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晋江籍台湾知名人物简介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为了增进互相了解,交流文化,发展经济,促进祖国统一。现将晋江籍部分台湾知名人物简介于后: 王友剑 晋江人,1925年出生。毕业于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曾获得美国爱渥华大学农业经济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五十年代又毕业于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建设研究班第二期。 历任台湾大学教授,“农复会”技正、农业经济组组长、企划处处长、副秘书长及秘书长等职。八十年代任“农发会”副主任委员。自任职“农复会”以后,不断以其所学,研究台湾农业发展问题,并提供改进意见,及经常参与政策之制定,对农业之贡献殊多。在担任秘书长期间,正值台湾推行农业加速发展计划,他又参加各种计划的研制及监督,成绩甚大。他发展农业的学识与经验,深受国际间的重视。 由于他对农业经济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历年来曾代表台湾政府出席国际性会议多次,并应亚洲银行等国际性组织之邀请,曾担任短期性顾问,协助落后国家发展农业,深获好评。 他学识渊博,著译甚多,著有: 《农业生产经济学》;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译作有: 《总体经济学及计量经济学》; 另有中英文论文多篇见于中外报章杂志。 王朝福 晋江人,1923年出生。早年在福华毛纺染织厂股份有限公司服务达十数年久。勤俭自持,刻苦自励,遂为终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1968年,创立福丰毛纺织厂股份有限公司。该厂在其兢兢业业、深谋远虑的经营下,曾连续数年获台湾外销绩优厂商之殊荣。在国际间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为台湾争取了不少外汇,对台湾经济之发展,功不可没。 八十年代,为了配合国际观光事业之需要,在桃源国际机场附近开设了桃源大饭店,任副董事长,对促进台湾观光事业之发展与中国文化之传播,贡献良多。他有名言云:“尽责者,光荣之路也!”观其在工商事业上的成就与声誉,可知非虚言也。 此外,他亦尽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对参与各项慈善义举,从不后人。 吴世愿 号寒萍,晋江人,1919年7月19日出生。他毕业于昭味国学文书专科。曾任台湾标准草书研究委员,台南市艺术推行委员,中国书法学会台南市支会第一届理事。他的专业是教育,曾任校长多年。以上多为兼职。到八十年代后,乃集中精力于书法。任家庭礼品社经理、书香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是默默书室主人。 他少失怙侍,赖大姐扶养栽培。环境虽艰难,乃发奋自强。幼时得到大姐尊翁钟生教授颜柳笔法,自己又潜研“二王”,揣摩各家,深获精髓,由真草而入隶篆,精于颜体,尤擅草书。笔意超逸传神,堪为当代推崇。 他多次参加全台美展、中日书法展、台湾省南部第一届艺术家精作展,及当代名家邀请展数十次,均获好评。作品为国父纪念馆与台湾艺术馆珍藏。经常应聘为书法评审委员。对传播书艺卓有贡献。 何叔宝 晋江人,1921年5月7日出生。他毕业于台湾国防研究院第五期。旅居菲律宾多年,服务侨界。早年工作于侨报,文采超群,有才子之誉,故为侨界之健笔。曾任《大中华日报》总编辑、主笔,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三组副主任、立法委员、侨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他身患癌症,但决心抗癌,曾经五次手术,终使病情得到控制。他便在《中国时报》发表专文,论述其治癌经过,说明癌魔是可以战胜的,从而给病者和读者以极大鼓舞。 他有三本著作流传海内外,书名是:《钩梦集》、《颂大汉魂》、《奋斗人生》。 