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近代著名书法家弘一法师称誉“一代书坛”的明代书法家张瑞图(1573-1644),字长公,号二水,晋江人。民间相传他属水星,藏其字画可以避火,因而“乞者多”,他也“不择人而与”。民国年间,同安县城施仔藤爆竹行鞭炮起火,周遭建筑物悉为灰烬,唯独大横街亨泰中药铺安然无恙。据说是店老板在二楼悬挂一幅张瑞图《辟火珠图》的名画,才使这间药铺免罹回禄之劫。这仅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人民群众对张瑞图书画的喜爱和珍惜,至于书画能否避火,则是现在一般人的起码常识了。
张瑞国居相前后,曾经多次留迹同安。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同安知县李春开重修大轮山梵天寺后的文公书院(也叫“紫阳书院”)时,张瑞图为之作记(其文收录在《同安县志》)。因为他尤精大书匾额,所以同安一些古庙名寺,也有他的墨迹。与南安县毗邻的大帽山甘露寺,原有张瑞图书写的一对木刻楹联,可惜文革中失落。现在洪塘乡石浔村三进式的昭应庙,还有一幅张瑞图书写的木刻楹联:“天马迎门万里云山光日月,地龙枕殿一泓江水洗乾坤”,道叙了是庙门迎天马山,地临浔江水的气派。天启五年(1625年),五省经略,金门人蔡复一卒于平越军中,赐葬同安与南安交界的小盈岭,张瑞图特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张瑞图在同安保留最为完整的墨宝要算是“妙建庵”匾额。妙建庵在同安县城祥露通漳州的古道旁,早时为官员往来憩息之所。庙宇为三进式建筑,清代咸丰年间修葺时有庄俊元、吕世谊、李廷钰等人书写的九幅石刻柱联。“妙建庵”三字题于崇祯癸酉年(1633年),匾额右端有张瑞图的落款图章,其字笔势雄强,用力劲健。张瑞图书写这方匾额的时间,当在被庄烈帝列为“魏案”贬徙为民,遁迹江南的时候。民间相传,张瑞图当时流寓同安,就住在妙建庵附近庄渭阳家,深居简出,还曾以“装疯吃狗屎”的方式躲过官兵的搜捕。庄渭阳号钟莲,万历十一年(1583年)武进士,长于诗歌古文,官至都指挥加定国将军,后告养归籍。根据庄氏族谱记载,张瑞图一胞妹嫁与庄渭阳的次子大为妻,所以庄、张二门有姻亲关系。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庄渭阳逝世时,张瑞图为其作墓志铭,广东按察司副使陈基虞(金门人)篆额,晋江状元庄际昌书丹。张瑞图还在庄的墓前两根华表上题镌:“上马击贼,下马赋诗,允文允武,一代英雄;春与猿吟,秋与鹤飞,不骞不崩,千年华表”,高度评述了这位平高丽、征交趾,能文善武将军的业绩。可见张、庄平生交情甚笃。张来往庄家,里人慕其名,就地乞字,张亦不吝毫墨,方有今天三百多年前书法家“南张”的墨宝,
本文作者颜立水,泉州历史研究会会员,厦门市同安县文化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