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春侨中秀兰亭
梁良斗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以发展家乡教育为己任。十多年来,呕心沥血,拼搏股市,倾其所得,捐资于泉州黎明大学、永春一中、永春华侨中学、永春五中、崇贤中学、永春师范、永春职专以及全县70多所小学幼儿园,设立扶贫教育基金、奖学奖教基金,此外还捐资全国希望工程和北京中国文化书院等教育机构,总计人民币3000多万元,贡献巨大,影响深远。省侨务办公室和省教育委员会根据永春县侨办的申报,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以省政府的名义,对为我省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梁良斗、颜秀兰伉俪,在永春华侨中学立碑,进行表彰。
永春侨中与县侨办和县教育局积极配合,并征得梁良斗先生的同意,选择在该校尤扬祖大楼、梁披云科学楼和梁灵光大楼之间的宽敞幽雅的园地上,兴建一座秀兰亭,纪念已故颜秀兰夫人,并在亭中竖立表彰碑石。
秀兰亭为侨中全体师生敬建,正六边形,基宽3.6米,自基至顶高7米,六柱飞檐,庄严大方。披云先生题写亭名,亲撰并手书三副对联,镌刻于柱。正面一副为:歌钟灵毓秀,看树蕙滋兰;后一副为:倾资业缵陈校主,化俗情同蜀文翁;左右为:解囊弘教随夫子,克己为人冠女流。书文并美,为斯亭增色。亭的正中竖立福建省人民政府表彰之石碑,碑石以“印度红”天然花岗岩为原料,经磨光加工制成,高120厘米,宽80厘米,厚2厘米。碑文由省教委书写颁给,方正隶书。文曰:
香港同胞梁良斗、颜秀兰伉俪,祖籍福建省永春县。情系桑梓,慷慨捐资,兴学育才。为颂扬功德,激励学子奋发进取,特立此碑。
福建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四月一日
亭于2000年1月动工兴建,4月竣工。4月15日举行落成仪式,梁披云、梁良斗先生由港澳返梓,亲临典礼。县有关领导和华侨中学师生出席参加。
四十多年来,许多永春侨亲为侨中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谱写了侨中光辉的历史,梁良斗、颜秀兰伉俪又为这史册续写了崭新的篇章,使侨中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现在,秀兰亭的兴建,更为这光辉的史册增添了辉煌的一页。颜秀兰夫人的风范美德,将永播馨香。
附:颜秀兰夫人具名捐建的校舍:
1987年永春一中 聚青楼、校友楼(三分之一、10万元)
永春职专旧址 崇贤楼
1988年永春职专旧址 震声楼、校门及校路
1993年崇贤中学 崇实楼
1994年崇贤中学 崇德楼、育德楼
1996年永春侨中 梁披云科学楼(与梁良斗先生联名)
永春师范 陈雪如大楼(与梁良斗先生联名)
永春职专新址 颜秀兰大楼(由六位子女具名,时颜秀兰夫人已患病)
二、崇贤中学慈孝亭
崇贤中学创办于1898年,1952年收归公办,改名为永春第二中学,1958年合并于永春一中,永春这一历史最久的私立中学,走过了60年的征程,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后,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海内外的崇贤校友和地方各界热心教育人士提议复办崇贤中学。1991年,永春县第12届人代会通过复办崇贤中学的议案,县人民政府执行人代会决定,并将五里街中学并入。梁披云、梁良斗两位校友于崇贤中学原址捐建国基教学楼,1992年9月25日正式挂牌,复办后崇贤中学迈上了新的征程。
梁良斗、颜秀兰伉俪是崇贤校友,他们对母校非常关怀,1995-11-27日,崇实、育贤、崇德、育德和行瑞五座大楼举行落成剪彩,他们的次女佩琪女士在庆典大会上讲话说:“我从小就常听到爸妈提到‘崇贤’这个名字,可见母校的教育在他们心中留下了实在难以忘怀的回忆。”崇贤复办以后,为了使母校有足够的校舍和优美的学习环境,良斗校友年近古稀,复拼搏于股市,尽其所得,自1993年起至1998年止,兴建崇实、育德、崇德三座教室和实验大楼、一座梁灵光会堂,助建育贤楼、文伊楼和新校门(共45万元),出资整修校路操场,绿化美化校园。年年捐赠奖学金,奖励在学优秀生和升学的毕业生。经常来信来电话,了解学校情况,还和学生通信,鼓励全校师生团结奋斗,认真教学,勤奋学习,一定要把崇贤办好,为祖国建设培养人才。校友们称誉他是崇贤的中兴校主。
崇贤中学复校后短短八年来之所以有今天的规模与成就,倾注了梁良斗和颜秀兰两位校友的无数心血。秀兰校友为了使良斗校友能够专心致志于发展家乡教育事业,独力操持家务,奉养慈亲,抚育儿女,是位贤良淑德的内助,披云先生誉之为“是真巾帼矩范”。由于长期劳累,积而成疾,虽经三年多的精心医护,终以癌病难治,不幸于1999年5月31日与世长辞。为了铭记这位可钦可敬的校友,弘扬良斗校友优良家风和崇高的精神风范,学校决定以全体师生名义,敬建一座碑亭以为纪念,让良斗精神在母校传播,让崇贤学子沐浴良斗精神的春风,学习成才。经征得良斗校友同意,并蒙披云先生命名曰“慈孝亭”。
