队主办锦标赛,锦淞特为球赛命名为“第一届全国宗乡会馆杯乒乓球团体公开赛”。在开幕式上,他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希望此项球赛,成为海外赤子增进乡情,秉承中华文化传统的活动。
镜头之四:一九八四年,戏剧团为配合晋江会馆成立六十五周年,献演大型剧《饮水思源》。锦淞介绍说:“这个戏剧,即在尝试引导青年人,应该珍惜并保存自己的文化根源;同时学习先辈们艰苦创业与服务社会的崇高精神”。
镜头之五:一九八八年八月三十一日,锦淞和蔡成宗先生,代表晋江会馆率领六十余人由南音、舞蹈、戏剧组成的代表团,参加第二届亚洲晋江社团联谊会。锦淞在会上介绍新加坡晋江会馆开展文化活动的情况和经验。
镜头之六:一九八六年一月廿七日,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成立典礼的千人宴会上,锦淞说:“一九八五年年中,在进行申请的同时,筹委会便成立一个拥有行政、文化、学术、出版四个小组的工作委员会。这个工委会吸收了文化界、学术界、以及各个专业领域的数十位人士参加。”他认为,总会的成立是宗乡会馆发展史的里程碑。
锦淞致力于宗乡社团活动多年,花絮续纷,经验丰富。在畅谈宗乡会馆的前景时,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问:这三年来,新加坡宗乡会馆是否有所突破,从冬眠苏醒过来?
答:肯定的。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成立之后,至少有好几十间会馆恢复了朝气。他们设立奖助学金,鼓励会员子女努力向学,举行敬老活动,颁发度岁金给家境欠佳的年老乡亲或宗亲,春节期间举行新春团拜,中秋佳节举行中秋晚会以保留华人传统……不少会馆已成立文化组、康乐股、青年团等组织,展开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文艺写作,书法绘画,中文电脑等。这些活动使会馆呈现一片逢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更可喜的是这三年来,许多会馆在庆典的时候,举行世界乡亲或宗亲大会,广邀五湖四海的乡亲或宗亲到新加坡聚会,不但促进桑梓之谊,且对促进经济交流及旅游事业都有很大帮助。同时把宗乡会馆照顾乡亲福利,促进乡谊,提升为经济、外交层次。
由于锦淞领导乡社团体成绩卓著,深受拥戴,他倡组的宗乡会馆联合会终于圆满成功,并任秘书长。他还是仁和联谊社副社长,湘灵音乐社名誉社长,精武体育会名誉会长,德明政府中学咨询委员会副主席,晋江学校常务董事等职。国会议员蔡崇语赞尝他是“新加坡宗乡亲团体设立以来,第二阶段的开始,是本国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年轻领导人。”
三、狮子境界
锦淞在十分强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拼搏创业,成为同龄人中崛起的企业家。
父辈艰辛的创业,坎坷的经历,加之他军营的锻炼和社团活动的见识,使他练就一副精明机灵的头脑。他到印尼万雅佬椰油厂任厂长。他吸收运用先进科学经营管理,取得成效;后在新加坡创设新雅都贸易有限公司,经营五金建筑材料出入口,承包建筑工程兼营地产、化工原料、卫生器材、机械配件等业。十余年来,他历任新雅都贸易有限公司股东经理,一九七四年起任执行董事经理;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年,担任白兰园(文莱)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一九七八年起任福成机件供应有限公司董事主席;一九八一年起,任金厦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主席;一九八三年起,任金股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主席和金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主席;一九八四年起,任金卫(香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和锭发贸易有限公司董事主席。业务趋向多元化。
由于他在开创事业中表现的才华和胆识,成为工商界所注目的人物。一九八五年三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推选他为董事,这使总商会有史以来第一次形成领导层有中、青相结合的新局面,他成为新一代的砥柱,他还担任五金机械公会总务及交际主任、新加坡出入口商公会监察主任等职。真可谓“狮子弄球,左右逢源”!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蔡锦淞先生是星洲宗乡社团的“龙”,工商企业界的“狮”,华人领袖第二代的“星”。当他进入人生第三境界时,这颗闪烁东方文化的新星,将会更加耀眼,更加璀灿!
1990年润五月稿于福建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