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欧阳詹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 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 ——〔南宋〕朱熹题泉州欧阳祠对联①欧阳詹是唐代泉州(指今晋江地区)第一个著名的年轻文学家、进士和大学教师,对后代福建和闽南文教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介绍他成长的原因、过程和生平的业绩,探索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对我们今天发展福建和闽南的文化教育,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欧阳詹的成长和一生的文教业绩 欧阳詹,字行周,家住晋江潘湖(今属晋江县池店公社)。他生活于安史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政局黑暗动荡的中唐,历经肃宗、代宗、德宗三朝。②他出身小官僚地主家庭,祖上世代和父兄当瓯、闽、粤的地方官吏,父亲任温州长史和博罗县丞,长兄任安固县丞,二兄任潮州司仓。③ 出生在这样家庭的欧阳詹,有较好的学习条件。他少时就很聪明,善于约束自己的行为,不随便与群童嬉戏,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和写诗作赋。每见河山有美景可采撷,他心里就很喜欢,常拿着书本到那里去诵读。遇到天朗气清时,即使读到薄暮冥冥,眼睛看不见了,还留恋不知回家。遇到不明白的字句,便立即虚心向长辈求教。假如有一句话契合己意,有所收益,更是铭刻在心,长吟高啸,久久不已。父母不了解欧阳詹的志向,常对乡邻说:“不知这男孩日后的志趣前途如何?会不会穷愁困饿?”有见识的乡邻都说:“这是你家的宝贝啊!何必想得这么多呢?”④ 年轻时,欧阳詹与“隐者”罗山甫等人在家乡读书,以后又在泉州城北清源山虎岩、城东南吟啸桥(今属晋江县)等地读书咏吟。曾随祖母到南安高盖山的白云书室读书。⑤又到他的好友名士林藻、林蕴兄弟的家乡、离泉州四百余华里的莆阳县(莆田)东北兴教里福平山下的灵岩精庐读了五年书,处处留下足迹。 由于欧阳詹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又有自已的独特见解,因而诗文学问大为长进,操笔属词,“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德宗贞元初,他“文词崛兴”,声名“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唯知有詹也”。⑥ 福建和闽南本是古闽越族住居的“化外”之地,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置闽中郡以来,中经汉代的闽越、东瓯和三国东吴的统治,到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衣冠南渡入闽,部分定居晋江流域,设置管辖闽南的郡治于今南安丰州镇后,⑦闽南与整个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才因与中原接触日繁而逐渐开化发展起来。到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改郡为州,正式定名管辖闽中南的首邑为泉州府,唐玄宗开元六年(718),析南安县治以东十五华里之地为晋江县,并徙府治于今泉州市,⑧泉州才成为闽南重地和“人文鼎盛”之邦。但在这漫长的历史年代里,泉州地区的文教事业仍较落后,人们囿于旧习,耽恋家乡的“肥衍”土地和“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才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与中原交往的),未肯出仕。”