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多年来,因工作关系有幸结识妙莲法师,亲见他的梵修苦行、为人处事,耳闻他的身世生平、求道历史,获益良多,深感妙莲法师是一位可遇不可求的良师益友。法师于1999年11月5日(农历九月廿八)圆寂,顿有晋水呜咽、笋江月冷之感。痛惜之余,爰缀我所知道的妙公几项事迹,以寄哀思。
弱冠出家 亲近高僧
妙莲法师,俗名金增祥,1913年11月6日(农历初九寅时)出生于上海杨树浦辐明路八栋头。父亲金松泉,母亲舍南,都是工人,兄弟7人,他排行第七。法师幼年失了怙恃,四岁丧母,六岁丧父,成为孤苦零丁的穷孩子。十二岁到商店当学徒,后来学习驾驶汽车。在怡和洋行当汽车司机期间,经常遭受外国人的侮辱、欺凌,因此萌生了学佛的念头。十八岁参加上海佛教居士林学习佛法,其后依圆瑛大师的弟子日观法师出家。取法名“禅心”,字“妙莲”。曾经亲近过圆瑛法师、静权法师,受到这些高僧的教诲和熏陶。1933年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可兴法师为得戒和尚,静权法师为羯磨和尚。1935年又去苏州灵岩山寺亲近净土宗大师印光和尚。出家初期的六七年间大抵都在江浙一带各名刹亲近当代高僧,勤奋向学。
侍奉弘一 潜心学律
1937年5月,妙莲法师受妙真和尚委托,从灵岩山寺陪同本德法师前往南京宝华山隆昌寺求戒。这时,闻悉南山律宗一代祖师弘一大师应青岛湛山寺倓虚大师之请,从厦门乘轮船前往青岛弘法。妙莲法师对弘一大师心仪已久。于是在本德法师戒期圆满的5月17日,从南京启程,尾随弘一大师一行抵达湛山寺,从此作为弘一大师的侍者,亲近学习南山律。可以说,这是妙莲法师一生中求法、学法、弘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时年二十五岁。自此毕其一生,在他的头陀生涯中深深受到弘一大师的影响。
在湛山寺亲近弘一大师时,他看见大师严于律己,注重念佛,对极端简朴的生活安之若素,又亲聆大师深入浅出的律学开示,他受到了一场震聋发聩的教育,便发誓愿:愿随大师继续学律。经大师同意,1937-10-15日随同大师一行来到厦门。1938年5月随同大师移居泉州。其后,经常随侍大师卓锡闽南诸寺院。1941年初夏,大师带领妙莲、传贯、性常、妙慧、妙纪、妙抉、妙斋等法师到晋江檀林福林寺闭关谢客学律半年。时值抗日战争,妙莲法师受到大师“念佛不忘救国”的言传身教。法师回忆说,他在与大师朝夕相处中,大师谆谆教育他要认真修持勤求智慧,要求他严于律己不要律人。又为其手书《华严集联》“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与禽畜杂类比肩受苦,为丈夫者岂不羞哉”。妙莲法师对大师的教导铭记在心,又抓紧自学南山律,遇有疑难便向大师请教。在两年的亲近向学中,妙莲法师在修持、道念、律学、道学诸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因而更加受到大师的钟爱和器重。妙莲不仅学佛认真,办事也很勤谨,不畏辛劳。1941年,大师历时两年,三易其稿,完成了《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著作。全书共17万字,拟寄上海大藏经会付印,但因战时恐邮寄丢失。大师那时已无精力抄写副本了。正在为难之际,妙莲法师主动代为描录原稿,费时数月完成,大师对此十分高兴,手书字条宣布将此书稿敬赠妙莲法师供养。现此书稿陈列在泉州弘一大师纪念馆中。弘一大师对妙莲法师的器重、信任和评价,可从大师的一些信件中窥见一斑。1941年弘一大师致永春普济寺妙慧法师信中称:“妙莲法师道念坚固,悲心深切,为余所最景仰者。”大师在圆寂前数月给妙斋法师预写遗书。妙斋那时是少年学僧,随侍大师多年,修学十分勤奋,大师对他也很器重,曾为易名“律华”。大师交付妙斋遗书,嘱其慎重保存,不可遗失,留待他圆寂之后方可拆阅。信云:
律华法师澄览:
朽人与仁者多生有缘,故有长久同住,彼此均获利益。朽人对仁者之善报道念十分钦仰!朽人扪心自问,实万分不及其一。朽人与仁者长久同住,能自获甚大之利益也。
妙莲法师,行持精勤,悲愿深切,为当代僧众中所罕见者!朽人心中敬彼如奉师长。但朽人在世之时,因畏他人嫉妒疑义不敢明言。今朽人西归矣,心中尚有悬念者:以仁者年龄太幼,若非亲近老成有德之善知识,恐致退惰。故敢竭其愚诚殷勤劝请于仁者:乞自今以后,与妙莲法师同住,奉之如师,自称弟子。并乞彼时赐教诲,虽受严辣之钳锤,亦应如饮甘露,万勿舍弃,至嘱至嘱。
演音启
妙莲法师被弘一大师称为“当代僧众所罕见者”、“老成有德之善知识”,诚是难得。其后莲师通过实践表明,他确实不负大师的嘉许和期望。
妙莲法师受到弘一大师高度信任。大师圆寂前5个月住进温陵佛教养老院,特请妙莲法师从开元寺前来同住。临终前6天手书“余于未命终前,临命终时,既命终后,皆托妙莲师一人负责,他人无论何人,皆不得干预。国历十月七日,弘一。”并盖私章。后事的办理,全部嘱托妙莲法师。法师遵照遗嘱,一一妥善办理。
慎终追远 纪念弘一
妙莲法师随侍弘一大师,数年如一日,从未稍有懈怠,大师示寂后,莲师仍然竭尽一切力量做了一系列弘扬和纪念大师道行的事,为弘扬佛教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和开展海峡两岸交往,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3年,在妙莲法师主持下,于清源山弥陀岩附近建筑了弘一大师墓塔,因限于当时的财力,只是简陋的木石搭盖。1960年,募资重建为仿木石构。面积26.01平方米,边5.1米,高7米,塔盖二重檐,塔檐作晕飞式,四角立有花岗石圆柱,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丰子恺用泪水所画的大师像镌于墓室中。墓门有大师自撰联“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墓旁镌有大师临终绝笔“悲欣交集”四字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撰书的一副对联“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又有著名佛学家、书法家虞愚的诗刻《弘一法师舍利塔》。新加坡佛教总会前会长广洽法师曾是弘一大师的侍者,遗嘱将墓塔建于师父近旁。他们师友之情令后人赞叹不已。弘一大师墓塔现已成为清源山风景区的重要旅游景点。
弘一大师精谙书画、金石、音乐、戏剧,被誉为“全能的艺术家”,又是南山律宗一代祖师。对于这位一代的文化宗师、佛学泰斗,进行纪念和宣传,是极有意义的,有鉴于此,妙莲法师于1962年至1964年在开元寺原尊胜院旧址创建了“弘一法师纪念馆”。面积800多平方米,妙莲法师将他所保管的弘一大师遗著、书法、金石和遗物这些无价之宝奉献出来,陈列于纪念馆内,供人们瞻仰、参观。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泉州时,特地参观了纪念馆,给予嘉许。
40年代至50年代,妙莲法师协助佛教学者林子青编写《弘一法师年谱》。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又参与编辑出版了《弘一大师全集》,全书10大卷1千多万字。这部煌煌巨著被海内外学术界、佛教界所珍重、求购。1995年,这部巨著连同“弘一法师纪念馆”陈列品,应台湾佛教界之请,在台岛各地展出。
有道是:“人生得一知己,斯世可以无憾”。可以说,弘一大师极有知人之明,妙莲法师则能慎终追远矣!
