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李剑光烈士传略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李剑光烈士,乳名土,又名德涂。永春县达埔岩峰院前村人。生于一九一一年四月二日。家庭世代均系贫苦农民,其父李世辑远出国外至法属安南(今越南)谋生,经济才稍为宽裕。剑光少时在达新学校(今岩峰小学)读书,与李南金同村同校。李南金后来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继续升学时参加了地下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于一九三○年秋党组织派他回永春开展革命工作。同年冬,李南金代理中共永春县委书记,革命活动区域从本县东、西区很快扩大到蓬壶、达埔一带。并在达埔建立了党支部,吸收李剑光等十多位同志入党。当时陈匪国辉正在永春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制造白色恐怖。李剑光不顾父兄的劝阻,毅然参加了革命。 一九三一年春,组织上为了培养骨干力量,抽调剑光到闽南工农红军游击队学习军事。同年秋,省委传达贯彻中央关于“保护苏区,扩大游击区”的指示,并研究了开辟和扩大游击区的问题。十一月间,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成立,李南金任书记,李剑光任组织部长。在中共安溪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安、南,永许多地区纷纷建立农民协会和赤卫队组织,并筹集武器,着手建立人民武装游击队。剑光说服父、兄,把家中积蓄捐献给游击队,还设法到厦门买回两支手枪。十二月间,剑光带领一支由四十多人组成的游击队,奇袭驻守在安溪东溪的陈国辉部匪军,俘虏匪兵三名,缴枪三支。此后,游击队经常开展以打击反动粮兵,饷兵、密探等为主的游击活动,给陈国辉以沉重的打击。 一九三二年春,李南金在执行任务中不幸被捕,壮烈牺牲于安溪县城。革命队伍中有些人产生了动摇,在这严峻的考验时刻,剑光不但没有退却,还亲自把自己的妹妹李素明送到革命队伍来,接着,李剑光积极领导群众开展双抗(抗租、抗税)和铲除土豪劣绅的斗争,在他的家乡处决了二个土劣,对周围影响很大。同年五月一日,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在佛子格式正成立。支队成立后先后奇袭驻守在洑溪、东安、大卿等地的国民党匪军,连战皆捷,剑光同志始终站在战斗的最前面。 一九三三年春,中共安溪中心县委进行组织整顿,剑光仍任组织部长。同年夏,剑光同志代理中心县委书记,主持召开常委会,讨论对赤区深入进行夏收斗争的同时向外发展新的斗争。针对当时斗争形势,游击支队分成三个大队,一队到永春和安溪东溪一带发动斗争,一队到南安金淘一带发动斗争,一队分散到赤区,进行夏收斗争。游击队到处开展杀土豪,打地痞,分粮食,作骚动等活动,使敌人感到四面楚歌,手忙脚乱,难于应付。通过夏收斗争,安溪官桥区二十里周围的群众都没有交租,东溪则肃清了反动势力,使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同年九月,剑光任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书记。 一九三四年一月,中心县委在永春洑溪圳古召开有数百名代表参加的苏区工农兵代表会议。会议统一了开展抓土豪,打地痞运动的方针政策和步骤,并召开一次有千余群众参加的公审大会,对三名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判处死刑。会后,安、南、永各地群众革命斗争蓬勃发展,游击地区不断扩大,东起永春湖洋,西至安溪长坑,南到晋南、同安吾峰,北至德化四班、盖德,纵横数百里。游击队发展到三百多人,赤卫队达一万人以上。同年四月底,剑光调任游击支队政委,和支队长尹利东(尹林平),支队政治部主任粘文华一起带领队伍开展游击战争。八月四日,游击队伏击途经达埔的国民党匪军三百余人,打死匪兵二十多人,余敌怆惶向县城逃跑,游击队乘胜第二次解放达埔街。这一年,游击队先后扫荡消灭反动民团十多股,缴枪数百支,仅消灭夹际民团郑崇远就缴枪四十多支,银元二万元。游击队神出鬼没,使敌人闻风披靡,丧魂落魄。 敌人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先后调遣匪军三十六师、第九师和新编军配合地方反动武装多次向我游击区进行“围剿”。一九三五年春,谢匪辅三率部进驻诗山,使用“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毒辣手段。在军事上实行集中兵力,步步为营对我根据地进行残酷“围剿”,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实行移民并村,制造无人区。在政治上耍尽一切卑鄙无耻的手法,收买叛徒,诱降混入革命队伍的投机分子和意志薄弱的人,阴谋从内部瓦解我们的队伍。面对这一残酷的斗争形势,游击队伍决定采取“化整为零”的斗争策略,组织许多游击小组,分散活动,以迂回截击敌人和插入敌人背后开展游击活动,使敌人到处挨打,弄得蒙头转向。为了打开局面,同年四月问,李剑光和尹利东带领精干队伍三十余人,从安溪经同安准备打通和晋南游击队联合的通道,来扩大游击区域。在行军至吾峰时,李剑光同志不幸惨遭叛徒苏天时(解放后已镇压)的暗杀,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 资料来源:①一九六二年编《永春县革命斗争简史》。 ②尹林平、粘文华、李晓山等同志回忆录。 ③翁成金的书面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