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双喜供稿,陈清图整理·
我县仙夹乡东里村口,树立一方石碑,上部镌刻“旌义状”三个鲜红大字,碑文全文如下:
郑玉指于
中华民国开国之始宣扬大义不遗余力特给予优等“旌义状”奕代后民永多厥义此状
临时大总统孙文
中华民国元年三月一日
碑立于岵夹公路俗称“东里亭”的东侧,十分醒目,引得过往行人驻足瞻仰,探究其源。
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后,广泛宣传“三民主义”革命主张,同时领导、筹划推翻满清统治的武装斗争。次年因同盟会刘道一等人发动了萍(乡)浏(阳)醴(陵)武装起义,后被清政府查出孙中山先生系起义的最高指挥者,要求日本将孙中山先生驱逐出境。孙中山先生于1907年3月初离开日本,经香港、新加坡、西贡、海防至河内,设立秘密机关,先后领导、发动了黄冈起义、惠州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起义、河口起义。在镇南关起义中,孙中山先生亲自参加战斗因孤军作战而失败后,孙中山先生被法国殖民当局责令离开越南。孙中山先生离开越南到新加坡后,在南洋侨胞中做了大量宣传工作,筹募革命经费,发展同盟会会员,在南洋各地建立了数百个同盟分会和通讯处。
郑玉指先生系东里村人,年青时南渡印尼谋生,后迁居新加坡经商。郑玉指先生素有爱国之心,拥护孙中山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主张,听说孙中山先生在新加坡领导辛亥革命,当即前往拜谒并加入同盟会。不久,同盟会的活动进入极为困难的时期,国内多次武装起义都屡遭失败,经费奇缺,筹款也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此时郑玉指先生慷慨捐输家财,以巨额款项支持革命,精神十分可嘉。孙中山先生遂于中华民国建国之初特颁“旌义状”,以志表彰。
国民政府所立“旌义状”石碑原置东里村道侧,解放后由市有关部门征集作为文物收藏。80年代初市有关部门依原样重刻“旌义状”送东里村,东里村于1984年修建雨亭时重树碑于亭边以为永久纪念。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已过了近一个世纪,但石碑可以为证,为国家、人民做了好事、有过贡献的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不会被湮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