闭关梵修 云水弘法
在料理弘一大师后事后一百日,妙莲法师再度去晋江福林寺,妙莲法师在《自传》中说,在那里闭关3年又4个月,身居斗室,足不出户,长坐不卧。坐禅、研经,每天中午吃一碗饭,7天大便一次。由此可见他对梵修的致力。出关后,他到晋江可慕村天兰庵向僧众讲律讲经,一年多往来于天竺庵与南安新营村飞瓦岩之间弘法。
经过苦学苦修,妙莲法师确实达到了“勇猛精进”的地步。僧众向他请教经律知识,他都认真讲解。观岩法师说,凡是曾经向他请教的人,大多反映“能开智慧”。平日,妙莲法师坚持“律己”,能忍人所不能忍的事。13年前,有一个人为了个人泄愤,用不堪入耳的恶言秽语当面诟骂法师,法师不与计较只念“阿弥陀佛”转身离开。
百两黄金 支援革命
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迅速。当时中共闽浙赣省委为配合南下大军的斗争,苦于缺乏经费。省委书记曾镜冰同志为此要求中共泉州中心县委许集美同志,务必在一个半月内筹措黄金80两。许集美勉为其难接受命令,但也无计可施。后经中心县委同志集体讨论,获知晋江草庵广空法师有些积蓄,其俗家兄弟经营“侨批行”和布行,家庭殷实,因此采取措施,求助于广空法师。广空深识大局,对共产党为人民求解放的事业甚为同情。于是慨然允诺,写信给其弟广德要求他交付黄金100两。但广德对于这笔宛如天文数字的巨款,不愿贸然交付。地下游击队了解妙莲法师同广空和尚道谊深厚,与广空的俗家家属也有来往。地下游击队只好转请妙莲法师出面帮助。妙莲法师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地下游击队同他建立了统战关系,他出于爱国、爱教、爱人民的慈悲心,同情革命。当他知道事情的原委后,随即慨然提笔给广德写了一封信。信末加重语气说:“此事汝兄交待再三,万勿延误。”因此,地下游击队顺利地从广德手中借到黄金100两,解决了省委经费的困难。
1956年秋,广空和尚计划修葺草庵,缺乏经费,请妙莲法师向政府讨还借去的黄金。妙莲法师抬手拍了拍脑门,负疚地说:“罪过罪过,这等大事,鄙人竟然不曾过问。领导日理万机,师傅何不早日主动提出。”广空说:“刚解放时,政府财政困难,不知事隔多年,这黄金……。”妙莲打断话头:“师傅过虑了,共产党绝不会言过饰非,忘恩负义。”妙莲法师随即向有关部门领导提起此事。不久,广空和尚收到了100两黄金按银行现行牌价折算的人民币。
广空、妙莲两位法师支援革命的光荣事迹,载入了1996年7月的《福建党史》。
爱国爱教 参政议政
新中国成立后,妙莲法师1951年11月被选为晋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同年12月当选为泉(州),晋(江)佛教联合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后又当选为晋江县第二届人民代表。1953年1月起一直任泉州大开元寺住持。从1953年6月起,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第一至六届代表、理事、常务理事、谘议委员;福建省佛教协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第一至六届副会长、顾问;泉州市佛教协会第一至三届副会长、会长。同时任福建省政协第一至七届政协委员;泉州市政协第一至五届委员、常务委员、宗教工作组组长。1995年1月,荣膺省政协荣誉委员称号,并获得荣誉证书。
妙莲法师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几十年来,始终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积极团结佛教界人士,引导广大信教群众走爱国爱教的道路。他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佛教界的今天。”他与党和政府合作,可以说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50年如一日。解放初期,他积极协助政府筹备成立佛教组织;每逢政府号召兴办公益事业,他都积极响应,挤出资金参加扶贫、救灾、助学等义举;遇有难办的事,肯与政府干部坦诚商讨。1988年,中央统战部长视察开元寺时,笑指着我对法师说:“他们(指统战、宗教干部)如果欺负你,你直接写信告诉我。”法师双手合十答:“阿弥陀佛,党和政府的干部很关心我们出家人。”
