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郑光汉传略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郑荣复,字光汉,清宣统元年(一九0九)年月廿一日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上场城。早年毕业于南湖小学、福建十二中学、厦门集美中学,曾执教永春南湖中学,继入上海东吴大学法律学院深造。二十年代末,与友人创办《上海漫画》周刊。三十年代南渡,任《南洋商报》画报编辑。平素对艺术研究颇有心得,漫画、速写画、中国画、书法以及诗文诸方面都有成就。有《郑光汉速写》、《兰花集》等著作出版。晚年创建“新加坡瑜珈运动中心”,多年蝉联为该会会长,深得该会同道爱戴。一九七一年九月二十六日病逝于新加坡。 光汉是中国最早漫画刊物《上海漫画》的创始人之一。一九二九年,张光宇、张正宇兄弟创办“上海美术刊行社”,邀请他和叶浅予、鲁少飞、黄文农主编《上海漫画》周刊,此刊为四开本,四页版面,漫画、照片各占一半。内容大部分是暴露公子哥儿十里洋场纸醉金迷生活,反映底层平民在物价高涨下过艰难日子的情景。由于漫画画得生动幽默活泼,照片比较新颖清楚,销数很大,影响很广,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漫画刊物,光汉与同仁协力主编出版,并且每期都有他的画作。到了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抗日战争发生,各种期刊都停版,历时两年多的《上海漫画》也告休刊。一九三四年,叶浅予先生创办《时代画报》,光汉在新加坡主编《南洋商报》画刊,传播中华艺术,发展南洋文化的同时,并致力于《时代画报》,陆续给画报寄稿,他的漫画大多描绘南岛风物,南洋生活为题材,这类题材在当时中国的漫画出版物上是绝无仅有的,因而拥有大量的读者,在中国漫画史上有他一定的功绩。 光汉又是一位速写画家。早年学习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时候,就融合西洋画技法,创造了独具一格的速写画。一九四七年一九四八年间回永春,对故乡一草一木充满深情,画了许多速写,其中的《鹏峰晓雾》、《绿阴》、《山阿》、《熹微》《激湍》他珍爱地收入《郑光汉速写》(新加坡中华书局一九六五年出版),这画集计收入速写五十幅,都是作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五六年之间某几个时期,作画地点或在中国、泰国、印尼峇厘,或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题材以人物为主,其次为山水、花卉、动物。《新加坡沦陷期间俘虏群》数幅速写是抗日战争史实的记录,花卉乃未曾见于前人画谱中的热带花卉。 光汉速写掌握炭条,掌握铅笔、钢笔,一如掌握毛笔。毛笔济之以水,柔而有情。炭条、铅笔与钢笔,一味死硬。光汉能化刚为柔,化无情为有情,此境殊为不易,所以能使人于端庄中见流丽,于刚健中见婀娜。 光汉也善作诗文。 他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高贵品质,重骨气、讲气节。他所编著的《兰花集》里,就有这种强烈的气息。 《兰花集》收集了刘海粟先生赠他的《思汉斋图》,收集了刘海粟、李家耀和他自己的墨兰。也收集了诗人胡浪漫、郑文通、李西浪、傅无闷、沈逸史、苏秋生、李铁民、洪一炉、谢云生诸先生及他自己对《思汉斋》七度赏兰所写的诗篇。在二次世界大战新加坡沦陷期间,他们蛰居斗室,度日如年,在极端苦闷的心情中,借诗文以倾泻出胸中的正气。他在序文里说:“而花竟似知人意者,当兹百无聊奈之际,忽而含苞,续而蓓蕾,终而开花矣!夫一花一木,蕞尔小事耳,亦极寻常,又可足引为惊奇乎!第人于心情恶劣,极度苦闷之时,忽见一茎挺秀,幽香冉冉,则素之日为小事者,今亦视为稀奇可贵矣!”第七度开花后不久,则“长夜漫漫,晓鸡己唱。”新加坡重见光明了,因此,七度咏兰,可以说是历史的产物。 如果说光汉爱兰花咏兰诗正是象征他性格上的高贵品质,那么,这种风骨、气节似乎更多表现在他的书法上。虽然字和画难比,人们认为他的字超过他的画,他的字结体、走势以至形格比他的画更能表达出他的内心世界。 光汉的感情是深沉真挚的。他青年丧妻,不再续弦,对二弟送他的一男一女爱如掌上明珠。他敬孝长辈,于星洲惊闻母逝,即刻启程奔丧。带领在外出生的子女回国探祖,为祖母、父亲祝寿。他对朋友非常诚恳,笃实,广交海内外文化界知己。他久居新加坡都没有忘怀祖国,多次回国。中国美术家协会付主席叶浅予先生于香港文汇报致文请他回来,然而却在办理回国护照中发病逝世。而他的人品艺品永留于世,即以《南洋商报》连载周颖南先生《悼郑光汉先生》文中一诗为志; 腕底云烟妙 胸中天地宽 谁怜李长吉 吾爱郑都官 世乱偏埋首 时危只染翰 新诗无限好 不比孟郊寒 ——李西浪赠光汉 资料出处: 《美术史论丛刊》总第六辑 《郑光汉》香港大公报,黄蒙田作。 《悼郑光汉先生》,南洋商报,周颖南作。 《叶浅予漫画·插图·速写》三联书店。 《郑光汉速写》 《兰花集》 《南洋商报》 《星洲日报》71、9、28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