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善宗,泉州(今鲤城)东门外滨海浔美乡人,1921年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兄弟有四,善宗居二。
善宗自幼勤苦俭朴,聪颖好学,八岁就读于家乡浔江小学,品学兼优,名列班级前茅。他常在村中避暑的仙石顶,给同学讲述《水浒传》、《西游记》等故事。因家境贫困,十三岁就辍学离家,单身到厦门一家外国人开办的照像馆当了三年童工,冲洗胶片。双手终年浸泡水中,疮冻溃烂,备尝艰辛,从不喊苦叫累。
1936年,善宗十六岁,随姑母与长兄远渡南洋谋生。他热爱亲人和家乡祖国,渡洋前亲自栽种数棵龙眼,留作纪念。至今已历五十多年,龙眼收成时节,硕果累累。
善宗到菲律宾后,正值抗战前夕,祖国民族灾难深重。他先在马尼拉市一家华侨锌器店当学徒,后在该市溪亚婆区依者艺街一家料器店当店员。他天性好学,深感少年失学,无法继续深造的痛苦。为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和人生道路,善宗白天做工,晚上到一所侨办的工人夜校读书。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学识猛进,很快学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受到夜校进步教师的器重与培养。在抗日救亡和先进思想的薰陶启迪下,善宗认识了许多爱国抗敌革命道理,觉悟很快提高,迅速成长起来。
1937年“七·七”祖国全面抗战开始,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不仅全面侵略我国,而且大举进犯南洋,占领菲律宾,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善宗义愤填膺,和郭建、陈永西、蔡文山、陈平山等爱国侨胞积极投入侨居国的抗日救亡斗争,保卫菲律宾,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溪亚婆区是地下抗日斗争开展得较好的一个地区,诸如宣传发动群众,向侨胞捐款支援华侨抗日游击队,扩大抗日的《华侨导报》的订户,组织读报组,发展店员的抗日反奸同盟盟员,扩大华侨商人的联系,吸收失学青年和青年店员投入抗日斗争等。许多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
1943年年底至1944年年初,善宗先后调任有关要职,积极参与组织马尼拉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担任联络部部长,主持地下店员运动的全面工作,先后发展许昭明、黄必然、王顺流、吴贻亮、蔡蚂蚁等一大批爱国华侨青年加入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他为瓦解“华侨协会”等敌伪汉奸组织和日寇的殖民统治基层政权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944年年底,同盟国部队在菲律宾登陆,开始进行局部反攻。日寇败局已定,但困兽犹斗。1945年2月2日,美军攻占马尼拉市北效八区的义里,日寇慌忙从马尼拉市撤退。为了配合同盟国军尽早光复马尼拉,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一面发动抗日武装和群众占领敌伪组织“青年会”总部,一面派遣精通英语的善宗与美军进行联系。是日,善宗从马尼拉市树日街途经黎刹大街,到伪“华文报社”,突遭残留日寇的枪击,弹中腹部,迅速送到仙洛加示医院抢救。但他不顾自己生命垂危,苏醒时,就向抢救他的同志询问与美军联系的情况,说:“我没有关系,别管我,抗日要紧,你们去吧!”这极大地鼓舞了战友。因伤势过重,战时混乱,医疗条件和技术差,抢救无效,不幸于2月4日壮烈牺牲,年仅二十四岁。二、三个月后,遗体安葬在马尼拉华侨义山。
善宗一生为抗日救国,捐躯菲岛,是祖国家乡和菲华社会的光荣与骄傲。解放后,人民政府已追认他为烈士。其家属有个设想,要翻建故居,争取建堂竖碑纪念,宏扬先烈精神,教育乡人后代。
附记:
口述者:万善团,泉州东门外浔美乡人,系万善宗烈士的第四胞弟。其材料系他年青时所见所闻,并由家人、乡亲和善宗生前战友、爱国侨胞郭建、许昭明等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