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永春崇贤中学简史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崇贤中学,原是永春县的老校之一,也是全县规模最大的私立中学。五十年代,该校经过公办、改名、并校,停办已30多年。1992年秋,县人民政府批准该校复办,并将五里街中学并入,该校即于是年9月25日挂牌,正式复校。 溯原崇贤中学,系由几个前身,经先后合并而成。其中主要的:一是育贤中学,一是崇实初级中学。 育贤中学。清光绪廿二年(1896),基督教英国长老会创办圣教义学。光绪廿四年(1898),教会另办女学,实行男女分校。女学,即后民国10年(1921)育德女校的前身。光绪廿八年(1902),圣教义学定名育贤学堂,其后改为育贤学校。民国17年(1928),育贤增办初中,李祝怀任校长。民国19年(1930),许锡仁任校长,着手增办高中,并将育德女校并入育贤。翌年,许锡仁鉴于教会经济支绌,学校经费困难,又毅然出洋募捐,组织校董会,亲任总董,校长聘黄镜澂接充。民国22年(1933),不幸许锡仁逝世,育贤维持至年终停办。翌年,校产移与崇实,两校合并。育贤中学为一代学府,师资质量高,为永春及泉州、南安、德化、大田等县培养不少人才,素以足球运动著称,并曾远征泉州,开永春近代体育之先河。组织有西乐军乐队,为全县首创。 崇实初级中学。光绪廿八年(1902),基督教美国美以美会牧师王多玛创办华美学堂。光绪卅三年(1907),美以美会创办夏理学堂。民国7年(1918),两学堂合并,定名崇实中西学校,校址设于街尾。民国10年(1921),教会又创办崇德女校。民国20年(1931),女校并入崇实,崇实改名为私立崇实初级中学。崇实由小学而初中,民国12年(1923)还曾一度附设高中。历任校长在赖巽裕之前的,有江启泰、刘家祥、吴仁杰、黄凤鸣、许明德、戴云峰等人,其任职先后待详。崇实历有德化、大田、南安、安溪等县学子负笈前来,教泽远披。民国19年(1930),中共安南永中心县委书记李南金烈士,曾在崇实与赖锡裕、徐贻泽及翁祖武等人搞地下,发展学生参加革命,为校史写上光辉的一页。 崇贤中学。崇实、育贤合并后,于民国26年(1937)定名为私立崇贤初级中学,刘经生任校长。其后,校长由叶大年长期间担任。抗日战争学校疏散,民国28年(1939),崇贤迁于苏坑。民国31年(1942),迁回原址。经师生艰苦奋斗,度过国难,学校规模增宏。民国37年(1948)秋,增办高中,改名为私立崇贤中学。时学生达500多人,校舍较战前几扩大一倍,附设的小学、幼稚园也有所发展。该校于三十年代,已先后派人到南洋募筹经费,抗日战争以后,又靠“以生养校”,办学基本自主。组织剧团是该校的优良传统,抗战期间巡回演出,宣传抗日救国,誉满全县。 新中国成立后崇贤中学,得到人民政府的关怀、爱护。1949年秋,派驻青工,以领导学生工作,使整个校园生动、活泼,饶有大时代气息。1950年春,晋江地区批准郭绍哲任代理校长,学校教学秩序趋于正常。其秋,郑成业接任校长,成竹在胸,措施得法。高中部划归永春中学,解决师资、设备等困难,专一办好初中。1952年,该校收为公办,改名为福建省永春第二中学,崇贤小学改名为华岩小学。1954年,派干进校,叶东璧任第一校长。1958年,该校合并于永春一中。 崇贤中学及其前身,培养出数以千计的学生。校友遍布海内外,成名成家的不少。其中有:全国政协委员梁披云,台湾社会活动家王超英,厦门大学教授海关史专家陈诗启,台湾名医余流水、周淑安伉俪,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章太,香港实业家梁良斗等。崇贤中学及其前身,在历史长河中许多校长和无数教师,曾接火炬似地负起神圣教职,为办好学校呕心沥血。校长如许锡仁锐意革新,鞠躬尽瘁;江启泰系一代名家,深有影响;叶大年惨淡经营,壮大崇贤,足令后人缅怀。处主任如林耿光、陈玉,长期职守,备致辛劳。教师如张铎、陈寿文、刘世伓、刘诗燃、李世山、孙超、周逸卿、王锦机等,皆一时之俊。 崇贤中学复校后,有教职员工51人,学生600多人,开设初中13个班。校址仍设于原校园内。新建的国基楼为主体校舍,高大堂皇,是校友梁披云、梁良斗所捐建。现校园生机蓬勃,欣欣向荣。全体师生同心同德,艰苦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博得家长和群众的赞誉,被评为1992年度县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