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归侨潘侨萃先生与海外狱中诗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潘侨萃,又名孤鹏,生于1907年11月,惠安县东园镇浔头村人,父潘九法,马来亚梹城造船工人,回国探亲时染鼠疫而殁。兄姐亦以是疫夭。侨萃先生系遗腹孤儿。三岁时母谢氏改嫁,由二叔父潘妈送抚养。十岁随二叔父到梹城,翌年入当地黄氏书塾。因不堪塾师毒打,于1918年改入丽泽小学,1922年小学毕业,旋入梹城钟灵中学,常与同学王济弱谈论救国之道。因不满英殖民统治而反对学习英文,只读两年初中就缀学。1925年任太平埠丰顺栈簿记,工余刻苦自学,练习写作。1926年,怀抱投笔从戎、报效祖国的思想,辞簿记职回梹,欲同王济弱回国入黄埔军校,为二叔父得知所阻止。时感于爱国则须研究孙中山先生之三民主义,接受了民生主义关于节制资本、平均地权的民主思想。1927年,以教育救国为己任,毅然复办梹城慕义学校,任校长。1928年起,任梹城同善平民义学校长。日军南进,学校改教日文,毅然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而离校。1945年日本投降,梹城光复,遂着手整顿同善平民义学和慕义学校,兼任两校校长至1948年9月被英帝国主义者逮捕。 侨萃先生投身教育事业,以服务于贫苦华侨儿童为宗旨。办学思想民主,致力于稳定师资队伍,主张待遇平等,与同事共同检讨,改正工作中之不尽善处;对学生不采取体罚等强迫性措施,而坚持用说服劝勉的方法。主持校政二十年,竭力输诚,身体力行;与诸同事同心戮力,惨淡经营,把同善平民义学和慕义学校办成广大侨胞至今仍称道不已的学校。 侨萃先生在南洋除从事教育事业外,还热心于社会活动。1928年当选同善校友会常委兼剧务股主任,曾扮演《革命伟人的太太》剧中的“小三儿”,导演《一片爱国心》和《为国牺牲》等爱国戏剧。1929年开始注意研究当时世界政治经济状况,确立了同情共产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1932年,梹城《现代日报》和《现代月刊》作为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和组织斗争的重要机构问世,侨萃先生是创办者之一,当选为董事。其他创办者还有:庄明理、曾圣提、柯仕楚、方君壮、王济弱、洪丝丝、方圆、骆世生、林珊珊、庄明恩、沈基汉、温廷贵、温元享、骆德露和郭木生等。该报刊站在人民立场,为大众讲话;其“文字宣传,影响极大,效果很好”,“月印万份,销售全马,远及泰国、缅甸、印尼及菲律宾”(王济弱:《梹榔屿风情寄意——回忆侨居时的峥嵘岁月》)。1933年,侨萃先生在《现代日报》创办周年刊中发表了题为《华侨需要何种教育》一文,旨在帮助华侨正确认识三民主义思想。其前前后后所撰文章甚多,以剪报汇为一大叠数本,惜于文革被抄毁无遗。“七·七”芦沟桥事变,爱国老人陈嘉庚先生在新加坡发起组织“南洋华侨筹赈总会”。梹城侨胞即予响应,成立了梹城“筹赈分会”,侨萃先生任日落洞筹赈分会秘书,时常发表演讲,公开宣传抗日,筹款赈济祖国同胞。1945,抗战胜利,侨萃先生同王济弱、周时平、翁承明、林依萍、邱武顺、谢金发等人,发起成立“梹城华侨各社团联合会”,公推侨领刘玉水先生为联合会主席;召开一次各界人士参加的规模浩大的群众大会,与会者多达二万余人,为梹城史所仅见;会后举行大游行,庆祝抗日胜利。 马来亚光复后,侨萃先生当选为梹城日落洞人民自治会执委兼副主任。1946年经方君壮介绍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并任该盟梹城分部执委、日落洞区分部副主任,反对美蒋在中国发动内战。侨萃先生还积极投身于马来亚民族解放运动,曾参加“马来亚各民族争取公民权大会”,反对英帝国主义的“白皮书”。英殖民主义者为保持其在马来亚的殖民利益,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实行反动的恐怖统治,于1948年6月20日施行“紧急法令”,封闭工会和民主进步社团,大肆逮捕民主进步人士。侨萃先生即于1948年9月5日被捕,先后辗转关押于梹城政治部四方楼拘留所、梹城四坎店梹江监狱、梹城木扣山集中营和新加坡棋樟山集中营。其妻子、四女和三儿也被关在吉隆坡毛台集中营。被关押的难友们为改善生活条件展开了狱中斗争,拟予绝食。为暴露英帝国主义罪行,鼓励难友斗志,侨萃先生编排了《大义灭亲》和《新西游记》等话剧。1949年6月初,侨萃先生同妻子儿女一起,被英当局驱逐回国。 回国后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侨萃先生欢欣鼓舞,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任锦峰乡和农会文教。