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迁台安溪人及其蕃衍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据《台北文物季刊》第七卷一、二期“台北甘五姓族谱叙例”中载,谓有十姓迁台,乃来自安溪。兹摘录“叙例”中所列十姓的概要如下: 1、《清溪陈氏族谱》,存台北县树林镇陈氏。安溪旧为清溪故名。陈氏原籍多卿乡佛耳山前之陈厝坪。(按本族入安祖先为陈光绪,系开先县令詹敦仁之挚友。人丁不多,但人才辈出,以康熙时理学名家陈迁鹤及其子陈万策最为著名。清史列儒林传,当时有“四世五翰林”之誉。 2、《佛耳山詹氏族谱》,存台北县树林镇。以五代时开先县令詹敦仁南渡,肇基于安溪多卿乡之佛耳山,有詹清隐先生家传。(按唐末五代,中原离乱,詹敦仁先生随王潮由光州固始入闽,卜居多卿,曾云:“大乱无忧,大旱半收”,故隐居于此,其族蕃衍,人才蔚起。按察使詹元、御史詹仰庇均其后也。) 3、《虎邱林氏族谱队存台北县树林镇柑园林氏。林氏原居安溪县新康里虎邱,部分亦移居长泰县林墩,故名龙蟠虎邱林墩谱。(按本省实业家林煶灶先生云,其先世即由虎邱迁台。哲嗣林挺生先生所经营之大同机械公司规模宏大,高级学府私立大同工学院,亦林挺生先生所创办。 4、《严岭王氏族谱》,存板桥溪洲王氏。王氏原住安溪长泰里之严岭脚故乡。(按严岭脚离县城约五华里。) 5、《古濑叶氏族谱》,存叶屏翰先生处。其族肇基于仙游之古濑,至十三世始择居安溪依仁里龟窑乡。 6、《虞都许氏家谱》,存台北县莺歌镇许氏。许氏原住安溪来苏里及光得里之虞都。 7、《鲁国彦氏族谱》,安溪渡台序,云其祖浩安公率子侄宗族东渡,居台中县下肚溪。(按县城及员澶、宝溪、黄柏、乌土均有彦姓。) 8、《武功周氏族谱》,存台北县汐止镇周姓。周姓原住安溪新康里卓源乡,嘉庆六年周贤明偕其弟周标来台。嗣后周廷部等继至。仅就周姓一族,所有土地占台北市十分之四五以上。自松山五分埔起至三张犁、六张犁、大安、十二甲、朱厝仑、中仑东门、南门、城门、古亭村、川端桥畔一带土地,均为周姓所有(见二卷四期周氏世系及周百万传记)。日人据台后,强制收买其地,始大为减少。(按台湾省府委员、监察院副院长周百及前台北市议会议长周延寿均本族钜子也。) 9、《仙景李氏族谱》,李氏原住安溪龙涓仙景乡,为末代邵武李刚之后裔。(按李姓尚有由他处迁台者。如台湾实业钜子被誉为台湾孝子的李建兴先生,其先世系由安溪湖头光孝迁台,与介弟台湾省议员李建和均为大实业家。) 10、《安平高氏族谱队存台北县木栅高氏。高氏肇基于泉州安平,元末避乱入清溪大坪,分为上下派十三房。康熙甘三年后渡台,择地垦辟,枝叶茂盛。星居于淡江,聚族文山一带。台北市长高玉树为泰国高氏宗亲修纂族谱撰写“台湾高氏源流记略”一文,叙述甚详。原文载台北文献第八期。清末高选锋举人,曾为高氏宗亲会主持人。其子铭鸿,膺选为安溪县参议员。大坪林当地有高厝,其记载亦云由清溪迁台。 另据上述季刊第十卷二三期载:“台北市人口籍贯与姓氏”一文云: 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日本驻台湾总督府官房调查,当时安邑在台湾各州人口如下: 区 域 汉族人口 安邑人口 台北州 726.000人 202.200人 新竹州 582.100人 16.400人 台中州 853.800人 51.500人 台南州 1010.400人 99.700人 高雄州 489.700人 55.900人 台东州 4.900人 1.700人 花莲州 17.100人 2.200人 澎湖州 67.600人 11.900人 全岛 3.751.600人 441.600人 上述统计,我安邑人数,占全岛汉族人口十一点七巴仙。占台北州人口近二十八巴仙。 据分析,依据台湾人口增长率推算,到一九六四年在台湾安邑同乡人数,估计达一百三十七万三千余人。 邑人移居台湾,始于何时,现在仍无法找到确实资料。据推测,当比移徒南洋群岛为早。其中有几点,被视为迁居台湾最大原因: 1、一六六一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攻台湾赶走荷军。当年郑成功将军据守金、厦,抵抗清兵,其义兵大都为泉州人民。我安邑义勇人士参加的一定不少。尤其是我安邑乡贤李先龙,为崇祯癸未科进士,他曾奉明主唐王抵抗满清。最后失败,其属下义民可能投奔郑成功麾下,参加进攻荷军,收复台湾。至今已三百多年 2、一六八三年(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带兵平台湾。施琅之被任用,乃得力于李光地之保荐。这可能影响邑人参加施琅之部队,而移至台湾。至今也近三百年。 3、台湾适合种植茶叶。种茶乃我邑之特长。因此,为种茶,贩茶而赴台湾者,人数亦众。 台北有座清水祖师庙。据林泗水在《清水岩散记》文中的附记云:艋舺祖师庙,是台北最大寺庙之一,系安溪县蓬莱乡分炉而来,位于台北市长沙街口康定路口。此庙系住于艋舺(即万华)之安溪人所建。清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年)泉人共推翁来为董事,募捐三万元,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元月七日兴工,至五十五年竣工。是则清水祖师庙之建立,至今已有一百八十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