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丽是香港一位杰出的女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她之所以蜚声海内外,不仅仅是因为她事业辉煌,更重要的是她心灵的辉煌。
她的原籍是福建省南安县(现改为市)码头镇刘林乡。1934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庭困难,刘秀丽的父母漂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把她留给亲人照管,然后他们寄外汇来维持家庭生活。没想到,日本侵华又南侵。刘的父母无法与老家联系和寄钱。刘秀丽的兄嫂就把她卖给人家。从此,刘秀丽开始过着凄苦的童年生活。处在逆境中的刘秀丽,也锻炼了她的意志和能力。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成熟。她学会了理家的一些基本常识,也学会了一些女红和农活,也就是说,学会了独立生活的一些技能。
抗战胜利后,刘秀丽的父母得知她寄人篱下的不幸遭遇,痛心不已,立即寄钱回来把她赎回。但伤痕却永远留在记忆中。她的父母也回国省亲,刘秀丽重新获得亲情和上学的机会。这就是她第一次的人生转折点。
上完小学后,她考上了南安县私立成功初级中学。在这所中学,她深受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事迹所感染。不久,她又到南安县侨光中学学习。那时候,新中国刚建立不久,学校虽然也上课,但精力大部分是放在紧跟政治形势和政治活动。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刘秀丽表现的很热情很积极,因而当选为学生会宣传部长。
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妄想以朝鲜为军事基地和跳板把新中国绞杀在摇篮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她决定投笔从戎。在1951年,刘秀丽毅然决然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也有亲友劝她不要参加,她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人人有责。父母在海外,我会写信告知,相信父母能理解和支持。她的决心终于得到了上级批准。在广大师生和群众的热烈欢送下,她戴上了大红花,同其他志愿军战士一起登上了征程。那时,本地区报名参加志愿军的女性中,屈指可数,她是其中之一。那时,她才17岁。
这批志愿军到了东北,她被安排在通讯技术学校学习。在部队里,她严守纪律,勤学苦练,思想觉悟提高更快,爱国主义思想更加牢固,在生活上不怕苦和累,重活脏活抢着干。她从来没见过东北如此冰天雪地的严寒,但她能忍能抗,从来未有过一声叹息和叫过一声苦。学习结业后,她和战友们正整装待发赴朝,忽然捷报传来,美国被迫在朝鲜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这是中朝人民三年来抗美斗争的伟大胜利,大家都由衷地高歌欢笑。但刘秀丽总是感到一点遗憾,这就是未能到达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战场与美帝较量一番。
战争结束,上级考虑到刘秀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好,让她转业分配到长春汽车制造学院学习。这样,她就成为新中国初期的大学生了。她学工科,攻读金相热处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大连机械厂研究所工作。她经常下厂,同工人打成一片,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刻苦钻研,终于攻克了高速钢焊条等课题,而且在全国推广。要是现在,她还可以申请专利呢。她的良好表现,多次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受到领导、同事和公众的赞扬。
从学生到战士,从革命到建设,这就是她第二次人生的转折点。
60年代初,她母亲来信说她年老多病,要求刘秀丽去照顾她。刘秀丽申请出境到香港。从此,开始了她第三次人生大转折时期,也是她最辉煌的时期。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她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实业家。她初到香港困难重重,一是不会讲粤语,二是没有“铁饭碗”可靠,三是没有资金可作本钱。出境时,自己一个人,一个脑袋、一双手和带着一套衣衫,人海茫茫,举目无亲,抬头无故,要想在这个社会立足实在难,作为单身女子就更难。她曾经犹豫过彷徨过。但她马上就振作起来,想起“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自己救自己”这句名言。她下定决心要自我奋斗。
她到中资机构去打工,先解决生活问题。为了减轻房租太贵的负担,她与几位女工友,合租房,住集体宿舍。她处处节俭,终于积蓄了九千港元。但她想,如果光靠打工,这辈子是混不出什么名堂的。她决定下商海。她用这九千元港币的一部分租赁一个小店铺,楼上住家人,楼下做商店。她做生意,开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由于她善动脑筋,善于总结,注重信誉,注意信息,也许她有经商的天赋,很快就掌握了做生意的门道,边卖边进货,让资金周转的快。她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规模越来越大,终于打开了局面。有了资本,她从香港的门市生意逐渐面向国际贸易,从做服装小生意到经营珠宝钻石业务,并把目光投向房地产市场,先后购置一些物业,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刘秀丽在发展事业的同时,也解决了个人的婚姻大事。在选择夫君的问题上,她很有眼力,她看上了一位真诚可靠又能与她同心同德的郑先生。几十年来,他们伉俪风雨同舟、甘苦与共,成为生活互相照顾、工作互相支持、事业搭档配合默契的妇唱夫随的模范夫妻。刘秀丽掌舵,郑先生摇橹,扬帆商海。如今,在她的旗下的公司已发展成为在香港、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拥有八家企业,业务涉及珠宝钻石、服装、汽车配件、机械电子及自来水经营、房地产、农牧渔业开发等领域。
刘秀丽是一位成功的女性,她从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变成为一位富婆,这是一个奇迹。人们要问:她靠的是什么?答案是:靠的是知识、自信和拼搏。如果不是知识当家就很难成为资本家,而“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莎士比亚语)没有拼搏,在商海竞争中就难以生存和发展。
