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团结抗日 夺取胜利——回忆菲岛华侨抗日团体团结各界的工作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随着祖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全面抗战开始之后,菲律宾华侨抗日团体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日的工作迅速展开。他们发动华侨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从财力、物力和人力各方面援助祖国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华侨抗日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 (一)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三省,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日寇叉进攻上海闸北,普遍激起了菲律宾广大华侨的愤怒,民族觉悟日渐提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敌当前,关心祖国命运的侨胞越来越多。他们深刻地感到唤起民众、救亡图存,乃是全民族当务之急;因而纷纷自觉地节衣缩食,捐款献物,援助东北抗日义勇军和坚持淞沪抗战的十九路军。许多地区还发生抵制日货、烧毁日货的爱国行动。抗日救亡热潮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不可抗拒。华侨中先进分子继承了中国革命传统,早在华侨职工、店员、独立劳动者和青年学生中鼓吹革命,宣传抗日,并积极组织社团,发动群众进行各种抗日活动。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有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这新形势下,华侨抗日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发展。一九三六年“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分会”成立,旗帜鲜明地响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在华侨中广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号召全体华侨团结抗日。不久该会与华侨总工会、华侨青工俱乐部、华侨工商学俱乐部等团体联合,做了许多抗日救亡实际工作,博得侨胞赞扬。华侨工人领袖许敬诚、李永孝等人为了扩大抗日宣传,发动更多的侨胞参加抗日活动,乃于一九三七年五月一日庆祝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倡议组织华侨备劳工团体联合会,以便统一工人力量,较好地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更有效地团结各阶级、各阶层侨胞共同抗日。筹备会成立以后,工作开展很顺利。一九三八年四月下旬在马尼拉市召开第一次菲律宾华侨职工代表大会,五月一日宣布成立“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简称劳联会)。从此华侨抗日救亡运动中又增添了一支坚决抗日的强大队伍。在南岛怡朗市华侨抗日救亡运动也很活跃。早在一九三五年由陈曲水、郑士美、张幼庭、蔡序锵、黄重凯、高作楫等人就酝酿成立“怡朗华侨救亡协会筹备委员会”。经过一段细致的筹备工作,一九三六年六月,“怡朗华侨救亡协会”正式诞生。这个团体的主要领导核心是华商中学的进步教师陈曲水、郑士美和张幼庭。菲律宾其他各省市有华侨聚居的主要市、镇,抗日救亡团体也相继成立,开展各种抗日活动,与首都马尼拉和南岛怡朗市互相呼应,共同促进。以劳联会和怡朗救亡协会等抗日团体为基础,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团结华侨各界人士共同抗日。华侨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广大侨胞同仇敌忾,不断增强抗战决心,提高必胜信念。从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起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寇南侵菲律宾止,华侨各界人士团结抗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表现在:一、团结华侨工商业者共同抗日,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集中力量,一致对外。