李亦园 晋江人,出生于1931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又获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六年,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国立台湾大学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之研究与教育,曾尽极大的努力。他的研究著作极为丰富,至1978年初,已出版专著8种,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专著有: 《马太安阿美族的物质文化》(1962年); 《南澳的泰雅人》(1952至1953年,与人合著); 《文化与行为》(1955年); 《一个移植的市镇——马来亚华人市镇生活研究》 (1959年); 《人类学与现代社会》(1964年); 《信仰与文化》(1967年); 《中国人的性格——科际综合性的讨论》(1961年,与人合著); 《文化人类学选读》(1966年); 《台湾土著民族的社会与文化》(1971年)。 主要论文有: 《从文献资料看台湾平埔族》; 《邵族的经济生活》; 《马来亚华人之遭遇与处境》; 《从人类学看文化复兴运动》; 《文化比较研究法探究》; 《再论讳的元始》等等,计有百余篇。 吴伯桢 晋江人,1942年4月21日出生。他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工程系。历任台北工专教授,经济部矿业司司长,台湾金属矿业公司董事,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经济部煤业合理化基金保管运用委员会执行秘书,金属工业发展中心董事,行政院科技顾问小组执行秘书,中国矿冶工程学会总干事、理事长,中国工程师学会理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科学学会理事长,行政院科技顾问小组顾问。 他于1968年任台当局经济部矿业司司长,综理全台矿业行政,制定海域石油矿探采条例,设置海域矿区,推动海域油气探勘。1970年9月3日,公布与施行了《海域石油矿探采条例》,是确保台湾海域资源开发之重要立法。他又统一矿业行政事权,促进了台湾矿务局之设立,促进了台湾省矿业行政事权之一元化;并制定矿藏安全法规,建立矿藏安全管理体制,推动了矿场安全十年改进方案之实施和推动参加国际性会议,有一定功绩。 他自1961年起,担任台当局中国矿冶工程学会总干事、理事长10余年。每年邀请国际间矿业学术团体到台参加会议,对促进岛内外矿冶学术交流,极有成效。1978年,任中国材料科学学会理事长,由政府拨巨款创办了工业材料研究所,奠定了材料工业发展之基础。从1979年起,兼任行政院科技顾问小组委员及科技顾问组执行秘书,负责全台科技方案的推动和协调事业。 杜淑贞(女) 笔名杜萱,晋江人,1948年1月9日出生。毕业于国立师范大学国文系。1968年,其处女作发表于台湾《联合报》副刊;1969年,其散文《烟尘之外》获《文艺月刊》散文类首奖。1970年,发表了短篇小说《这一季》、《戏水》、《读一些青春的脸》,这三篇均获入选《海内外青年女作家小说选集》。 此后十余年,一方面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一方面以新的语言与声音,作为“现代文学”的荷锄人与传播者,她不但写散文,也写短篇小说和新诗,均获得斐然可观的成就。 自1973年以后,她任教于花莲师专的十年间,担任“儿童文学研究”、“新文艺习作”等课程。在课余之暇,除负责采编《花师报导》半月刊外,仍笔耕不辍,并秉持“以文艺报国”为职志,文笔日健,著作日丰。作品大量见于《中央日报》等报刊杂志。 1980年,她精选历年发表之散文,集成《烟尘之外》一书(12万字)。不论抒情、咏物、写景、叙事,均清新可朗,优美可喜。1980年,获第十五届散文类《中山文艺奖》。1982年,以《爱在春天成长》一文,获《联合报》“爱的故事散文奖”。其主旨是阐扬天伦之爱,肯定人性之美与善。同年,完成了《现代散文创作理论探微》一文,建立了散文创作理论,以指导创作实践,见解独特。 她曾多次获奖:1983年元旦,其《归乡》长诗,获警备总部“青溪文艺金环奖”;1983年青年节,获救国团总部“青年奖章”;同年“五四”文艺节,获台湾文艺作家协会“第六届中兴文艺奖章”;同年11月底,获中国语文学会“第十八届中国语文奖章”。 汪 沱 字导之,自号听雨楼主人。晋江人,出生于1928年7月18日。1952年,毕业于台湾师大教育系,后又进入师大教育研究院深造。