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菲律宾民族英雄罗曼·王彬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如果你是泉州人,那么在菲律宾,在马尼拉,只要你踏进王彬街,你就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泉州南门兜;如果你是晋江人,你就更有一种置身于晋江“五店市”(青阳)的感觉。你看,从街前到街后,从街头到街尾,满目是闽南风格的建筑,满街的店铺,悬挂的都是汉字或是中英两种文字写成的商号,店铺卖的差不多尽是唐山货:茶叶陶瓷药材文具日用杂货……应有尽有,酒家里做有中国菜,小吃店里卖有地瓜粥、豆豉酱,你能说这里是异国他乡吗?还有人们见面时相互一句传统的温馨的闽南话:“你吃了吗?”使你听着就如同站在故乡家门口,而在街道与街尾,各矗立着一座雄伟的隘门。隘门上画凤雕龙,古香古色,其上各书着“中菲友谊门”与“亲善门”的镏金大字,置身于这条街上,你便会感受到中菲两国人民那种水乳交融的兄弟情谊。 “王彬街”是马尼拉的老城区,实际上是一个社区,是菲律宾的一处“华人区”。一个异邦的社区为什么号了一个“中国味”的街名?在这条街与罗沙榴街的交汇处,便屹立着那位其名被命为这条街名的罗曼·王彬的褐色的铜像。如今这位身着描笼大家乐土服(菲律宾民族服装),血管里同时奔流着中菲两个民族的热血,曾为菲律宾的独立解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贤,正站在高高的像座上,无限欣慰地注视着熙熙攘攘穿行于这个社区里的亲密无间的菲人华人。 泉州南门外的清濛村,是闽南一代远近闻名的侨乡。这个村的乡亲出洋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那时候,由于天灾地祸,由于兵荒匪患,由于贫穷瘟疫,这个村便有一伙接一伙、一代接一代的村民们离乡背井泪别亲人,去了遥远的南洋寻找活路。18世纪初叶,罗曼·王彬的祖父王奕彬就是从晋江清濛村去了菲律宾谋生的。青年王奕彬到了菲律宾以后,便在马尼拉定居经商,做起蜡烛生意。在漫长的岁月里,曾有无数的晋江人穿过重重大海,投奔遥远的南洋,在那里落地生根,辛苦劳作,繁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唐山中国之于晋江番客是生母是摇篮血迹,而菲律宾之于晋江番客则应是养母奶娘了。王奕彬在马尼拉落下脚来,打拼了几年之后,生活终于稳定了下来。其时,一个善良的菲律宾女人走进了他的生活,成了他的妻子,并很快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身上同时有着中菲两种血统的男孩,按照唐山的传统,他取名叫王西门,按菲律宾的习惯,他又被取名为西门·王彬。这个西门·王彬便是名垂青史的罗曼·王彬的父亲了。西门·王彬成年之后,娶了华裔姑娘陈水仙(菲名TAN BEN SIANG)为妻,陈水仙先后生了5个儿子。罗曼·王彬作为她的次子生于1847年2月28日。因此,如果以数字方式来计算,罗曼·王彬应当是百分之七十五的中国人,百分之二十五的菲律宾人,这两个数字加起来,便是一个百分百让中菲两国人民都引为骄傲的罗曼·王彬。所以,罗曼·王彬是中菲两个民族母亲共同哺养起来的优秀儿子,是中菲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牢不可破的情谊的象征。 从青少年时代开始,罗曼·王彬就在祖父王奕彬与父亲西门·王彬那里帮手料理商务。由于他的聪明勤奋,很快的就学到了一套经营方法。1882年,罗曼·王彬35岁,这一年,他独立门户在马尼拉洲仔岸街斥资创建了“E·L·82商店”,经营铁器、木匠用具、文化用品等。在他的商店里,他明码标价,货真价实,店铺里写着“铁价不二”的醒目大字。由于他的经营之道是顾客至上、恪守信誉、薄利多销,因而,“E·L·82商店”常常顾客盈门,由此获得不少利益。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898年,一场大火吞噬了洲仔岸街,罗曼·王彬的那座已具相当规模的“E·L·82商店”也毁于一旦。其时,罗曼·王彬已踏过了50岁的门槛,在这个令人尴尬的年龄里遭受这样沉重的打击,想要东山再起谈何容易。然而罗曼·王彬之所以是罗曼·王彬,那便是因为他身上继承了中菲两个民族共有的那种百折不挠的性格。他告别了一片废墟的洲仔岸街,在柯仑街又挂上了“E·L·82商店”的招牌,在这条街上经营了13年,直到1911年后才迁至范仑那街。从此,便在这条街上长期挂起了“E·L·82商店”的招牌。 作为商人,罗曼·王彬绝非奸商小人,他讲究商德,为人忠厚。因而,不管是在华人中或菲人中都有很高的声誉,由此,他在1883年被委为马尼拉岷仑洛区副区长,任期两年。 那时候,菲律宾尚未独立,来自欧罗巴的西班牙殖民者正残酷地压迫和剥削着菲律宾人民,而长期以来,菲律宾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殖民者的反抗。