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忠 辜锡铭·
1993年春“汪辜会谈”后,辜氏聚居地永春人民极为振奋,“两岸统一”,人心所思,人心所向。五里街街尾后庙辜氏族亲非常盼望辜振甫返祖家谒祖省亲。许多人询问辜氏的源流,尤其是辜振甫寻根问祖的感人经历,都鼓舞我们进一步去探索。现根据1910年版《桃源儒林辜氏宗谱》和有关文献,整理简介如下:
辜氏远祖是比干,比干之子坚得姓林,下传至林正,由唐太宗赐姓辜,辜正为辜氏一世祖。乾隆丙戍年(1766)永春儒学训导辜有声,曾历访闽台赣辜氏,在详细考正的基础上,撰写《桃源儒林辜氏宗谱源流序》,说得很清楚。我们再查《闽林开族千年谱》,由黄帝元祖起,下传至比干为33世,其子林坚为林姓始祖,下传43代林禄为入闽始祖(是黄帝80世孙)。林禄追封晋安王,葬今惠安涂岭,其子孙遂家焉。下传至林正(是黄帝87世孙),唐太宗“知其为贤,且嘉其有辛苦之德,于是以上古下辛两字合为一义,赐姓辜焉。”所以辜正是天下辜姓的始祖。“辜无别宗”,其后代辜源由江西“复归晋安,移居南安,立嘉德祠以祀正公(今祠圯),终于(南安十七都)芦溪”,其后代先后分别迁居南安、莆阳、同安白礁及外省如江西,历宋元明三代,散居江南各地。其中辜正的37代孙辜旺“以官告退,卜居樟原(旧传纪梓原),于是江西南昌建有辜坊之庙,嗣而回归泉南者,建有(同安)白礁之庙……”。据辜有声考证,“由芦溪入永春者,始自光保公”。谱载,辜光保生皇庆元年壬子(1312),后代主要居永春后庙、枣岭、埔头,其外迁者居泉州、惠安、厦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外迁德化、吉洋、蜂尾、尤溪、沙县、建宁府、福宁府、罗源及浙江玉环、温州等地的也很多;移居江西上饶、弋阳、铅山、玉山等地的更多。谱中记述明确,历历可查。永春辜氏在乾隆年间就有人移居泉州打锡巷,因贸易而家焉,还有居泉州西门而于康熙年间被“授中营队长”的,人数甚众。谱载,永春辜氏在道光庚子(1840)年修谱时,“族之人贫穷居多,富人恒少”,可是移居台湾甚多,从第12世起,族人纷纷往台湾谋生、做生意或参加科举,竟达20多人。这印证了台湾连横在《台湾通史》里所说的:“当明之世,漳泉地狭,民去其乡,以拓植南洋,而至台湾者亦多。”
1995年11月,首届闽台姓氏源流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来自台湾的20多位代表和来自祖国大江南北及世界一些国家的代表共150多人与会。永春陈诗忠与会,带去有关辜氏源流并考证辜鸿铭、辜振甫祖籍的长篇论文,有详细考证,此处不赘述,谨引其最后一部份内容,以飨同好。
辜炯成的《辜振甫祖籍考证》一文(下简称《考证》,被转载于1995年9月15日《闽林》小报上),历述台湾政商要人、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及其胞弟辜宽敏寻找大陆祖籍的动人经历。文章说,1988年辜宽敏从台湾旅泉州,受其兄振甫委托,向政府请求协助其寻找祖籍。据辜宽敏说:“我们的祖籍惠安,我们一位家庭教师辜淑卢是惠安东岭人,抗战时在台去世,还有一个儿子居住台湾。家父(按指辜显荣)生前曾托淑卢携带一笔巨资修理惠安辜氏宗祠(白银500元),这些我们都知道,但要查个文字记载。”想查得确凿祖籍地的心情溢于言表。
