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泉永德汽车公司之成立与演变
泉永德汽车公司筹创过程。泉永汽车公司被十九路军没收后,在党政军联合管理与泉永公路局接管经营时期,出现下列几种情况:
1、泉永汽车公司被没收,其接管情况与王振南及陈国辉先后并吞泉洪汽车公司之情况相似,即占有该公司之汽车与修车工具,留用其机修与驾驶人员,经理部及各站点的经营管理等业务人员则令其自动离开,其工作由接收单位另行派人接替。但没收之后,这个临时机构因管理人员多数新手,对经营管理及地方情况不甚熟悉,业务发生混乱,经营感到困难,遂产生报省招商承办之意图。
2、陈国辉既失败,泉永公司又被没收,原桃源、泉洪、永洪三公司的主要业务负责人即互相联络,联合起来向十九路军陈述情况,要求将泉永汽车公司发还原主。据云此事首先由永春的桃源公司公股代表人李汉青提出,他与陈国辉是对立派,陈国辉既失败,他即出此主意并推动其进行。桃源的创办人黄文标及其弟黄文瑞,一方面联络泉洪、永洪二公司的代表,联名申述三公司均系筹募侨资创办之情况,要求十九路军发还。另方面藉永春旅外派与秦望山、黄克绳的关系,请秦黄二人出面协助,三公司代表会集于黄文标在泉州南街开设的安东行,分内外工作配合进行,施馥应戴家育之约就泉参与内勤工作。
3、南安与永春均系侨乡,富裕华侨不少,华侨对此线交通运输有切身关系。除金陶名侨黄奕守独自投资经营陶芸线业务外,永春名人郑玉书与南安诗口旅菲富侨吴记藿,均在陈国辉未占夺泉洪及统一全线之前,即有投资承办泉永全线业务之意图。郑在直系势力统治福建之时,是当时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军医处长,他取得孙的介绍信,找兴泉永镇守使孔昭同,被委为泉永公路处处长,着手进行此项工作,后因北伐军入闽孔昭同北逃而未成,乃将此款移办福峡汽车公司。吴记藿原先亦拟收购承办泉永线汽车业务,因所派代表乘小包车在泉洪线草埔遭匪截劫,乃舍弃而创办泉秀汽车公司。金陶人居厦富侨黄奕住之子黄钦书,当时亦已对交通运输进行投资,除先创办海通船务公司于厦门,以汽船行驶厦门至泉属各港口外,一九三二年又投资于福厦公路,与树兜乡侨属蒋铁光等合办枫角汽车公司。此时,黄与金陶旅菲华侨杨孔莺及黄奕守等,对承办泉永汽车公司业务均感兴趣。
4、永春桃源公司的创办人是从事食盐运销的商业集团,永德二县食盐运销是他们的主要业务。为改善永春至德化一段运输条件,在商请秦黄二人协助收回泉永公司之时,黄文瑞即向秦黄提出延伸路线至德化及组织泉永德汽车公司之建议。由于有上述这些倾向与意图,同时秦望山原与许卓然为闽南国民党领袖人物,而黄克绳是49师张贞的老部下,与许卓然关系颇深。许卓然、张贞、秦望山等人本是泉安汽车公司得以创办的军事与政治的支柱,也是泉安公司自开始创办至解放前夕的政治背景,这一派是该公司掌握实权的董事。许秦等人创办事业,其经济来源也有取之于泉安公司,而泉安公司创办人陈清机、经理吴警予是本省民营汽车公司中的主要人物,秦黄既接受此项委托,有关泉永汽车公司的前途问题,自必咨之于陈清机、吴警予,共同研究进行。
泉安公司是全省首屈一指的民办汽车公司,创办人陈清机是旅日华侨,见识较广,既有经营管理能力,又有远见。他创办的泉安汽车公司,与周醒南在漳州创办的始兴汽车公司,是泉漳两地最早的两家汽车公司,始兴汽车公司在漳州独家经营五条路线达十年之久,但没有发展,租营的四条营运路线,后被公路局收回,改由漳龙、漳嵩、龙诏三公司承租,仅存自筑之漳浮线一条(33公里),事业萎缩,经营失利。泉安汽车公司经营得法,盈利甚丰,业务扩展,不但投资自辟新路线近百公里,同时向其他汽车公司投资,跨入其它路线。泉安公司的客源有不少来自南、永、德三县,参与泉永德公司之创办,既可谋求资金出路,又可设法将该线客源引入泉安线,以与枫角汽车公司竞争,加以晋江县教育局推荐担任该公司副经理的傅薇阁与经理吴警予有矛盾,拟藉机将傅调离泉安,在人事上作个妥善处理,自必大加赞同并协助进行。
