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缅怀“郑信顺夫人基金会”的创始人——郑文尧先生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郑金树· 郑文尧先生是我的长辈。他为了永久纪念其先父母,尽孝道之情,于1983年捐资在永春一中兴建“郑信顺纪念堂”,次年又捐款新加坡币100万元设立全县性的“郑信顺夫人基金会”。值此基金会创立10周年之际,我把文尧叔一生对其先父母的尊敬孝顺和热爱祖国家乡人民的优良传统写出来,以告慰文尧叔在天之灵! 文尧叔出身贫寒,年幼出国,在马来西亚艰苦奋斗几十年,事业成功后,就对侨居国的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被马来西亚政府封赐为拿督。 文尧叔为了报效父母亲和祖国的养育之恩情。10年前,他就委派我的至亲好友继石兄多次回国商讨筹办基金会之事宜。当时我在晋江地区侨务办公室(后改为泉州市侨务办公室)工作,与继石兄晤谈多次,研拟方案,获得省、市、县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经过反复酝酿讨论,逐步形成具体的方案,拟就《章程》,最后经过文尧叔亲自修改同意签字。10年来,受奖的优秀生7000多人次,其中近200名为研究生、留学生。奖学金总额达百万元,所发挥的巨大社会效益和作用,是无法用金钱可以比拟的。 我与文尧叔一生中见面三次:第一次是1984年,香港永春同乡会成立时,他与继石兄特地从马来西亚赶来香港接见并宴请我们,他说:“我也是第一次来香港的”;第二次是1988年,我与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慧同志因公事赴新加坡,他与晋棣叔、继石兄驱车到新加坡见面;第三次是1993年2月底,他是解放后首次偕其公子两承由继石兄陪同,回到阔别40多年的祖国。第三次见面谈话最多,内容广泛,连决意继续捐建永春师范学校的事,都征求我的意见。而这竟是最后一次见面。 文尧叔生前对于基金会非常关心,其基金会日常的工作、发放奖学金情况、开会记录等都必须如实向他汇报,他对基金会情况心中有数。他回国之前,1992年底,打电话给我,第一句话就问:“你有否回永春看看基金会?”正巧,我刚刚参加基金会开会回泉州,他又问我对基金会有什么意见,我就大胆地把基金会的存款放在新加坡中国银行,利息很低,年年发奖还要补足好几万元奖金等问题在电话里说了,他很坦率地说:“电话费很贵,你的意思我懂得,你写一张信给我,把你的意见,怎么办,写具体些。”结果,我写了四张信纸的“意见”,归结一句话就是要求他把那笔基金会存款“转”回来放在永春中国银行,利息高,每年发奖后还有余额。下面追忆1993年2月21日下午6点,文尧叔一行在厦门机场上的一段话,刚出机场,文尧叔亲切地握住我的手说:“你说的那件事我带回来了”,一时间我想不起曾经说过什么,走了十几步,我反问道:“尧叔,我说过什么,你带回来了?”文尧叔紧接着说:“你写信说那笔基金会的资金转回来的吗?”我说:“对,对,很好,很好,把基金带回来交给政府去管理,我们的任务也算完成了。”文尧叔继续补充说:“新币100万元只兑换港币400多万元,这个‘零头’很难看,我再拿出新币8万多元补足港币500万元,整数好看,开5张汇票带回来”。那天晚上我们下榻于厦门华侨大厦10层楼,文尧叔从皮箱内拿出5张汇票给我看,并与我及继石兄、两承四人一直交谈到深夜12点。第二天上午回永春途中特地到集美鳌园参观陈嘉庚陵园,并合影留念,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成了历史照片。 事隔一年多的1994年6月,文尧叔的夫人吴秀群女士偕其子郑两承、郑翥鹏及女、媳等一行人由郑继石兄陪同又回到家乡,为文尧叔做“对年”祭祀。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吴秀群女士继承文尧叔的遗志,把文尧叔生前决意捐建永春师范1000万港元献交给永春县人民政府,并商讨决定,今后由郑两承、郑翥鹏参与管理“郑信顺夫人基金会”的工作,他们的优良传统与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 用文尧叔生前原话做为本文的结束语,1993年2月8日,文尧叔在基金会会议上说:“本次回来,亲眼看到基金会的成功,很高兴。基金会的成功,是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认真执行章程,严格管理,努力工作,是我们的亲人郑继石受我之委派不辞劳苦,多次来回,认真策划安排的结果。我要谢谢各位和亲人继石。” 全国政协委员梁披云先生的挽联曰:“汗流海峡,血流海峡;生爱家乡,死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