惠安县东园镇洋埔村的辜氏族人,认为这里是辜振甫祖居地,于1991年托返惠安探亲的旅台人士黄蚌辉带去辜氏族谱及辜氏宗祠照片。5月15日,黄蚌辉转来辜振甫先生给他的复函:“惠承带返闽南姓考之辜姓简介暨洋埔村辜姓宗祠照片四帧,无任感铭。”看来这份“辜姓简介”过于简略,辜老先生虽“无任感铭。”而仍未明确洋埔为其祖籍地。过了两年,1993年5月间,台湾电视台《八千里路云和月》摄影祖据说本来拟到洋埔拍摄辜振甫祖地宗祠,实际上却到永春儒林拍摄辜振甫祖地宗祠。对此,惠安族亲给台湾方面写信询问,“7月23日由台湾水泥公司总经理处秘书室函复:‘承以董事长之祖籍究系永春或惠安见询,至感。董事长祖籍确为惠安。’由于台湾宗亲迫切要求文字族谱,随即整理一册邮寄。收到后,振甫以公亮用笺(透光可显水印),亲自签名盖章函复:‘手书及族谱(惠安鹿港部分)蓝本奉悉。饮水思源,搜遗补缺,而使列祖列宗之典籍完备,后世子孙之景仰有自,感佩贤劳。”而后黄蚌辉1993年9月8日函复黄永源(诗忠按:我与黄老有交往)证实“辜振甫前确曾参加台北市惠安同乡会,并且当选为理事,惟少出席会议;廿年前弟兼任省矿务局区党部书记时,正值辜君竞选产业党部委员,曾应邀参加晚宴,席间叙谈,曾亲口表示他也是惠安人。”《考证》作者得出结论:“以上事实,完全说明辜振甫祖籍确为惠安。”真应皆大欢喜!但是《考证》一文末尾讲及辜老先生的近祖至父辈血脉相承时,我们以为还值得商榷细究。“……泉州(辜)志明九世孙(辜)旺于明末正德年间迁惠安东园洋埔,并建辜氏宗祠,尊唐(辜)正为始祖,自称三十三世子孙,旺即为惠安辜氏始祖,洋埔三房六世孙(辜)帮变迁上坂(现属惠安螺阳镇),帮变之三子(辜)宗于清康熙年间率子五人赴台谋生,卜居彰化鹿港(即洋埔之七世带八世从惠安上坂迁台湾)。十世(辜)琴系振甫的祖父。当代文坛巨子、素称获十三个学位的怪人辜鸿铭(字汤生)是振甫的伯父,振甫的父亲显荣(字耀生)属洋埔十一世,振甫十二世。”又据《考证》所叙,辜姓得姓始祖辜正为唐贞观八年(634)进士,则约生于610年;19世辜志明于1341年迁泉州打锡巷,则辜志明约生于1320年,可知由辜正到辜志明,每代约37年。又说33世辜旺为惠安始祖,迁居洋埔时在明正德年间,则约生于1510年,可知由辜志明到辜旺,每代约为14年,这显然不符合实际。又说,辜旺的七世孙(即辜正的39世孙)辜宗率子五人在康熙年间迁台,则辜正的40世孙约生于1690年,由33世至40世,每代约26年。又说辜琴为辜旺的10世孙,辜振甫为辜旺的12世孙(即辜正的44世孙),已知,辜振甫出生于1917年,则由辜宗之子(40世)到辜振甫,225年传5代,每代约45年,恐未符实际。《考证》还说文坛巨子辜鸿铭是辜振甫的伯父,则把祖籍同安的辜鸿铭作为惠安,则风马牛不相及,谅不赘述。
如前所述,1988年辜宽敏奉辜振甫重托,曾主动提供若干寻根线索,未能如愿在惠字找到祖籍地;1991年5月间才得到“简介”辜氏的文字材料,仍未确认祖籍地在惠安,而1993年5月间,台湾电视台不到惠安拍祖祠,而到永春拍摄辜氏后庙祖祠,是意味深长的。因为台湾辜宽敏是迟至1991年7月18日,才在无意中访问到泉州辜朝阳。其时,辜宽敏随台湾旅行团来大陆旅游,路途经过厦门,才发现居泉州有个辜朝阳,因为身受兄长的重托,首次特地赶到泉州寻根拜访了永春儒林辜氏第18世孙辜朝阳(属二房),说自己的先祖是由打锡巷迁居台湾鹿港的,并且得知打锡巷辜氏是由永春儒林后庙迁来的,后庙辜氏宗祠即将重修,族谱保存完好,十分欣喜,说打锡巷辜氏旧宅与台湾鹿港祖祠一模一样,当即表示“适当时候将举家回乡访亲”。