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敬怀叔祖父尤扬祖先生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我的叔祖父尤扬祖先生,生于光绪十八年十月初四日(公元1892-11-22日),幼年时,家境贫寒,只读三年私塾就停学了。母亲做豆腐,他肩挑叫卖,以后到城内一家中药铺当伙计。1914年22岁时得到亲友的鼓励与资助,到印尼谋生,起初在安汶,后到实勿濑,都是当店员。大约在1923年31岁时,与同乡到万鸦佬经营土产。由于勤苦经营,恪守信用,得到乡侨的信任,生意逐渐发展起来。1924年,他发动华侨并带头出资创办万鸦佬中华学校。他为人豪爽,热心公益,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受众侨亲的信赖,被推为董事长。1929年,他在家乡独资创办五保小学,使学龄儿童有学习的机会。 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太平洋战争,每占领一地,就疯狂搜捕积极支援抗日的爱国华侨。家叔祖父积极抗日,又带头捐资支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任印尼万鸦佬筹赈会主席,是日寇搜捕的对象。幸好他已离开万鸦佬,避过日寇的屠刀。 1950年8月,印尼总统苏加诺到望加锡视察时,华侨举行欢迎大会。叔祖父担任大会主席,他在致词中说:“我们华侨和印尼居民要更加互敬互助,携手前进,为建设印尼而共同努力。我们希望中印(尼)成为兄弟国,为亚洲民众的幸福而奋斗。”我国决定在望加锡设立领事馆时,叔祖父立即把自己的住宅让出来,作为领事馆的馆址。 1951年国庆节,叔祖父参加印尼华侨第一个回国观光团,任副团长,在首都北京参加国庆大典,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而后到东北参观,所见所闻更增加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十一月间,他回到家乡,第二天就到离家近8里的猛虎山察看解放前他出资封山育林的情况。他说:“永春是山区,山地土壤好,根本的出路就在开发荒山。这样好的山地不开发,太可惜了!靠山吃山,南洋也是开垦山巴种橡胶么!”以后,他对我说:“我想先开垦猛虎山,边开垦边试验。计划山顶种杉、松、竹,可以贮积水源;山腰种柑桔、油茶和其他果树,种一些中药材及蓖麻。也要种地瓜,当年种,当年收益,以短养长”。 他这一年回国观光后,看到祖国建设多么需要人才,就在家乡独资创建延清小学,1952年冬建起了20间教室、一座大礼堂以及教师宿舍、操场。直到1960年,蓬莱村的学生学杂费都由他支付。对那些升入高一级学校而经济上困难的学生,则逐个登记造册,每人每年资助120元。他还先后捐款三万多元兴建永春第五中学校舍,增添设备。 1953年秋,叔祖父回国定居,这一年冬天独资创办猛虎华侨垦植场。这时,他已62岁了。然而他不畏严寒,上山指导,同大伙一起睡草棚,吃地瓜配稀粥,规划山地,制订计划,建好场舍。第二年春在海拔740米高的猛虎山头种上了20多万株松柏,山腰种上大片柑桔、油茶和桃、李、梨、枇杷、板栗等。经几年的实践,首先在山地试种柑桔获得成功。由于典型示范,柑桔生产迅速扩大到天马、北硿,直至全县。现在,永春已种植柑桔10万多亩,年产量超过100万担,成为全国柑桔生产基地县之一。 1954年春,叔祖父对我说:“永春老醋酸度高,有杀菌作用,且能溶解食物中的钙和铁,帮助人体吸收,既是调味佳品,又是治病的好帮手,被海外侨胞视为珍品,互相赠送。为什么老醋的色香味这么好?主要是选料讲究,按一定配方精工酿制。目前市场上无处买,仅富有人家才有酿制,基本上是自用和作为礼品馈赠亲友。永春人把老醋、久熟地、久六味视为居家‘三宝’。咱家中有一小坛老醋,已经数十年了,质量很好。”