抗美援朝时多次在群众大会上演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并带头捐款。侨萃先生热爱新中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四十几年来不辞辛苦,努力工作,热心为归侨侨眷服务,热心社会公益事业。1951年12月至1956年连任惠安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兼驻会常委,1956年任惠安县政协驻会副主席,1958年改任县政协驻会常委至1966年。1959年任惠安县文联副主任。1952年参与备惠安县侨联筹备会,任驻会负责人。1955年出席福建省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会议。曾被福建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聘为该公司惠安县募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7年起,历任惠安县侨联会第一、二、三、四届副主席,1984年起,任该会第五、六届顾问至今。1977年出席福建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1981年9月为惠安县科山风景区修建董事会副董事长。1991年1月10日,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为表彰侨萃先生归国之后的崇高奉献精神,特为之颁发荣誉证书。 侨萃先生为人豪爽、热情,富有爱国心和民族正义感。抚时感事,时付歌吟。回国后所写的歌颂党和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等的篇章,可见于惠安县政协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出版的《惠安社会人士诗草》等。特别可惜的是他回国前在南洋所有吟咏,已大多散失。残存的如三十年代初作《南渡星洲感事》诗云:“鹏舞蛟潜日月昏,铺天黑浪渺无垠。郑和壮志征蛮域,麦哲雄心探险源。万里河山挥碧泪,千秋铁血唤黄魂。桅樯直取南洲去,重认鲸吞蚕食痕”。忧时爱国之至情可见。近侨萃先生哲嗣尚武同志从一小笔记本中发现其父在英帝狱中所写的十五首诗词,还有狱中难友郭六一赠侨萃先生的两首诗,这些诗应系原稿,用铅笔写的,有的经修改过。虽然有些地方不合格律,但感情真挚,爱憎分明,其一时襟怀志事,于此可见。兹照录如下: 探亲 探亲无奈趁危舟,澎湃奔腾抵岸头。 慰语殷殷情脉脉,愁肠曲曲泪油油。 莫须有罪八千月,明耻之仇永记留。 零雁夜莺聊作伴,铁丝万缕总牵愁。 英官 沐猴上座着衣冠,人作阶囚兽作官。 加罪还嫌词不酷,苛政那管民多烦。 驴蒙虎革原为假,蝎性蛇心何太残。 背理欺天亡有日,英伦倾覆指望间。 稚子悲歌 儿歌嘹亮入愁乡,无罪受拘偕爷娘。 弱小欺凌民族泪,愿尔励志灭西洋。 夜惊 好梦谁催醒,枪声闹鬼鸣。 杯中影变幻,营里狗乱腾。 碧眼离魂魄,绿林战术精。 国亡妖孽出,呓语无中生。 补衣匠 众志金城固,奈何百结衣。 三千毛瑟管,一纸斥奸诗。 磨杵成针细,缫维搓线丝。 堪称炼石手,补恨应非迟。 放逐 送别骊歌声壮烈,我离地狱到人间。 鹊巢鸠占频欺主,骤雨暴风起海滩。 凿井 炎炎失甘霖,灵禽吟树阴。 鱼枯求辙滴,人灼思潜渊。 掘地山泉现,如天霓霈临。 眼前聊济急,人力胜天深。 请客 营里多知音,叙怀常聚临。 甘薯疗饿腹,雨滴作琼霖。 时代自兴替,恩仇有浅深。 山川长此在,促膝评古今。 “海滨远眺” 坐对海天丑,悠悠江水流。 旗山景在望,梹岛眼中收。 今日远驱逐,明年誓重游。 无穷心里恨,不雪岂能休。 赠林展南君出境 展开壮志出乡关,南岛瘴烟逐君旋。 此去前程无限好,狱中握别莫留恋。 感怀 如今白祸扰亚东,黄裔无辜被杀戕。 斯耻斯仇何日雪,绵绵长恨永难忘。 被扣留百时后感咏 百时禁方楼,英帝是吾仇。 独立愿争取,今幸作楚囚。 拘留所中秋感怀 民膏吸尽马来亚,英寇洋楼与汽车。 叹惜吾人牛马似,年年辛苦难为家。 狱中感怀——调寄中秋水调歌 弹指韶光逝,翘首望云天。预期离乱华夏,快到太平年。伫看金风飊雪,天地银浆凝冻,将士剑影寒。那万数灾黎,何日摆脱蹂躏? 无恃孤儿囚海外,狱中眠,含恨忍辱,好梦未卜几时圆?应惜年华空误,深怕豪情消坠,世事等虚闲。昔日鹰扬地,怎得重追恋?! 1948年初稿于梹江狱中 咏雷月娇女士受拘禁 冰肌玉质本天真,身入牢中受苦辛。 暴雨狂风凄切夜,伤心无语泪频频。 附:郭六一赠潘侨萃先生诗 棋樟山有感赠盟友潘先生 君是艺林一儒翁,飘然潇洒佩英风。 施行酷政同拘禁,名列暴秦逐客中。 其二 志士古来多受蹇,坚贞不屈齐名贤。 痛心桀纣施虎政,煮豆燃箕苦相煎。 一九四九年四月甘日 郭六一志于棋樟山拘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