十九路军入闽时,其毛维寿之61师由后渚登陆,进驻泉属各县,陈国辉部队退出泉属防地,集结于仙游。驻泉州的十九路军为联络地方人士,将泉州城内镇抚司巷位于小城隍隔壁之基督教会的“姑娘楼”(女传教士宿舍),改为党政军民联欢会,作为娱乐场所,以与地方人士联络感情。泉永公司被没收时,先成立一党政军联合机构接管,随后交与泉永公路局及南安县政府经营,当时公路局长是吴宪庭,南安县长是叶嵩生。十九路军在淞沪抗战,得到华侨拥护,收到华侨巨量捐献,与华侨有感情。三公司均系筹集侨资创办,因据此陈述,要求发还。十九路军前身是十一军,北伐成功后十一军曾入闽,途经泉州时与许卓然、秦望山有过合作,此时泉永公路局局长亦委永春人宋廷瑜接任,故工作进行很顺利,公司获得发还。先由三公司推黄文标、戴家育、傅维杰三人成立一个小组收回经营,同时进行泉永德汽车公司的筹创工作。吴宪庭之子吴鸿飞,原在泉永公司工作,亦随公司转入泉永德公司任文书,到吴宪庭离泉返漳之时才辞职随行。
十九路军消灭陈国辉后,闽南最强大的民军势力被压下去,秦望山与黄克绳是陈国辉对立派的民军领袖人物,而且与华侨有关系,在华侨中有声望,华侨中已有创办汽车公司意图,由他们出面号召,更能得到响应。泉永德汽车公司的组织创建工作,因而得到顺利完成。
泉永德汽车公司的组织与建立:秦望山、黄克绳二人既出面协助收回工作,又向华侨鼓吹组织泉永德长途汽车公司对地方交通运输的重要性,联络金陶富侨黄钦书、杨孔莺、黄奕守等带头投资,并在厦鼓募集侨资增加新股(李汉青曾协助其事),以扩大公司组织,工作逐步完成。经过协商,以主线上的原泉洪、永洪、桃源三个旧公司,加上北侧平行线原陈国辉团长陈玉兴等人的鹏码汽车公司的财产,估为十八万银元,作为旧股;南侧平行线上的陶芸、诗美二公司,一部份学校建置营业的汽车(陈国辉令各乡都要办学校,有部分学校置车营业,作为学校经费),估价入股(诗美公司估价八千元);另由泉安公司投资八千元(三部汽车与现款),黄钦书投资二万六千元;再向厦鼓华侨募股补充,凑足十二万元作为新股(没有完全募足,少二万四千元);分为一万五千股,每股廿元,创办了泉永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泉永德公司向十九路军的省政府申请注册立案,签约承租泉永德线公路,交付押金九千元,租约期限十五年,路线专营费按营业额10%交缴,公路的维修由公司负责。承租路线计有泉州至德化122公里;诗山至美林36公里;后坑埔至芸尾13公里;码头经九都、罗溪至洪濑28公里;九都至东关10公里;合计专营路线209公里。在其支线如王恩所开的永春至东关11公里,陈国辉参谋长洪文德所开诗山至蓬华16公里,团长彭棠所开洪濑至山顶坪33公里,团长刘超然所开洪濑至河市16公里,共76公里不属于承租范围,泉永德对此未办客运业务。但货运则视货源情况随时承运,故其营运里程合计达285公里,为当时全省民营汽车公司中路线最长的一家公司,比漳州的漳龙公司194公里,龙诏公司170公里,闽西的龙连汀公司243公里还要长。龙峰公司并入龙连汀后为320公里,泉永德比此则居第二。一九三三年底,在厦门大千旅社召开股东大会之时,由黄钦书就所拥有的股份,拨出五十股立黄克绳名户,在第一届股东大会上推黄克绳与杨孔莺为正副董事长。公司人事安排在股东会召开前即已协商决定如下:聘泉安公司副经理傅薇阁为正经理,原泉围汽车公司经理黄远岫为副经理;任用泉洪公司代表傅维杰为总务主任,永洪公司代表戴嘉育为业务主任,桃源公司代表黄文标为工程主任,陶芸公司代表在黄钦书汽船上任管理员的黄从愿为司库(董事会商定黄钦书任财务董事,如公司周转不灵时,由黄负责支援,黄乃派黄从愿任司库,对黄负责);华侨股东、会计师清蒙人郑孙绵任会计主任,聘请新加坡归侨、曾先后任厦门全禾公司经理的黄晴辉、陈其全为机务主任。股东大会于傅薇阁到任后举行,选举董事。一九三三年四月十八日公司正式成立。董事会设于厦门黄钦书创办的海通船务公司三楼,经理部设于泉州西门。