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耀先生,号灿星,晚岁又号西朗老人。1901年出生于永春县桃城镇一个书画世家。兄弟姐妹6人,先生居次。他是一名饮誉星马的书画家。
志趣源自丹青世家 艺路全赖名师引领
李家耀先生的祖父和父亲,是永春当时的名画家。他童年的时候,便对绘画产生兴趣,8岁已打下中国画初始基础。1919年初他考上北京大学理科后,未改初衷,课余参加绘画研究会,得到陈师曾、汤定之、陈半丁和胡佩衡等当代名画家指导,初涉门径。而北大知名学者、思想开明的蔡元培校长“以美术代替宗教”的主张,更加深了他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使之日后如痴如醉、视书画如同宗教般虔诚。
不久,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学校停了课,他便转往上海,考上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创办的艺术名校——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现南京艺术学院),攻学西画。
美术教育十七载 从艺生涯固根柢
1922年,李家耀先生从上海美专毕业,回乡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省立第十二中学(现永春第一中学)和省立第十三中学(现厦门第一中学)美术科主任。同时他还组织了少年艺术社,举办他从事教育后首次画展,获社会好评。
四年后他举家南渡星马,在新加坡和吉隆坡等多所华人学校,担任美术导师和校长。海内外十七载粉笔生涯,坚固了他的艺理根柢。
弃教从商间隙 研习书画不辍
1940年,已有了八个子女的李家耀先生,为了养家糊口,忍痛放弃教职,举债经营起树胶业来。两年后,日寇入侵马来亚,营业中止。他不忘书画艺术,买来许多古字画,几乎买尽当地文具店的宣纸,关门学艺。他相信“勤能补拙”、“临摹古画便是继承传统”;中西画法相结合,可开拓艺术新境界;书画相通相辅等艺理。他从唐宋以来传统名画、欧颜柳各体书法入手,从中糅合,创出自家的新作。
二十年后,他出版了第二本画集——《家耀书画近作集》。画集开篇便是《名作临摹》:既有临唐代韩干的《牧马图》、董源的《洞天山堂》,又有临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徐熙的《玉堂富贵图》,还有《长江万里图》长卷等等。山水花鸟人物,各种画派皆有,琳琅满目,栩栩如生。为数不多但独具一格的中堂字联等新作,也令人叫绝!
急流勇退走出商界 写字作画聊寄精神
日本帝国主义于1945年8月无条件投降,马来亚重光。李家耀先生复出商界。五年后,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国际市场上天然胶价格暴涨,眼看放手大干即可圆星马大富商梦……
然而58岁的李家耀先生,却选择退出商界这条路。用他的话说:往后日子无多,有生之年写字作画,满足自我心灵,以此寄托精神人格;否则虚度余年,人生何用!他想洗心革面,将自我融入孜孜以求的艺境中,“物我两忘”,去过那宁静淡泊、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他书写了一幅中堂:“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来表达他此时之心境,和高尚的情趣。
一枝笔走遍世界 拓视野创出新作
李家耀先生有了扎实的技法功底,但认为食古不化没有前途。他曾给我来信,指出“行万里路,体察大自然景观,领悟其中之美,升华意境,作品才有真实感和艺术魅力”;还说:“刘师(海粟)九上黄山画山水,张大千到敦煌临摹古画三年,周游世界只靠一枝笔走天下”。他欣赏大师们的做法。从1962年起,他花了十年时间到欧美亚澳各洲诸国和地区,遨游名山大川,饱览胜景古迹,遍访各地国家艺术馆和公私画廊。古稀之年登喜马拉雅山观日出,游览世界七大奇观之六个。他积累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心胸充满了信心。
卅年故国未曾回首,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他首度踏进面目一新的国门。他先后三次回国观光考察,受到政府热情接待,他来信追忆备加亲切。他对祖国山山水水一往情深,说:“我要用心把这些画稿,加工得更美丽,让海外不能回来的乡亲们,饱览祖家伟大风光,分享炎黄子孙的骄傲!”这位爱国老人的肺腑之音,自然赢得海外华夏儿女的共鸣。
他的写生画稿,经整理创作,在1975年后出版的画集中,情真意切地流露心迹。画集里既有异国景色:如《美国国家公园枫林》、《纽(新)西兰雪景》、《富士山与樱花》等;又有祖国《万里长城》、《漓江春色》、《香江远眺》,以及《台湾阿里山云海》等景观。作品尽显中西合璧之清新立意。而书法作品,篆隶行草楷齐全,可见他是下了苦功。
低调善处藏品 显现仁风义举
李家耀先生长年生活在海外,也亲历过生意场上角逐,但与他接触过的人,总感到他不带星点商贾习气,也从不谈商论市。他毕生钟爱艺术,喜好收藏艺术品,并视若珍宝;但他没将其视为“商品”,或“私产”。故他无精神重负。
1984年在他作画64周年纪念、举行义展并为8间华校筹募基金时,他尽心竭力投入赞助行动。他给我来信说:“事关华人教育(事业),义不容辞”,还说得到家父(陈式皋)赞许,深表高兴。他还说:“要发挥个性,为人群谋幸福,就是做人的价值”。他表示,要将艺术藏品捐献给社会:“我抱定不卖画,把自己珍藏的名家字画,献给国家,表现大公无私,(与众)不同的表现,大家对我的敬重,觉得精神愉快”。又说:“我赠公共机构,与众同乐,于心无愧”。对此,南洋大学教授陈先泽先生说:“此举将开风气之先,今后类似义举,将源源而来”。这是对他所作贡献恰如其份的褒扬!
逾千珍品奉献艺馆 丰富馆藏提高品位
李家耀先生自愿捐出珍藏多年、花了巨款并穷其心力搜集来的中华瑰宝,及个人佳作,其数量可观,价值难以估量,其中许多孤品真迹,可谓无价之宝!
珍品内容颇丰,有陶瓷、玉雕、金石、铜器、字帖、书法和中国历代书画名作。他给我信中提到,其中有百件名画,是1956年随贸易考察团参访中沿途采购的。当时齐白石作品,“若以现在价值当数百万元”。从艺术品可升值而言,仅此就可使李家耀先生成了百万富翁了!
据统计,他捐出几批艺术品情况如下:1970年5月,捐出1400余件文物、古今名家字画、书籍等,及个人作品,共11箱,给新加坡南洋大学李光前文物馆,其中书画真迹70幅(对);1973年,捐出个人佳作5幅,给马来西亚国家艺术馆;1975年4月,又捐出50幅中国历代名人字画(真迹),和20幅个人作品,给马来西亚国家艺术馆;1979年7月,再次捐赠6幅相连壁画,给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这些珍品提高了馆藏品位。
此外,他还在海外13所大中学校,举办原作巡展。展品中除大部分赠各单位外,部份多次义卖。所得不菲款项,悉数捐给学校及文物、艺术部门,其中仅1984年为8所华校,捐出即达16万元。
李家耀先生属肖是牛,他一生铮铮铁骨,疾恶如仇,而对书画艺术的执著与冲劲,不亚于一往无前、决不退缩的“犟牛”;他用毕生辛劳所得,遍寻购置的艺术佳品,无保留地奉献社会,泽被后人不求回报,又分明象鲁迅先生所喻的“吃草挤奶”的“驯牛”。
毛泽东同志63年前号召我们:“学习鲁迅,做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今天,与时俱进,构建安定祥和、催人奋进的和谐社会进程中,李家耀先生的这种精神,仍然是十分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