曾两度奉调革命实践研究院,参与研究工作,又曾参加政治作战学校战地政务干部集训。历任中学教师、主任、校长和专科学校讲师、副教授数十年。 他少时即富有领导才能。高中时代,曾任学校学生自治会会长;大学时代曾当选为师大教育系系友会常务干事。为人谦和,任事负责,数度当选为资深特优教师,屡获上级颁奖表扬,先后奉派参加“中日”、“中韩”等国际教育会议,及考察世界各国教育,足迹遍及欧、美、日、韩、东南亚等20余国。对各国教育制度及设施,有深入的研究和心得。 由于他热心公益,重视乡谊,曾先后担任台北市闽南同乡会理事,台北市福建大学学生联谊会总干事。在其任内,他筹募设置助学基金,造福闽籍弟子。又曾任台中市闽南同乡会理事,台中市师大校友会总干事,台中市“杰人会”会长,台湾省教育会理事等职,对促进乡谊,服务社会,均有卓越表现。 其父英若为南洋侨商,为人耿介,乐善好施。其母汪张氏贤慧,为乡里称颂。妻王秀兰女士,常扶弱济困,亲朋有口皆碑。子女四人均受过高等教育:长男威宜毕业于成功大学建筑系后,赴美攻读资讯工程;长女伊玲毕业于辅江大学法律系,在台中商专任教;次子、次女分别攻读国际贸易及银行管理。一家和睦,各有所长,热心社会事业,故为亲友所称羡。 施人豪 晋江人,1937年生于台湾鹿港。他曾攻读机械工程,并经台方“建设人员机械工程科”考试及格,被分发至乡公所襄办人事。乃以志趣不合,负笈北上,入师大夜间部国文学选修;又于1963年考入淡江大学夜间部中文系,两校课程同时并进。于1966年验定为合格中学教师,旋任台北市立女中任教语文,时达九年。 1971年,他同时考中师大国文研究所和政大中文研究所,乃选入政大中文研究所。1974年,以《郑樵文字说文商榷》一文通过论文考试,获硕士学位。 1975年,他应中国医学院之聘,任讲师兼秘书;1978年升为副教授兼主任秘书。1971年7月,他辞退兼职而专任教学工作。1981年,应成功大学之聘为专任副教授。 他于教学之余,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亦致力于地方文化事业,经常返乡主办演讲及座谈,倡导古迹维护,鼓动重振鹿港文风,对保存淳朴民风不遗余力。八十年代,与好友协助鹿港新祖宫成立图书馆,成立鹿港文教基金会,藉以推动鹿港文献资料之整理。举办文化讲座,又广设社区图书馆,辅导地方文教活动,以及代办奖学金等活动,故深获好评。 洪濬哲 晋江人。1951年2月9日出生,毕业于国立师范大学体育系。他自11岁开始,即与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1968年,首次当选为亚洲青年杯篮球锦标赛中华队“国手”。这更激起了他奋发向上的决心。从这年起,加入了飞铊篮球队,为飞铊5号队员。他珍惜这块招牌,从未换过球衫。从此成绩卓著,先后当选过15次“国手”,参加过亚青杯、亚洲杯、亚运会、奥运会、琼斯杯等国际篮球赛,也膺选过亚洲明星球员。在参加琼斯杯、中正杯、自由杯、盟军杯、大专杯赛中,赢得了最佳射手之美誉,为台湾争得不少荣誉。他多次获奖:1977年青年节,获“青年救国团全国青年奖章”;1979年,获十大运动员之一的荣衔,又曾当选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并荣获蒋经国三次召见。 他决心以推动篮球运动为职志,认为青年在篮球场上的教育,比家庭、学校教育更为深广。他将篮球场比做人生的舞台,极富哲理意义。 其父鼎元,曾任台北市警察局士林分局局长;为优秀警察主管。母亲持家教子,长于料理家务。妻,叫蕙雯,相夫教子,素称贤慧。他兄弟姐妹六人,自己排行第二,弟濬正亦是篮球“国手”。 高龚书绵(女) 别号恒修,法名慧山居士。晋江人,1924年4月7日出生。毕业于台湾师大教育系,曾任台北师专教授多年。 她出身于翰林世家,几代以科举闻名,文章道德见重群彦。幼承庭训,爱好文艺,情操高洁,具有优良的妇德,为一典型之贤妻良母及教育家。早年曾获全台性文艺演讲及论文竞赛冠军。著有《阳明思想与现代教育》、《儿童教育原理与设计》、《国校唱游科教材教法研究》等书。课余研究绘画和师事。 其夫高逸鸿,所作的《四君子》,构图严谨,运笔灵活,一枝一叶,无不高妙。其作品曾参与岛内外展出。1977年,她与其夫高逸鸿举行书画合作展于省立博物馆,佳评如潮涌。 她亦写散文,富文采而深具哲理,清丽洗练,常见于各大报刊杂志。是六丽画会、中国美术协会、中国笔学会及中国文艺协会的永久会员。综合儒、道、释各家之义,讲究和善处世,重立身行己,以达到宁静悟禅之境界,为其精神生活之主旨。 