董事中黄奕守为爱国华侨黄奕住堂兄弟,任秘书与对外代表,既代表陶芸公司,也代表华侨;黄紫霞(泉山书社店东),原系南安公司常务董事,曾任黄奕住创办的斗南学校校长;吴警予则代表泉安公司股权。监察黄汉忠,原南安公司董事长。常住经理部监察陈家楫,代表原泉州进化公司。经理傅薇阁系泉州人,由晋江县教育局推荐代表公股,任泉安公司副经理,负责出官(对外联络、应付政府机关),他曾为泉安公司制订一些规章制度,办事重正规化,讲派头,为职工所不满。他阻挠泉安公司职工成立工会,致晋江汽车工会第一支部久未成立(每一汽车公司成立一支部,泉永德未创办前,泉安职工最多,编为第一支部)。在处理华洲站被土匪包围枪杀职工十一人一案,对于抚恤与追悼会的意见也与工会有分岐,致与晋江县汽车工会连续发生矛盾。正经理吴警予入泉安较久,已培植一整套得力干部,吴派的职工与傅也不协调,致使职工公开贴出“打倒傅薇阁”标语。这项人事问题须要解决,故泉安公司通过华侨股东推荐,派傅转入泉永德公司。既代表泉安股权,又解决人事问题。副经理黄远岫是教会人士,南安美林人,家住泉州,可以代表诗美,他在泉州与南安的教会、医务界、教育界均有声望,在任泉围汽车公司经理时是泉安派(当时有泉安与溪安两派)。黄文标、戴嘉育、傅维杰代表三个旧公司任董事并各分管一部门,这批人的职务就是这样安排的。
泉水德汽车公司初期情况:泉永德汽车公司正式成立,副经理黄远岫于四月到任,即着手使用新股资金购买新汽车,仿泉安公司客货车厢型式,建造新颖客货车厢,在车厢上写有“泉永德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泉永德公司泉州站设在南门土地后,新型客货车通过南大街、西街出西城门,引起市民注意,起了广告作用。泉永德公司修车厂设在泉州西门街,分厂设在诗山,在永春及德化设有停车场,延伸原有之行车电话网,经理部的各经理及主任之住家亦安设电话,各线设站点,购置新车后拥有新旧客货车及小车共107部,是当时全省车辆最多的一个民营汽车公司。闻漳州的驾驶员云及,始兴公司全盛时,自编车牌号有92辆,但早期购置之车辆均已老旧不能使用,实际没有此数。
泉永德公司客车多,站点多,中途亦可举手上车,旅客乘车方便。汽车运输货物亦迅速方便,除上行的大宗食盐、大米、豆饼等,因运费低廉,运期不急,下行的包装不良不堪汽车震动的瓷器,仍由溪船运输外,上行的工业品与稍为贵重、新鲜与急运之货,利用回程削价收运的部份下行瓷器等,均由汽车运载,秋冬水枯溪船仅能在中下游行驶,是汽车运输旺季。当时内地矿产未开采,木材少砍伐,货源以上行为正程,下行为回程。泉永德公司各线上下行客班车正规化,班次稳定可靠,客源充足,为便利旅客并增加收入,鼓励驾驶员在中途收客,概按票价付给20%奖金,早晨客班车如乘客要求提前发车,由乘客付给驾驶员补贴:下午时间外如客多加开班车,公司与乘客均付给驾驶员补贴费。黄钦书在枫角汽车公司有较大的投资,枫角公司与巷南、全禾等公司办理泉厦联运业务,泉永德亦与枫角签订联运协议,德化、永春、诗山、洪濑等站出售联运客票,双方车辆将客货运送至对方站点交卸,以便利行旅商贾。永春至厦门票价六元,永春至泉州票价二元八角,业务欣欣向荣,公司呈现一片新兴景象。正经理傅薇阁因受汽车工会及永春派反对,经一再协商始得到解决,故延至八月才到任,此时各项工作经已就绪上轨。泉安公司因泉永德与枫角公司办理陆路直达联运,泉永德线旅客被枫角公司所夺,业务受损,乃收买泉永德驾驶员,凡将往厦门旅客送至泉安车站购泉安联运票赴厦者,每客付给“王头角”两个(当时有银铸硬币,每枚贰角),驾驶员与车站合作,不售给联票只售至泉州票,把旅客送至泉安车站交接,收入与车站分利。致使枫角公司业务受到损失。
当时除到达站向旅客收回车票造表上报审核外,经理部还设立稽查室,派稽查驻站进行工作。泉永德公司承袭陈国辉的泉永公司规定,乘白车者极少。公司为联络各方面人士,印有长期与一次之免费乘车证,由经理部掌握赠送。每月客货运正常营业额约四万元左右,全年四十余万元,客货运均能获利。
