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民国时期永春黑白派的形成与斗争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永春先后在民军陈国辉(南安人)、吴威(仙游人)和尤赐福(永春人)等的统治下,他们抽捐派饷,敲骨吸髓,弄得民不聊生。旅厦永春人士联络各地同乡,发起组织永春旅外联合会,为救乡运动之机构。设总会于厦门,郭其祥(夹际人)任主席,除郭以外,还有郑振经、郑正言、林子坚等同乡,时邑人称旅外联合会成员为旅外派。 旅外联合会总会主席郭其祥,在厦门鱼仔市开设春生堂药酒行,秉性豪爽,急公好义,扶危济困,结交颇广。1927年10月,海军陆战队林寿国部下叶定国,由仙游溃败,欲窜逃同安,路过湖洋时,被黄高飞、黄河书、刘子宽、刘鞠民等(均湖洋人)组织的民团,包围缴械。团长刘子宽联络郭其祥为外援,以维护他们的利益,邑人称之谓“大大湖洋主义”。湖洋这些人靠拢郭其祥以后,旅外派内部产生对立,因此,林子坚遂出国去马来亚。从1928年起,旅外派先后回永参加党政及民团工作,郭其祥任民团团长,并先后向省提荐郑兼三、林祖培为县长,刘澄清、刘鞠民、许清瑞、曾天民等先后任国民党县党务指导员。此时邑人称这些人为春生堂派,即旅外派之另一派,也就是后来黑派之前身。 闽南著名民军头子陈国辉(南安九都人),先后七次窜犯永春,五次占踞永春县城,前后统治永春四年,残酷镇压革命群众,无辜百姓惨遭抢、掠和敲诈勒索,民不聊生。这时春生堂派,有的回湖洋,有的返厦门或他去。时在永春教育界服务之旅外知识青年郑天渠、郑光华、(均桃城人)李瑞麟(东平人)等,联络永春教育界组织唯力体育会。1934年,林子坚由马来亚回永,因与郑等均系友好,也加入该会。1936年,该会创办《永声报》,林子坚任发行人兼经理,未久辞职往厦。时各机关学校几乎都有唯力体育会会员,一时相当活跃。邑人称之为唯力派,即旅外派之另一派,也就是后来白派之前身。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厦门沦陷后,旅厦同乡相继返回永春。郭礼宗、李汉青、林子坚等回永后,郭接任国民党县党务指导员,林再任《永声报》社社长。唯力派有《永声报》作喉舌,搞得有声有色,春生堂派没有宣传工具,略逊一筹,感到有办报之必要,但苦于创办之难。1938年,李汉青与林子坚洽商合作无效。最后国民党县党部与县长韩联和商议,同意联合创办《永春日报》。李汉青为董事长,郭礼宗为发行人,郑振经(湖洋人)任经理。自此两派对立,新闻报导,立论各异,时有出入,并互相抨击,磨擦日益加剧。邑人称唯力派为《永声报》派,春生堂派为《永春日报》派。 1941年,《永春日报》派对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时期由晋江内迁永春)专员黄恺元不满,也不协助宣传和推行政令,且在《永春日报》上发表《勤政专员》新闻一则,讽刺其劣迹,因而获罪黄恺元,黄立即下令永春县长赖维勋封闭该报,勒令停刊三天,并欲抓该报董事长李汉青。郭礼宗以县党部名义向省党部控告黄恺元,在国民党省党部支持下,恢复出版。但《永声报》对黄专员政绩则加颂扬,《永春日报》以其幸灾乐祸,因此两报对立更加尖锐化。其时邑人谈论两派,以两派主角一为郭礼宗,因郭素有“黑面张飞”之绰号,个性暴燥,承其叔郭其祥遗荫,有一定地方势力,群众称他为“黑面礼宗”,因此称之黑派;一为林子坚,系知识分子出身,有白面书生之貌,常穿西装和白衣,因此称之为白派。 1939年,国民党省党部督导专员李爱黄与国民党省党部调查室主任陈联芬竞选出席国民党中央代表大会代表,在永春争夺选票,黑派为李拉票,白派为陈拉票,结果李得票较多当选。当时,双方派系旗帜鲜明,也就是国民党复兴社(军统)与C、C派(中统)在永春明争暗斗的开端。 黑白两派经过长期一系列的明争暗斗,采取利诱、欺骗、压制等手段,最后两派在地方上的势力阵容分明。