慈孝亭择址在校园中心地段,座落在灵光大会堂与国基教学楼之间,亭为正六边形,基宽3.6米,自基至顶高7米,亭中竖立一座用四通碑石合成的方碑,碑座方1.5米,高0.3米,碑身宽1米,高1.5米。碑的前后和右边均有碑文,前面一方是儿女媳婿孙男孙女26位亲人署名的悼念文章:《永在心间》;后面一方是中共永春县委会、永春县人大常委会、永春县人民政府和政协永春县委员会在梁颜秀兰夫人追悼大会上所作的悼词;右面一方是李世山写的《梁良斗先生捐资兴学碑文》。碑的左面一方,上半是梁良斗颜秀兰伉俪的影雕,底版采用他们最后的一张合影(1999年4月10日摄于香港寓所)。下刻题词:“粗衣淡饭,俭朴一生;相濡以沫,伉俪情深。”及五位同窗在秀兰夫人逝世以后写给良斗先生的赠诗。
慈孝亭为六角形,圆柱飞檐,前后围以护栏,右前砌一花池,典雅朴质,与周围建筑物配合和谐。披云先生题写亭名,亲撰并手书三副联文,文曰:
一、相夫兴学,遗爱高风腾庠序;
教子成才,母仪懿德树楷模。
二、良图育英,殚精竭虑,志在于树人,器斯伟矣;
斗室居陋,解囊倾资,心存乎兴国,风且飏哉。
三、秀外慧中,修齐不匮,更乐育英才,是真巾帼矩范;
兰馨桂馥,清淑四驰,终蜚声梓里,斯乃溪山英灵。
联文行书,笔势飞舞,苍劲古朴,富有深厚的文化涵蕴,更为斯亭增辉。
慈孝亭于2000年2月动工,4月告竣,4月15日举行落成剪彩仪式,梁披云、梁良斗先生由港澳返梓,与县有关领导和崇贤校友以及全校师生一千多人出席庆典。
慈孝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很好教材。通过具有思想性的建筑文化的熏陶和濡染,对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智慧的增长,身心的健康发展,必将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附碑文三篇:
1、永在心间
2、在梁颜秀兰夫人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3、梁良斗先生捐资兴学碑文
永在心间
献给心爱的妈妈梁颜秀兰女士
妈妈、心爱的妈妈:
自从您十三岁在永春和爸爸邂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十九岁组织家庭,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得以先后加入。自从我们出娘胎至今,您用您那单纯而丰厚的母爱,不懂什么儿童心理,也没有什么精湛的育儿技巧,却不经意地把爱浇灌在我们生命中。因此,我们六人虽个性各异,却学会了彼此相顾相爱,这是您给我们最宝贵的礼物。妈妈,谢谢您。
妈妈,我们深深敬重您,您没有高深的教育学问,您常说自己言词笨拙,不善交际,一无所长。但妈妈您个性开朗,脸上永远挂着美丽的微笑。在长洲那段家境极度困难的时期,您和爸爸胼手胝足奉养祖母和外祖母,抚养小姨小表弟和我们兄弟姐妹,一家十二口,家务繁重,但您却生活积极,心情愉悦。您对我们从来没有疾言厉色,但在这等无言的身教中,我们受益良多。
妈妈,您温柔忍耐,从没有高声恶语责骂过我们,藤条只是用来吓唬顽皮的我们,因为还没有打到我们身上,您早已哭了。妈妈,您对我们的爱是恒久忍耐,而又慈恩有加。您对我们的疼爱,我们是深深感受得到的。
妈妈,您极度坚强。三年来在疾病的折磨中,您以您的坚毅及对我们的无比信任,接受一切我们认为“对您好”、对您“有帮助”的各种治疗方案,哪怕那些治疗给您带来极度的痛苦,您都忍耐接受,因为您信任我们。妈妈,我们敬重您,深深爱您。
妈妈,您清逸、单纯,喜欢一切简单自然的生活,从不施朱傅粉,无论家境是贫困或是富足,您的生活都勤俭朴素。妈妈,您是贤良淑德的妻子,您深爱爸爸,尊重他,支持他。您宽宏大量,在背后默默支持爸爸在家乡的工作。
妈妈,您的离去,我们全家都感到莫大的哀痛,我们万二分的舍不得您。妈妈,我们珍惜着您和我们共渡的岁月,这都成为我们一生中珍贵美丽的回忆。以往,无论我们在什么时候致电给您,或回家探望您,您总是在家等着。我们忘怀不了您每晚那个充满爱心叮咛的电话,更忘不了每次离家时,您从不例外地推开老家的窗户,隔着花槽,向我们挥手,怜爱地抛下一句“早点休息”。妈妈,此情此景,铭刻在我们心中。
妈妈,我们为您感谢赞美神。他在您病中对您的眷顾,通过满有爱心的医生和护理人员,使您肉身痛苦得以减轻。此刻,您安息在天父怀中,我们等待着一家人再在天家重聚的日子。
妈妈,谢谢您一生的劬劳,我们深深地爱您,敬重您,怀念您,在您平凡的一生中却是那么不平凡。妈,您永在我们心间。
一九九九年六月四日