⑨从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开创科举制度到欧阳詹中进士前的唐德宗贞元初年(605-791)的近一百八十年间,古泉州竟然没有一个人参加进士考试。因而,后人形象地比之为“在汉如长夜,在唐如昧爽。”⑩ 但是,好的人才也要有人善于发现和培养。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1)这是以“千里马”喻贤士,以伯乐喻负责选拔人才的贤相,指出必须先有贤相,才能得到贤士,贤相比贤士难得。假如没有贤相,即使有了贤士,也会弃置不用,或不重用,无法发挥其才干,等于没有贤士。(12)欧阳詹这位青年才士和文学上的“千里马”,是通过他的“伯乐”们——泉州刺史薛播、席相,福建观察使常衮和宰相陆贽等人的发现、鼓励培养和考核拔擢而成长起来的。 薛播、席相、常衮和陆贽,都是当时富有文彩学问,致力发展文教事业和善于罗致人才的贤明的封建官吏。 薛播兄弟七人都中过进士,本人深受宰相常衮的器重。建中、贞元间,他两度任泉州刺史。薛播到任后,便发现欧阳詹这位青年才子,很赏识他,引他到城西九日山,与著名的南来“高士”、“隐逸诗人”秦系交游,谈文论道,借以见重名流,播其声名。欧阳詹中进士后,薛播又常引他到该山与当时越南友人、仕唐直相,贬谪泉州别驾(助理)而挂冠隐居的姜公辅交游,结为忘年契友。(13) 席相继薛播第一次任泉州刺史后,于贞元年间任泉州刺史。他“敷文兴教”,热情奖掖和培养欧阳詹,凡举行宴会和兴建楼堂,都邀请欧阳詹参加,撰文写诗志念。贞元九年秋,泉州有八名举子要上京赴试,为了鼓励他们替家乡争光,席相特地在城东东湖亭举行一次庄严隆重,款待备至的欢送“贡士”赴考的宴会,邀请中进士回家省亲的欧阳詹出席。过后,欧阳詹写了一篇《东湖宴秀才序》,详尽描述斯时“老幼来窥,尽室盈岐,非其亲懿,则其闾里”的空前盛况,热情歌颂席相“真尽心竭诚,奉主化民之宰也。”这次饯宴,影响很大,一时传为佳话。(14) 常衮“文彩瞻蔚,长于应用,誉重一时”,“嗜诱后进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建中初,他被罢相,贬为福建观察使。常衮到任后,发现闽人不重视文教,便大兴学校,鼓励生员和稍有文化的人读书、写文诵诗,亲自到校讲学诱导,以宾主之礼对待生员,宴会游览常请他们参加。欧阳詹特别优异突出,席相引荐他到福州谒见常衮。常衮非常称赞佩服欧阳詹的才学,对他倍加眷爱器重,比之为“芝英”。欧阳詹每有新作呈斧,常衮都大加赞赏,“游娱燕飨,必召同席”,曾与之在福州西湖泛舟游览。由于欧阳詹品德谦让,虚怀若谷,加之常衮对他的知遇日深,因而他的声名家喻户晓,“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时人都说“常公能识真”。常衮、席相等地方官员身体力行地创导文教,使福建和泉州“风移教行”,士子“皆以为荣,竞劝于学”,“每岁贡士与内州等”。(15)陆贽是著名政治家和贤相,“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16) 欧阳詹本无心于科举功名,认为福建“地分遐陋,进取必无远大”,想与罗山甫等友人长期隐居家乡读书,奉养双亲。但父母希望他参加科举,立名建功。常衮、薛播要其父约王式、吴播、薛寿、郑简、康、王云卿等欧阳詹好友,在晋江龙首山妙峰堂聚会,劝欧阳詹赴举。(17)他是个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和朋友的人,后来在双亲的严命下,常衮、席相等长官的奖掖下和亲朋的激励下,认识到参加进士考试,或许能“裨助政化”,“自上而利下”,便想效古人应征贤之举,毅然决定参加进士科举考试。(18) 贞元初年,欧阳詹西上长安,参加了进士科举考试,这是泉州士子史无前例的举动。(19)他满怀“射百步期必中,飞三年而必鸣”的信心,经过一年艰辛的万里长途跋涉,战胜各种困难,“越三江,逾五岭”,才好不容易地到达唐都长安。