双方主要骨干大部份是各乡(镇)的乡镇长、各机关团体学校的负责人以及有地方势力的士绅。当时,宋传煌(儒林人)是永春县商会的会长,其族叔为宋渊源,在永春附城、五里街一带,颇有一定威望,但宋不加入郭、林两派,另成一小派,有些人称之为“灰色派”,起初联林倒郭,以后又联郭倒林,自以为站在中间。 当时,陈仪在闽主政,(浙江人,抗日胜利后调任台湾省主席)推行地方自治,实施乡(镇)保甲制度,颁布民选法令,开始选举保民代表。郭、林、宋为巩固其派系势力,各派其亲信骨干,在各乡(镇)保甲中策划布置,协助各派人物竞选,各乡(镇)保甲中,稍有社会地位而想活动者,均各趋附于郭、林、宋一派。宋派依靠第十三补训处处长兼三青团永春筹备处主任严泽元作政治背景。未几,严泽元调省任保安处处长,三青团永春干事长遗缺,派省府参事刘澄清回永充任,郭、刘同是黑派人物,认为党团力量分散,由刘出面拉拢宋传煌,提出所谓党团合作,因而,黑派力量增强,白派势孤。时适省参议林曼辉(桂洋乡人)回永,协助白派拉拢原永春C、C系进行活动,增强了白派力量。因而,各派各拉地方人士,势力日趋雄厚,成为劲敌。公开斗争,日益尖锐,主要在选举方面互相争夺,现将情况略述于下: 一、县临时参议会议员与议长之争 1944年,县成立临时参议会,黑白两派更加露骨地明争,在各乡(镇)安排骨干竞选参议员。两派主角郭礼宗、林子坚运动争夺议长宝座。郭、林首先在桃源镇(今桃城镇)交锋,争夺参议员这一关。他们各使手段,千方百计,诱惑拉拢该镇之代表,结果林子坚当选县参议员。郭礼宗落选后,则由其控制的县农会圈定为县参议员,并得到省府支持,指定为额内参议员。后来,省府得知永春黑白两派斗争情况,怕竞选议长斗争会更剧烈,将议长改由省直接指定,指派黑派的省参事刘澄清为正议长,白派的省参议林曼辉为副议长,林其诚(属白派)为秘书,一场竞选闹剧始告中止。这时,县临时参议会之权力,主要在黑派控制之中。 二、县参议会正式成立,议长与省参议员之争 1945年间,县正式成立县参议会并选举出席省参议会之参议员,郭礼宗与林曼辉竞选县参议会议长,李汉青与林庶应竞选省参议员,斗争尤为剧烈。黑白两派事先周密布置,千方百计,拉拢代表,争夺选票。两派事先都估计到,对县商会参议员一票,是全局成败关键,应全力争夺。原该商会理事长黄文瑞(达埔洑溪人),因事离会,职务由常务理事林某代理,在该会参议员尚未选举之前,黑派估计如林某当选,势必增加白派一票,遂与另一常务理事黄某计议,非黄文瑞亲自出马来会主持会务,争夺此一票不可。黄文瑞果然于选期前数日来会,支持黄某与林某争夺县商会参议员,在国民党县党部和三青团县分团的压力下,结果黄某当选,白派认为形势紧张,即请律师代林某出庭向永春司法控告黄某并无在市场开设商号,非商人身份,不符合当选资格,经法庭调查和审核档案,黄某确非商人,宣告当选无效,如不服于十日内向晋江法院起诉。在永春开庭时,两派纠集骨干在外旁听,黑派听到法官宣告后,欲闹法庭,殴打法官,而法官早已从后门溜走。黄某不服上诉于晋江法院,该院转令德化县司法受理,白派恐事态变化,又请律师出庭。黄某亲往德化,请德化三青团干事长陈伟彬协助,结果仍维持永春司法原判,又宣告黄某当选无效。不久,由永春县政府社会科主持商会选举议员之事,社会科通知订期再选。黑白两派双方各部署其在各行各业的代表,进行争夺。选举之时,黄文瑞亲自参加竞选,双方调集人马进行监视,如临大敌。县政府认为事情重大,派社会科科长刘其恩主持会场,县警察局长周大标亲自率带警兵,维持会场秩序,气氛十分紧张,竞选结果林某获选。黑派不甘心失败,利用商民出面控告林某也不是商人身份,永春司法未敢受理,案移晋江法院,法院把案拖延积压,不了了之。 郭礼宗、林子坚在桃源镇竞选县参议员,结果郭获当选,遂得寸进尺,与白派林曼辉争选议长。宋传煌与林国藩在西安镇竞选县参议员,黑派宋传煌当选更为白派所忌。时适国民党省党部书记长来永春视察,出面从中调解,仍由刘澄清、林曼辉连任正副议长。