刘秀丽在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同时,没有忘记要回馈祖国、回馈桑梓。在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下,欢迎外商来华投资搞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国家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她立即付诸行动,先后办了如下实事好事:
①开办丰州自来水(泉州)有限公司。在1993年她回家乡南安丰州镇考察。此镇在泉州西北郊,地理位置优越。她计划在此投资办饮料厂。办这种厂投资和营利可以多快好省,很合算。但她发现老乡11万多人的食用水仍然采用几千年来古老的落后的打井汲水和到河边挑水的方法,既不卫生又浪费人力。老乡们很渴望早日能用上经过消毒的自来水。刘秀丽心系乡梓。她想到,如果兴办自来水厂,一来可以解决乡镇居民的食用水,二来可以解决工业用水,乡镇企业就能兴办起来。有了乡镇企业,就能帮助这地区的乡镇居民摆脱贫困。刘秀丽与当地政府合资办水厂成功后,乡亲们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且不出所料,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许多侨胞和内地大款们纷至踏来,投资设厂或开发地产业等,使丰州镇变成了一个有名的城乡结合型的工业镇。
②兴建丰州“商业城”。刘秀丽认为,既要看到“无工不富”,也要看到“无商不荣”,必须工商并举,相辅相成,才能使丰州真正的繁荣昌盛。于是,她决定兴建商业城。在她的牵头和影响下,丰州镇日益繁荣发达,工业楼、商业楼、居民楼、写字楼、教学楼、政府办公楼平地而起,楼房林立,大多数的居民过着小康的生活。
③成立泉州丽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水头镇购买土地,开发地产业。
④成立福州怡丽农牧公司。
⑤成立福州丽敬农牧渔开发有限公司。
⑥积极介绍台商到大陆投资钻金企业和其它行业。
刘秀丽还有一种人道情怀、乐善好施的爱心。几十年来,她关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比如慷慨解囊捐资助教、捐资助学、捐资助困、捐资助幼、捐资助政、捐资助老等等。具体实例有:
①她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办了几件实事:一是在家乡设立“刘秀丽奖教奖学金”,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这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很罕见和难能可贵的举措。二是她在香港召开母校成功中学的校友会,她带头和倡议校友们捐资助校,在南安成功中学校内建起了一座“香港校友会大楼”,解决了师生的住宿问题,又增添教学设备和扩建学校的储蓄金。三是对母校南安侨光中学、对福州市学校都有捐资助校的善举。四是在1997年和2000年先后两次慷慨解囊召开侨光中学50年代初期部分老校友的联谊会,目的是联络感情、群策群力为母校争光。很多校友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捐献很多的图书和出钱出力等等。
②捐资支持南安县撤县建市。
③向福建省侨联和家乡侨联捐资捐物。
④捐资支持福州市政协、南安市政协基金会。
⑤捐资支持福建省海外妇女联谊会、泉州市海外联谊会。
⑥捐资支持福建省儿童基金、泉州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和工商联职工。
⑦捐资支持炎黄文化研究会、青少年文化中心。
⑧捐资帮助本村的老人会。
还有一些亲友向她求助的,她都一一给予关照。
刘秀丽不仅是企业家和慈善家,而且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她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积极地参与社会的各种活动。她身兼40多项社会职务。这些职务的由来是她奉献的结果,她又以这些职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比如她担任了香港福建各界“庆回归庆国庆”筹委会委员,当时,香港有些资本家和某些人士对“一国两制”持有疑虑,就移资移民到外国。刘秀丽立场坚定,不仅定居香港不动摇,而且动员在美国的长子、儿媳和次子都要回到香港来,为香港的繁荣、为祖国为家乡的建设多做贡献。她的下辈都听妈妈的话,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和地位,继承“妈妈的中国心”回到香港。刘秀丽还担任泉州市、南安市政协委员,每年都要回来参政议政,提出宝贵意见。
由于刘秀丽对祖国对桑梓做了很多实事和奉献,因此,她也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光彩照人,比如:
①曾多次荣获“三八”红旗手的称号;
②在香港、中国大陆有6个社会团体请她担任永远名誉会长或名誉会长的职务;
③荣获南安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④1995年,她被香港推选为代表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⑤1996年,她作为代表出席菲律宾世界南安公会成立庆典,并在大会发言;
⑥1998年,由于她智力投资、教子有方,把两个儿子都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材,都对香港、祖国作出贡献,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评选她为“优秀母亲”的光荣称号,特首夫人赵洪娉亲自向她颁奖并合照;
⑦1999年,她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八十九周年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接见她并合影。
作为一位女性,在她身上出现这么多的炫目的光环,实在不容易不平常。
刘秀丽虽然很有钱,但生活上却朴实无华。比如她两次参加并主持了侨光中学老校友的聚会,大家都看不到她身上有珠光宝气的贵族味,也没有大款的派头。她平易近人,为人随和。她没有穿上什么昂贵的名牌服装,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住的是招待所,每天房租60元,来回香港都是乘汽车和火车,不搞特殊化。她是受过苦的人,在创业中又历经艰辛,知道挣钱不容易,她认为有钱了富裕了,但做人不能奢侈,钱应当花在正当上,该节约就要节约,该大方就要大方,为祖国的富强添砖增瓦,这才有意义。她生活的俭朴作风为人们所称道。
现在,刘秀丽已经步入老年人的行列,她已有足够的优越条件过着赋闲的生活了,但她从不言老、从不言休。作为企业家,她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夙兴夜寐,努力工作,作为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她每年都要奔波于中国大陆、香港和菲律宾等地,要对几十个单位进行支援和应酬。她的确是一位闲不住和不平凡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