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和与海外有联系的代表性人士、专家学者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
致公党由华侨社团美国致公总堂发起,于一九二五年在美国旧金山成立。长期以来,为争取祖国富强和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而奋斗,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日斗争。一九四七年五月,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实行改组,提出联合一切民主力量,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一九四八年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五一”号召,加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参与新中国的缔造。建国以后,致公党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组成部分,积极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
一
一九五六年六月,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刘成鹏、陈其挥两位同志来泉州地区开展组建工作,在中共泉州市委、晋江县委、晋江地委统战部的关怀支持下,致公党组建工作顺利进行。一九五七年十月,在泉州市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致公党泉州市委员会”。致公党晋江县组织也同年组建。首先建立石狮支部,借助石狮华侨中学为支部活动基地,党员十一人,李贤起任支部主任委员,施性城、邱步云为支部委员,不久反右斗争运动,组织活动无法开展。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十年动乱期间,组织遭受摧残,活动停顿。由于“左”倾错误思潮影响,在几次政治运动中,扩大了打击面,许多成员遭受折磨、迫害,被开除清洗,蒙受不白之冤。
一九七九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拔乱反正,落实政策,平反改正了许多归侨、侨眷的冤、假、错案,组织活动复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时党员只剩六人。我们遵循《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问题座谈会纪要》精神,认真贯彻“在工作中发展,发展为了工作”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发展新党员,到一九八六年初,共有党员三十二人,他们来自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缅甸、美国的归侨和国内侨眷属。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选派洪元来、许天文参加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统战政策、侨务政策。
一九八六年元月十六日,召开致公党晋江县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致公党晋江县委会,民主选举陈立察、洪元来、许天文、王鼎力、李锐、杨景星、林燕玉组成第一届委员会。陈立察任主任委员;洪元来任副主任委员;许天文任副主任委员兼办公室主任。聘请李贤起、何扬明、邱步云为第一届委员会顾问。根据党员布局划分为石狮、青阳、安海、英林四个支部。
石狮支部:蔡福为任支部主委,许国文、许秀坑任支部委员。
青阳支部:洪元来兼任支部主委,傅美英、吴礼萱任支部委员。
安海支部:赖培乐任支部主委,施教诚、吴为仁任支部委员。
英林支部:洪祖良任支部主委。
一九八七年陈立察主委去逝,洪元来任县委会代主委,邱步云任县委会代副主委。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致公党晋江县第二次党员大会,民主选举洪元来任第二届晋江县委会主委,李卫东任副主委,林燕玉任组织委员,施秋水任宣传委员,曾焕图委员负责联络工作。聘请吴源流同志任第二届县委会海外工作联谊会主任,赖培乐、洪祖良任副主任。石狮支部经致公党泉州市委批准,从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日起划为泉州市委直属支部。
青阳支部一九九○年元月民主选举傅美英任支部主委,郭金醒、陈龙旺任支部委员。
二
组织建立后,广大党员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进行自我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听共产党的话,响应各项号召,为祖国的建设尽力做出贡献。老一辈党员为创办晋江县华侨中学、石狮华侨戏院、石狮华侨新村和各自家乡的学校作出了贡献。
一九七九年后,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致公党员立足祖国,搞好本职工作,服务社会尽力尽职。中国银行安海办事处主任林时泽,搞好信贷,促进了安海经济的发展,荣获红旗单位、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晋江县内坑学区副校长曾焕图,为了发展农业,精心配合农技部门钻研科学种田、植果、养猪,为内坑乡农业的增产,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县有关部门表彰。晋江南侨中学施秋水同志利用课余,撰写《革命回忆录》,编入华东军大通讯一书,一九八九年十月应邀往北京参加“华东军大建校四十周年庆典”。安海医院林芸香医师,为计划生育工作,做好各项手术,自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七年连续十年评为县、市先进工作者。