他又说:“我以前患香港脚时(足癣),仅用八味中药,明矾60克,大枫子仁、皂角各9克,荆芥、防风、地骨、五加皮、红花各6克,浸老醋2斤,24小时后用药液浸脚,每天早晚各浸半小时,仅用二帖药就根治了,确实奏效。我决定创办这一厂,使有几百年历史的永春老醋的传统工艺不致失传。”他要我承担建厂工作和负责试产老醋。我当时任延清乡财粮兼信用社主任。他要我辞去这些职务,鼓励我拜师求教,虚心学习老醋的传统工艺,并在三年内(老醋生产周期三年)拿出符合出国要求的永春老醋来,以满足海外侨胞们的需求。遵照叔祖父的意思,经县有关部门办妥手续后,我便到他创办的侨新酒厂工作。由于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酒厂工作顺利,生产发展。1956年公私合营,1958年1月与酱油厂合并为地方国营福建省永春酿造厂。当时叔祖父任福建省副省长、福建省华侨投资公司董事长。得悉工厂生产发展,销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很好,他非常高兴。新建厂房,增添设备所需资金全部由他筹足。他从省投资公司抽出自己的资金3万元作为建厂资金,又把沈清江先生(安溪人)拟参加投资公司的10万元港币转汇永春投资。全厂干部职工齐心协力,边建厂,边试产,终于按期酿造出老醋了。叔祖父得悉后,从省城驱车回永,表扬干部职工的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精神。他高兴地带了三十瓶老醋样品,送厦门口岸,经监定符合出口要求。1957年首批小量出口试销成功。从此,这一传统特产发展成为商品性生产,自1979年以来,年年保持省、部优质产品称号,成为全国四大名醋之一。在1988年12月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水仙花牌永春老醋和桃溪牌永春香醋分别荣膺金奖和银奖。 永春老醋自1959年批量出口以来,远销香港、东南亚、欧、美、澳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得海外侨胞的喜爱,出口量逐年增加,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三十多年来为国家创汇和税利超千万元。 1956年,叔祖父捐资在家乡蓬莱村兴建水力水电加工厂,白天碾米,碾木薯、蕉芋,夜间发电照明,改变了世代照明用竹片、油灯,农产品加工靠人工手椿、脚踏的落后面貌。 1958年,叔祖父捐资20万元港币,从香港购进大型机床14台赠送永春通用机械厂(现水电设备厂),改进该厂水轮机的生产,为永春的水电事业做出贡献。 叔祖父对自己要求严格,生活俭朴;对乡亲同事却十分慷慨,经常扶危济贫。逢年过节,对乡里的老人,他都加以照顾。在国家困难时期,他从香港进口一批食油、面粉赠送家乡亲邻戚友。对于讲排场,用于世俗之事,他一分钱也不肯花,要是亲人这样做,也要受到他的批评。 1961年叔祖父70岁,他不做寿、不设宴。亲朋送来做寿礼物,他一概谢绝了。我的祖父比他长十多岁,年逾古稀时,身体衰弱,时常卧病,他每次回来,常到我家看望,问寒问暖。我祖父逝世时(享年82岁),他刚好在家,不但亲自送葬到山上,还资助费用。他主张红白事都要简办,青年人要晚婚节育。他的子女没有一个早婚的。 家叔祖父一向热心公益。他说:“人生在世,总要给子孙后代办点好事才行。”他认为经商的目的在于盈利,但要得之有道,用之有道,凡是有利于祖国,有利于人民群众的,都应尽自己的力量去做。由于叔祖父以身作则,所办的事业都坚持到成功,所以,在侨乡中他的声望很高。 1963年冬,叔祖父从省城回永春侨联。他告诉我:“省委有关领导表示,猛虎华侨垦植场,要继续办一两年,以后就由省农业厅接办。由于几位场长因故先后离职,目前场里缺正场长。我打算向酿造厂把你借出来,到猛虎场担任正场长”。