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1日至16日,应国务院侨办邀请,以理事长施振源为团长的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访华团一行46人,先后访问了北京、福州、泉州、晋江等地。一路走来,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郭东坡,副主任何添发、张伟超,国务院侨办主任陈玉杰,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北京市副市长孙安民、福建省副省长李川等领导的亲切会见和接待。
在座谈中,施振源多次表示,祖籍国的改革开放、和平崛起,不但是海外中华儿女的信心依靠,更是世界和平的安定力量,我们深感自豪与欢欣。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将继续致力推动中菲经贸、文化、教育事业的交流与发展,关心家乡的各项建设,团结全球晋江乡亲,为居住国的繁荣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竭尽绵力。
施振源风尘仆仆率团回乡,记者在泉州酒店抽空拜会了他。犹记得2004年9月17日,菲律宾菲华商联总会迎来成立50周年金禧庆典。记者应邀赴菲采访,时任菲华商总副理事长的施振源,同其他同仁一道忙里忙外,为系列庆典活动、为接待海内外嘉宾而昼夜操劳。
记者结识施振源多年,作为海外社团侨领,他多次率团回乡参与公益活动和节庆典礼,故屡屡在晋江龙湖临濮堂、施琅纪念馆、泉州酒店等地邂逅他。他和蔼谦逊,真诚热情,颇有君子之风。他不善滔滔而谈,近乎木讷,但词朴意远,富含哲理,引人会意深思。
施振源现任斯洛伐克共和国驻菲名誉总领事、菲律宾源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菲华商联总会副理事长(2001年4月至2005年4月,今任名誉副理事长)、中国(北京)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理事长、晋江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北黎刹育仁中学董事会永远荣誉董事长、旅菲临濮总堂常务顾问(曾任理事长)、旅菲浔江公会永远名誉会长(曾任理事长)等社会要职。其麾下的源美集团主要经营钢铁业、五金、棕油等业务。他是菲律宾优秀的工商实业家、社会活动家,闽籍华人侨团精英。
2003年9月,菲律宾晋江市同乡总会举行成立10周年暨新届就职典礼。王春贵大使在典礼上致词说:我相信晋总在新届理事长施振源先生的领导下,一定会秉承创会宗旨,继往开来,团结合作,群策群力,为融入主流社会,为本会及侨胞福祉,为增进中菲两国友好关系,为促进中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为菲律宾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菲律宾的华侨华人中,祖籍晋江的华人占80%左右,大部分在菲岛投入工商业,且事业有成,纷纷崛起为商界俊杰。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于1993年7月成立,由时任泉州市委副书记施永康倡议,黄呈辉、姚荣辉、陈永栽等晋江乡贤发起成立,是菲律宾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同乡会。现拥有团体会员98个、个人会员五百多位。多年来,该会在历任理事长和全体同仁辛勤努力下,为促进中菲友谊、推动当地华文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2005年7月15日傍晚,在与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座谈中,团长施振源说:“晋总同仁一致认为有责任来协助推动华文教育,因为搞好华文教育,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华文水平和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7年前(1998年),晋总开始推行‘辅助华文教师方案’,从国内礼聘资深教授、老师主持教学讲座,并到岷市及外省各华校巡回辅导,每年举办中小学幼儿园华语教学讲习班,得到各华校的热烈支持和响应,参加人数年年增加。今年又增聘督导老师来菲参与本会的华文教学推广活动。同时,晋总会所还对华社文艺团体开放,供大家举办各种展览活动,故有华人文化中心之美誉。”
砥砺才志玉汝于成