劳资双方经常因增加工资、缩短工作时间和有关福利以及改善劳动条件等问题发生纠纷,至此一般都能以团结抗日为重,采取和解态度,坐下来协商解决,罢工等激烈行动较少发生。劳联会派有专人协助各工会、各店员协会与各途商会保持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劳联会与商会的关系比较友好。这不但有利于团结抗日,也有利于华侨社会。二、积极支持以商会为首的抗敌后援会工作。马尼拉市以马尼拉中华商会为首联合各界组织成立抗敌后援会。接着各省市凡有华侨聚居的地方,也相继以当地华侨商会为首组织抗敌后援会,统一主持有关发动华侨等捐款项汇回祖国支援抗战。筹款方式有临时捐,常月捐,购买救国公债,义卖,献捐飞机、坦克、汽车、药品、寒衣、雨衣、胶鞋、救伤袋等。据不完全统计: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二年华侨捐款达七亿元,侨汇五十五亿元,买救国公债十一亿元,总计达七十三亿元(以上均指当时的国币)。菲律宾华侨捐献款数,大约占各国华侨捐献总数的20%左右。至于为侨汇,则占的比例更大。华侨贡献之大,可见一斑。劳联会等抗日团体始终大力支持抗敌后援会工作,使它起更大的作用,多为祖国抗战做出贡献。三、华侨文化教育界是一支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宣传力量。许多华侨先进分子都服务于华侨文化教育事业,不少人还是报社主笔、学校校长和重要骨干。他们长期做抗日启蒙工作和发动工作,在青年学生中做得更多。文教界人士普遍为侨胞而所尊重,所以发挥他们的作用,意义更大。劳联会顾问许敬诚和高承烈、杨静桐、许曼、陈曲水、郑士美等知名人士,为扩大文教界团结抗日工作做出很大贡献。广泛团结处于中间状态的知名人士,对国民党少数顽固派破坏团结及时予以揭发,使文教界多数人坚定团结抗日立场。怡朗市文教界除了做好本界团结工作外,还有力地同抗敌会亲密合作做好全市的华侨抗日工作。并通过华侨商会广泛开展菲律宾官员和人民的友好活动。四、华侨洪门团体联合会及其属下的各团体,是劳联会等抗日团体长期合作的战友。该会拥有众多会员,各阶级、各阶层都有;虽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政治上倾向进步的占多数。该会兴办一所洪光学校,聘任许多进步文化人当教员,学校办得很出色,在华侨中享有盛名。该校学生会是华侨学生联合会的中坚。学生多数是洪门各社团领导人和成员的子弟,互相影响,便很自然地形成一股抗日力量。洪门团体的一些主要领导人与劳联会的顾问许敬诚、文教界知名人士杨静桐、许志猛等人早有良好关系。而洪门团体中不少会员,有的就是工会会员,有的与工会一些骨干和会员也有良好关系。这是巩固和扩大这方面团结抗日工作较为有利条件。由于互相间比较了解,在工作配合上也密切,工作基础不断巩固和发展。五、广泛开展宗亲会、同乡会、校友会等互助互济和联谊活动,利用同姓同乡同学关系,发展团结抗日工作。这些组织成员劳动华侨占多数,但居领导地位的多是拥有一定财力的工商业者。重视并做好这些团体的工作,很容易收到实效。因为彼此间有较深的了解,加上有亲亲之情,工作比较好做,做起来也很自然。注意多做团结工作,曾经起了不少作用。六、对国民党属下各种组织,一般都能以团结抗日为重,分别不同对象进行工作。不过由于少数顽固分子挑拨离间,经常无事生非,播散不利团结的言论。特别是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以后,这伙人的破坏分裂活动更加猖狂。于是互相关系上出现了紧张局面,斗争也逐渐尖锐。但是由于绝大多数侨胞不容许因这不幸事件的发生而导致华侨社会分裂,尽管顽固分子表演了几场丑剧,如无端闹事、捣乱会所、诬告好人等,都以失败而告终,为广大侨胞所不齿。总之,随着祖国抗战形势的发展,华侨抗日救亡也不断巩固和发展,而各界华侨团结抗日工作也冲破重重阻力而发展壮大。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菲律宾华侨继续不断地发挥华侨革命传统,大力支援祖国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菲律宾沦陷了。华侨处在日本法西斯野蛮残酷统治下,一切自由尽被剥夺,所有社团全被解散,抗日团体重新组合转入地下活动。昔日公开露面的各界抗日领袖有的转换地区坚持抗日;有的隐蔽起来长期过着艰辛的流亡生活;有的不幸被日军逮捕关押后,一批被杀害,一批被判刑;还有少数人附敌,其中为虎作伥,坑害华侨的败类是极少数。由于战争情况多变,团结华侨各界人士的工作方针、任务和方法必须随着改变。