中共永春县委会 永春县人大常委会 永春县人民政府 政协永春县委员会在梁颜秀兰夫人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1999年6月5日)
今天,我们在永春华侨中学大礼堂隆重举行追悼会,沉痛悼念港胞梁良斗先生夫人颜秀兰女士。颜秀兰夫人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9年5月31日上午9时37分在香港逝世。我们在这里缅怀她对我们永春县教育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和崇高风范与无私奉献精神,寄托我们的哀思,表达我们深切的哀悼。
颜秀兰夫人,本县社山人,生于公元1927-10-25日。自从13岁和良斗先生邂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由相识而相知,19岁结为伉俪,在人生道路上,风雨同舟,经历五十四个春秋。他们对人生有共同的认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认为人生有尽而事业无限,在短暂的人生中应该对国家对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秀兰夫人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秉性宽厚,心怀仁慈,她爱家庭,爱朋友,爱故乡,爱香港,爱祖国,也热爱良斗先生所从事的事业,竭尽全力,支持良斗先生为家乡教育事业所作的一切,以伟大的母爱生养教育二男四女,使他们个个成材,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是位可亲可敬的仁者。
秀兰夫人是位具有中国优秀传统的女性,她勤俭持家,相夫教子,让良斗先生能无后顾之忧而尽心尽力,为发展家乡教育贡献一切。良斗先生经商的道路并不平坦,既有成功,也遭挫折,但终取得不平凡的成就,这是与秀兰夫人充分理解、全力支持分不开的。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当时良斗先生正丁父忧,独撑家业,还慷慨捐助学校,周济困难的同学亲友升学就业,困难不少,是秀兰夫人勤俭持家共渡难关的。到了香港以后,良斗先生做店员、当经纪、开小型工厂,起起落落,有时捉襟见肘,朝不谋夕;以后在偏僻的长洲,家境极度困难,全家12口,负担极重,她和良斗先生胼手胝足,共同艰苦奋斗。特别是在良斗先生投资股市,为捐资家乡教育事业而拼搏商海,风险屡经,每当遭遇困难,秀兰夫人总是与良斗先生一起,黾勉同心,艰危与共,愈折愈前。正如她的女儿珮琪所说,她的爸妈具有不屈不挠的优良品格,在她的爸妈一生中,经历了很多风浪,也遇到很多挫折,每次失败了,他们都重新站在重重的困难面前,互相扶持,共渡难关,继续前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秋天,东南亚金融风暴,席卷香江,股票暴跌,香港股指从16000点跌到6000多点,当时良斗先生捐资永春五校的九项工程,正在建筑之中,需要资金数百万,运转遭到很大的困难,秀兰夫人当时正在病中,时常要进住医院疗治,她虽在重病之中,仍然全力支持良斗先生,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何等坚强的意志,在秀兰夫人身上,体现了伟大的中国女性的坚毅品性和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自1987年以来,她和良斗先生累计捐资人民币3000多万元,还设立了“颜秀兰扶贫教育基金”,这些捐资完善了学校的设施,改变了学校的面貌,为科教兴国、培养人才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永春的教育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全国为先进,发展迅速,面貌改变,秀兰夫人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为了颂扬慷慨捐资、兴学育才的功德,激励学子奋发进取,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我省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梁良斗颜秀兰伉俪,在其参与捐建的永春华侨中学立碑表彰,实至名归,秀兰夫人的功绩将永存史册,永远受到后人的崇仰。
秀兰夫人和我们永别了,但她的思想品格,道德风范,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为全面促进我县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推动社会经济进步而努力奋斗。
秀兰夫人安息吧!