(20) 唐代进士考试的内容是:时务策(陈述政见的论文)、帖(类似政治时事填空题)、大经经义(解释儒家经书含义各五道和几首诗赋,全通者甲第,,四通者乙第。建中三年,中书舍人赵赞权“知贡举”(任主考官)改用箴、论、表、赞代诗赋,试策三道。考试的程序是:先经主持文教的礼部考试,决定是否录取进士,再经主管官吏任免的吏部考试,决定是否任命官职。欧阳詹大概在长安候考了六年,贞元八年(792),考期来临,著名政治家、宰相陆贽“知贡举”。欧阳詹经过“五试于礼部”,终于获得“甲第”以优异成绩,与当时著名文人贾稜、韩愈、李观、李绎、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等二十二人中举了。贾稜第一名,欧阳詹第二名、韩愈第三名。因为欧、韩的名气比贾大,所以时人热切地称誉他们是跃登“龙虎榜”。欧阳詹打破闽南人不愿到外地读书、科举、做官的旧习,闽南士子们感到莫大荣耀,受到极大鼓舞,此后参加科举仕宦的人就日益增多了。(21)五代泉州诗人刘昌言写诗咏道:“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22) 隋唐实行科举制,打破魏晋南北朝以来按门第高低取士的“九品中正制”和饱食终日、不学无术的士族大地主窃踞高位,垄断政权的腐朽局面,为封建国家选拔一些真才实学的贤人,使中小庶族地主有参政的机会,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个相当大的进步。所以,唐太宗看到新进士鱼贯地涌入皇宫时,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圈套)矣!”(23)但以后科举制日益成为饵诱知识分子皓首穷经,追求官禄的“敲门砖”(鲁迅语),暴露出它的反动性和腐朽性,那就非彻底批判和废弃不可了。 欧阳詹和韩愈跃登“龙虎榜”后,结为志同道合的好友,很想在文教事业上来一番作为。但朝廷并没有重用他们,没有授予切合自己志趣的官职,为此,欧阳詹在家山万里,亲朋寡少,朝廷无由得知抱负和才学的情况下,过了六七年借贷赁屋,缺衣少食,穷愁潦倒的羁旅生活,唯一的知心挚友,是形影相随的韩愈。这时陆贽已去相位,欧阳詹心情很苦闷,日夜思念家乡亲友,希望有一位象陆贽那样“举善不遗于微陋,使能必尽其材器”的真宰相,能给他以相称的职位,以舒展平生的抱负。在这期间,他也曾返闽省亲和几次离京远游,观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增广见闻,拓展心胸。直到贞元十五年(799),欧阳詹再经过“四试于吏部”后,才被朝廷授给“国子监四门助教”的文职官位。(24) 国子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皇家贵族子弟高等学府,晋朝开始设立,初名国子学,隋炀帝时始改名国子监。它招收三品以上的贵族子弟,既管教育,又司考核。校长叫祭酒,教师分博士和助教二级。博士主管教书,助教协助教管生员。学科设国子学、太学、律学、算学、四门学等。其中四门学是北魏时分设于京师四个城门的学校,专门学习上古儒家的“虞学”、“夏学”、“殷学”、“周学”等四门学科。到隋朝时,它隶属于国子监。唐朝时,移与太学同处,成为国子监的一门学科,生员家庭出身的品级较低。欧阳詹当国子监四门助教这个级别的大学教师,职位虽低,但在福建文教史上还是第一个,所以人们热切地尊称他为“欧阳四门先生”。 欧阳詹当了国子监四门助教后,“不苟誉毁于人”,既不妒贤忌能,也不轻视别人,而能谆谆诱导生员,积极举荐人才,热情地当起生员、举子甚至同寅的“伯乐”。例如:当他发现与自己同登“龙虎榜”,同是“志乎古道”和“志在古文”的好友韩愈,才能胜过自己,是个文学上的“千里马”,而只当徐州别驾之类小官时,便率领生员伏阙上书,力荐韩愈当超越自己职位之上的博士官。虽然没有成功,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对韩愈的敬佩推崇,这使韩愈非常感激。(25)泉州举子徐晦首次考试落第,欧阳詹写诗勉励他,说“大器当晚成”。徐晦努力赶上,结果翌年考上第一名,当了福建观察使。