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章杰(又名:留杰),福建泉州人。1911-10-29日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留文固精岐黄,尤擅儿科。自幼经其父耳提面命、又习诵医书古文,为其后从事中医针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很快掌握了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能力,弱冠之年就随父就诊,后因父年迈直接由他代父就诊。
1935年他参加承淡安主办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函授学习;1936年到无锡参加承淡安主办“中国针灸学讲习所”第二期学习。毕业回乡后,大力推广针灸治病,在泉州流行霍乱时,应用灸刺,多显疗效,打开了针灸工作的局面,奠定了“以针为主,针药并施”的从医基础。1940年获中医证书。
1953年留氏参与创办全省第一批中医联合诊所泉州市中医联合诊所,并主持针灸科工作。同时担任泉州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筹委,后参加该会领导工作。时泉州乙型脑炎流行,他发挥中医针灸专长,积极参加中西医结合抢救工作,疗效卓著,其治疗总结刊于1956年《福建中医药杂志》创刊号上。1958年获选晋京参加全国中西医医学交流会。
留氏于1956年任泉州市联合中医院针灸科主任,1958年任泉州市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1959年由泉州市卫生局聘任为市中医药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起担任市人民医院副院长。1963年经省卫生厅评定为首批省名老中医。这段时间是留氏在中医、针灸事业上日臻成熟,并作出重大贡献的黄金时代。1957年至1958年,他为中医针灸班编写了“针灸学讲义”、“针灸学讲话十讲”,不但主讲,且临床带教。该教材被“福建中医药杂志”在1958年先后8期连续刊载,由于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很受欢迎。
他参加了《泉州本草》(1961年第1-4集)及《泉州医案医话》(1962年)的编审工作。
他就针药治疗“小儿麻痹症”、“哮喘”、“破伤风”、“无精虫症”、“手太阴经辨证论治”等经验进行总结,在《福建中医药杂志》及地、市级刊物上发表。
在此期间,1958年由省卫生厅授予他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1959年由中共泉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他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
十年浩劫中,留氏备受折磨,所积文献、资料付之一炬,但仍矢志不渝,忠诚于中医、针灸事业。1974年他和郭鹏琪合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50例,效率达96%,临床总结由省卫生局收入“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和中医工作会议资料选编”。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还不遗余力为针灸医学尽心尽力。1974年他写的“柴胡汤类的应用”被省卫生局收入“医案选编”。此外,尚有“中药加工炮制字辨”发表于《福建中医药杂志》1971年2期;“中医学字辨”发表于晋江地区医科所印、1978年、单行本;“别字别读举隅”发表于1978年晋江地区医药研究所的刊物。
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留氏更加焕发青春。1979年他参加福建省针灸进修班(厦门班)教学工作。1980-81年,受省卫生厅委托,在泉州主办福建针灸进修班,撰写了十多篇讲义和古医案选注,传授自己的学术经验,为我省培养了一支业务骨干。1979年任省中医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1980年任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0年被聘为“福建中医药杂志”编委;1980年任晋江地区中医学会副理事长;1981年任晋江地区针灸研究会理事长;1982年任泉州市中西医结合研究会顾问;1984年任泉州气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1987年受聘为华侨大学中医系兼职教授,为该校海外针灸培训中心授课,并负责临床带教。这段时间内,留师老当益壮,在退休的情况下还参加医疗活动,时至市中医针灸科巡诊或到花桥义诊所义诊,主持市针灸学会活动,接待来自海内外的同仁。1984年,创办全国第一张针灸小报《针灸界》,向全国3000多个单位和个人发行,收到传递信息、交流学术的作用。更可贵的是晚年时,他愈加注意认真总结经验,著有10余万字的《伤寒方临床阐述》(福建省卫生厅中医处、1979年编印)、《内经选读辅导资料》(市中医学会、1980年印)等。1982年参加《仲景学刊》编审工作,撰写《伤寒杂病论下法的综合分析》等名篇。1986年及1990年留师先后被收入《中国当代针灸名家简介》及《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1985年参加省首届振兴中医大会,1988年评定为主任医师。
为了把自己丰富的学术经验和独特的针灸手技传给下一代,他不顾年迈体弱,坚持配合录相,由华侨大学电教中心制作了“福建针灸名医留章杰”的电视资料片。该片1989年在国际针炙学术会议上播映。1990年被评为省科协“双千”活动优秀项目。
由于他热心人民卫生事业,矢志忠心为之奋斗,多年来积劳成疾,终因冠心、肺心等多种疾病迸发,住院抢救。其间,省、市有关方面的领导来人、来函、来电关注抢救。终因年事过高,医治无效,于1990年1月20日离开了我们,终年八十岁。
在近六十年的医疗实践中,留氏宗经络脏腑为本,尚“伤寒”大法,以攻病邪为急务,以针灸为主,针药并施,自成特色。由于早期熟背医经,精通古文,对于古经典著作,读得深,用得活,在用词遣字、处方配药方面十分讲究。他有系统的理论基础,故在辩证识病方面中肯,加之他在察舌切脉方面极有考究,在人体的生理病理方面有精确的判断,施之针药并治,所以疗效极佳。
在针灸的手技方面,堪称一绝。他强调指力,严格基本功的磨练,有着一手过硬的运针不痛技术。为他拍摄手技录相时,他已近八旬高龄,看他操针疾刺,有如手持绣花针,轻巧细腻,受刺者十分舒适,不觉痛楚。
留氏注重总结经验,自己动手撰写论文,据不完全统计,仅1956——1982年在省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有13篇。1988年他的“治痹验方达药”被收入《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这些都是留给后人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嘉惠后学,造福人类。
培养人材,建设基地是留氏另一方面的贡献。解放以后,他主持过的针灸学习班培养出来的学生遍布海内外,有些现在已是教授、学者。他主持的针灸科,现在已发展成为具有12名医生,36张病床的医、教、研基地,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他创建的市针灸学会成绩卓著,在省内外有相当声望。
留氏工诗文,善书法,对地方文化、历史亦颇有造诣,是泉州历史学会顾问。他主张中医要学者化,这和他数十年来勤奋学习,博览群书是分不开的。因此黄春源同志在即将出版的《留章杰先生纪念文集》题词曰:“针灸医药卓然成家,文史诗书堪称三绝。”这是对留章杰一生的高度概括。他成长的道路是值得后辈效法的。
留氏一生追求光明和进步,早在三十年代,就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文学研究社,参加了当时纪念鲁迅大会,后来创作了“金门一家”,“高梁下的儿童”进行抗日宣传。解放后,他历任泉州市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常委,鲤城区政协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委员。他早年加入农工民主党,历任该党泉州市委第2-7届常委,是中国共产党的诤友。他始终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他光明磊落,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为党的统战事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他的一生是为中医事业奋斗的一生,直到老年,尚未稍懈。晚年在一首诗中写道:“炎黄兴学早昌明,历代先贤后继承,长白杏林勤扫叶,敢将老朽卖虚名!?”表示了他壮心不已的心愿。
留氏逝世后,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傅圆圆、省卫生厅黄春源副厅长前往吊唁。省卫生厅、农工党省、市、区委,市、区政协,华侨大学,省、市针灸学会,省、市中医学会,市统战部、宣传部,市、区卫生局等单位都送了花圈,并派人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全国部分省、市及省、市各界有关单位也发来唁电、唁函。有关领导和群众上千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可见先生精神感人至深。
市针灸学会正征集文稿、资料,筹备出版“留章杰先生纪念文集”,以志怀念之情。笔者在留氏门下习艺,应约将手头资料整理成文,以期恩师留章杰的业绩永存人间、昭示后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