丈夫高逸鸿是名画家,系浙江临安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文学系,擅画花卉、翎毛、虫鱼、走兽之属;书法兼长正、草、隶、篆各体,尤以行草自成一家,蜚声中外。 有子女六人:长女韵华,台大外文系毕业;次女静华,台师大美术系毕业;三女丽华,政治大学中文系毕业;长子国华,台师大英语系毕业;次子宝华,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三子德华,淡水专科国贸科毕业。三男三女各有所长,服务社会。 庄伯和 晋江人,1947年5月出生于高雄。幼年受其父亲影响,对绘画有极大兴趣。1965年,考入台湾师大美术系。毕业后,先任教,后入彰化银行工作。 1972年,入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班深造。他习水墨山水画,受名师李渔叔、吴子深、庄尚严教诲尤深。1976年,又入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进修一年,并探寻日本所藏中国文物,及与中国文化有关之古迹,藉以研究中国艺术的演变。他又与韩国艺术界交流,深入研究东亚文化圈艺术。对台湾民间艺术,亦予以深切关注与研究。 其著作有:《中国艺术札记》、《中国美术之旅》、《民间美术巡礼》、《佛像之美》。译著有《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他又于八十年代在辅仁大学任课,主讲“美学”、“艺术概论”等。 叶学志 晋江人,1925年出生。毕业于政治大学法政系。1947年毕业后,即从事教育,曾于福建、台湾两省的教育厅任职。1957年赴美进修,曾就读圣保罗、密苏里等大学,专攻教育行政及中等教育,前后达十年。其间于1959年返台,受聘为行政院秘书,兼任师大副教授一年。于1967年返母校教育系任教。翌年,台湾高雄师院创办,应邀担任教务主任,并一度代理院务,为学校奠定了坚定基础,深获好评。1971年仍回“政大”任教,兼办学术合作事宜,对建立国际学术交换制度贡献甚大。1974年奉调教育研究所任所长,创办教育人员暑假进修班,使台湾教育行政人员获得在职进修机会。又在该所设立博士班,为台湾培养高级教育人才。1977年接任教务长,并兼附设空中行政专科学校教务主任,掌理全校教务,致力于推广空中教育。1983年6月,调任台湾教育学院院长。 他在工作之余,抓紧著述,著有: 《教育概论》; 《教育哲学》; 《我国与美国公民教育之比较研究》; 《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面临教育问题之研究》; 《教育发展与政治发展》等。 他还主持有关机关委托的各项专题研究,均卓有成效,被誉为“笃行实学”的教育家。 蔡孝国 晋江人,1914年1月12日出生。他旅居菲律宾经商,卓有成效。其经营事业:有菲律宾乳胶制造厂、国际制造厂、三角牌油漆厂等。他又是菲律宾太平洋银行董事。他因热心公益,宽厚待人,扶贫济困,排难解纷,故深受侨界爱戴,声誉卓著,成为家喻户晓的当今旅菲侨领。 曾任菲律宾华商联合总会理事长、菲律宾济阳柯蔡宗亲总会理事长、计顺市中华商会理事长等职,其他社团要职,不胜一一枚举。曾多次率领全菲侨胞代表赴台参加国庆大典,并在台投资。 八十年代后,任华侨商业银行董事长、侨光开发公司董事长、华国大饭店常务董事、信台纺织公司常务董事、世华联合商业银行董事等。华侨商业银行,系1958年由台当局特准设立,以发动海外侨胞投资,发展侨民经济为宗旨。蔡先生为发起人之一,对海外募股不遗余力。1961年该行开业,业务蒸蒸日上。 谢坤荃 字昆玉,晋江人,1927-12-22日出生。毕业于香港华侨工商学院文学系。历任《公任报》社发行课长、秘书,胜利针织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天隆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信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信中纤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监事,对鼓励华侨到台投资设厂,及纺织品外销,拓展海外市场,争取外汇,诸多贡献。 他先后任台北市谢氏宗亲会总干事、常务理事、副会长,闽南同乡会名誉理事,世界昭伦宗亲会名誉会长、常务委员、秘书长、顾问等职。他出钱出力,乐善好施,表现出敦亲睦族、爱国家宗族的赤诚。 