(26)蔡沼考中进士,欧阳詹写文告诫他“勿谓业成不增修,勿谓名成有所忽。”(27)老太学生何蕃不随波逐流附和军阀朱泚之乱,欧阳詹极力称赞他“仁勇”所以人们都说,“唐自助教设官以来,善举其职者,无逾于詹。”(28) 可惜的是,欧阳詹还没有充分发挥才干,在文学上和教育事业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就在年富心雄的四十几岁时,客死在长安了,抛下年迈的双亲和幼弱的妻儿。(29)他当国子监四门助教的业绩,也因史文阙如,不得详悉。欧阳詹逝世后,亲友都很悲恸,韩愈哀叹他“不显荣于前”,又恐其“泯灭于后”,满怀深情地为他写了《欧阳生哀辞》。(30)李翱也替他写传记,表示沉痛的悼念。欧阳詹笃于友谊,身后遗嘱灵柩南运,安葬于年青时与好友林藻、林蕴兄弟读书的莆阳东北兴教里福平山下广化寺北的灵岩塔阴处。 (二)欧阳詹的进步思想和文学成就 欧阳詹才高学博,著述颇富,时人辑录的《欧阳行周集》,收集其赋、诗、记、传、铭、颂、箴、论、述、序、书等各体作品,现存一百四十一篇。文以载道。这些作品,表现他高尚气节、进步思想和杰出文学成就。其作品特点是:精于周详说理,善于叙事抒情,叙事抒情作品多于说理论作。前人都给予很高的精确评价。韩愈说:“其文章深切,喜往复,善自道。”(31)门人李贻孙指出,欧阳詹文章“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32)其裔孙、清人欧阳芳馨则说:“公之气节卓越千古也,故其作为文章,纡折往复,切实真挚,每发一论,皆有关于纲常伦理,海内所推重。”(33)下面试就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一简要粗浅的分析评价。 一、具有初步的朴素唯物观,不信鬼神巫卜。 欧阳詹指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物质的,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他说:“有命则有生,有生则有灭。(34)”烟云风雨是天的“财贿”,日月星辰是天的“器物”,神祇精灵只不过是天的“牧圉台隶(奴仆)”而已,(35)“鬼神不足以为占”。(36)有一次,欧阳詹千里迢迢地去看望诀别多年的故人马绅,刚好马绅病危,巫婆说不能见面,否则病人会死。他听了巫婆的话,耐心等待五天不见面,结果马绅还是死了。他认为这是千秋遗憾,写了《有所恨二章》,痛悔自己“惑乎一言,蔽乎一垣”的愚昧举动。 二、主张施行仁政,选贤任能,反对暴君专制。 欧阳詹说自己“志在周孔堂,道适尧舜门”,(37)希望有朝一日能“伫致如尧君”,(38)舒展才能,为国家效力。他指出老百姓是“以哲后(圣君)为父母,视淫君为刍狗”的。假如君主不贤,人民就会反抗,甚至“骨肉”也会变为“仇敌”,即使有“金城汤池”之固,也无法保住江山。(39)欧阳詹认为要搞好政治,选择爱抚百姓,劝课农桑的贤能地方官是很重要的。他写诗尽情讴歌吏治清明,政绩卓著的郡守,说他们是国家的精华。如《益昌行》歌颂益昌郡守道:“耕夫垄上谣,负者途中歌。……人烟遍余田,时稼无闲坡。问业一何修,太守德化加。问身一何安,太守恩怀多。贤哉我太守,在古无以过!爱人如爱子,理邦如理家。云雷既奋腾,草木遂萌芽。乃知良二千(太守),德足为国华!”这诗通过诗人与农夫的一问一答,勾画出一幅生机蓬勃的农家乐画面。又如《赠鲁山李明府》说,鲁山郡“外户通宵不闭关,抱孙弄子万家闲。”《题王明府郊亭》赞扬王郡守“日日郊亭启竹扉,论农劝稼是常机。山城要得牛羊下,方与农人分背归。”当然这些诗句很多是溢美之词,封建社会里的吏治根本无法臻于这么理想化的境地,但它却反映了欧阳詹对清明政治和太平盛世的热切响往。 三、主张严明法纪,提倡调查研究,反对主观断讼,防止滥造冤狱。 欧阳詹在《怀州应宏词科试片言折狱论》中,引用孔子批评季路片言折狱的史例,说明断狱判刑是人命攸关的大事,上古帝王刑人非常慎重,多方调查询问,仔细研究审讯。如果偏听片言只语,主观妄断,就会使坏人诬告好人。以此断狱,“小则肌肤必有抶扑(鞭打)之滥焉,大则必有铁(杀头)之冤焉。