沦陷三年,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有:一、战火燃烧到菲律宾后,以劳联会为首联合各团体成立“华侨抗日护侨委员会”,主席许敬诚几次前往美国驻菲律宾专员办事处联系,协商配合作战有关事宜,并要求发武器武装华侨青年参加战斗。二、当时菲律宾华侨抗敌后援会与中华商会曾组织一个“华侨安全委员会”。华侨抗日护侨委员会经常派人与该会联系,共同商议开展战时宣传工作和救护工作。自美军宣布马尼拉市为不设防城市,战局急转直下,敌机连日轰炸,人心惶惶不安。华侨安全委员会已名存实亡,处于无人负责状态。此时华侨抗日护侨委员会以大局为重,派出秘书吴紫清等人登门拜访马尼拉市中华商会、洪门各团体联合会等头面人物,以及其他工商界、文教界知名人士面陈战局的严重性,指出对日寇不能存侥幸苟安心理,应早日下定决心离开马尼拉市转移到安全地方去隐蔽,避敌锋芒,确保安全。劳联会等抗日团体决定把主力分别转移到中吕宋和南吕宋菲律宾农民运动基础较巩固的地区,首先保存好革命有生力量,然后再根据形势发展确定在新的斗争环境中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当日军进占城市后,大多数华侨知名人士都平安无事。不久,由于有些人隐蔽不好被敌奸发觉,不幸被捕。有些人一时受欺骗而自动投案,结果九人被杀害,二十八人被判二十年徒刑。《华侨商报》主笔于以同先生、中西学校校长颜文初先生、玛东牙示省抗敌会主席蔡及时先生,纳卯市抗敌会主席陈清泉先生等人不幸被敌人杀害。日军残酷镇压引起了华侨极大愤慨,警惕性提高了,对日军丢掉幻想。加上抗日团体及时做了工作,许多工商界、文教界知名人士隐蔽得更为严密,长期安全无事。三、广泛开展一般工商界文教界工作。一九四二年三月十二日“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组织成立(简称抗反)。属下有工抗、店抗、青抗、妇抗、文抗组织(广东华侨另行组织粤抗)。它以秘密的、小组的斗争形式开展抗日反奸宣传发动工作。接着各省市抗日反奸同盟也相继成立,开展各自地区的抗日反奸活动。以抗反同盟为基础,有组织、有计划地在一般中小商人和文教界人士中,从点滴工作入手,然后逐步有选择地做较深入细致的重点人士的团结工作。日积月累,工作有了较大开展。例如:在马尼拉市店抗组织中,有许多盟员,各人都联系一批中小商人。青抗组织中许多骨干和盟员,他们的家长和亲戚不少是中层工商界人士。通过这些自然形成的社会关系去开展团结抗日工作,一般都能起作用。各省市抗反组织中,工商界、文教界的社会关系更多。有的盟员本身还有一定社会地位,他们在本地区都能很好地开展团结抗日工作。沦陷三年,这些一般工商界人士和一般文教界人士,在向广大华侨宣传抗日反奸方面,在筹募资金和物资支援地下斗争,及时供应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军需方面,都有较突出的贡献。四、开展伪组织内部瓦解工作。首都马尼拉市和各省市都有伪华侨协会组织。其主要成员和工作人员政治情况很复杂。有甘心当汉奸的,这是少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占多数。对此,抗日团体都经过调查分析,采取不同对策,尽可能多做争取瓦解工作。一九四四年以来,由于敌军不时打了败仗,战局于敌不利,统治基础开始动摇。各地抗反组织乘此良机,比较大胆地放手开展从伪华侨协会内部进行瓦解工作。马尼拉市店抗负责人万善宗为首组织一批精干力量,深入伪华侨协会保甲部分别送出劝告信或警告信,有效地粉碎敌人驱使华侨服役的阴谋,并麻痹了伪保甲部的全部工作。同时还组织力量规劝参加伪协会商业公司的一些商人停止活动。青抗一些骨干对伪协会青年部工作给予有效的打击,劝说了一些其中附敌分子停止活动。各省市的抗反组织也十分重视瓦解伪组织工作,如南岛的怡朗、描戈律;中吕宋的丹辘省;南吕宋的罗申那;米骨区的淡马戈等地瓦解工作做得较好。伪华侨协会的一些主要成员有的明显地靠拢抗反,有的还替抗反做工作。五、为了迎接抗日胜利,光复菲律宾,配合美军反攻,一九四四年底,许敬诚等领导商定成立一个委员会,协调各抗日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统一步伐,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对从事经济工作的组织和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组织实行统一领导。这个委员会的主要成员是陈曲水、郑士美、傅秋元、叶国炘、谢圣逢、万善宗等同志。从此抗反同盟同华侨各界人士的团结抗日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对工商界、文化界、洪门社团等头面人物和中层人物都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团结抗日反好工作。