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国计民生萦心头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一个旅居菲岛52年的新生代华人,学贯中西,凭才干凭意志,建立企业王国,同时异想天开,以超前眼光购买卫星,送上苍昊,声名鹊起,誉满寰宇,上至总统公卿,下至贩夫走卒,咸钦其胆略。如今他掌舵菲华商总,为经济为治安为旅游,屡献奇策,勤谋国计民生之福祉。他就是菲华商总理事长蔡聪妙。 力振菲国经济 9月27日,蔡聪妙在商总8楼议事厅主持宪改咨询研讨会。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菲华社会各团体的代表济济一堂,畅所欲言,表明了各自群体阶层对宪改的意见、看法。此前,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委任蔡聪妙为修宪咨询委员,代为征集舆情,如国籍在采取血缘法后,是否增加地缘法,是否开放矿产、电力、水力、电信、交通等让外侨来投资参与经营等。 今年4月11日,身为执行副理事长的他当选为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成为该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会长,被华人社会寄予厚望。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到会祝贺,在简短的讲演中5次提到蔡聪妙名字,足见总统对其才气的厚爱、赏识和倚重。 上任第二天,他就寻思着如何振兴菲国萎靡不振的经济,除了继续开展前几届延续下来的诸多方案外,他还力推三大方案,其一是提供全菲各地的投资商机,收集各地可供投资发展的资讯;其二是收集本国观光名胜资料,推动本国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再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宣传购买国货运动,鼓励国人爱用国货。 “商总与其会员商会配合政府,针对各地不同情况寻找适合其发展之最佳商机,并为各省开列一份投资方案清单供外国投资人参考,我们帮助政府向投资人宣传在采矿、能源、农业、旅游、信息技术服务等各行业中大量的投资机会,以期吸纳外来资金。” 蔡聪妙耳熟能详地向记者介绍,菲律宾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若能将其充分开发,不但可供国内产业使用,甚至可向国外出口。此外,采矿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的增加将为矿区所在地带来许多益处。 在他看来,就业机会的增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具有发展潜力的农村地区就业大幅增长,就可尝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益处。 菲律宾旅游资源丰富,商总目前正与当地政府及旅游部合作,开发更多的旅游景点,宣传、拓展菲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旅游项目,如健康旅游、商务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及探险旅游等。 商总还发起“买国货运动”,以支持菲律宾产业发展和改变工人失业窘况,集中鼓励民众购买雇佣菲人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商总为此与教育部合作,在公立中小学中宣传买国货运动,邀请全国公立学校教师举办相关座谈会,并提供他们相关宣传短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该项运动意义所在。 蔡聪妙正当壮年,年富力强,拥有多年经商积累的经验和人脉,统率商总这支汇聚着菲华工商界精英翘楚、名流俊彦的庞大商业舰队,地利人和,时运相济,正是他施展抱负、长袖善舞之时。