……片言可以折狱,不几乎一言可以丧邦矣?!” 四、提倡修身利人,君公臣忠,褒扬鲠直臣子。 欧阳詹说,“唯才与德,人之所与。”(40)每个人都要修养德行,做到“不唯利身在利人,不唯利今在利后。”(41)要“慎独”,经常反省自己,“戒慎乎其所不见,恐惧乎其所不闻。”(42)他认为当臣子的要敢于諌诤,颂扬商纣王的“忠臣”龙逄敢于面折君主之过,“宁归死以申怀,不贪生而结舌。……节临危而主挠,行于艰而弥笃”。(43)说汉初的雍齿先事项羽,后归刘邦,都很尽心,是忠臣;刘邦化敌为友,列土分封雍齿,也是出于公心。因此,欧阳詹为之写《补汉书封雍齿册文》。 五、提倡重本,尚崇俭约,反对帝王追求奇珍异宝,迷事仙道,竞逐豪奢。 欧阳詹说:“天下至富者,土也。”“圣人作器,易简作程,利用为贵。”陶器是用泥土烧炼制成的,有实用价值,可保长久,不患人家盗窃。(44)“珠玉者,劳之母,财之蠹,侈之本,害之圃。”人君要宝爱职位,“不贵难得之货,使人不为盗。”如果君主贪爱金玉珠宝,下面必然竞相仿效。这样就没有人种田做工了,国家就要丧亡。他说楚怀王和楚平王之所以刖献荆山之璞的卞和的脚,是要“抑奇玩,却无益,剪奢靡之萌,启淳庞之迹。”(45)这个说法是幼稚不合史实的,其实楚怀王和楚平王是贪爱财宝的,只是不识货而已罢了。欧阳詹批评汉武帝迷事神仙,是“履其位而不知其所以守,好其事而不知其所以从。”如果要当神仙,那就干脆放弃帝位,隐居林泉好了。(46)他又借东方朔讽谕汉武帝的话,指出天降“珍祥”,不足为贵;天降“灾异”,也不必害怕,不能据之以断吉凶,要修人事。夏桀、商纣、秦皇时,“珍祥”屡见,但施暴政,终于亡国;商汤、周武、汉文时,“灾异”很多,但施仁政,终致兴隆。(47) 六、渴望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反对藩镇割据和民族战乱。 欧阳詹渴望恢复盛唐时期和平统一安定的局面,写诗歌颂善于绥抚骄兵悍将的贤吏和平息民族间战乱的良将。《东风二章》赞美浚都郡守董某如“东风之行地上”,“去凶渠(藩帅)”,“苏黎甿(人民)”。在《述德上兴元严仆射》、《赠山南严兵马使》、《许州送张中丞出临颖镇》等诗中,赞扬这些爱国将官们如“孙(子)吴(起)”、“留侯(张良)”,其所率领的大兵所过之处,“六合清”,“草遍春”,“路无尘”。听到凶悍拔扈的将兵肯于为国效力,保卫边境安全时,他欣喜地写诗道:“骁雄已许将军用,边塞无劳天子忧。”(48) 七、表达怀念家乡,热爱挚友的深厚思想感情。 欧阳詹离乡上京赴考,到今惠安洛阳江时,写了一首《泉州赴上都洛阳亭留别舍弟及故人》诗:“天长地阔多歧路,身即飞蓬共水萍。匹马将驱岂容易,弟兄亲故满离亭。”途中又写了一篇《出门赋》,表白应举的志向和眷恋乡亲的深情。在茫茫宦海里,他永远忘怀不了忘年之交的姜公辅,写了一首《旅次舟中对月寄姜公》的诗:“中宵天色净,片月出沧州。皎洁临孤岛,婵娟入乱流。应同故园夜,独起异乡愁。那得休蓬转,从君上庾楼?”诗中热切渴望自己与姜公辅不再过着飘泊的生活,能团聚一起,到武昌的庚亮楼上共赏明月,促膝谈心,表达中越人民的深情厚谊。这类诗作很多,无法逐一撮举。 八、描绘祖国的山川名胜和四时佳景,倾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欧阳詹擅长写景抒情,有很多描绘祖国山川名胜和四季景物的名篇,既有雄伟壮丽的气魄,也有纤微细腻的手法。前者如《栈道铭》:“阴溪穷谷,万仞直下。奔崖峭壁,千里无土。亘隔岈绝,冥冥。麋鹿无徯,猿猱相望。”《出蜀门》:“北客今朝出蜀门,悠然领得入时魂。游人莫道归来易,三不曾闻古老言!”这些诗句,极力描述渲染蜀地栈道的高悬惊险和旅客几欲断魂的愁苦心情,酷似李白《蜀道难》的气魄风格。“衡岭半天秀,湘潭无底清”,(48)描写衡山的高峻挺秀和洞庭湖的清沏明净。“千条水入黄河去,万点山从紫气来”,(49)“九宵回栈道,八到视并州。烟火连尧庶,山河启圣猷”,(50)描写黄河奔腾咆哮,融汇百川,一泄千里的雄伟气势和古并州(山西)峰峦层迭,人烟稠密,沃土富庶的壮丽景象。后者如《玩月诗》:“素魄皎孤凝,芳辉纷四扬。徘徊林上头,泛滟天中央。皓露助流华,轻飙佐浮凉。清冷到肌骨,洁白盈衣裳。”