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凤禨字镜湖,1868年8月22日(阴历)出生于晋江县石狮祥芝乡,中清末海澄县秀才。曾从西人学习算学,造诣颇深,被誉为学贯中西。
清朝末年,国势积弱。有识之士,奋起进行教育改革以图强,蔡氏加入倡办新学先驱行列。初办漳州中西学堂,嗣到泉州襄赞创办泉州官立中学堂,后往菲律宾(小吕宋)担任岷尼拉中西学堂校长。蔡氏热心兴办教育,培养不少精英人才。中有成为名医、高干、教授、企业家等人物,在菲律宾商界活跃分子亦不少。
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元年,福建省成立咨议局,延聘华侨参加,菲律宾华侨受聘参加会议,蔡氏是其中之一。会议毕,省当局敦邀蔡氏留省参政。蔡氏将所担任校长职务,移由他人接办,而接受邀请留省。
蔡氏留省后,被任为省财政司副司长,后调任漳州行政长官。不久于1913年(民国二年)调任延建邵兵备道道台(辖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后改称建安道道尹。当时福建东西南北划分为四道,即闽海道、漳州道、厦门道及建安道。蔡氏到任后,锐意整治,推行新政。如:(一)振兴实业。1914年开办第一、第二工艺传习所,分有藤竹科、木科、油漆科、胰皂科等,聘潘训初主其事,有技术人员多人,招收所属十六县失业青年入所,给予教育及技术之学习与锻炼。所生产爱国布及毛巾,质量均佳,深受群众喜爱。(二)提倡蚕桑。派员向浙江、广东购买蚕种,开辟苗圃,种桑千万株,劝导人民自筹资金办起蚕业,为家庭副业。(三)开办道立森林学校。闽北多山,发展林业,条件优越,需要有科学造就的人才。乃于1918年成立道立甲种森林学校,先后委任詹继良、林昇平为校长。招收高小毕业生入学,学制四年,课程有造林学、测绘学、园艺学、气象学等,并设有苗圃、制图室和简易气象站以作实习之用。毕业了四届学生,培养出一批林业科技人才。可惜当时社会环境,学生无法施展其技能,难于学以致用,以后并于闽北中学。(四)重视教育。1918年选派地方热心教育事业人士陈德章等前往上海、苏州、无锡、南通等地参观借鉴,返回后即委任为视学,将参观所得传播于本地。(五)培养自治骨干。1912年开办建安道自治讲习所,由延、建、邵三府选派八十名学生入所学习。一年毕业,分配为各县办理自治的骨干。(六)选拔人才,开科取士。蔡氏于1914年自任主考,录取者给予“俊士”学位。各县报名应试者,颇不乏人。考中者,大有其人。蔡氏任内政绩列上述几点,仅略举一部分。蔡氏居官廉洁。闽北盛产优质木材,商人扎成木排,溪运至福州闽江转销各地。本商按惯例向道署缴纳捐税,此项来款,习例系道尹个人额外收益。惟蔡氏决定废除陋规,将款充作办理地方各种公益事业费用。木商运往福州木排,当时地方不靖,沿途屡遭勒索抢劫,道署常派部分警卫队护运,抢劫者多为当地社会恶势力或闲散游民,中有受蔡氏廉政感召者,视木排有道署士兵,竟自言自语地说声“是蔡道尹的兵”而去,不加留难。蔡氏勤政爱民,任职道尹十载,深得人心。蔡氏离开后,时人以道署内一水井名之“蔡公井”,立碑井旁,存怀去思。
1922年,福建督军兼省长李厚基垮台,逃离福建。林森任省长,邀蔡氏担任全省警务处长,婉辞未就。不久,萨镇冰继任省长。蔡氏感激其诚恳,接受命令’1923年初,就职视事。蔡氏办事,严守官箴,勤谨奉公,萨省长对之亦倚重信任。福建省库空虚,财政拮据,军饷支绌。福建督办周荫人(北方人)之心腹财政厅长严某(北方人),计划仿照李厚基手法,设立福建银行,发行钞票,应付军饷。此种银行乃李厚基用以剥削人民之个人工具。李一出走,银行跟之倒闭,所发行钞票,遂成废纸。全省人民群众遭受惨重损失。蔡氏对财政厅要开设的福建银行一案,坚决反对。周、严二人对蔡氏屡施压力,硬软兼用。向蔡氏暗示已在上海印就运到钞票三千万待发,意以此利诱。蔡氏一听三千万元巨额,不但不为利诱所动,且更加警惕,反对意念更形坚定,最后被迫离职。于是银行筹备工作,继续进行。时广东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分路出发,福州局势紧急。周、严一伙,忙于逃命,顾不到开设银行的事了。筹备中之福建银行,无形中销声匿迹,福建人民避免了再一次的经济损失。北伐军进展快速,瞬息间将到福州。萨省长因病入住柴井医院,命蔡氏到政务厅复职,并代理省长办理移交手续。北伐军进驻省会后,组成福建政务委员会及财务委员会,分别接管省政。蔡氏办清移交手续后,家居休养。蔡氏任政务厅长期间,曾向中央政府力争,分得十万元,备作灾情赈款,成立福建赈务处,同时被委兼任赈务处长之职。
国务院总理许世英以蔡氏名扬海外侨界,熟悉侨情,聘为国务院顾问,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治闽时,景慕蔡氏素孚众望’乃聘为福建绥靖公署顾问,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聘为省政府顾问,礼待有加,后又请担任福建省银行监察。
蔡氏为人,笃于乡谊,厚于人情,做了不少感人肺腑的事。略举数端于下:(一)蔡氏家乡祥芝乡,地处沿海,乡人多数以渔业为生。渔民须缴纳海米(即渔业税)。但政府所派税吏,利用渔民文化差,政治水平低,肆意勒索诈取,渔民惨遭欺压。蔡氏生于斯,印象深刻。在延平(南平)任职时曾有一次,因公到省会,遂向有关部门反映实况,取得该部门当局谅解,辖免征课海米,并出通告,张贴沿海渔村周知,沿海甘许乡村渔民,欢欣感德,引为美谈。(二)蔡氏宅心仁厚,救人于水火。当时军阀割据,派系消长,所谓败则为寇,有被困于省会者,经蔡氏掩护逃脱免于丧命之险者,大有人在。(三)军阀统治时期,专横肆虐,富有正义感青年学子,爱国情切,表达指责言词,原属常理。但军人视为有碍其统治,不分黑白,迭以赤化分子罪名逮捕,以遏制活动。曾有一批在福州协和大学求学青年,属将受迫害对象。蔡氏暗中为之解脱。此情节近乃由其中学生一人,年已耄耋,犹怀念在心所透露出来。蔡氏却未尝谈及矜功。
抗日战争发生,不久厦门沦陷,局势紧张,蔡氏原居住福州,敌人利诱,出任地方伪职,蔡氏不为所动,急图远离,避难香港。时年届古稀,经济亦欠宽裕,旅港同乡亲友门生,经常加以照料援助,究以年事已高,身体日形衰弱。讵于1942-12-25日病逝香港旅次,享年七十五岁。蔡氏系基督徒,葬于香港九龙教会公墓。各方面闻之,甚为哀悼。家乡祥芝族亲,开会追思。泉州各界吴增、黄克绳等,登报发起开会追悼,会上地方人士周骏烈叙述蔡氏生平事迹。福建省会当时迁往永安,政府拔款在永安开会(民政厅筹办)追悼,会上菲律宾侨领郑玉书叙述蔡氏生平事迹。饰终之典,备见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