人们期待着,商总千帆竞发,弄潮涛头,冲刺新的制高点,竖起新的里程碑。他谦逊地说:“我和同仁一起努力推动商总工作,希望能有助于增进本国的经济繁荣。”菲华商总拥有遍布全国的一百七十多个商会会员,蔡聪妙富有开拓意识,今正筹划设立名誉团体会员,已吸纳少年协会、妇女会、中正校友会、专栏作家协会等十多个影响广远的名誉团体单位会员,壮大商总阵容。 今年9月8日,商总与菲律宾经贸部合作,组织一支由七十多名菲国各界名流组成的菲律宾投资洽谈考察团,赴厦门参加投资贸易洽谈会。蔡聪妙主持设计了一本投资项目手册,推介菲律宾的基建项目、矿产项目和旅游项目,分赠嘉宾,为的是招商引资,振兴疲软的菲国经济。 要发展经济,首先要树立投资者信心,要有个良好的稳定局面。在大马尼拉区,接连发生数起针对华人富商的绑架抢劫罪案,华社惶惶不安,面对严峻的治安形势,蔡聪妙挺身而出,面谒阿罗约总统,向其陈情,请求政府迅速采取行动,责令治安当局积极缉凶。同时还会见了内政部长,就菲律宾治安问题,与黎耶斯部长作深入研究。黎耶斯表示,他已严令反罪恶委员会及其属下国警反罪恶迅速回应特遣队,从速侦缉各有关罪恶集团的行动,在其尚未造成对民众的伤害之前,先下手予以逮捕。他还发动菲华社团组织反绑架罪案特别小组,鼓励警察积极参与反绑架活动,警民联手,打击犯罪。今年7月,阿罗约总统面临被弹劾,陷入四面楚歌之中,蔡聪妙代表商总,毅然决然支持她,给总统极大鼓舞。蔡聪妙认为,“国家的稳定是最重要的”。 义利考量信念存 蔡聪妙最让人惊诧不已、赞誉有加的是他对菲律宾和中国卫星发射事业做出的积极贡献。 1997年发射卫星一事,是他商旅生涯的一大杰作,抒写了他人生最辉煌最灿烂的优美华章。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我在美国买的卫星,在苏联租用最大的飞机,运到中国西昌,采用中国火箭发射上天”。 这颗名为MABUHAY(马布海,菲语意为万岁)的卫星至今给他带来的效益已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了。 蔡聪妙对卫星的喜爱由来已久,“读书的时候,别的同学在床头贴的是明星照片,而我贴的是宇宙、太阳系的照片”。任童年的无尽幻想驰骋于浩茫苍穹。 进入商界以后,他以其敏锐的眼光,很早就觉察到通讯卫星在电讯领域大有可为的巨大商机和长远效益,并多方奔走洽商,筹备、成立了卫星公司。 1993年,他以菲律宾卫星公司董事长身份随菲律宾总统拉莫斯访问中国,并在总统见证下,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发射菲律宾卫星的备忘录,担负起为菲律宾发射第一颗国际通讯和广播卫星、推动中国占有更大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的重任。 1994年,他开始招标。实际运作一波三折,最大的问题就是公司董事会对选择哪家公司来发射卫星产生的意见分歧和对中国卫星发射技术的质疑。 当时入围的有中国和前苏联的火箭,前苏联排第一,中国排第二。他告诉股东:“我们要选择中国的火箭!”股东们不同意。在此形势下,蔡聪妙怀着对祖籍国的热爱与对祖籍国卫星发射技术的信心,与菲律宾长途电话公司的唯一华人董事庄铭忠一起,坚持仍由中国来发射,并通过多次论证和说服,促使公司于1995年与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正式签署了发射合同。合同的签署,并未停止对于中国卫星发射技术层面的持续争论。关键是要有足以服人的科学材料,蔡聪妙又亲赴美国加州取得了卫星生产公司的技术专家关于中国卫星发射技术的分析和论证,最终取得公司董事会一致肯定,确保了由中国方面完成卫星发射任务。 1997年8月20日凌晨1时50分,菲律宾的第一颗国际通讯和广播卫星“飞鹰二号”终于在中国西昌由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运行。蔡聪妙实现了他的卫星升空梦想,并用事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卫星发射的技术实力。 如今,广泛应用于通讯、广播、数字传输、天气预报的卫星频道可在美国、印尼、朝鲜、日本、台湾等8个国家和地区落地,运转良好,蔡聪妙声誉鹊起,由此奠定其在业界的舵主地位。 