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与台湾相距137里,是台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寓台同胞逾百万人。十年来,晋江市积极改善投资环境,联络台胞,做好引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1985年台资企业才开始在晋江兴办,今已突破百家,遍及全市16镇(场),合同总投资12亿6千万元人民币,其中台资11亿元,占87%。海上民间贸易活跃,“双向”交易年均逾千船次,联络交往年超万人次。
1984年1月2日,原省委书记项南同志就晋江引进台资问题作了批示:“晋江县可以大胆进行,先不用请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示:“台胞要在家乡创办一些公益事业,这是很好的,应给予鼓励,大力支持,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条件。”这两项批示,促使了晋台民间经贸迅速发展起来。不少台胞不辞旅程辗转之苦,返乡洽谈经贸之事。1984年春夏,县成立“晋兴投资贸易公司”,专营对台小额民间贸易,“双向”成交了涤纶丝500吨,电冰箱408台;盐水蘑菇315吨,兔毛20吨。还引进“灯光诱鱿鱼”捕捞新技术,推广86艘船,年产量100吨,且引进“紫菜加工”的新工艺。这可谓两岸对峙45年来的一次历史性突破。龙湖镇的“玛莉塑胶装饰有限公司”于1985年3月,在中山街工业小区创办,投资200万元,开晋江台资企业之先河。接着深沪镇的“恒沪”、“深城”两家伞厂相继开办。至1988年,已发展到20家,合同总投资达亿元;现每家平均合同投资1196万元;连国营良种场也有4家,合同总投资上亿港元。
1988年5月,山东省籍台胞张子根先生在东石镇投资3千万元,创办“东纶织造企业有限公司”晋江县府召集各有关部门,赴东石“现场办公”,东石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一条龙”服务,仅25天就办妥全部手续。这令台商十分满意,增强投资信心,追加投入2千万元,增资率66.7%。1990-10-10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副主任唐守备一行3人,莅厂考察,赞扬市、镇党政及时有效地为台商排忧解难,肯定“现场办公”迁坟建厂、移风易俗的举措。“东纶”这家厂房用地50多亩,是建在迁移坟墓五六百座的地基上的。东石镇现有台资企业12家,合同总投资17440万元,其中台资16812万元,占96.4%;职工2420人,年产值16820万元。福联、东纶、协隆、富兴等4家台资厂,1993年上缴税收947510元。1994年6月16日,台湾《工商时报》沈锦添、周光前先生莅“东纶”采访。
同东石镇毗邻的安海,是名闻遐迩的文化古镇。台资企业欣欣向荣,已办20家,合同总投资17195万元,其中台资15672万元,占91.14%。其桥头工业区的台资企业有“兆泰机械”、“恒昌针织”、“恒安纤棉”;坑边工业区有“良兴染织”、“精密纺织”;镇中枢有“海源泵业”、“通耀鞋业”;镇西的许田工业区有“鸿裕涂织”、“巨峰鞋业”;镇西南有安平开发区,为台商提供择地拓业的空间,为发展两岸的经贸打下良好基础。鸿裕涂层织物有限公司1993年上缴税收1006163元,名列晋江台资企业前茅。素有“乡镇企业一枝花”的陈埭镇,日臻以质量、信誉而赢得台商的信赖,纷纷从香港、海南、广东等地慕名“跟踪”前来合作,携手联办7家企业,合同总投资3589万元,其中台资1961万元,占55%,谱写一曲富有侨乡特色的乡镇企业“嫁接”台资的新章。台资企业之厂“奇尔诺”所产的佳鞋“走天下”。“怡宾”所产的荔枝、芦笋等罐头,走销欧、美、日、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市场,荣获首届“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商品交易会”一等奖,“全国第一次出口罐头质量评比”一等奖。
青阳镇部分台资企业,是人民子弟兵腾出营房给他们作厂房。1988年7月“姿芳服饰有限公司”首先在营房“落户”。继后,又有“钻石”、“恒达利”、“义源”、“立丰”等四家前来“安家”兴业。1993年9月1日,台湾《工商时报》的李孟洲、陈挈吾、王玉凰三位记者,在我《工商时报》福建记者站站长王发枝的陪同下,莅“钻石”企业采访总经理李亚温。