特别是协助洪门社团和一些文教界人士建立“华侨抗日锄奸义勇军”、筹办《侨商公报》等,做得很出色,打开了新的工作局面,为马尼拉市光复后抗日工作大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南岛地区的怡朗和宿务、中吕宋、南吕宋、米骨区等地的抗反组织也抓紧组织力量,加强团结各界人士工作的领导,争取在迎接胜利的各项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三) 一九四五年二月二日,美军攻占马尼拉市,华侨抗日游击支队马尼拉中队首先占领伪华侨协会青年部(即华侨青年会会所)。接着,华侨游击支队各大队陆续开进马尼拉市区驻扎。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总部在华侨中学原址升起了红旗,公开进行各种抗日反奸活动。其他抗日武装和团体同时公开活动,一时华侨社会热气腾腾,人人欢天喜地,共庆光复。这一段团结华侨各界人士的工作有较大的发展:一、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支持美军肃清残敌,曾与美军总部多次磋商,决定开往南吕宋执行清剿残敌任务。总队长黄杰、政委蔡健华和代表李永孝为首在美军内部开展联络工作,大大提高了华侨在国际上的声誉,为华侨争光,为中华民族争光!二、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主席、《华侨导报》社长许敬诚和总部部长吴紫清主动同马尼拉中华商会领袖薛芬士先生和施性水先生等人联系,共同商议战后华侨社会应兴应革大事,如协助华侨恢复旧业,开展互助互济工作,特别是因敌人火烧全市造成华侨区灾情严重,如何及时救灾和安置难胞等。同时也开始协商组织全体华侨代表机构来统一领导,并继续协商如何支援祖国团结抗日,争取抗战彻底胜利等有关问题。各省市抗反分盟也本此方针,为华侨救灾工作、恢复工作和大团结工作而奔走呼吁。南岛的怡朗市、南吕宋的罗申那、中吕宋的丹辘以及米骨区各省市都很快组织成立各界华侨联合会,团结起来重建家业,复兴社会,为战后华侨切身利益尽了责任,博取广大华侨赞扬。三、大力支援三年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的华侨洪门团体联合会工作。洪门联合会所属各社团很快恢复活动。武装队伍“华侨抗日锄奸义勇军”,以许志猛、庄杰鹄为正副指挥,正加紧训练队伍参加美军肃清残敌。负有盛名的洪光学校复校了,洪门青年团成立了,《侨商公报》铅印出版了。异军突起,成为华侨社会一支不可忽视的抗日反奸队伍。四、以陈曲水、郑士美、高承烈、罗理实、杨静桐、许曼、苏叔玄、张克勤、赵祖培、陈祖泽、傅秋元、吕守真等人为主组织成立华侨文化界联合会,广泛开展文化教育界工作,团结了广大文化教育界人士。他们在恢复报社、学校以及其他文化教育事业做了许多工作。《华侨商报》、《新闽日报》复刊后,,对华侨鼓舞很大。许敬诚等领导人经常与报社于长城、于长庚和吴重生、高承烈诸位先生建立良好关系,争取这两大报对新创办的《华侨导报》、《侨商公报》的支持。五、对于国民党方面的工作,由于少数顽固分子从中作梗,妄图操纵华侨事务,千方百计破坏抗日团体与美菲当局的关系。破坏华侨大团结。为此目的,他们公然勾结敌伪残余势力,纠集一些华侨歹徒,干下了许多亲痛仇快的坏事。特别是对肃奸工作,竟丧心病狂唆使菲当局少数不明真相的官员出面阻挠,并扣留肃奸委员会委员吴紫清、庄杰鹄、郭赞吾等人(经交涉很快就释放了)。无中生有地对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总队长黄杰,横加罪状,并无理拘留。这些行径引起广大华侨不满。因而内部相互关系紧张,而且日甚一日。在这种情况下,抗反等团体也有左的情绪,过激行动时有发生,因此紧张局面一直持续下去。各省市也相继发生了许多破坏团结事件,致使日本投降后大约一年左右,不幸事件日益增多,华侨社会应兴应革的大事坐失良机,未能很好解决,也就不可能很好地推进华侨社会走上欣欣向荣道路,为华侨造福,为中华民族争取更大光荣。 战前、沦陷、战后三个时期,华侨抗日团体团结华侨各界人士的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果不是国民党少数顽固分子从中破坏,以及抗日团体在工作中存在一些错误、缺点,那么所取得的成绩一定更大。今天,我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认真地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吸取教益,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九八七年三月四日于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