做生意做到天上去,这是怎样的聪慧高妙、奇思异想! 由“飞鹰二号”卫星引出一段小插曲。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菲律宾大使吴红波将应召回国,蔡聪妙率商总同仁和菲华社团代表,于2005年9月26日在商总楼上举行惜别晚宴,为吴红波大使饯行。记者正在菲律宾采访,从2005年9月27日《菲华日报》第14版看到了惜别晚宴的报道,同一版面还全文刊登蔡聪妙的致词。文中披露了一个事实,说的是“飞鹰二号”卫星抵制法轮功通过其卫星转播的事。 那是2004年5月黄金周(指5月份第一周),有一个在美国注册的公司代表跑来马尼拉,与菲律宾卫星公司签订了一单委托卫星转播合同,迅即转播法轮功节目。蔡聪妙很快获悉法轮功上了“飞鹰二号”卫星,从网络上查证该公司的性质和经营范围,随即约见郭少春总领事,“请他转告大使,我会自主把法轮功的合同取消,免得大使多伤脑筋。大使馆基本上不知道法轮功已经在我的卫星上向中国传播信息。为了取消法轮功合同,我公司损失了上千万美金的收入,那家美国公司人员好几趟找我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愿付给优厚酬金。我总是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蔡聪妙对记者说,中国要稳定,不能让法轮功去搅乱中国政局、毒害中国同胞。可见,在大是大非面前,并非政府或大使馆施加压力,而是蔡聪妙宁舍利而取义,显示了成功商人的道义自觉。 1979年,蔡聪妙随欧洲的工程师到北京作技术交流,他充当翻译,这是他第一次回到祖籍国中国。 蔡聪妙为人热心。1983年,他帮助一个上门求助的中国人。原来,来人是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代表,4年前和菲律宾政府签了一个项目,做一个6000千瓦的小水电站,如今被菲律宾政府取消了。来人说:“我们找了代理公司,佣金也付了,但事情还没办好,真不知怎么办?”翌日,蔡聪妙带着中国公司的人员造访有关人士家里,逐个向他们解释中国方面的优势,其诚意最终感动对方,同意该项目继续进行。这个中国人非常感激蔡聪妙,送给他厚厚一包钱,蔡聪妙拒绝了。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蔡聪妙了解到中国急需将一些商品卖出去。从此,他就开始琢磨怎样运用自己的汉语优势,在中国从事贸易生意。 蔡聪妙从世界银行招标部门了解到,中国“二汽”生产的翻斗车正在寻找“买家”。经过考察和论证,1983年,他到湖北十堰“二汽”公司,将“二汽”生产的翻斗车与汽车底盘大批量地销往菲律宾。 这是他在中国做的第一笔生意。 1988年,菲律宾需进口1000辆大巴车。他先后在陕西、黑龙江等地订购了250辆大巴。蔡聪妙介绍说,这笔生意是他做的所有业务中最难最尴尬的一笔。这批组装的大巴,有些车方向盘与发动机不配套,总之每辆车都有质量问题。为此,他陷入极为狼狈的境地。 他说,“虽然这笔生意着实让自己亏了不少钱,但并没有影响与中国人做生意的信心。因为自己的父亲一直认为,只有中国强大了,海外的华人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奉献社团护侨益 已走过51载春秋的商总早已不再囿于在商言商,凡是涉及华人权益,无论巨细,均予过问。它扮演着多功能的华人权益代言人和维护者的角色,举凡华社发生各种难题、菲国民生要务,商总总要不负众望地面对并寻求解决途径。蔡聪妙也就因此成了一名调停、斡旋的“外交家”,华人社会中发生抢劫、失火等事件,蔡聪妙事必躬亲,帮助华人拯急济困。 他就任商总半年来,已捐建菲律宾农村校舍四百多座,总造价超过1.4亿比索。还有日常的防火、救灾、赈济难民等“规定动作”,难以赘述。 记者莅菲期间,菲律宾移民局办公楼发生火灾,应邀赴菲支教的一百三十多位华文教师的护照案卷,被焚烧一空,又是蔡聪妙亲自出面,要求移民局正式发文补办,由劳工部填表上报,再经移民局审批。 承接商总同仁上届据理力争、为华人请命维权的努力,涉及上百万华人居留证的收费,由每人每年50美元,改为每人每5年缴纳50美元。此动议到了蔡聪妙手里,他重视这一利侨实事的后续工作,多次与菲律宾移民局局长费兰礼斯商榷,取得实质性进展,已获移民局同意,草签了合同。