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永春交通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刘汉渠· 有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人民就走出路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创造,交通由落后发展为先进。我县主要交通可分为水、陆交通两项。 (一)航道: 永春的主要航道是桃溪,可以通行舟楫出东关入南安直达泉州;次之有湖洋溪、一都溪、坑仔口溪的捎木、竹溪路,出东关、安溪湖头达泉州。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己卯(859),昭州(今广西平乐)刺史、永春迎福里(今桃溪村)人盛均曾作《桃林场记》,该文对永春的水运记述道:“视廛里若巨邑,览风物如大邦”。“凌晨而舟车竟来,度日而笙歌不散。”五代中(944)永春昭善里(今留安村)人留从效任清源军节度使,后封晋江王,在任期间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永春的石鼓市、官田市(今五里街)已成为永春、德化、大田等地的物资集散地。《清源留氏族谱·鄂国公传》记载:“陶瓷、铜铁,远贩番国,取金贝而还,民甚称便,”宋开宝二年(970)永春知县林滂率众开凿桃溪下游的马甲、山门、滑石、钟山、南涧、西涵等险滩,在石鼓潭、许港舟楫可出东关达泉州。明万历十一年(1583)永春善政乡和平里十五都(今东平乡太山村)人李开芳、李开藻兄弟均曾任户部主事等职,他俩组织家乡民众疏炸大叻等险滩,确保航道畅通。这说明了当时永春水路交通之繁荣兴盛。 民国三年(1914)由永春、洪漱、泉州等地商户资助材料费,船民投工,对九都上游溪道中的暗礁险滩进行清炸。 1954、1955、1957年县人民政府拨款数十万元整治疏浚该航道和整治疏浚深洋、坑仔口、一都的溪路。1958年桃溪航运完成货运量1.2万吨,溪路捎放木材1万多立方米、毛竹25一30万根、龙骨(大松原木)30-40万根。后因水土流失,溪床淤塞,年运量逐渐下降,60年代仅有个别船只来永春东关或长厅装卸些零星货物。1972年山美水库建成,木帆船上不来,该线航运告终。 (二)陆路: 永春的陆路交通是比较发达的。几千年前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有村与村互相通往的羊肠小道,有通往邻县的大路。唐末宋初有通往进京的驿道,大部分皆石砌。据旧县志记载,从北宋建隆期间(960-962)僧普足(清水祖师)建迎仙桥、永镇桥起永春的桥梁建设代代兴盛,其中宋代32座、元代14座、明代15座、清代23座,建桥年代不明的有56座,这些桥梁都是交通要道的重要工程。公路建设始于明洪武年间,有萧姓者修建自陈岩(今蓬壶马跳)通往龙岩、尤溪两县的大路,时称萧公路。明万历间李开芳、李开藻兄弟和清雍正、乾隆年间尤元会、尤锡观、尤锡兰父子兄弟修建了不少道路和桥梁;热爱家乡的华侨李俊承也捐献巨资修桥造路。民国九年(1920)护法军副司令兼师长王恩(又名王荣光,石鼓乡社山人)拆除旧城垣拓宽城关街道和从城关至五里街3公里公路。至民国末年,全县共建公路14条242公里。其中能通汽车的有10条124公里。因缺保养停弃的4条67公里。比较畅通又有经济效益的仅有泉德线永春段51公里。民国二十年(1931),省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陈国辉(南安九都人)兴建五里街西安桥,次年兴建永春云龙桥(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梁式桥),后又兴建十几座公路桥。永春县曾创办几个交通企业,均属私人车商,车辆少,载重吨位1.5吨左右。民国二十二年(1933),这几个交通企业合并为泉永德汽车股份公司。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为支援军需,该公司新购的1936式雪佛兰汽车8辆被征召。民国二十七年(1938)5月,厦门沦陷,沿海至内地公路奉令破坏,该公司改营永(安)大(田)线,尔后转向闽西北营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永春县的公路交通发展很快。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公路的新开和改造都有了很的大发展。至1990年,全县共有128条公路,1056.8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72公里多,居全省前茅。其中省道骨干公路13-305(后茅线)、13-212(郊柏线)、13-205(新集线)、13-103(福三线)共196.35公里贯穿我县东西南北,通往县境外,以县城为中心枢纽,向全县各乡(镇)、工矿、茶果林场辐射,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路面质量较好,晴雨通车达90%以上、有永久式公路梁式桥和石拱桥184座,有乡村大道永久式梁式桥和石拱桥305座(大部分通行拖拉机,有的可通行汽车)。全县拥有机动车11380辆,非机动车10多万辆,有工矿、企事业、茶果林场、乡(镇)交通企业单位64个,有从业交通运输人员5万多人(包括个体联户),有各种机动车驾驶员近2万人,除承担本县的客货业务外,还为外县承运。 公路先行工程建设,经我县的有三郊线和泉德线。其中省属三郊线(三明经大田、永春至仙游郊尾)拓宽改造为二级公路,永春县境内有98公里,现正在抓紧多方集资筹建;市属泉德线(泉州经永春至德化)永春段51公里,去年底开始对石鼓——达埔段进行改建。在原路的基础上,裁弯取直、拓宽路基、降坡,达国家二级公路标准,并铺上水泥路面,连原桃溪至石鼓,合计有水泥路面15.7公里。该线长潭桥至城关段于今年动工兴建。省道13-103福三线下洋段已于1991年铺设水泥路面6公里,县道岵夹线17.7公里中已铺设水泥路面13.5公里,省道永春境内已60%铺上柏油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