细致入微地描写中秋月色的皎洁美丽,夜晚的幽静和景物的清新宜人。《御沟新柳》:“东风韶景至,垂柳御沟新。媚作千门秀,连为一道春。柔夷生女指,嫩叶长龙鳞。舞絮回青岸,翻烟拂绿苹。”描绘帝京长安初春杨柳飞絮,万紫千红,轻烟袅娜,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此外,“松色落深井,竹阴寒小山”,(51)“云静月如练,水凉风似秋”,(52)“西岛落花随水至,前山飞鸟出云来”(53)等描绘山川、景物、节气、僧寺的诗句,都是千锤百炼,对仗工整,诗画并茂,声色交融的脍灸人口佳句。 九、托物言志,寓寄赞扬人的美好姿质和品节。 欧阳詹的《石韫玉赋》,写贤人似璞,内美外朴,如待良匠开拓雕琢成器,须待人们发现擢用。《瑾瑜匿瑕赋》说明“瑜之体全者则稀,瑾之无瑕者亦罕,惟追师之鉴选,纳尺长而寸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不断学习修养,见贤思齐,取长补短。这些对今天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借鉴作用。 十、同情被歧视,受凌辱的下层妇女,描写她们的苦难生活。 欧阳詹的《汝川行》写道:“汝坟春女蚕忙月,朝起采桑日西没。轻绡裙露红罗袜,半蹋金梯倚枝歇。垂空玉腕若无骨,泱叶朱辱似花发。相欢谁是游冶郎,蚕休不得歧路旁!”继承乐府诗《陌上桑》的优良传统,极力描写采桑少女姿容的美丽,衣裳的冶艳,劳动休息的情景和恐怕轻薄郎挑逗调戏而不敢在路旁休歇的心理。《铜雀妓》:“……妆容徒自丽,舞态谁悦目?鸣咽繐帷前,歌声苦于哭!”以深沉的情调,细致入微地描写歌妓们为了度日求生,被迫强装笑颜,以歌代哭,卖容取悦,无人问津的悲惨处境和极端痛苦的心情。 此外,欧阳詹也写了一些谐诙嬉谑,情调幽默轻松的小品诗,如《山中老僧》:“笑向来人话古时,绳床竹杖自扶持。秋深头冷慵将剃,白黑苍然发到眉!”甚可玩味。 以上欧阳詹的作品,特别是诗赋,表现他的高尚政治抱负和进步思想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唐的社会现实,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其精华,我们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然而,由于历史时代,阶级出身和个人的气魄、环境、经历、年寿等各方面条件的局限,欧阳詹反映社会黑暗现实和人民苦难生活的作品,毕竟太少了。他既没有象前辈大诗人李白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大胆蔑视权贵的诗篇,象杜甫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深刻揭露社会黑暗,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同情劳动人民的诗篇,也没有象好友韩愈写出《谏迎佛骨表》那种敢于触犯“龙鳞”,几致杀身亡家的战斗文章。欧阳詹虽与韩愈、柳宗元同是“志在古文”,也没有象他们提出一套比较鲜明系统的文学改革理论。因此,李贻孙实事求是地指出,“詹之文与李观相上下,去愈甚远。”(54)这是正确中肯的。他的作品中还掺杂了很多宣扬儒家忠君孝亲,修身养性,纲常礼教的糟粕,充斥着积极入世与消极遁世的矛盾心理和伤感情调,甚至写出《元日陪早朝》:“江皋腐草今何幸,亦与恒星拱北辰”那样对皇帝感恩戴德的庸俗应诏之作。这些都是时代使之然的,必须剔除。但我们不能超越历史条件,苛求古人。 (三)欧阳詹对后代福建和闽南文教事业的影响 对欧阳詹这位在福建和闽南文教史上有作为贡献的年轻文学家,后代文人学者都很尊崇,并引为无尚光荣。北宋著名大文人、政治家、两度出任泉州太守的蔡襄说,欧阳詹的德行和文学成就,是福建后世“无能与比者”。(55)清代泉州文人、御史陈迁鹤甚至说:“公为闽文祖,后起者皆其属孙;公为闽文师,后起者皆其弟子”,(56)把他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现代著名爱国民主作家郁达夫,1936年来闽,读了有关泉州史志,也写诗赞颂欧阳詹“四门词赋壮唐猷”。