今等待国家计委批准实施。维护华人权益的事项,还有过期游客,1992年前的游客,可依法成为永久居民,而1992年后的游客要如何补办过渡性手续,才能方便地生活工作于菲律宾,蔡聪妙正与参议院、众议院探讨,拟定议案,希望得到支持,相信能在任内完成。蔡聪妙认为,不能因为三两个华人游客犯罪而殃及整个华族权益,所以,他呼吁奔走。在其位谋其政,他有种紧迫感和责任感,形势逼人,现在要赶快做,以后的机会会少些。 华人游客依照“三·廿四法案”,在1992年前来菲的可拿到居住绿卡,但要加入菲律宾国籍仍有困难,因此他吁请总检察官支持,但若要走司法程序,耗时太长;如果用行政渠道会快些,减省许多麻烦。故他考虑的是能多而快地为不同阶层的华人华侨办点实事,使其切身利益得到维护。 蔡聪妙自1997年开始商会工作。他面对主流社会,开展了许多增进菲中两族群友谊的工作。2002年担任菲律宾商会基金委员会会长,这是菲律宾历史最悠久的商会,菲律宾所有的商会都从该商会发展衍生而来。他是该会有史以来唯一的华人会长。蔡聪妙表示:“我从菲人的商会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现在,蔡聪妙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社会工作上。白天忙于社团,只有晚上才能处理自己公司的商务,以致其太太、儿子被迫为公司挑起了大梁。 从1990年开始,蔡聪妙在菲律宾华人学校无偿资助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女,包括5名小学生、5名中学生及5名大学生。15年来,他从没间断过。一些受资助的学生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也不知道曾经资助自己的人就是蔡聪妙。 他认为,“帮助贫困学生并不是要他们记住我的名字,而是要他们记住——每个困难的人都需要资助。希望这些人有一天赚到钱后,也去帮助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 言行铸就口碑,细节决定形象。外界评价蔡聪妙:通晓中英,心肠慈善,做事认真,富有外交手腕,交游广阔,举凡总统府及政府各部门,法兰西斯·蔡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人的良好声誉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凭借“商总”这个华社最高机构烘托起来的。 一个人的才气、胸怀、责任感和价值取向,决定了他的社会角色定位。蔡聪妙担当的社会职务日益繁多:1997年,他担任菲律宾众议长经济事务的特别顾问,现任菲律宾工商部荣誉特派代表、菲律宾工商总会(PCCI)名誉会长、菲律宾商会基金会会长、菲律宾股票交易所董事兼财政、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菲律宾国家宪改委员会委员、菲律宾经贸部投资委员、菲律宾全国反罪恶高级顾问、秘鲁驻菲律宾国家代表和名誉总领事、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常务顾问、华侨大学董事、台湾慈济基金委员,以一份真诚爱心,造福社会。2005年2月2日,他当选为菲律宾济阳柯蔡宗亲总会第九十七、九十八届理事长,晋江锦东同乡会第七十六、七十七届理事长。 感戴先父铭根情 1949年,蔡聪妙出生在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蔡聪妙家族,世代躬耕于围头湾半岛,面海而居。19世纪以降积贫积弱、兵匪交侵的动荡时局,砥砺众多沿海村民踏浪蹈海谋取新生活的气魄和追求,从其祖父起,即渡海往吕宋(菲律宾)谋生。 蔡聪妙的父亲蔡玉峰初抵菲岛,先是打工,后来想做建筑材料生意,但一窍不通,先去一家公司就职,再到木材厂工作。摸清行情后,随即开了一爿经营建材的零售商店。生活稳定后,其父蔡玉峰就把母亲和4岁的蔡聪妙接到菲国。自小目睹耳闻父亲的勤劳吃苦,深知要发愤图强才能立足于社会。更可贵的是,其父虽为商人,天天蹲守店铺,拨拉算盘,却十分崇尚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父亲对蔡聪妙的影响很大。