在场的胡美金县长当即表示:“你叔公已与我商量过了,他要你去负责几年,把场办好,迎接省农业厅接办。至于酿造厂那边,我会通知组织部去说明的。”叔祖父又说:“我拟请李世山校长协助你工作,请他星期日常到场里看看,你有什么困难问题,可以和他商量解决。”原五中校长李世山在读中学时,就认识我叔祖父了,我的叔祖父很器重他。在我担任场长期间,他受叔祖父的委托,协助我解决了不少问题。 1964年春,家叔祖父由省城驱车直达猛虎山,传达省府关于由农业厅接办猛虎场的决定,要求全场干部、职工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迎接省里接办。他对我说:“咱要像嫁出姑娘那样,打扮漂亮些,准备好迎娶。”那年六月,久旱无雨。家叔祖父来场检查工作时,看到九埕尾苗圃和上湖的苗木缺水严重,当晚就驻场,不下山了。凌晨1点,他把我叫醒,要我记录当天要完成的项目。天一亮,我就领五六个场员,到离场二里地的蔗仔北,引水浇灌上湖苗圃的苗木。九时许,叔祖父亲自到苗圃检查,下午四时左右,又检查其余的苗木。全场的123万多株苗木都浇灌过了,他非常高兴,直至天黑了才下山来。 1965年3月省农业厅接办时,猛虎山上的20多万棵松柏已经成林了。近万株柑桔树先后投产,其中一株长得特别茁壮,树高6米,结果最高时达900多斤。还有16种果苗计123.98万株,以及3万多株油茶。场里有进口良种母猪,是当时闽南著名的良种猪场。全场不动产近十万元,叔祖父却只要偿还他个人投资的4万多元。而这4万多元都用到建设其他公益事业上,他自己一分钱也不留。其中,拿出1.5万元帮助蓬莱村创办柑桔场,种植柑桔150亩,现在每年可收柑橘二千多担。拿出一部分钱为蓬莱村新建一座石拱桥,给延清小学盖厕所,筑围墙。不够的款项,他自己还要添上,真可谓“点滴为公”了。 1966年4月,家叔祖父离开永春后,长住北京,但他仍然关心家乡的建设。在十年动乱期间,虽然他也曾受过冲击,但他爱国爱乡的热忱,不但没有丝毫动摇,反而更加坚定。1978年,他决定把他在福州仅有的三座店屋,全部赠予延清小学,作为该校校产。 家叔祖父在海外奔波近四十年,虽有家资,但解放前在家乡没有购买一分田地。回国定居以后,亲人朋友多次劝他盖新屋,他总是不肯,认为有几间旧房能安身就可以了。他自己如此俭朴,而为家乡建设公益事业,却是非常慷慨的。 1981-11-27日,参加全国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福建省领导项南、马兴元、程序、蔡黎、何若人、郭瑞人、陈希仲等同志到医院看望卧病在床的叔祖父,带去了家乡人民对他的怀念和祝愿。永春县人民政府也写信向叔祖父致以亲切的问候。县领导刘成业同志亲自到北京看望他老人家,并送上首批采摘的黄橙红柑,让家叔祖父分享丰收的喜悦。 家叔祖父因病医治无效,于1982年5月17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90岁。6月4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全国侨联等单位和彭冲、廖承志、陆定一、庄希泉、杨静仁、叶飞、方毅等同志送了花圈。省人民政府致电全国侨联会,对家叔祖父尤扬祖先生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永春县长苏中亚同志、县侨联主席郑德郁同志赴北京参加追悼会。追悼会由福建省副省长郭瑞人同志主持,国务院侨办主任林修德同志致悼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同志出席追悼会,并向尤扬祖先生的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叔祖父逝世至今已经十周年了。他的教导,我至今仍然铭记在心,永远鞭策我为家乡的建设事业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