许多人赞许并歆羡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创造了诸多经济奇迹,然而,在这一奇迹的背后却是一条鲜为人知的、充满了泪水与汗水、饱含着拼搏与抗争的商业苦旅。
其父施龙淮迫于生计,在民国初年从晋江龙园村南渡菲律宾,白手起家,尝尽人世的辛酸苦楚。
1940年,施振源出生在菲岛。尽管当时家里生活拮据,父母还是节衣缩食,送他进小学、中学读书。这是中国父母传统的观念,愈是家贫,愈要让子女读书,才有望改变下一代乃至一个家族的命运。由于出身寒碜,施振源自幼就领悟到发愤图强的道理。在学校,他一边勤奋学习,一边干活补贴家用,有时还要读夜校,学习英语和当地方言——台嘉洛话。有家人的鼓励和督促,加上个人聪明早慧,他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在大学里,他潜心钻研,摩挲课本,进出图书馆,以强烈的求知欲啜饮知识的琼浆和先贤的智慧。高等学府的深造,给了他充盈的知识储备,使他终身受益非浅,为以后崛起为商界和社团翘楚,打下了坚实的学识基础和严谨的品格习惯。
从青年时代起,施振源就显露出勇于挑战、敢于人先的超人气质。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像当时一般大学生一样,到大企业或跨国公司应聘,谋一份稳当的职业。而是只身闯荡商海,开始了风雨兼程、甘苦自知的创业苦旅。
“万事开头难”,公司草创初期,施振源是全能选手,从工人到文员的工作,从销售人员到总经理的事务,几乎大包大揽。每天吃饭和休息的时间不超过五小时。越来越多的问题伴随着公司的成长渐次显现出来,考验着他的应对能力。他只能憋着一股子劲,义无反顾地前冲,一门心思地解决问题,扫除障碍,害怕一旦松懈可能就功亏一篑。商务倥偬,再忙也要挤点时间读书充电,以应对随时出现的新麻烦。食髓知味,习惯既成,不知不觉中,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和每天必须挤出时间看书的习惯,伴随自己大半生,行为儿师,潜移默化,儿女一代,竟也耽于读书,尔今二男三女,俱各有成,仍以书为伴,不辍于更新知识。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因人而异的孤本绝版。振源的创业之路是摸着石头过河,靠自己领悟水温,体会河底沙石之滑腻,一步步迈向成功的彼岸。世事诡谲,变幻莫测。阴霾与阳光交杂,鲜花与荆棘并呈。尤其当1997年金融风暴,如狂飚突起,席卷东南亚时,源美集团同样面临市场不景气、本币贬值等多重压力。菲律宾的许多中小型企业纷纷倒闭破产。施振源面对风声鹤唳的经济环境,并未自乱阵脚,而是冷静地思考对策。广博的知识,孕育着他敏锐的思维。此时派上了大用场,他悖逆常人之思,认为愈是低谷、萧条之时,愈是自我夯实、寻机扩充之机。值得宽慰的是沐浴金融危机的洗礼,他悟出了两个突破性的经营理念:一是,企业应打破成规,敢于引进和充分应用先进的资讯科技来改造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企业应专注本行本业,坚持自身的优势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寻找到市场新的突破口时才可大胆扩张。
胆识兼具勇猛进击
优秀的商人总是具备敏锐的眼光和决断力。创业之初,施振源由于资金不足,加之初出茅庐,对市场比较陌生,因此他并没有盲目地决定投资哪一行,而是在家里做点小生意,摸索商业门径,渐渐熟悉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留意考察了解,他发现20世纪50~60年代的菲律宾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各地都在大兴土木,搞基础设施建设,钢铁和五金的市场需求很大,于是,施振源果断地投入到这一行业中。这种敏锐的触角需要不断学习充电才能有效保持,他一再强调企业家需要自我增值,即在不断学习先进管理经营理念、更新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与时俱进。
施振源用一个极富经营哲理的比喻,来谈论他的从商领悟:市场犹如装满大石块的铁桶,看起来已经满了,其实石块间有许多缝隙可以装沙子,沙子装满了还可以灌水。这是指市场再饱和,总有见缝插针的生意可做。企业家应该胸怀天下、志在四方,具有广阔的视野。从钢铁业到农业,这是一个跨度很大、异乎寻常的业务转型和扩张,需要勇气和智慧,施振源大获成功。
