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本显先生,现任菲华商联总会执行副理事长、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菲律宾体育总会副会长(前理事长)、菲律宾侨中学院董事会名誉董事长(前董事长)、菲律宾侨中学院教育基金会董事长、菲律宾侨中学院校友会咨询委员(前理事长)、菲律宾化工原料商会创会会长、高级顾问和中国福建泉州华侨大学董事会董事等重要职务,同时又是菲律宾较大型企业、著名的公司NORTHERN CHEMICAL SALES CORPORATION的董事长兼总理。
本显先生,他以化工专业出色,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名扬欧、亚、美三洲。在美国、英国出版的《世界名人》传记中,他的事迹被选入16本书,人们称之为“世界名人常客”。
殷实侨家 育子成龙
1934年9月23日,陈本显出生于晋江市金井镇南埕村一个华侨家庭,父亲陈清楠与郭玉雪女士结婚后,生育五男一女,陈本显居长。
南埕村位于金井集镇南端,围头半岛北面。村落小,人口少,当年仅住几十户人家,人们生活贫困。清朝末期,曾祖父陈增斜、祖父陈钦链,相继漂洋过海,往菲谋生;曾祖母胡霞、祖母蔡乌卫留在家,理内应外,她勤劳贤慧,教子有方。本显的父亲清楠在慈母养育下。聪颖过人,上中小学时,品学兼优。
清楠年轻往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那一天,陈清楠先生就携带2岁的孩子陈本显移居菲岛。时至今日,其家族已有6代人旅居菲律宾。
1942年,陈本显已是入学年龄,恰逢日本侵略菲律宾。菲律宾百业疮痍,学校停课,儿童失学。其父深恐孩子虚度光阴,来日“望子成龙”成句空话。他心里很焦急,想聘位家庭教师一教一,但在战乱期间,诸多不便。后来,自己到书店购买小学课本,买不到课本,借书用手抄本作教材。就这样,父当教师,家作教室,在家督导,依照进度,循序渐进;子当学生,聪明好学,孜孜不倦,进步神速,胜过在校读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学校全面复课,陈本显进入小学四年级、五年级,没念六年级,就报考初中,教导主任说:“本显呀,你小学没毕业怎能报考初中呢?”经要求最后答应:先考试合格,才准予试读。结果,读初中一年时,期终考试,全班第一名。直到高中毕业班,学习成绩一贯名列班上前茅,获得老师好评。有人说,他有一种天赋,从小聪颖,智力高,接受力强,这果然有道理。其实,这与本显勤奋好学,以及父亲的陶冶和严师出高徒是分不开的。
陈本显少小好学立大志,决心当个化工工程师。1955年,他在菲律宾华侨中学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进菲律宾马波亚技术学院(MAPU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化工系五年制班级。毕业时成绩居全校第二,获得化工银质奖,荣获化工学士学位。
1960年,陈本显受聘菲岛一家较大型的京华纸厂;1961年任职给意大利一家国际化工公司主持设计和安装工厂设施,并兼任母校物理教师,深受领导器重。但他不满足已有的知识和职位。1962年赴美国深造,录取于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化工研究院,攻读化工专业,获得丰厚奖学金。1964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应聘于美国雷贝公司研究中心(UNILEVER RESEARCH CORPORAION,RESEARCH CENTER)。从事化工研究,著有学士论文《DETERMINATION OF DRYING CONSTANT OF RUBBER FOAM”》硕士论文《ADSORPTION OF ALKYLBENZENESULFONATE(ABS)ON EARTH MINERALS》等篇章。该论文发表于美国1966年出版的《化学与工程资料》杂志上。他的学业成就,深得美国化学专家及教授的赏识和认可,实现他从小希望当个化工工程师的愿望。
留美返菲 创业有成
1968年,陈本显在美国期间,父亲陈清楠多次来信催促返菲。希望儿子把在美国所学到的知识贡献给菲国。信中说:“儿子,你留在美国只是锦上添花,回到菲律宾,就是雪中送炭。菲律宾有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显遵照父命,向他就职的美国雷贝公司提交了辞职书,他的领导向他说:“我敢相信你住在菲律宾,时间不会超过一年就会再回来。”其上司为他办理了停薪留职一年的手续,回来恢复一切待遇。
一年到了,本显没有归意,雷贝公司再给他延假一年。两年到了,本显返回雷贝公司,领导以为他是回来复职,表示欢迎。其实本显是去告别的,他向领导说:“对不起,感谢您的器重,我决定留在菲律宾,因那里需要我。”
本显返回菲律宾,在一家著名的国际化工公司任职,白天做工,傍晚5时多到马波亚技工学院任教。日间忙于工作,夜间从事教学,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人们都说他是个大忙人,忙得连薪金都顾不上领取,校方只好逐月存入银行。
在工作中,本显把教学和市场调查结合起来。经过3年的视察、调研,他发现菲律宾的化工原材料市场分散、零乱、落后,难以形成某一产品规模化生产,从而选择做化工进出口贸易。这不仅可以满足菲地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可以运用自己技术上的优势,提高菲律宾国家的化工水平。