与菲律宾人民亲如手足的华人华裔当然不会袖手旁观。他们将菲律宾独立解放事业视为是自己的事业。罗曼·王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19世纪后半叶起,菲律宾的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起来。其时,许多革命知识分子如伦那兄弟、义礼洛、巴特洛示、林合、沙拉吴沙、费艺罗亚、传勿礼治等,时常向罗曼·王彬宣传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意义。已融入菲律宾社会的罗曼·王彬,对于菲律宾的深重灾难深表同情,对于革命知识分子和革命党人的宣传,表示极大的理解和支持。他将自己的商店作为革命党人长期活动场所,更以大量的资金和物资赞助革命党人,在多年的菲律宾抗击西班牙殖民者的斗争中,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当菲律宾又沦为美国的殖民地,他仍一如既往地参与菲律宾人民的反美独立斗争。他曾因此多次被殖民统治当局逮捕,投入牢狱。然而,在狱中,他不屈不挠;出狱后,他无怨无悔,始终不渝为菲律宾的独立解放而斗争。在菲律宾抗击西班牙与美国殖民者的斗争史上,罗曼·王彬留下了光辉的史迹,他是一位菲律宾民族独立解放的坚强斗士。 罗曼·王彬在作为一名爱国的革命者与企业家的同时,又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慈善家。进入中年后,他已是马尼拉著名的巨富,然而他自奉清苦,生活朴素,他甚至不穿西装革履,只穿地方土服。但对社会,尤其对扶贫救危等社会慈善事业,他急公好义,乐善好施,倾囊相助,从不推诿,从不吝惜,因此深得菲律宾人民和菲华社会的拥戴,并被公推为菲律宾军人及战争难民救济协会会长。他积极参与菲律宾保护幼童协会的工作。菲律宾建立总商会时,他是创始人之一,并被选为总会长。菲律宾建立工会后,他被聘为首任司库(财政)。菲律宾著名作家卫洛慕(VILANOR)对罗曼·王彬作出崇高的评价:“他热爱祖国(菲律宾——本文作者注),贡献大量金钱,支持两次革命(反西班牙和美国殖民者——本文作者注),和平恢复时,他仍以同样的努力,对于每一爱国工作,均给予宝贵的精神及物质支持。” 这样的一位优秀人物,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他还会作出许多有益于中菲两国人民的好事。然而,他只活到了65岁。1912-12-10日,因积劳成疾,罗曼·王彬不幸逝世了。 古往今来,一个曾为民族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毕竟不会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不管他活着或死去。在罗曼·王彬去世3年之后,1915年,马尼拉市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将沙其里司街(SACRITIA)易名为“王彬街”,以纪念罗曼·王彬这位中菲两国人民共同哺育的优秀儿子。 半个多世纪之后的1973年,菲律宾国家观光部、马尼拉市政府及菲华商联总会共同协议,在王彬街一带建设华人区,并在此树立罗曼·王彬铜像。1974年8月,王彬街上的罗曼·王彬纪念碑破土动工;1975年2月,罗曼·王彬纪念碑建成,深褐色的罗曼·王彬铜像屹立其上。同时建成的还有王彬街上的亲善门和中菲友谊门。2月10日,菲律宾国家观光部长亚斯比拉夫人主持了揭幕典礼,当日,马尼拉市市长墨牙省夫妇、菲华商联总会、菲律宾太原王氏宗亲总会、王彬家族后裔及菲中各界人士数以万计参加了这一盛典。 如今,罗曼·王彬生活过的19世纪、20世纪都已过去,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历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英勇的菲律宾人民与当地华侨华裔前仆后继的长期斗争,菲律宾终于从殖民者的统治下解放独立了。罗曼·王彬没能活着看到这一天,但他可以含笑九泉之下了——因为他曾经为这个神圣的目标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1975年5月17日,中断了多年的中菲两国邦交又恢复了,这更可告慰于冥冥中的罗曼·王彬。“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中菲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树——我深信它是浇灌着这两个民族共同的鲜血生长起来的,它必然不惧历史的风霜雨雪而永葆青春;我深信,不论是过去现在或是将来,数十万已融入菲律宾的晋江人,在挚爱自己的生身母亲唐山故国并随时准备为之献身的同时,也将以同样的浓烈深情热爱自己的奶娘养母——菲律宾!——正如罗曼·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