种植棕榈树的决策源于一次随团出国考察。20世纪80年代初,他参加菲律宾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郑龙溪率领的经济考察团,赴马来西亚考察。邻国马来西亚通过橡胶和棕榈油出口创汇颇见成效,菲律宾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极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更应该致力于经济作物的开发。从而决定与郑龙溪一道独辟蹊径,首倡棕榈树种植,致力于农业开发。施振源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菲律宾第二代华侨,他主张菲律宾应积极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他认为,农业是菲律宾最长远的事业,属无烟工厂,农业发展得好,对国家、人民和个人都有好处。自此,他又投身于棕榈油事业。目前,源美集团拥有两个炼油厂和棕榈树种植园,种植面积已达1.2万公顷,并向社会大众无私地提供科学种植方法,为振兴菲国农业作出贡献。
家睦业兴回报社会
施振源不仅掌舵自家的企业王国,更为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奔波。他曾担任菲律宾总统的中国事务顾问。借助官方访问之便,积极鼓励和推动中菲两国政府和企业建立互惠合作关系,促进两国的经贸往来。
他关注祖籍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早在1987年的改革开放之初,他便和郑龙溪一起赴厦门投资,开办规模庞大的味精厂,成为较早进入福建投资的华商。作为社团领袖,他经常应邀率团出席福建的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各种庆典活动,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他多次建议,诸如要大胆引进人才,突破企业家族式管理;应专注本行本业,跨业扩张要慎之又慎;要着重人力资源培训,视员工为企业最大资产;企业主要努力自我增值,充分应用信息资讯和先进科技,提高经营品质;要善于利用海外华人社团,开拓市场网络等。
一个男人事业的成功,必有一个贤慧女性的默默奉献。施振源的太太龚丽珍是一位精明能干又有慈悲心肠的贤妻良母,她养育了二男三女。如今子女俱各学成业就,崛起为社会中坚力量。
长子施清玮任菲律宾钢铁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统率并协调着菲国钢铁工业的团体事务;次子施培钧出任斯洛伐克共和国驻菲律宾大使馆一等秘书,负责签证事务;长女施蕴茹系美国著名家用电器BLACK AND DECKER在菲律宾的全权总代理商;次女施艾莲任马尼拉女子青年商会理事长;幼女施培琪则应聘于跨国公司PROCTER AED GAMBLE,出任菲国全国市场经理高职。
20世纪70年代初,施振源当选全菲十大杰出青年,举国瞩目。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蔡文华赏识其德才,青睐有加,极力邀请他加入商总团队。1973年,施振源欣然入选商总,从此开始了他长达32年献身华社的服务工作,是加盟商总成员中服务时间最长的一位,历任理事、常务理事、主任、董事、副理事长、名誉副理事长等职,不遗余力服务菲华社会。他先后捐建三十多座农村校舍,并带头捐赠巨款,为北黎刹育仁中学发起兴建3幢5层高的教学楼,倾力支持华文教育。由于他对育仁中学建树良多、贡献至伟,该校董事会一再推举、劝勉、慰留他担任董事长,他前后担任6届共12年的董事长,是历届董事长职位任期最长的。这12年,成为育仁中学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他的心血和汗水铸进了育仁中学的丰碑,并将永远留芳于菲律宾华文教育史册上。
他语重心长地指出:“菲律宾华裔新一代,千万不能错失中国崛起的良机,应该把握机会学好华文,只有学好中英文,到中国去工作或经商才能具备较大的优势。”他几年前就提出的谆谆之言,显示其远见卓识。
他私下里说:“身为商总领导人之一,全华社都在瞩目。压力大,长字辈不是好当的。所以,当领导的应该敞开心胸,接纳建言,充实自我,而且还要分工,团结互助。无论侨领,还是侨众,都是华社一分子,同样有尽自己力量服务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行胜于言。施振源虽然出生于南洋菲岛,但自比为远嫁的女儿,婆家娘家,两头兼顾。他倡议重建家乡恢斋中心小学,并带头捐资兴建一幢4层高的教学楼;在担任旅菲临濮总堂和菲律宾浔江公会理事长期间,他发起捐建晋江衙口旅琅将军纪念馆,独自捐资铺设家乡龙园村到龙湖镇的水泥公路——龙园新村大道,改善乡民的交通硬件。泽被桑梓,百姓称颂。
2005年1月,施振源向正在兴建的北京奥运会游泳馆捐献1万元美金,支持中国政府举办2008年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