谈到今天的成就,蔡聪妙说,自小接受父亲教育,濡染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厚德载物”的勤俭生活作风和“自强不息”的拼搏创业精神。 在菲岛事业有成的蔡聪妙父亲蔡玉峰,于上个世纪60年代,给中国内地赠送了大批的拖拉机和农药、化肥等紧缺物资。其父当年为逃避抓壮丁,曾从金井塘东逃到东石镇,藏匿于山上小庙,那庙里刻有3尊石佛。他倒头便拜,默默祷告,保佑自己不被抓去充当炮灰,若佛祖保佑此去南洋赚钱,则捐资修葺寺庙,为佛身敷金粉。后来果然如愿以偿,他欲捐资履践诺言,但政府不许可,说文物不能动,他只好改为扩建佛寺,用高大的楼房来为石佛遮风蔽雨。文革期间庙宇被砸毁,到上世纪80年代,他再度捐资修复。1989年,蔡玉峰仙逝,享年68岁。 蔡聪妙中学时候就被父亲送到菲律宾最好最贵的华人学校——光启学校学习汉语。1970年,考入菲律宾国立大学,攻读工业工程专业,暑假又主动钻进菲律宾唯一的中文大学——中正学院学习中文,因而他的华文基础扎实,常能娴熟自撰中文讲稿。 不过,蔡聪妙没想到的是“工业工程”学习起来挺难。老师授课从不按书本讲授,而是拿着教材问学生,“你们明白了没?”如果学生不回答或者有学生说“明白了”,老师就说,那好,我们学下一章。 “在学校读书多半是靠自学,如果缺乏恒心和毅力根本很难毕业。”他介绍,当时一个年级有八十多人学的是“工业工程”专业,最后拿到毕业证的包括他在内仅9人。 大学毕业后,他很快在菲律宾最大的铝合金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当录取的那一天,他很高兴,回家后当作好消息兴冲冲地告诉父亲,父亲反而沉下脸教训他一顿:“我送你去读书,不是让你去为别人打工,你要自己创业!” 1974年4月,他向父亲的朋友筹集款项,加上家人出资,共投入100万比索,开办一家五金公司,开始了风雨创业路。 他介绍,第一年就把全部投资赚回来,年底把收益悉数派分红利。 他全力以赴,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其中,既要照料自己的生意,又要帮助父亲的公司。他摒弃任何娱乐,甚至疏于同学的交游。个人那一份专心致志,加上人格魅力锻造出来的团队,上下齐心,铝合金公司逐渐做大,他开始延伸业务,把生意领域拓展到建筑工程、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卫星电视等业务。谈到做生意的窍门,蔡聪妙认真地说:“首先是专心,专心是成功的关键;其次是守信用,信用是成功的资本——无论是吃亏或者赚钱都要兑现自己的承诺。” 蔡聪妙的经商理念是:一般不轻易找银行借钱,好的项目通过股份制来解决资金的缺口问题。 他认为,企业资金链的问题,多半是项目本身规划有问题。一个好的项目,本身就是盈利的工具,关键是要找对合伙人。如果一个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就盲目地找银行借钱,那就意味着将自己全部家产都拿到银行作抵押,一旦风险来临,很难有脱身的可能。 蔡聪妙称,一个企业家要站在更高层次上解决问题,不是一味地投机赚钱,而是要考虑一些好的项目,让企业在不同的时期能够有不同的利润空间。 现在,蔡聪妙创办的集团公司麾下,拥有十几家公司,包括建筑公司、电脑公司、钢厂、卫星定位公司、电视卫星公司等。 2004年6月9日,蔡聪妙荣获阿罗约总统亲自颁授的菲律宾“国父杰出企业家奖”。 他事业如日中天,声名显赫,却没有半点少年得志的傲气和作派,而是数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地为华社权益、为中菲两国友谊默默奉献、驱驰劳碌。 蔡聪妙育有二女一男。老大、老二为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分别取得经济学、市场学硕士学位,大女儿在菲律宾政府财政部工作,排行老二的男孩在家族公司协助料理商务。最小的女儿念马尼拉大学生物学系,转攻医学研究,在校攻读研究生。青胜于蓝,一门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