1973年,陈本显创立了北方化工公司,专门从事化工原料贸易。仅用一年多的时间,该公司就跻身于全菲1000家大公司之列。目前进口的化工原料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包括台湾)、朝鲜、泰国等几十个国家,品种数以百计,终于成为菲国最大的化工原料进出口商之一。本显的声名就远扬欧洲、亚洲、美洲了。
3年来,本显为所在国的化工教学、化工研究、化工国际贸易作出巨大贡献。在菲律宾化工界出类拔萃,深孚众望。所以,他是菲律宾化学品供应商公会创会会长,也是该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长。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古人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本显先生把它作为座右铭。他说:“我一辈子,不论是读书、工作、教书、做生意,相对而言,是比较得心应手的。所以,我在事业有所成就之时,极尽绵薄之力,回报社会。”
1979年,本显把在菲律宾马波亚技工学院任教11年的薪金(包括利息)全部奉献母校,作为学生奖学金。每年还捐资于母校,建立以他的恩师为名的“优秀教授奖学金”,奖励有贡献的化工教师。他这种义举奉献精神,深得学校师生、社会人土敬佩。马波亚技工学院于1986年特颁予“最杰出的校友奖”,并被校友们选为化工系校友会理事长。
1983年,陈本显被菲律宾侨中学院聘任为常务董事;1986年至1990年,被选为校友会理事长;1991年他倡议组织侨中学院教育基金会,并被选为该基金会总理。这给他有了施展才华的良机。他自己输财出力,为学院办了3件大事:一、动员全体校友,协助母校完成价值4400万菲币(约两百万美元)的庞大校建工程建设;二、发动校友捐资和募集菲币2000万元(约一百万美元),建立教职员工福利基金会;三、1988年,母校65周年校庆,亲自主持、督导大型歌舞剧《侨中颂》的演出,被评为当年菲华社会十大新闻之一,轰动菲华社会。
为振兴菲华体育运动,增强人民健康,陈本显和一群体育爱好者,于1988年发起组建“菲华体育总会”。他先后被选为副理事长、执行副理事长、理事长。他对体育运动做出卓越贡献。
不仅如此,他从1993年以来,计捐资菲华商联总会建造35座中小学农村校舍,献给菲律宾政府发展教育事业。同时,为居住国的公益、慈善、义诊、救火救灾工作做出很大的成绩。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亲自颁发本显先生对教育事业作贡献的奖状。
本显先生在菲律宾事业有成,对居住国,竭尽所能,回馈社会,对祖籍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代代相传。
陈本显的曾祖父陈增斜,早在公元1876年就离乡背井,往菲谋生,他在异国辛勤劳动,家有积蓄。有一次他由菲返里,恰逢晋江南部塔头村(现属东石镇),刘氏翻建祠堂,奠基过高,蔡氏认为伤其祖祠风水,引起“都蔡冤”,牵连上百村封建械斗,死伤三百多人,时间长达56年(公元1902年至1907年),难以调解。陈增斜手持雨伞,走“都方”(包括五乡四股会邦),串“蔡氏”(包括洪氏)调协,并捐出自己准备修建房屋的3000两白银,作为官府赔付双方人命的抚恤金。在陈增斜精神的感召下,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对此,清朝宣统己酉年(1909年)泉州府颁发陈增斜先生“急公好义”奖匾,现尚保存。
陈增斜一生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村里一些借款人,经查询,如果家庭贫困,无还款能力者,就令孙儿陈清楠执笔给予一一勾销。
南埕村濒海,道路狭窄,泥泞四溅。民国癸丑年(1913年),陈增斜自建井尾(金井)大道,现尚有石碑为记。
祖国的传统美德,陈增斜的慷慨义举对裔孙影响极大。
清楠一生旅居菲岛,奋发图强,先当学徒,后开布行,几经艰辛,创业有成,但他没有忘记家乡父老乡亲,屡次回乡兴办公益事业。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清楠先生独资铺建村中水泥路、石砖路两条、垒筑石拱桥一座、创建发电厂、架设全村照明用电、建置幼儿园一所及园内一切设施等等,受到村民赞扬。
1983年,陈清楠率太太郭玉雪、儿子陈本显等家属回国观光,寻根拜祖。这是陈本显2岁时离开祖国46年后首次踏上故土。他身居异邦,只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炎黄子孙,连故乡在何方,根本不知道。有一天,他到了厦门,伴随父亲往集美学校瞻仰侨领陈嘉庚陵园,在嘉庚先生塑像前,他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对父亲说:“我们应学习嘉庚先生的榜样,为家乡教育事业做点贡献,留芳人间,教育是百年大计,立国之本。”他的建言,得到父亲的赞成。陈清楠先生回菲不久,汇款在家乡续建公益事业,发展体育,铺建球场,建立幼儿园基金会。
1988年陈清楠慨捐毓英小学“清楠楼”一座3层1152平方米,铺建校内石砖道一条、校门前水泥路一条和学校周围围墙三十多市亩及添置学校会议室桌椅设备;慨捐毓英中学“清楠楼”一座3层2354平方米和全楼各室课桌椅、校内400米石砖道暨中小学用电设施。其时,陈本显为其父,由菲返里数十次,与有关人士,共商建校事宜。每座教学楼的兴建,他从择地、测探、绘图、奠基、施工、质检到落成验收、剪彩庆典都亲自过问和参加。
