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玉斗镇史略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玉斗镇位于永春县西南部,东经118°1′,北纬25°23′,东邻蓬壶镇,西与坑仔口镇毗邻,南与安溪县剑斗镇交界,东南与达埔镇相连,北与锦斗镇接壤。距离县城40公里,省道306线(三郊线)贯穿全境,邻近“闽南西双版纳”牛姆林,是一个革命老区,著名的教育强镇和闻名全省的佛手茶之乡。全镇总面积53.7平方公里,设有9个行政村,118个村民小组,46个自然村落。截止2004年底,全镇共有5186户,总人口19203人。 玉斗因其地势颇似天上北斗而得名,以前叫“五斗”(方言),大约在清末民初改称为玉斗。宋至清属宣和乡福德里五、六、九都,民国时期改为玉斗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于永春县第二区、第三区、锦斗区、玉斗区。1958年划归锦斗公社,1961年划出成立玉斗公社,1984年改称为玉斗乡,1992年撤乡建镇。 玉斗山青水秀,风景秀丽。明朝大学士张瑞图在为玉斗籍好友康甫台做的一篇寿文中写道:“郡治之西可百余里许,邑名桃源,咸称有隐君子焉。此闻望仙之麓,郁谷纡溪又一洞天,康君甫台在焉。”这里的“桃源”即永春县,“望仙”即玉斗境内一座名山。 清朝大学士李光地年轻时游玉斗,做过一首诗:“水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玳瑁连云起,凤山非等闲。此地多高士,桃源有圣贤。邀朋游邻里,乐此不知年”。李光地在为玉斗康锦尚做的寿文中极其推崇玉斗的景致,他说:“吾里阆湖高岑大壑,与凤山相望。昔日余行役访友,由凤山而往桃源,见其山落绣错而景致幽异,居人多植名卉杜鹃,瑞草成树。兰蕙杜若满山,冬春之间,飞英扑面,流香入鼻,触目霞锦鲜明,虽行路顷刻而五官几不得闲。盖忘乎行旅之劳而若入武陵过湘浦,不知置身何地矣!”这里讲的凤山是玉斗境内的又一座名山,成为玉斗的代称。李光地把玉斗景致比作全国闻名的武陵源,可见玉斗景色之优美。 玉斗人民勤劳俭朴,富有抗暴除恶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1927年至1949年期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洗礼,炼就铮铮铁骨。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玉斗人民为永春革命斗争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旅居南洋马来亚的华侨康良石、徐志荣,原来是马来亚共产党组织成员,因领导中国侨民、马来亚人民开展反剥削、反压迫、反饥饿的正义斗争,受到英帝国政府的大追捕大围剿,1948年9月回到康良石家乡玉斗凤溪村。中共泉厦临工委先后指派王新整、张连、张永年、黄杰、李勇、石益、力伯昌、郑坚等地下党干部到凤溪村同康良石、徐志荣等人取得联系,建立了中共玉坑总支(康良石、徐志荣也加入中共),点燃了玉坑燎原之火。在中共闽西南党组织的领导下,康良石、徐志荣等人在玉斗、坑仔口开设公营屠宰店,为革命活动筹集资金;把上级党组织派来的党员干部张永年、李勇、黄杰等安排到玉斗、坑仔口各小学,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宗旨,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成立农会,“抗三征”(抗征兵、抗征粮、抗征税),建立地下武装,参加人民游击队;与中共华东局特派员朱文鉴、张强等,共同做好原国民党党政人员的统战工作,把他们的反动阻力,化为革命的助力,并向永春全境,甚至德化、大田县发展,使大批国民党的党军政人员起义投诚,为解放永(春)德(化)大(田)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1949年6月,永春游击队相继解放了大田、德化,同年8月解放了永春。玉斗人民几百人参加游击队或支前工作,为永、德、大的解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84年,泉州市、永春县老区办确定玉斗乡为革命老区,其辖下9个行政村均确定为革命基点村,康成春、许晋金、何春德、高金娘等100多位健在的村民被确认为“五老人员”,享受政府津贴。 玉斗地灵人杰,“江山代有才人出”。单就清一代玉斗就中过秀才220多人,中举4人。新中国成立后,各种英才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目前玉斗有大学生345人,专家教授18人。其中著名的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福州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康金章,他研究的课题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他的事迹于1993年被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著名中医学家康良石,是治疗肝病的专家,曾经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乌兰夫、王首道、李雪峰、肖华、王任重、江华等治病,还为保加利亚、波兰、前苏联等国家领导人治病,被誉为“肝病克星”、“今天华佗”;旅居台湾的书法家康禄新,其书法“宛若游龙翩若惊鸿”,素有“出神入化,功逾齐吴,美过四王,于右任第二”之誉,他的书法作品在日本展出时,轰动日本岛,被赞为“金石书家,五十年无出其右焉”;核物理专家许增裕,他研究的课题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论文在国际刊物发表,世人瞩目,他现为国际原子能中方执委之一;还有普外科专家康仲涵、脑神经外科专家康德智…… 玉斗出人才,得益于玉斗的教育。玉斗的教育古时是私塾,到二十世纪20年代后兴办小学,60年代办起了中学。玉斗尊师重教风气浓厚,教学蔚然成风。到二十世纪90年代后,玉斗镇历届党委、政府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致力建设教育强镇。