但白派林庶应是巨商,恃其经济力量雄厚,不甘示弱,为欲达到当选省参议员目的,通过各种关系,联络玉斗乡参议员康明茂,康暗中答应选举时一定选他(指林庶应)。当时全县参议员共十九人,(全县十五乡镇十五名县参议员,商会、农会、工会、教育各一名县参议员)选举省参议员一名。双方争夺的县商会参议员纠纷案未处理前,商会的参议员不得参加选举,两派势均力敌,己形成九票比九票之势,如果白派争取康明茂这一票能成功的话,即形成十票比八票。当选举省参议员时,晋江专署恐事情闹大,指定选举地点在县府礼堂,由专署派秘书主持,县长张辅翼和专署第二科长监选。在选举时,康明茂投票选举李汉青,结果九票比九票,票数相同,成为相持局面,最后用抽签法决定,李汉青抽中为省参议员,林庶应为后补。从此,县参议会内两派斗争更加尖锐。由于白派竞选议长及省参议员均告失败,双方矛盾无法调和,继续争闹不休。 三、乡(镇)保基层政权之争 自争夺县参议员与省参议员以后,黑白两派斗争,愈演愈烈,各乡(镇)至各保都形成了两派对立,乡保选举斗争也很尖锐。1946-1947两年间,乡保政权竞选,时演丑剧。如锦斗乡竞选保长时,白派因局势不利,以武力大闹会场,殴打黑派乡长:常安乡(今苏坑乡)竞选乡长,白派张学周与黑派王其超竞选乡长,双方均集众持械备斗。此外,达埔、蓬壶、西安、桃源、岵山、仙夹、东平等乡(镇)竞选,双方参加竞选者,都是派系力量在支持。 四、两个县商会之争 县商会的县参议员选举纠纷,案移法院未决,在县参议会成立,省参议员争夺结束之后,黑派的黄文瑞(原商会理事长)以追回商会印信为由,再起争端。白派则稽延抗交,事由叶登庸(曾任伪乡长及县供销社经理)出面调解,交还文瑞私章,公章仍不交出。黑派胁迫县府社会科长刘其恩催缴公章,同时县府委派黑派黄某接任伪县商会理事长职务,并欲接收同业公会商户名册。白派认为按法令规定,社会团体负责人员任期届满或中间人事变更,必须经过会员大会通过订期改选,县府社会科无权委派,因此不予接受,黄某无法接任。遂由黄文瑞辞去理事长职务,由县府公开发出通告,派黄某接充。以原商会会址(五里街中街)外厢作办公处所,并派张志贤为干事。原县商会亦同时发出通告,劝商民勿受其骗,原会务仍由干事张尧山照常办理。但黑派黄某的县商会理事只有四、五人,同业公会也只有三、四个。而白派林某的县商会理事人多,同业公会有十多个。两个县商会,黑白两派各据一方,把持派系斗争的经济命脉,对外均无行文,搞得商民啼笑皆非,县府社会科也无可奈何!不久,晋江专署命令解散两个县商会,并委派永春县银行经理林珠光(蓬壶人)代理县商会理事长,由专署第二科监交,同时重新登记会员,整理同业公会,两个商会斗争的局面,始告结束。 五、两个伪县党部之争 1946年,国民党中央委员陈联芬(C、C系)接任福建省党部书记长,着手调整全省各县党务领导权,充实巩固C、C系在各县的基础,白派林子坚认为搞倒黑派郭礼宗之时机已到,就四出活动,一方面发动白派骨干多人,联名向省党部控告郭礼宗,另一方面由林庶应介绍林子坚与陈联芬相识,并提他为永春县党部书记长,取代长期把持永春党务领导权的郭礼宗。省党部遂免去郭礼宗书记长职务,派林子坚接充,林即在《永声报》发出通告,订期接任视事。郭礼宗即由《永春日报》刊登启事,声明并无其事。其后林、郭接省党部通知,迅将移接经过报省。郭礼宗即以全体执监委联名刊登启事,抗议省党部的处理为非法,同时指责林子坚是冒充书记长,要求全县国民党员及各区分部组织,勿受其骗。郭礼宗拒绝移交林无法接任,即假五里街县商会成立一个县党部,继而拉拢部分乡(镇)区党部书记,联名电省撤办抗不移交的郭礼宗,郭也发动部分区党部书记,联名通告全县并电请省党部收回成命。双方在自己的宣传工具上,互相攻击,相持数月。后来,国民党省党部认为双方对峙下去,无法了结,暗示林子坚自动向省辞职,改派魏德成来县调查整理,成立县党务整理委员会,由魏担任主任委员,林子坚、郑振经、林其诚等人为委员,各区党部成立整理小组,进行党务整理工作。从此,永春县国民党的领导权,开始落入白派手中,所有派出各区党部的整理委员,皆是白派骨干分子,他们大量分发入党申请书,吸收依附白派之人入党,壮大自己派系在国民党组织中的力量。 