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泉州工艺传习所之设立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泉州以前工艺不兴,工业萧条,仅谢蓋本之剪刀,三点水之菜刀,龙嘉之柴梳为有名,竹器木器陶器瓦料足供采用而已。其余货品,多从各地而来,尤以舶来品为最多。洋货贩卖,无虑数千家,全年漏巵,以亿万计,有志之士,思欲振兴工业以救其失,苦于技工之缺乏,学艺之无方,前清举人陈家楣忧之,乃招联同志李璇玑、陈祖烈等,倡为工艺传习所之设。并举派代表李璇玑赴省申请,省府以兹事关系工业前途,遂允其请,并饬县具申请,乃得拨款1000元以为开办费,又由什捐项下逐月拨款100元,作经常费。遂于民国元年(1912年),设立泉州工艺传习所于清源书院,以陈家楣为所长,李璇玑、陈祖烈副之,举办皮织二科,皮科系制造皮鞋,织科系制造面巾,皆在地所缺者。复设国文、尺牍、珠算、簿记、图画等科,令学生半日学习工艺,半日学习科学文化以为常。嗣以陈祖烈捲款而逃,李璇玑不甚负责,陈家楣遂辞绝所长职务,退为董事长。民国四年(1915年)请予为所长,予于工艺固不熟悉,然以有皮织二科之教师在,故亦勉承其乏,并请颜国祥为教员帮办一切。办之数月,于科学稍有成绩,验之工艺,则学生日惟作就便工,于鞋样之如何剪裁,织规之如何布置,茫然未晓,初学之生,犹可解说,久学之生,何以有成。乃商之教师,请其悉心传授,勿稍隐匿,讵教师不知如何存心,并不照办。予既心有未安,又值所中失窃,制就皮鞋搬取一空,不得已由予与颜君各捐一个月薪俸,以资弥补。遂辞绝所长职务,所中诸事暨由颜国祥承办,颜亦知皮织教师不足恃,遂默察织科之如何创作,如何布置,瞭然于心。值教师因故去职,遂教授之兼任其劳。皮科则所用而供另聘技师以充新职,学生有制鞋者酌给工资以为鼓励,自是而皮织工艺乃有传人,皮鞋面巾亦遂可以出产。办之期年(一年有半)颜出洋辞职,继任者为苏维新,并请洪敦友为教员。苏不常来所,凡事由洪敦友代理,洪复晓制造齿膏,遂复设齿膏由洪兼任。乃未几而洪亦去职,苏维新遂以不安于位,最后聘傅维介为所长,学生大为发达为数至数百人,工艺一途方望其能进展,乃以依从靖国军去而之安海,所中之事乏人主持,民国七年(1918)年竟因是而告终。 综计工艺传习所办理8年,于皮织二科稍有成就而末能发扬而光大,工业前途乃为不振。今者党及政府领导工厂林立,使泉州落后之区变为工业市,不但洋货不许输入,而且工艺大为发展,令陈家楣见之不知如何欢欣鼓舞,惜乎其已逝也。 (撰于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