梁良斗先生捐资兴学碑文
夫少壮有为,货殖致富,急公尚义,输资教育,造福家邦,世多有之。而年已花甲,复戮力贸迁,倾其所得,捐资兴学,成就卓越,不矜不伐,如梁良斗先生者,世尚少有。
先生永春蓬莱巷人,生于1927年农历3月27日。禀赋聪慧,机敏多才,尤擅数学,学习成绩辄列前茅,由小学初中而集美商校,均越次升学。其家世代务农,迨祖锡雍公始承其从兄披云先生父伯之提携,转而从商。父绳池公继之,以忠厚诚实,深得族亲信赖,集资支持,于泉州开设商行,经营纱布。商海风波,中经遭折,蹶而复起,家业以成,遂结宅居焉。抗战军兴,商业萧条,乃停业回永家居。先生时虽年少,然目睹身受,已识经商之维艰,而自励其坚忍刚毅,百折不挠之意志。
抗战胜利,先生出校与父返泉,重振旧业。年甫弱冠,意气方遒,而运筹策划,多谋善断,商务蒸蒸日上,一跃而为泉城商行名家。1952年,奉亲携幼,移居香港。时香港商界鱼龙杂处,云谲波诡,先生孤军奋战,势单力薄,而生齿日繁,为长远计,乃徙居偏僻之长洲,与夫人秀兰黾勉同心,愈折愈前。1968年,转而投资股市,始一展其雄才。
先生初以参与商务中止学业,然好学成性,刻苦自学,未尝或辍,国家大事尤所关心,在小学时曾与同学竞相捐资,购机抗日,以爱国名动全校。且幼侍庭闱,熏沐梅镜梁氏重教育才之宗风,少时志尚,即以兴学为怀。解放之初,卓然小学经费困难,教师濒于断炊,先生邀二三知己,捐助大米,以济燃眉,并倡组校董会以翼助。卓然乃披云先生创办之黎明高中被封后黎友所创办者,卓然存而黎明精神得以绵延。
改革开放以后,良斗先生随披云先生数度回乡,熟察家乡教育现状与发展前景。披云先生倡导思本爱本固本,提倡捐资不分宗族地域,集侨亲资财而善用之,以加速永春教育之发展。先生获亲謦欬,感披云先生之激励,乃不顾年已花甲,复拼搏股市,尽其所得捐资于家乡教育事业。自1986年参与策划蓬莱梅镜四大工程始,捐资于黎明大学、永春师范、职专、永春一中、侨中、五中、崇贤中学,全国希望工程与中国文化书院,以及助建全县70所小学幼儿园校舍,设置奖学奖教基金计达人民币3000余万元。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特别贡献奖”,并在永春侨中树碑表彰,永春教育工作于全省名列前茅,于全国为先进,发展迅速,面貌丕变,其中倾注先生全部心血,泽被桑梓,功垂无穷。
或以先生为股市杰才,亿则屡中。然先生晚年从商,非为己聚财,纯为捐资教育,意在抛砖引玉,共谋家乡教育之进步。且股市风云,瞬息变幻,风险为先生所深知,十二年间,两遭险阻,1987年香港股灾,为时尚暂;1997年秋,东南亚金融风暴,席卷香江,阴霾经年不散,先生捐资之五校九项工程,时正在建,需资数百万,营运殊艰,且夫人犹在病中,心力交瘁。然每有困难,儿女媳婿咸愿分肩重任,夫人亦全力支持,先生则一再表示,纵使借贷,亦必实践诺言。1998-10-22日,工程全部竣工,落成剪彩。其风其德,何止感人而已耶!
先生淡泊名利,不慕虚荣,生活简朴,自奉甚俭,居港五十年,竟无自置楼房,至今仍租住唐楼,出门如非必要,不坐出租汽车,而乘公共汽车或步行,人或以为怪。而先生则以一楼之费,足建数座教室,可被百千学子,故宁粗衣淡饭,不计自享之厚薄;亲友或有缓急,则必慷慨周济,不稍吝啬,其心怀之仁厚,境界之高远,实非常人所可企及。
良斗先生笃志兴学,敬恭桑梓,尽心尽力而不求名。克己奉献而不望报,盛德懋功,不待志必自见于世。然世如先生者,确尚少见,非志不足以表故乡父老后学师生之景慕,谨叙概略,契之贞石,以励后昆。
公元一九九九年春三月 李世山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