1978年5月,出任台湾农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提出今后不再售土地,并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分别规划建高品质茶园及造林种果,坡滩地开发为高级别墅住宅区、游憩区或商业区。这样的精心筹划,正开发出一批批可喜的成果。 他著述较丰,有影响者为: 《民族魂》; 《知死是大勇》; 《有道不孤》; 《东南亚昭伦宗亲访问记》; 《全美昭伦宗亲访问记》; 《冠公墓园记》; 《过渡时运》。 柯吟芳(女) 晋江人。台湾著名的舞蹈家,享誉国际,曾获欧洲国际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具备忠厚、进取、谦虚的美德,这是她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她的舞蹈艺术独具风格,充满绚烂光辉与多采多姿。举世闻名的舞蹈家BERNEE SORINA,就是早期培植这朵舞国奇葩的人。她出生名门世家,有海阔天空的舞蹈天赋,又师承名师,加上勤奋和创新精神,故获得了非凡成就。 她的舞蹈艺术,吸收西洋芭蕾舞及各国舞蹈之精华,继承了中华民族舞蹈的传统技巧,并潜心发扬、改进、创造,使之发扬光大,为民族艺术生辉。故在她历次赴各国演出和访问期间,总是以介绍我国民族舞蹈为重任,并吸收外国之精华,以丰富自己的创作。 为培养新生力量,她创办舞蹈研究社。其特点是重视基础,启发天赋,集外国芭蕾和我国民族舞蹈之精华,加以锤炼升华,以达到舞蹈艺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并以我国古典乐曲、南管曲伴奏,声情统一,精妙绝伦,前所未有,既是中华民族气质之舞蹈典型,又是一定历史时期创新开拓。 柯吟芳培养出来的舞蹈家,已遍布海内外。有的在世界各地舞蹈学校继续深造,有的在台湾各地创办舞蹈学校,对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她在舞蹈艺术上的精湛造诣,在舞蹈艺术教育上的具体成就,堪称桃李满园享誉国际。 (以下人物摘自新华社香港分社《台湾人物》) 李纯和 晋江县人。1921年8月15日生。现任基隆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 南星高中毕业。曾任县立新营国小校长3年。1945年入福建省训练团受训后,任建阳地政处契据专员。1948年去台,在基隆经营中药店。1956年中医师考试及格。曾任基隆市中医师公会理、监事14年,现为该会理事长。 李该博 晋江县人,1932年12月4日。现任大宇化工、大宇贸易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景德纺织公司常务董事兼董事长,景美印染公司常务董事兼总经理,大宇钢铁、大基针织、大宇容器、大宇纱筒等公司常务董事,南洋染整、富顺纤维及宏洲化学工业等公司董事。大宇关系企业的两名核心人物之一。 毕业于厦门大同中学。1959年经营大宇贸易公司。1962年又集资创设大宇化工厂公司,以后发展成其一系列关系企业。 大宇关系企业的另一名核心人物为陈有福。该财团主要经营印染、纺织和钢铁业,属中型财团。1977年,该关系企业有10家子企业,资产总值为台币二十八亿零八百万元,资产净值六亿七千八百万元;自有资金占资产总值24.1%。该关系企业分别与美国两家公司技术合作,从事印染和成衣业,并吸入日本昭和丸筒株式会社的资金。 陈植佩 字如川。晋江人,1922年11月2日生。现任华成工业、稳兴机电工业、友联储运、新加坡文兴引擎制造厂及凤梨厂、香港文兴国际等公司董事长,高雄华园大饭店、华成纸业、华成制罐纸器、泰国凤梨厂等公司常务董事,文兴行负责人,华成关系企业的核心人物。 陈植培毕业于英士大学法学院政治系及政治大学政工班。抗战期间曾在江西干部训练团受训,任青年军指导员。胜利后返回侨居地泰国。1955年起回台投资。曾任香港源丰实业公司、华侨中林公司经理,高雄合板公司董事长,台湾合板制造输出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台湾省进出口商公会及高雄市进出口公会常务理事,曼谷文兴公司总经理及台湾省商会联合会常务理事,高雄市闽南同乡会会长,现还任蒋印(尼)经济协会常务委员。 妻柯淑卿,长女雅妮,婿陈崇基,子中尼、海尼。兄陈植津,也是该关系企业的核心人物。 陈植津 晋江人,1911年6月16日生,现任华园饭店董事长,华成制罐纸器公司常务董事,华成工业、华成纸业及稳兴机电工业等公司董事。华成关系企业的核心人物。 