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洪进聪二三事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郑伯恭· 洪进聪是永春人,故居在北门内。清末其同族洪克明居住中央境,洪宗扬居住北门外,都是社会上名流,均与先严过从甚密。先严与洪进聪早在永春已是莫逆之交了。 披云前年归来晤谈时,曾提及民国初期一些前贤事迹缺乏文字记载,尤其是对洪进聪只字未提。民国十五年先严修县志时,以民国初创,风云际会人物甚多,对国家和地方或福或祸,尤其是民军对地方的骚扰,引起长期匪乱,形成乡村十室九空,很多永人远渡重洋去谋生。这些史实若不载入志乘,则有失扬善贬恶的主旨。但枭雄及其羽翼或其后裔,尚在人世,执笔者不无投鼠忌器之虑。曾函李俊承商讨,县志因此断限在清亡为止。有关民国人物史料,就闲置在书柜中,成为每年七月翻晒书籍的一部份,其中有篇洪进聪的传略。但我未阅读过。在所谓破四旧年代;已付诸一炬。近日世山和汉光老友又以披云之意见,重提此事。只好在先严诗词中寻找线索,并走访克明前辈哲嗣绍煌老友探询。承告虽系族亲,知情者均已物故。仅知民国初年其先人为创办小学、以培育后进,曾南渡去找洪进聪。由其出面向永侨筹募,并自凑足办学所需费用。假北门王氏宗祠及进聪旧居,创办华侨小学。是继鹏翔小学之后,城内第二间侨办小学。并长期接到筹寄的经常费。华侨小学在1946年停办,城厢商家为使一些失学儿童,有就学机会,于1947年接收华侨小学校具,在明伦堂开办中山保国民学校。 先严在丁卯年(1927)《天南题襟集》中,与天南吟社诸诗友唱和中,有几首诗涉及洪进聪。抄录于下,以供研究洪进聪生平的参考,也是抛砖引玉之意。 其一: 与君相尝风云际,三十年间几屈伸。 何处行窝撑傲骨,祗应荒岛著遗民。 醉来诗兴歌兼哭,老去交情率更真。 强欲寿君无别语,南中花木四时春。 这首是祝洪进聪五十寿辰,先严长一岁。洪先生刚正不阿,人生道路亦云坎坷,荒岛著遗民,诗兴歌兼哭,率真而令人感慨。 其二: 扁舟云水一渔翁,鸿鹄摩天路未穷。 随意龙门谈货殖,不嫌马磨慁英雄。 箕山颍水吾安放,朱穆刘标论未公。 漫说庭庐纷若市,谁知尘念本来空。 洪进聪才调过人,有鸿鹄之志,关心社会现实,然困于商场,未能一展其素志,尘念成空。刘标即刘孝标,朱穆著《绝交论》,刘著《广绝交论》,均见昭明太子《文选》。 其三: 万里家山杜若洲,昔年征逐记狂游。 饥鹰队队翻云翮,风柳丝丝绾别愁。 杯没首时贤圣混,枰当心处怨恩侔。 而今海外看弦望,应事鹧鸪唤未休。 家山离乱,饥鹰队队,杜若洲已无杜若,空忆昔年征逐,而今只有在酒后举头望明月而听鹧鸪声矣。 其四: 乱世人才自昔多,拟凭赤手挽天河。 居奇未见邯郸侠,说法难催肺腑魔。 不信部娄无松柏,竟从蚁穴竞干戈。 鸠鹏相笑知谁是,击节狂催伏枥歌。 时当国家衰败,当政者无能抵御外侮,却善争地盘,混战连年,地方割据,民不聊生。恨无力以拯家国,惟击节而狂催伏枥歌而已,可见当时心情之郁结。 其五: 百函顷刻疾于飞,才调如君世所稀。 松柏经霜多磊砢,骅骝伏枥本权奇。 中年岂免逾哀乐,乱世何曾有是非。 共祝黄流清如镜,故山猿鹤候归期。 洪进聪才调过人,如松柏之多磊砢,伏枥而本权奇,然而身处乱世,人过中年,也只有希望国家振兴,黄流澄清,回归故山了。 从先严的五首诗中,大体可以看出洪进聪的人品、才能、抱负及其坎坷遭际,希望今后能有较完整的材料,写成一篇传略,以称述洪进聪之一生而慰先生于九泉。 洪进聪是位具有极强烈爱国心之长者,当年列强虎视华夏,国人又形同散沙,在南洋,殖民主义者不把华工与华商平等看待。为唤起华人精诚团结,以抵制欺压,认为如组织一县的同乡会,人数太少,作用不大,乃倡议组织福建会馆,得到有识之士的赞同,建会址于吉隆坡。此举推动了各同乡会及各家族的创建。福建会馆的创建,为了华人的公益事业,洪进聪贡献了毕生的心血与财力。三十年代初,陈嘉庚经营的公司,因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陷于极度困难,不得不接受外来资本,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英国汇丰银行利用股东地位,胁迫陈嘉庚停止供给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经费,遭到陈嘉庚的断然拒绝。为了维持厦大,陈嘉庚请洪进聪募款支援。出于热爱祖国和对陈老的仰慕,虽然洪进聪当时经济也是拮据并无余资,还是慨然承诺,自己向朋友借款二万元作为捐款,以为首倡,而向同乡募足十万元作为厦大经费,支持陈老。此事梁老披云知之颇详。“九·一八”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步步进迫,由东北而华北,形势危急。南洋华侨,出于爱国热忱,为了抵抗日寇侵凌,在蒋介石五十生日时,曾发起购买飞机,赠送祖国,吉隆坡福建会馆也组织“购机寿蒋委员会”,由洪进聪负责。凡此种种,处处可见洪进聪的高风亮节,特附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