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春五祖拳的渊源
清雍正年间,有一个明朝宗室,隐居于泉州东门外风山(俗称东岳山),化名悟心和尚,住在东禅寺内,传授太祖拳,其徒遍布各省。同治四年,李俊仁投拜悟心和尚徒孙江西关雨人为师,勤习武功数年。艺成,返永春,再潜习白鹤拳、猴拳,经十余年之研究,深悟武林名派,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乃出游各省,集各派之所长,共冶于一炉。后在泉州开设柴梳行,暇时兼教授门徒。他所教授的有五种拳法:(一)太祖拳,(二)白鹤拳,(三)罗汉拳,(四)达尊拳,(五)行者拳。
这五种拳术,视门徒体魄之不同而分别教授。例如,身高足长的,学习腿击法,以长击短为胜;身短的,学习闪避反击法,避重就轻,以乘虚而入取胜;身胖的,学习技手桥马法,以轻制动取胜;身瘦的,学习跳跃轻身法,以快取胜:使各门徒尽其能力而学习,悟其至微之妙境。
光绪二十五年,干德源拜李俊仁为师。李为干之姑丈,对于悉心传授。干亦潜心研究,数年之后,将五祖拳艺,存菁去芜,合而为一,发扬五祖拳术之精华,成为永春五祖拳一代之宗师。
二、干德源在南洋传授永春五祖拳
干德源(约1875——1940年),字其渊,永春内八坑人。少时好习技击,得其姑丈李俊仁教授之后,深得奥秘。为继其师遗志,乃赴南洋群岛。倡办国术馆,收授门徒,传授五祖国术,并研医药,创立正骨伤科,施医治病。1916年在吧生坡创办中国国术馆和医局,1918年在吉隆坡设立中国国术馆,1927年在马六甲举办中国国术馆,1929年在麻坡倡办中国国术团,1932年到新加坡开设国术馆医局,住大坡乞纳街(即大门内)21号。他收授门徒,传授五祖拳术,悬壶济世,医学成绩昭彰,慕名求学者日多,门徒广众,遍布各地。他有三子:湖海、湖昌、湖南,均学习五祖拳术,深得其传。湖海之子国泰和国安,秉承其父传授,均皆成才。国泰于1980年起任新加坡中华国术协进社总教练,国安则转而从商。
干德源的门徒甚多,其得意门生属永春籍的有林宝山、李载鸾等人。
林宝山,永春遐龄人,少时好拳术,闻于德源之盛名,遂拜为师,拳术医科,兼而习之。1928年10月参加在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武术考试合格,并登台与北派拳比武,获得优胜。后赴南洋谒乃师干德源,备受各坡社会人士之欢迎。
李载鸾,永春太平人,为干德源之得意门生。李:①大力士表演,②骨伤医书,早年南渡,曾环游马来亚、印尼、砂朥越、北婆罗洲,汶莱、越南、菲律宾等地,设馆招徒授艺。他精于医学,立志行医济世,门徒遍于各地。1952年,为新加坡中华国术协进社发起组织人之一,1955年担任该社名誊国术顾问;1964年,发起组织砂朥越古晋中华国术体育社,致力于发扬中华拳术。
干德源门生尚有马来西亚闻人李绍茂。李绍茂,字少卿,祖籍广东潮安,1931年拜干德源为师,学习五祖拳。干尽其所能,一一传授,数十年如一日。李毕业于莱佛士大学,曾入牛津大学作一年之研究,历任新加坡、马来西亚政府要职。1979年6月荣获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封赐P、S、M丹斯里勋衔。
三、永春五祖门干德源宗师属下团体
1、新加坡中华国术协进社
2、新加坡中华海业国术体育社
3、新加坡中谊国术学院
4、新加坡中华国术健身学院
5、新加坡漳宜中华国术舞狮学院
6、新加坡中华星友国术学院
7、砂朥越国术协进社
8、砂朥越古晋中华国术体育社
9、砂朥越古晋中华国术健身学院
10、砂朥越古晋河婆大庙爷暨国术瑞狮队
11、砂朥越古晋南洋国术体育社
12、砂朥越诗巫中华国术学院
13、砂朥越诗巫拳术健身协会
14、砂朥越美里中华国术健身学院
15、砂朥越峇南中华国术健身学院
16、砂朥民都鲁中华国术协进社
17、吉隆坡中华国术健身学院
18、麻坡中华国术协进社
19、麻坡中华国术协进社及分社
20、麻坡峇吉里中华国术励志社
21、峇株吧辖中华国术协进社
22、汶莱中华国术健身学院
23、沙巴斗湖福建会馆中华青狮队
(根据1982年新加坡中华国术馆出版的《福建永春五祖门宗师干德源纪念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