暨南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泰国勤德行行东,香港源丰实业公司董事长,台湾假日饭店、高雄合板公司董事。陈植津现侨居泰国,任泰国“中华总商会”执行董事,“侨商救国联合总会”常务理事等职。 弟陈植佩亦为该关系企业的核心人物。 华成关系企业以经营食品业为主,还有合板业、旅馆业等。属中型财团。1977年,该关系企业有12家子企业,资产总值十六亿六千九百万元台币,资金净值五亿二千三百万元台币,自有资金占资产总值31.3%。 该财团在东南亚地区投资种植凤梨及加工,包括泰国凤梨、新加坡南发凤梨及印尼苏门答腊凤梨公司。陈氏兄弟并与美国克灵顿引擎制造公司合作在新加坡设立文兴引警制造公司,生产四冲程汽车引擎等。 柯叔宝 晋江英林人,1920年5月27日生。现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侨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菲律宾远东大学肄业,“中训团党政班”第十五期,“国防研究院”第五期结业。1946-1954年任菲律宾《大中华日报》主笔,1954-1959年任该报副社长兼社论撰稿人。1956-1958年任蒋菲“反共联盟”秘书长。柯在菲期间还担任国民党驻菲总支部书记长。1967-1972年任国民党中央第三组副主任。1972年起任侨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63年国民党“九大”起当选历届中央委员。 妻曾润,第三女友仁,婿黄英驹。 柯俊智 字复初。晋江英林人,1907年生。现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旅居菲律宾。 曾在菲律宾办中山学校。任过国民党菲律宾总支部书记长、评议员。1948年创办马尼拉《大中华日报》,自任发行人。1963年起被聘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黄哲真 晋江安海人,1905年生,任过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中(蒋)菲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 上海群治大学法科毕业,中训团党政高级班一期、“革命实践研究院”第十七期结业。曾任福建安溪、海澄、漳浦、宁德、甘肃榆中等县县长,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执行委员,菲律宾总支部执行委员兼书记长,甘肃《民国日报》社社长,福建四区、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8年当选为立法委员。去台初期曾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书记长。 于1986年8月21日在台去世。 著有《地方自治纲要》一书。 妻黄汉卿,1976年七月初一日去世。 蔡 颋 又名廷硕。晋江人,1930年生。现为国民党中央委员、立法委员。旅居菲律宾马尼拉。 菲律宾新卡西里示大学教育学士。曾任国民党驻菲总支部常务委员,菲律宾首都钢铁公司副总裁、总裁。1972年被选为侨选增额立法委员,1975年连任。1976年当选国民党十一届中央委员。 蔡先生于1971及1975年以“菲律宾国民党文化协会总会”代表团团长身份到台活动。 蔡文华 晋江金井人,1912年生,现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1941年毕业于菲律宾扶西·黎萨学院商学系。1976年获台湾中华学术院授予名誉人文哲学士学位。历任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菲律宾济阳柯蔡宗亲总会理事长,马尼拉国际扶轮会会长,菲律宾糖业公会会长,菲律宾世界自由促进会执行副理事长,菲华反共总会副主席。目前在菲经营的事业并自任董事长的有锦记公司、太平洋银行、亚驾糖业公司、太平洋搪瓷厂、太平洋面粉厂等;在台湾任董事长的有华洋开发公司(台北希尔顿饭店的业主)、世华联合商业银行、华洋铝门窗公司等;在印尼则经营规模宏大的饼干厂。 1977年捐款台币三百万元,供蒋“国防医学院”修建示范教室。 199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