(57)欧阳詹青年时代生活、读书、吟啸的地方,后人都给他留下纪念遗址。过去,在今晋江县的有:潘湖的欧阳氏住宅,龙首山的“欧阳别墅”,东南海滨烟浦埭的“吟啸桥”;在今泉州市的有:模范巷的“欧阳四门祠”(俗称“不二祠”,又叫“小山丛竹”,今晋江地区精神病防治院),西门的“甲第巷”,清源山虎岩的“欧阳书室”,东湖的“欧阳四门亭”;在今南安的有“欧阳亭”,诗山的“白云书室”,丰州九日山的“四贤祠”(奉祀秦系、姜公辅、欧阳詹、韩偓等唐代四贤),丰州北门外莲花山山腰的“欧阳行周书室”(楷书阴刻,石室已废,石壁尚留椽洞);在今莆田的有“欧阳祠堂”,广化寺北的“欧阳四门先生墓”等。尽管上述评语有很多溢美之词,上述纪念遗址近代大都破损或废弃了,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欧阳詹对福建和闽南文教事业的发展,好学风气的形成和文人学者的成长,影响是非常深远巨大的。 在欧阳詹好学上进精神的影响和激励下,后代福建和闽南的文教事业日益发展起来,著名的文人学者如雨后春笋地不断涌现出来。其姣姣者,北宋有:莆田著名清官、农艺学家、诗人、书法家蔡襄,泉州的状元、宰相、军事学家、《武经总要》编纂者曾公亮,同安进士、天文学家、医药学家苏颂。南宋有:莆田史学家、《通志》编纂者郑樵,莆田爱国诗人刘克庄,泉州状元、宰相、《三山志》编纂者梁克家。明朝有:泉州的史学家、《名山藏》和《闽书》编纂者何乔远,贤相、清官李廷机,杰出的进步思想家李贽等。 (四)最后要说的几句话 欧阳詹成长的史实,说明一个人要在某种事业上有所成就,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既要靠本人的刻苦勤奋学习,也要靠老师、长辈和各级教育行政长官的培养。有了成就以后,还要互相学习鼓励,互相引荐。今天,我们培养人材的目标,与迫剥阶级不同,与欧阳詹所处的时代不同,无产阶级要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有为人民服务本领的人。我们写这篇略传主要目的不是盲目崇拜古人,而是要人们继承发扬福建人民重视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勤学苦练的精神,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人人都来当好“伯乐”,为各级学校和各行各业发掘、培养更多更好的“千里马”,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和福建,作出更大的贡献。 欧阳詹这位与韩、柳齐名的唐代青年文学家,很少有人研究,在中国文学史上竟然没有一席地位,我们深深为之惋惜和不平。拙稿仅对欧阳詹作个全面粗浅的探讨,冀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更多的文学史家作深入一步的研究。 廖渊泉同志:泉州历史研究会会员,泉州第一中学历史教员。 黄天柱同志:泉州历史研究会会员,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业务人员。 蔡长溪同志:泉州历史研究会会员,泉州第六中学历史教员。 此文系参加“泉州历史研究会一九八○年学术讨论会”论文。 ①《欧阳行周集》附录。温陵,古泉州别称,包括今泉州市和晋江县。 ②欧阳詹生卒年代不详。韩愈《欧阳生哀辞》和《新唐书》、《福建通志》、《泉州府志》、《晋江县志》的欧阳詹传,都说他“年四十余”,《欧阳行周集》辑录他的诗文,最迟至德宗贞元十五年(799),以此推知,他生活于肃宗至德宗贞元年间。 ③见《欧阳生哀辞》和《新唐书》、《福建通志》、《泉州府志》、《晋江县志》欧阳詹传。瓯,浙江省瓯江。温州,属今浙江。博罗、潮州,属今广东。安固,在今浙江,县已废。 ④见《欧阳行周集》门人李贻孙序,《泉州府志》欧阳詹传。 ⑤“祖母”,一说“母亲”。因欧阳詹诗吟满山,故后人改高盖山为诗山。 ⑥见《欧阳生哀辞》,《欧阳行周集》李贻孙序,《泉州府志》欧阳詹传。 ⑦名称屡经更改,兹不赘述。 ⑧包括今泉州市和晋江县。 ⑨《欧阳生哀辞》。 ⑩明陈让《嗣修欧阳书室记》,附录于《欧阳行周集》。 (11)《马说》,载《韩昌黎集》。 (12)清林云铭《马说评》,载《韩文起》。 (13)见《新唐书》、《泉州府志》薛播传。参阅黄柏龄《九日山》,泉州海交史馆1979年油印本,第142-146页,149页。 (14)见《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席相传。 (15)见《新唐书》常衮传,《欧阳生哀辞》,《欧阳行周集》李贻孙序,《泉州府志》欧阳詹传和“拾遗”引《闽书》,《晋江县志》风俗志。 (16)《欧阳行周集》李贻孙序。 (17)《泉州府志》“拾遗”引《闽书》。 (18)见欧阳詹《与王式书》(以下凡引的欧阳詹诗文均载《欧阳行周集》,不再注明作者与出处)。 (19)欧阳詹离家西上长安时间不详,但据韩愈《欧阳生哀辞》说“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闻詹名尤甚”一语推断,他上京赴试时间当在这年前后。 (20)《有所恨二章》。 (21)过去史书都沿袭韩愈《欧阳生哀辞》的旧说,认为欧阳詹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其实错了。据有关地方志书记载,福建历史上第一个进士是唐中宗神龙二年(706)中举的长溪(今霞浦)人薛令之。以后中进的尚有漳州人陈珦和将乐人廖广。虽然欧阳詹比莆田人林藻早中乡举(省试),但林藻却于唐德宗贞七年(791)中进士,比欧阳詹早一年。所以只能说欧阳詹是温陵(古泉州,今晋江地区)的第一个进士。(参阅清代柯辂《欧阳行周先生旧事考误》;清陈庆镛《复刘宽夫侍御位坦书》,载《籀经堂集》卷8) (22)《泉州府志》“拾遗”引《渔隐丛语》。 (23)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24)见欧阳詹《上郑相公书》、《上张尚书》、《与王式书》、《送王式东游序》、《送洪孺卿赴举序》、《有所恨二章》、《除夜长安客舍》等书文诗歌。 (25)见《欧阳生哀辟》。 (26)《徐十八晦落第诗》。 (27)《送蔡沼孝廉及第后归闽觐省序》。 (28)见《欧阳生哀辞》、《新唐书》、《福建通志》、《泉州府志》、《晋江县志》欧阳詹传。 (29)关于欧阳詹之死,又一说是他恋爱一个名妓,病死太原。前人都已证实是伪讹谣传,不足为信,兹不赘述。参阅清柯辂《欧阳行周先生旧事考误》。 (30)韩愈《题哀辞后》,附录于欧阳行周集》。 (31)《欧阳生哀辞》。 (32)《欧阳行周集》李贻孙序。 (33)《欧阳行周集》欧阳芳馨序。 (34)《福州南涧寺上方石像记》。 (35)《唐天文述》。 (36)《怀州应宏词科试片言折狱论》。 (37)《答韩十八<愈驽骥吟>》。 (38)《福州送郑楚材赴京师》。 (39)见《回銮赋》。 (40)《送张陲山南谒严相公序》。 (41)《泉州六曹新都堂记》。 (42)《暗室箴》。 (43)《怀忠赋》。 (44)见《陶器铭》。 (45)见《刖卞和述》。 (46)见《吊汉武帝文》。 (47)见《珍祥论》。 (48)《塞上行》。 (48)《送潭州陆户曹之任》。 (49)《奉和太原郑中丞登龙兴寺阁》。 (50)《和严长官秋日登太原龙兴寺阁野望》。 (51)《同诸公过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 (52)《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53)《薛舍人使君,观察韩判官侍郎,许雨晴到所居,既霁,先呈即事》。 (54)《欧阳行周集》李贻孙序。 (55)蔡襄《仙游县进士题名记》,附录于《欧阳行周集》。 (56)《欧阳行周集》陈迁鹤序。 (57)郁达夫咏泉州诗的书幅,本来为我市一位小学教师所珍藏,不幸于文革中被抄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