现有初中校1所,完小8所,教职工197人(其中中学72人、中心小学125人),在校生2687人(其中初中生1212人,小学生1475人)。几年来,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积极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共筹集资金8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添置现代化仪器设备,为实现“双高普九”打下扎实的基础。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抓教育,广大教师勤奋耕耘,全镇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斐然。2003年,玉斗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两基”先进单位。玉斗中学于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被市教委授予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2004年2月被市教育局授予创建安全学校先进单位,是泉州市第8届、第9届文明学校。玉斗中心小学是省农村示范学校、市第9届文明学校、市绿色学校、市交通安全学校、市先进教工之家、市体育先进单位、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市课改基地。 玉斗镇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区,海拔300-900米,气候温和,年降水量适中,高山多雾,耕地面积10387亩,山地面积57620亩,以红壤为主,为生产优质茶叶提供了优越的气候、土壤条件。玉斗人种植、制作茶叶,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二十世纪90年代后,玉斗镇历届党委、政府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以建设茶叶强镇为目标,不断加大力度,认真做到基地建设规模化、科技兴茶现代化、打响品牌市场化。形成以茶叶生产加工为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 玉斗镇现有茶园面积17000亩,茶叶加工厂500多家,其中龙头企业6家,建立了全县最大茶叶种苗基地300亩,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镇级茶叶直销市场,在省内外设立茶叶销售窗口30多个,形成茶叶销售网络,全镇年产茶2.5万担,直接产值达6000万元,涉及茶业人员达5000人以上。积极与省农林大学建立“产学研”基地,形成“农科贸”协作方式,形成以茶叶种苗、生产加工、包装、市场、营销、科研等为一体的茶业产业链。 玉斗镇生产的茶叶屡获殊荣。2001年和2003年分别荣获“省优质茶”、“省名茶”称号;2003年9·8厦门国际星级茶王赛中永春佛手获五星级茶王(100克茶叶拍卖13.8万元)、铁观音获四星级茶王、闽南水仙获四星级茶王;2003年在永春县秋季茶王赛中,荣获铁观音茶王,永春佛手获第二、三、五名,并获永春佛手、永春铁观音、闽南水仙45个优质奖。2004年9月的福州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与茶王大赛中获得永春佛手茶王及两个金奖、四个银奖。玉斗镇八一茶场已通过中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和绿色食品认证,其产品达到欧盟的MRL标准,畅销欧盟及东南亚国家。玉斗镇已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茶叶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被泉州市评为发展特色产业先进单位。 玉斗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建立了五大基地。即:(1)永春芦柑基地。面积约5000亩,年产量15万担,是闽台技术合作的示范片,曾得到中央、省、市、县电视台的采访拍摄,并在各地示范推广;(2)食用菌基地。面积25万平方米,年产量1200吨以上;(3)毛竹基地。面积8500亩,现有毛竹蓄积量60万株;(4)名优水果基地。拥有早钟六号枇杷、一点红水蜜桃、美国橙等名优水果基地1000亩;(5)禽畜基地。土生土长的白番鸭,年出栏30多万只,年产值2000多万元。 玉斗境内多山,属山间谷地,物产丰富,矿藏品种多,储藏量高。已初步探明的有金、铁、铜、锰、铅、锌、高岭土等10几种,高岭土和铅、锌贮藏量最多。明万历二年(1574年),玉斗、凤溪群众就用土法开采铅锌矿。1958年,北硿华侨茶果场在竹溪村开办瓷厂,该厂从开始生产日用瓷发展到现在基本生产工艺瓷,远销国内外。全镇现有非煤矿山开采企业4家;高岭土开采企业2家。 玉斗镇交通十分便利。穿过坑仔口的漳泉肖铁路离玉斗仅2公里,省道306线(三郊线)贯穿玉斗全境,镇里村村通公路,村公路硬化率达100%。 几年来,玉斗镇积极实施扶持工业企业和招商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先后引办了新颖服饰、亮绿茶叶、德胜农药厂、玉斗铅锌矿、福建山风御茶实业有限公司、菲律宾外资企业永春明泰服饰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工业企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重要支柱。全镇现有企业700多家,农药厂、香橼茶业、综艺礼品有限公司等年产值均在500万元以上;水电站7座,装机总容量1930千瓦。 目前,玉斗镇正在加快宽裕型小康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玉美村创建省级宽裕型文明村成绩显著;玉斗村创宽裕型文明村已通过市级验收;凤溪、竹溪、白珩三个宽裕型小康村建设取得很好成绩,正在推进创建宽裕型文明村;今年重点开展云台、炉地、新珩三个村的创建宽裕型小康村活动,力争2005年底全镇通过宽裕型小康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