1993年4月29日,首次“汪辜会谈”举行了。随后,辜振甫与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其祖籍地也是永春)刚在新加坡的机场上见面,就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海峡两岸不仅有地理、历史、文化的渊源,更有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台湾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关系是切不断的。”《福建日报》社颜振育访台湾拜见辜振甫,问及其先祖是永春还是泉州,辜老先生说祖先由永春迁泉州,再由泉州打锡巷迁台湾已有五六代了。由此可知,辜氏由打锡巷迁入台湾是确认了。《考证》也讲到辜志明(即辜正19世孙)迁居打锡巷,由辜志明到辜振甫(辜正44世孙)已有25代之多,(据永春考证,辜振甫应为辜正48世孙,则有29代之多)未合“由泉州打锡巷迁台湾已有五六代”这个实际情况。那么,辜振甫的祖先由永春迁泉州,再由泉州迁台湾的可能性如何?经考证可能性极大。前面《辜氏南迁泉州谋军职、业工商》一节讲到,早在康熙年间,十二世有昱让(1683-?)、昱宽(1681-?)、显接(1691-?)等人谋军职而“移居泉州西门本宗祠堂”;到乾嘉年间14世有肇祖(1767-1832)、十五世允发(1805-?)“移居泉城打锡巷”,他们的后代都很有可能由泉州迁入台湾,特别是肇祖有“发、诗、赞、金、益、聘、随、朝”等八个儿子,迁台的可能性更大。前面《辜氏竞相东渡台湾》一节,讲到从12世昱奎(1680-?)昱昆(1681-?)、昱旻(1688-1720),到17世文苑(1798-1833)有20多人往台湾,其中13世祖德先住泉州,后游台湾,14世肇聪、肇琴(属二房)是奇军的两个儿子,应都是与父母一起“外往”台湾。我们分析,永春辜氏移居泉州,前往台湾的如此之多,他们“由泉州打锡巷迁到台湾”“到现在也正好有五六代了”,这就与辜振甫先祖迁台湾的情况不谋而合了。
《桃源儒林辜氏宗谱》经历次考订,特别是辜有声在前人采录的基础上,进行一番甚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使宗谱趋于完备、臻于准确。他在《源流序》里说:“余自少即志修谱,历泉南、兴(化)、漳(州),竭(同安)白礁,渡台湾,所获旧序,皆于不期中得之。乾隆丙戍(1766)籍祖宗之灵,以明经宽假,乃抵南昌,至辜坊,虽无资力得与宗人大会开谱、拜谱之仪,然以本谱查对南昌谱,略而印证之,校其错误,订其差生讹,起自丙戍(1766),成于已丑(1769),而谱集焉,第力序其源流,以为子孙尊祖敬宗之籍总谱之序,既以逆而溯之,此从顺而推之,俾开卷瞭然,便于鉴览云尔。”可见其考证甚有价值,不可忽视。
我们以《桃源儒林辜氏宗谱》,参照惠安闽林宗谱、南埔霞珠村辜氏族谱、广东潮安大寨乡辜氏族谱等典籍文献,列表如下,以利研究:
辜氏源流世系简表