现在,台资企业健康发展,展现以下四方面的喜人势头:
一、从“投石问路”的来料加工向“安营扎寨”的综合性开发拓展。
1985年春的首批台资企业,其中“深城伞厂”,合同投资250万元人民币,其中台资70万元,仅占30%,还是以“来料加工”形式参与;合作的台商李先生(永宁岑兜籍)还小心谨慎地以港商名义出场。随着两岸经济交往互补性的意义日益让两岸同胞所共识,逐渐展现出“安营扎寨”的势态,台湾的“升蔚股份”、“东荣船务”、“长鸿证券”、“顺吉工程”、“天辉企业”5家联手成立的“泉州晋江神州发展有限公司”,选中富有人文景观的紫帽山,作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将投建“南方果园”、“云海森林”、“植物良种繁殖场”、“紫湖乐园”、“五洲山庄”、“凌霄饭店”和“喜相逢高尔夫球场”,用地4850亩,总投资103亿美元;首期工程3812万美元,集观赏、果园、娱乐、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刘金美同志参加剪彩。
二、从劳力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发展。
1985至1987年间,台资企业多为经营伞、鞋、服装和眼镜等行业,投资规模较小,且以手工加工制作为主,“恒沪伞厂”,合同总投资只有28万元人民币。现投办、电脑机械、电脑配件和新科技陶瓷建材等行业陆续而来。磁灶的“美亚”、内坑的“金星”两家,各投资1000万美元,投进世界九十年代先进的陶瓷生产设备,均于1993年投产。台资企业独资的比例明显增加。1993年批准的34家,独资者占91%。西滨镇的“新来发”公司投资250万元,建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循回运用,保护了水质资源。
三、管理规范化取得可观效益。
随着资金、科技密集型项目的引进,先进经营管理方式在我市台资企业中结出了丰硕成果。罗山的“钻石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四理顺”(即理顺企业和国家、企业与职工、企业与周邻、经理与员工等四大关系);“一结合”(国外先进管理方式同企业实际相结合);“三提高”(提高职工素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效益)。企业所制作的垒球、橄榄球,产品100%运销美国,一年可赢利两个厂。龙湖晋南开发区的“灿誉五金工业有限公司”,其产品100%走俏欧美市场。1993年,名列全省乡镇企业300家出口销售的前2位,取得可观效益。该厂还采取“内联”形式,(与福建烽林机器厂合作)投资1400万元,在原厂南侧扩建“富兴五金工业有限公司”。
四、乡镇企业“嫁接”台资,相辅相成。
乡企“嫁接”“台企”是晋江发展两岸经济合作独具的特色,不仅加快台资企业发展步伐,而且促进高新科技的引进。内坑的乡镇企业“南宝陶瓷公司”“嫁接”台湾陶瓷窑业,合办“金星陶瓷工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多元,引进意大利先进陶瓷机械,这种“嫁接”合作的模式,使两岸的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管理、资源、劳力、市场、信息等潜力得到合理的运用和充分的发挥。
1993年7月22至26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全国首次《台资企业技术产品博览会》。我市承展4室(36M
2),赴展单位有内坑的“金星陶瓷工业有限公司”,陈埭镇企业办外经办,东石镇的企业办外经办。参展产品:陶瓷系列产品;鞋类;伞具、伞布。7月23日晚8时,江泽民总书记在王兆国、张劲夫和贾庆霖诸同志的陪同下,光临福建展厅,参观晋江市展室,并同我市赴京参展的台商代表陈正男先生(内坑“金星”总经理)亲切谈话并合影留念。展览期间,国家和省的领导光临晋江展室参观并签名留念的有12位同志:李岚清、王兆国、张劲夫、项南、黄华、宋平、庄炎林、张克辉、贾庆霖、林一心、李威、彭德清(原交通部长)。中央电视台还播映江主席和陈正男先生亲切谈话的镜头。这显然是对晋江市近十年来在发展两岸经贸交往所发挥的地位与作用的鲜明肯定,对晋江进一步以经贸促政治、促“三通”、促“和平统一”的寄望和勉励。
1994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