杨景星老师把毕生精力奉献教育事业,在数学教学、教改、教材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先后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多次荣获县、市先进工作者,省首批晋升为特级教师;陈立察主委,何杨明顾问评为全国侨务先进工作者;洪祖良评为省侨务先进工作者;杨秀招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王人秋评为全国少先队先进辅导员;郭金醒评为泉州市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李仰圣的作曲荣获华东六省一市一、二、三等奖;八旬高龄的邱步云,退而不休,发挥晚年余热,积极协助人民政府落实华侨成份、华侨私房工作,调解民事纠纷,得到石圳市人民政府表彰和群众的赞扬。本党成员在联系海外侨资办公益事业和投资办企业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李贤起、林贵攀、洪元来、蔡福为、蔡其梭、吴源流、赖培乐、王鼎力、陈立察、李锐、许志格等成员积极争取侨资续建县华侨中学教学楼、音乐楼、石狮中心幼儿园、石狮医院、鹏山师范。修建山兜村间公路“交通路”。参与争取侨资创建石狮侨中、英林医院、安海医院、安海幼儿园、英林中学、各自家乡小学和配备医院救护车及其他设备;石狮支部党员与石狮镇侨联的同志共同引进侨资创办企业十余家,安置侨属数百人;许秀坑同志引进菲侨创办振狮针织实业公司;李甫生引进电脑机绣有限公司;李锐同志引进港胞创办“泉州百源服装有限公司”和石圳皮革制品厂;安海支部党员协助引进企业,做好穿针引线的有十家,为发展安海外向型经济做出贡献;吴源流同志引进大量美国蔬菜良种给省科研所。
三
现有党员78人,具有大中专程度48人,中小学教师37人,分布在各重点学校。任校长5人,教研组组长7人。任县、镇侨联主席15人。县、市政协委员19人。一九八八年三位成员参加了共产党党员。他们通过人代、政协会议及其他渠道反映了不少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商讨,就侨务工作、社会治安、移风易俗、市场物价等方面反映自己的见解或建设性意见。一九八七年,洪元来代主委在政协会议上对侨务工作提出六条意见,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邱季煌同志就政廉建设向石狮政府提出建设性意见,受到石狮市市长十分重视,给予约见面议。
四
开展海外联谊,做好“三胞”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贡献。一九七九年后,在党成员充分发挥海外亲友与海外洪门团体的关系。这个优势与特点是本党与海外洪门团体有着悠久历史的关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文会友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激发“三胞”爱国爱乡的热忱,鼓励他们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投资办企业,为繁荣侨乡经济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走出去方面:陈立察往新加坡;李贤起、林贵攀、洪元来、许天文、王人秋先后多次到菲律宾;李贤起、林贵攀多次往菲往港,组织了菲律宾、香港晋江侨中校友会、校董会。洪元来主委访菲时,广泛接触菲律宾洪门人士,为本党与洪门人士增进友谊、密切关系起很大作用。在菲期间,积极协助菲律宾某氏宗亲总会恢复会务工作,促进侨界之间团结做出一定成绩。
在以文会友方面:王秋人同志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七年往菲律宾时,先后撰写《侨乡小学誉满神州》、《石狮旧貌展新颜》,被聘为《菲华时报》特约记者。李锐、洪祖良、施秋水,分别聘为菲律宾《商报》、《世界日报》的特约记者。李锐同志撰写《李清泉传》,经菲律宾《商报》连载发表,全文12万字,目前正由中国华侨出版公司出版单行本。赖培乐同志用一年时间撰写《故乡安海》录相拍摄稿,反映安海风土人情、建设新貌,寄到新加坡晋江安海会馆,受到广大侨胞重视,激发他们爱国爱乡之情。
在请进来方面:吴源流同志去美国请他女婿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黄联成教授、女儿吴艺苑博土到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省科协、华侨大学讲座,受到各级政府和各单位领导热烈欢迎。
一九八九年八月,王人秋同志邀请“菲律宾椰风文艺社”来闽观光。
一九八六年十月,应李贤起、林贵攀同志邀请,晋江侨中旅菲旅港校友会组团数十人回国参加母校侨中32周年校庆,并为教学楼奠基。
一九八七年洪元来往菲五个月时间,密切与菲律宾各省市洪门团体、洪门领导人联络,邀请他们于一九八七年十月八日组团回国参加致公党晋江县建党30周年庆典活动。参加组团的有:菲律宾洪门进步党名誉理事长蔡文春、理事长许维新、许龙宣;菲律宾洪门致公党理事长王奕荣、秘书长洪清风;致公党总部理事长蔡秋金;菲律宾洪门竹林协议总团理事长施性海、林钟英、王祖欣共有70余位洪门人士。泉州市统战部长、晋江县委、县府、本党泉州市委、省委及南安,永春等单位领导参加了庆典大会。十月九日洪门人士参观由洪门进步党理事陈永载母亲蔡琼霞女士捐建的晋江县医院“爱国楼”建筑。
通过30周年庆典活动,宾主一堂,倍觉亲切,眷恋之心不释,他们回菲后来信对庆典活动评价很好,并将盛况分别刊登菲律宾报纸。
一九八九年十月,接待了应本党中央邀请参加建国四十周年庆典后顺途到晋江的菲律宾洪门五房份联合组团(洪门进步党、洪门致公党、洪门秉公社、洪门协和兢业社),与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介绍了“六·四”事件后国内特别是晋江安定团结的形势,他们对平息动乱表示理解,表示回去要将看到的安定形势进行宣传。
本党接待回同较有声望人士有:菲律宾洪门联合总部理事长李祖荫、副理事长施性海,洪门进步党永远名誉理事长李俊峰、蔡文春、许龙宣、吴永年、洪元愉、洪清风、王宏榜等上层洪门人士。
自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九年三年中,共接待海外“三胞”有三千多人次、侨团40多个。
个人接待的有:李锐同志接待“新加坡李氏宗亲会大陆访问团,台湾李氏宗亲会大陆访问团;洪元来接待菲律宾六桂堂恳亲团”。组织和个人接待的海外亲戚、朋友、洪门人士难以一一举列。多年来,我们结交了新老朋友,宣传自己,了解别人,沟通感情,增进友谊,为祖国四化建设和统一大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