妙莲法师任开元寺住持以来,努力革除旧弊,整饬道风。对一些不守佛教规矩又不听谆谆劝教的人,不得不给予“起单”,他对历任监院都给予大力扶持,支持他们新举措。同时,积极筹资修建了大殿、天王殿、五观堂、地藏阁等等建筑。因此使开元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他积极开展海外联谊活动,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日本、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佛教界人士来访,他都殷勤接待,向他们宣传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他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妙莲法师作为泉州佛协的领导人,不遗余力地护持佛门。1953年,他亲自带领廉津、善戒等开元寺执事,前往晋江灵源寺整饬道风,促使灵源寺管理工作走上正轨。他又为消除泉州各佛寺原来存在门户之见的问题煞费苦心,制订统一“打佛七”的制度。他还带领佛教会人员对全地区的佛教寺产、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登记,为政府管理宗教事务提供方便。1953年,在妙莲法师主持下,于承天寺举办了规模宏大的“祈求世界和平佛七法会”,数千人参加,盛况空前。
“文化大革命”过后,妙莲法师根据中央1982年19号文件精神,大力呼吁落实宗教房产政策,几乎逢会必提,特别是每逢省、市政协开会,他都认真写了提案,为维护佛教的合法权益而呕心沥血。
“文革”中,妙莲法师长期居住在藏经阁,受到一些人的误解和讥讽,他曾经一度想要搬出租房,后来听从上海佛教界人士的忠告,忍辱负重,没有搬迁,为的是要妥善保护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藏经阁保存有大量佛经,其中有贝叶经、金银经、血经和古版孤本;有数十尊玉雕、瓷雕、铜雕和鎏金的历代佛像,其中有从印度、斯里兰卡等地请来的;还有历代书画名家(如明代张瑞图)和弘一大师的手迹和木刻楹联。他悉心整理经书,1979-11-15日出席“福建省图书馆学会既第一次科学讨论会”,在会上宣读了《谈谈我国佛教史籍的雕印和泉州开元寺藏宋元版本的整理》论文,被福建省图书馆学会选为理事。
高风亮节 僧伽楷模
妙莲法师一生修持严谨、严于律己、慈以待人,堪称僧伽楷模。他主持开元寺长达47年之久,生活非常简朴,总是与僧众在斋堂一起用餐。晚年体弱多病,开元寺僧众为他请侍者服侍,他每感觉不安,口诵“阿弥陀佛”。10多年来,他不顾不理解他的人说他“吝啬”而把信众对他的供养,罄其所有印制经书和弘一大师手迹,与大众结缘。真正做到“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其高风亮节,名扬宇内。
法师圆寂的消息传出后,震动了海内外佛教界人士和广大善男信女,纷纷来人、来电、来信吊唁致哀。中国佛协唁电云:“妙老遵奉弘一大师遗愿,爱国爱教,护寺弘法,克勤克俭,任劳任怨,毕生忠于佛教事业,垂范后人。”福建省佛协唁电云:“妙莲老法师德高望重,一生爱国爱教,他的圆寂是我省佛教界的重大损失。”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唁电云:妙公“住持开元寺数十年中,为教为法,功绩卓著;长老之一生,待人接物,依律秉法;学修并重,契证心源,诚为一代教门之耆宿。”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唁电称:妙莲法师“长期与党和政府合作共事,爱国爱教,堪称楷模。他的圆寂是我省佛教界的重大损失,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值得信赖的老朋友。”福建省宗教事务局唁电称:妙莲法师“勤勤恳恳,甘于奉献,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协助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佛教组织的自身建设,为了弘扬佛教文化尽心尽责。同时,积极参政议政,团结佛教徒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为促进宗教界乃至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妙莲法师的圆寂是我省佛教界的一大损失,也使党和人民政府失去了一位毕生真诚的老朋友。”
灵堂周围摆满了许多挽联、花圈,其中省佛协联云:“绀宇已庄严,弘法利生,好承大业;紫云犹叆叇,清心洁己,长仰高风。”福州市佛协联云:“振锡温陵,佛国尤思人去后;传灯闽海,天心永忆月圆时。”泉州佛协副会长陈珍珍居士联云:妙相庄严,净土栖心宗印老;莲香馥郁,律仪垂范继弘公。”——这些,概括地描述了法师的生平,诚非溢美之词。
1999-11-11日上午9时,妙莲法师示寂追思大会在泉州开元寺举行。省、市党政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中国佛协副秘书长,省、市佛协的负责人士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数千人参加大会,他们都高度评价妙老的一生。
妙莲法师一生甘于淡泊,达到了人生的高境界,我很珍惜结识妙老的这份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