根据前面的考证,辜振甫应为辜正(辜氏得姓始祖)的48代孙。辜正的前系林禄为林氏入闽始祖,家在莆田太平村永定里,古属福建泉州晋安郡,卒葬今惠安涂岭,今存晋安郡王墓是也,距今1300多年。辜正的五世孙辜桓,其二子居福建同安白礁,为二房之派,因为桓辜公退隐而终于泉南(同安古属泉州府),钦葬同安辜山,距今1200多年。说辜鸿铭是辜振甫的伯父,却是错的。“叔旺以官告退,卜居樟原(旧传纪梓原),于是江西南昌建有辜坊之庙……嗣而回归泉南者,建有(同安)白礁之庙……”则南昌辜氏在辜桓之前后,距今1200多年至1300多年。辜桓的三子为三房,后裔主要分居永春、潮州,辜有声说“余祖分支为(同安)白礁三房,光保徙居南安,终于芦溪。……次子祖兴(字绍隆)入永(春),侨居永春廿二都姑岭头……”其后裔则聚族而居,南安芦溪庙圯辜氏皆外迁,以永春为巨族,以光保为永春始祖,下传至13-14世时,有迁泉州打锡巷,然后迁台湾鹿港者,时在清代乾隆年间,应是辜振甫的先祖,至今五六代了,距今约150年。时犹末远,查考有待于辜氏贤者。
近年,永春儒林后庙辜氏嘉德祠重修,省内外、海内外辜氏后裔纷纷赠匾、题词、来信表示祝贺,诚为盛事。江西上饶信州府楼村辜氏贺匾为“嘉德流芳”,江西弋阳周潭辜家村贺匾为“辜龙腾飞”,江西南昌辜氏宗亲会贺匾为“永远昌盛”,福建南安洪濑辜氏家族会贺匾为“嘉德重光”,福建仙游郊尾辜氏贺匾为“嘉德永昌”等等,都表达了血浓于水的热烈宗亲情谊。更可贵的是台湾辜振甫以年近八秩高龄亲题“嘉德祠”匾额,右上角署“癸酉年谷且”,左下角署“世裔振甫谨书”盖有印章,这使永春辜氏家亲感铭莫忘,也使永春52万人民更加思念海峡对岸的亲人。正如原县长苏中亚所题“嘉德祠堂”和对联“嘉声盈族千枝秀,德泽兴邦万世昌”,集中表达永春人民的美好祝愿。
最后让我们作个小结,自从唐太宗赐林正姓辜以后,辜氏一千多年来衍派海内外。台湾辜振甫几十年来不忘祖籍地,历尽周折寻根问祖,终于有了比较明确的认同。他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托人往惠安寻找祖籍,并未得到结果,1991年春得到惠安辜氏族谱及辜氏宗祠照片,也仍然未从过于简略的“辜姓简介”明确惠安为其祖籍地,所以委托胞弟辜宽敏继续寻找祖地,于1991年7月18日无意中访问到辜朝阳,方知祖籍地是永春儒林后庙。1993年4月29日,辜振甫深情地对祖籍同是永春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说:“海峡两岸不仅有地理、历史、文化的渊源,更有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5月间台湾电视台《八千里路云和月》摄制组到永春拍摄辜氏后庙祖祠,而后他又亲口对访问台湾的《福建日报》社颜振育证实,辜振甫的祖先由永春迁泉州,再由泉州打锡巷迁台湾,已有五六代了。所以,同年辜振甫闻知永春儒林后庙祖祠重修,欣然题写“嘉德祠”匾额,慎重地署上“世裔振甫谨书”并盖章。而我们这篇考证性文章,历述辜氏的源流,特别是近代由永春迁泉州、由泉州迁台湾的事实,正好与辜振甫所说“由泉州打锡巷迁到台湾”鹿港的事实不谋而合,真是托先祖荫庇而圆了寻根之梦。剩下的工作就是通过辜振甫的家谱,把他的祖父辜琴(永春辜氏十四世肇字辈,名肇琴)上接旧谱而已。顺便说一句,从辜琴(肇琴)到振甫的孙辈,正是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