1946年冬,国民党召开全县代表大会,选举书记长及执监委委员。出席代表以白派占多数。但是,郭礼宗也不甘居其下,双方剧烈竞选。在选举当天,黑派郭礼宗、刘澄清召集湖洋黄高飞、黄河书等人集众持械布防,以武力控制会场。(会场设在中山纪念堂,即今影剧院)白派也不示弱,召集岵山、达埔、蓬壶等乡白派所控制的警备联队队伍,布防于会场外交通桥附近,双方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准备火拼,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县长张辅翼事前惧怕双方冲突,先行离县他去。县警察局局长周大标,亲自率警严密防范,命令警兵,只带空枪,不许寄弹,一时交通断绝,局势非常紧张,无法选举。白派林子坚因占优势,避免冲突,把原定选举会场,临时改设在交通桥边原县党部内,(今文化馆)准备私自选举,消息被郭探知,即集众持械到党部内争闹,因此,至晚仍然无法入场选举,双方坚持,互不退让。是晚,监选人国民党同安县党部书记长庄澄波,受白派巨贿,林等人到五里街某住宅楼上开会,私自选举,把已排好之名单,写上选票,报省备查。郭等人又不放过,就布置手下亲信埋伏于街尾崇贤中学校门附近,(今高级职校)待林子坚私选回来,从此经过,开枪射击,弹中林之帽子,林子坚受了一场虚惊。周围群众闻枪声后,惶惶不安。这次选举,是两派斗争最露骨最丑恶的一回。 私选之后,黑派欲找庄澄波论理,但庄已夤夜逃离永春,又大责魏德成,魏仍赴省汇报非法私选事实,国民党省党部乃派林沛侬(上杭人)来永调查,解散了林子坚的县党部,并委林沛侬为书记长,重新组成永春县党部,一场党权争夺,至此始告平息。 六、“国大”代表之争 1947年10月间,本县进行所谓“国大”代表选,黑白两派又进行一场争夺。当时参加竞选者有:曾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委宋渊源(儒林人),曾任福建省政府顾问郑崇瑞(仙夹人),蓬壶巨商林庶明,(白派林庶应之胞兄,在上海经商)榜头巨商陈玉相(其胞兄弟陈津相在福州、上海等地经商)等人。他们恃其权势和巨富,利用权力及金钱收买选票,当时每一选票为法币五万至二十万元(法币已贬值)不等。黑派郭、刘、宋等恃其八年党权及官僚政客的政治地位,并停止族中公租,挪为竞选活动经费,为宋渊源收买选票;郑应良(郑崇瑞族侄)以县参议员身份及海外华侨关系,为郑崇瑞收买选票;白派林庶应为其胞兄林庶明收买选票,陈玉相则自主其事,并以捐助学校基金为名收买选票,形形色色,笑话百出。时国民参政员、福建省教育厅厅长梁龙光回永春视察,因梁在永春人中,威望较高,各方人士洽商认为必须推请梁出来参加选举,借以弭息争端,而利地方之安定。各方一致同意,选举为期三天,不料在选举之次日国民党中央政府忽来电指定宋、梁二人为候选人。选举结果,梁得票最多,宋居第三。最后国民党中央政府决定宋渊源当选为“国大”代表,其他竞选者空劳一场。 七、尾声 伪“国大”代表竞选结束之后,黑白两派主要分子相继离永,白派林曼辉兼代议长,林子坚仍任《永声报》社长,黑派《永春日报》社长郑振经等固守阵地,两派斗争,基本沉寂下来,群众对选举深感不兴趣,认为民选是一种灾难。 1948年2月,伪党团合并,扩组机构,林沛侬连任书记长,三青团干事长兼县自卫队副总队长苏德辉任副书记长,两派均安排了几人为县党部执监委员。至此,黑白两派之斗争,无形停止。 (本刊在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永春文史资料》第一辑刊登,题为“解放前永春黑白派的斗争”。由于“文革”期间被查抄,几乎资料无存,为应广大读者之要求,重新整理,错漏之处,敬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