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初名振梭,后改锦机,字进忠,号梦惺,别号碻斋(1906-1978)。世居永春城北,生五岁而考廷吉公卒,母黄太夫人柏舟自矢,奉老姑,抚孤儿,含辛茹苦,晨夕操劳,一以身任之。九岁入学,母夜治女红,命坐读其旁,书声灯影,训勉有加。厥后仙游画家黄羲为绘《寒灯督课图》,先生自为文记之。
弱冠,肆业省立第十二中学,校长郑翘松苍亭孝廉,邑中绩学士也。先生从治诗古文辞。为高第弟子。寻入集美师范,毕业后,曾长华翘小学、县教育局、县民众教育馆。平日重视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念莘莘学子得书之难,为鸠资擘划,协创县图书馆,后长其事者十余年。规模之宏,藏书之富,甲于闽南。迄今借以自学成材者指不胜屈,皆不忘所目,每津津乐道之。又按期举行作文、书画、演讲比赛,选拔模范青少年,并向国内外企业家劝募,设置奖学金,补助优秀生,开邑中风气之先。其奖掖后进,关顾贫寒,尤为彰明较著者也。向非先生品学兼优,诚信孚协,孰能徇其意而慨解义囊者乎?至于关心地方文献,则蒐罗载藉,采访故老遗闻,纂辑《桃源文徵》及《桃源诗徵》,俾后之学者得以稽历代人文之盛,不独为山川生色已也。此外对金石书法,时常玩索,得于心而应于手,书法尤擅,尝著《书法述要》以为学者准绳。旁及岐黄之学,亦好研讨。盖又游于艺者也。
天性纯孝,以母在不远游。终养后,乃出国立海疆学校讲师兼秘书,旋晋副教授。解放后,又在乡执教永春二中、一中,终以老病退休。先后任县第二、三、四届人民代表,县政协委员。其热心教育,效力桑梓,终其身如一日。岁戊午阳历二月廿五日病逝,春秋七十有三。
先生长躯古貌,气肃神清,待人恳挚,所交皆知名士,与同邑教育家、书法家、诗人梁披云先生,李延年博士,为总角好;与上杭包树棠、霞浦黄寿祺,温陵陈祥耀诸教授,为文字交,恒唱酬自适。弘一法师来闽,先生问道于永春落壶普济寺,相见契合,如有宿缘。法师稔其学行,易其号为梦惺,名其文日《慈风草堂诗稿》。法师留永说法,先生为笔录《佛教简易修持法》,以饷学者。法师涅槃后,又综其生平,篇纂《弘一法师年谱》,言简事赅,郑苍亭先生为之序。
平生致力学问,至老弗衰。其文雅洁,得桐城义法;诗效王、孟,清超如其为人。弘一法师生前曾题其文集云:“文以载道,岂惟辞华?内蕴真实,卓然名家。居士孝母,腾誉乡里。文章艺术,是其余技、‘士以文艺以人传,不应人以文艺传’至哉斯言,居士有焉!”持论公允。晚年所学,不专主一家,气益苍郁,又得自然坦荡之妙。惜法师未及见也。今先生往矣,而立身行世,成己成人,于此可见其梗概云。
(本文系根据陈祥耀教授一文及他处所得资料,加以补缀,不敢掠美。附记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