1988年5月“清楠楼”举行落成庆典,1991年10月毓英学校举行100周年校庆,清楠、本显父子与菲律宾毓英校友们捐资“两庆”活动经费。福建省政府副省长施性谋、刘金美出席会议,并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对福建教育事业卓有贡献的旅菲毓英校友会名誉理事长陈清楠先生颁发了金质奖章、奖杯、荣誉证书、荣誉奖匾。
早在1990年8月,陈本显先生与几位海外华侨捐资给国务院创办在泉州的华侨大学,兴建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教学大楼,命名为“菲华楼”。
1997年,泉(州)围(头)公路拓宽,其父兴建在公路旁的南埕发电厂被拆除,陈本显捐资重建、扩建,改造全村电网和用电设施。同时,铺建村道,修建水泥灯光球场,填小厕建公厕,改变村容村貌。
2000年,松坡小学、澄坑小学拼入毓英小学,教室拥挤;2001年毓英小学要争取实现省一级达标学校,必须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陈本显慨捐巨款新建一座5层教学大楼,建筑面积3247平方米;其父原捐建的“清楠楼”,仅使用12年,他花费不少资金,把地板、门窗、内外墙壁全部装潢更新,把校大门建得堂皇壮丽。清楠、本显父子捐建两座面积4399平方米教学楼,占学校教学楼总建筑面积61.3%,为百年老校毓英小学改善教学环境,使其于2004年经省级评定为“福建省示范小学”。
2004年7月,本显先生捐资共建北京奥运场馆,为中华民族的奥运会留下一个永昭世人的特殊标志。
2005年2月,本显先生捐资参与兴建泉州师范学院游泳馆,为发展体育,增强人民体质,无私奉献。
陈清楠、陈本显父子同出一心,共想一事,心怀故乡,情系教育,名闻遐迩。
捐资出力 推广华文
陈本显的家庭是个老华侨户,从祖辈到裔孙已有6代人定居菲律宾,他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体会到推广中华文化、学习华文非常重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步,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社会交往频繁。华侨华人不懂得华文——中国普通话,就不利于人的交往、感情的交流、商业的洽谈。作为中国人不会讲中国话也是一种耻辱。现在情况不同了,连总统都会讲自己的华人血缘,所以外国人再不敢嘲笑华侨讲普通话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文化入侵也迅速覆盖了西班牙400年文化的影响,所以推广华文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显先生讲了一段幽默的话,前几年,他带儿子到中国谈生意,儿子不懂普通话,老子就要当儿子的翻译员。从此,他就聘请华侨大学一位老师,为儿子、媳妇、女儿、女婿补习华文。现在他们已基本上会用普通话交谈了。
本显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推广华文教育,他花钱出力,于1991年组织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现名为菲律宾华教中心);举办华文座谈会、讲习会、培训班;调查华文教育情况,出版《华文教育月刊》,推动华人学习华文,刷新华文声誉,做出优异成绩,深受广大华侨华人的敬佩。
2004年12月参与发起组织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并被选为副会长,现为会长,他志在祖籍国,实现华人心声,早日和平统一大业。
本显先生这位菲籍华裔名人,不仅菲律宾、中国,而且世界各国许多人了解他。所以,他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评价。美国、英国报刊、菲律宾各华文报社和《纵横杂志》,以及中国《厦门日报》、《企业家报》、《福建侨报》、《福建画报》、《中国统一论坛》、《泉州晚报》、《人民日报》等许多报社纷纷介绍他这位世界名人、化工专家的事迹。
中国10月1日国庆节,中央国务院多次邀请他到首都北京参加国庆大庆,观看阅兵仪式,参加国庆盛宴,这给他感到无限光荣。
1992年4月29日,令尊陈清楠年老寿终;2005年7月6日,令慈郭玉雪年高辞世,不仅菲律宾社会各界,而且中国国内从村镇、市省,到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人都发去唁电悼词,送了花圈、挽幛和慰问信,其家属感受到家乡好、祖籍国好。
陈本显先生于196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与曾莉莉女士结婚。曾女士也是菲律宾华人,在菲修完商业管理系学士学位,再往美国进修电脑科,后来成为陈本显商务上的得力助手。陈本显、曾莉莉伉俪,婚后生育一女三男,都是大学毕业。长子陈栋梁、次子陈煜荣、三子陈昆耀,分别往日本、德国深造;长女陈嘉琳是一位菲律宾会计师。他们家系3代“书香门第”。本显之儿女均已婚,成家立业,生有孙男5人,孙女3人,全眷家属过着美满、幸福、温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