因闽变军运泉永德公司遭受惨重损失:当泉永德公司生气勃勃兴旺发达之时,本省民营汽车公司遭到一场空前浩劫,损失最大者当推枫角与泉永德这两个新创办的大公司(枫角公司资金卅五万元,是本省第三大公司),其中尤以枫角公司损失最为惨重,其次就是泉永德。漳州以漳龙公司损失最大。十九路军入闽后,为进军闽西即成立漳龙军路工程处,张友仁任处长。后由漳州人、曾参加创办始兴与漳嵩二汽车公司的林琯玉接替,迅速抢修水潮至龙岩一段公路,以运送大批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接济进入闽西的部队。龙溪地区在漳州的四家大公司的汽车不够使用,乃由泉州征召一批车辆前往漳龙线补充,大小公司均被摊派,时间甚久,各公司损失甚大。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九路军发动“闽变”事件,组织成立人民革命民主政府,公开反对蒋介石,蒋立即派飞机前来轰炸,调集大军入闽。战事爆发,泉州各汽车公司除留极少数车辆在本路线维持客运业务外,其余车辆全被征用,时间达半年以上。泉永德公司在全盛时期,能使用之大小车辆近百部,比泉安公司多一倍,好的新的全被征用,仅留下廿余部老旧之车在本线维持业务以发放工资。十九路军在备战之时,即开始征用汽车,大战爆发,军事运输更紧;失败后,汽车又被蒋介石的中央军接管继续使用,小部份被民军占用。战事结束后,车辆绝大部份失去。据驾驶员云,十九路军军纪严明,军费充裕,对驾驶员很有礼貌,膳食供应很好。战事爆发后,汽车开始受蒋介石飞机轰炸,机枪扫射,汽车被焚毁,驾驶员时有死伤,驾驶员虽感到生命危险,但仍照常行车。十九路军败退时,一些被十九路军消灭之民军又集结起来,在中途埋伏,对汽车及小批部队进行截击,以夺取其枪械,驾驶员行车极不安全,寻机弃车逃跑。十九路军军纪好,有几部车还派其驾驶员开到泉州交还泉永德。十九路军失败后,汽车被中央军继续使用,中央军军纪差,军费穷,押运士兵不但不支付伙食费,还要敲驾驶员竹杠,驾驶员趁机以酒菜请押运士兵,搞好关系,找机会逃跑,以致车辆到处乱丢,被征用之车回来的极少数,绝大多数丢失在各地。因用车时间长,车辆机件损坏严重,随车带去的轮胎、油料均用尽,机修与驾驶人员工资与出差费均须照发,而本路线业务在运输紧张之时,几陷于停顿。至此一个实力雄厚的新公司,已奄奄一息。经理傅薇阁进公司时即受阻挠,为裁汰部份不称职人员,因各有其来头,致去而复返,平时与职工感情亦不融洽,当公司再受到严重损失时遂灰心辞职,离泉往厦门,后受黄钦书聘为厦禾汽车公司经理。副经理黄远岫亦辞职往香港,董事会改聘陈台拔(原南安公司股东,曾任永春县县长,南安芸尾官园人)为正经理。诗山大埕人戴世棠(曾任成功中学校长)为副经理。机务主任陈其全亦辞职,随傅薇阁往厦门,其职务由黄文标接充。
陈台拔接任后,派人四出搜寻设法赎回失去的汽车,被民军头子占用者,则用黄克绳这牌子进行交涉,要求归还。失去之车辆有部份找回来,有部份不知去向。好车损失近半数,公司财产损失约40%。
由于车辆损失很多,战事结束后,运力不足,业务无法开展,公司又遭受损失,陈台拔一方面赶修车辆,充分利用现有运力,另方面向汽车代理商以赊销办法购来一批新车补充。旧账新债常不能如期付还,只好婉言宽限。经过年余的惨淡经营,业务得到逐步恢复。此时黄钦书与泉安公司达成协议,泉安公司负责建造东石钢筋混凝土码头,以利于汽船的停靠,黄钦书的海通船务公司则向上海订造设备新颖、航速高的“顺安轮”(造价十四万元),办理泉厦水陆联运业务。海通是黄钦书自己创办的,泉永德有黄钦书投资,泉永德乃与海通办联运。泉永德以四部最新客车载联运旅客,以四部新货车载运行李随行,均由泉永德线出发,通过泉安路线直达东石,与“顺安轮”衔接(永春至厦门票价六元)。另方面与泉安公司达成协议,拨泉永德路线的部份货运业务,由泉安公司派货车装运,行驶泉永德路线,按里程及吨位互相补偿,业务再度繁荣,公司得到复苏。此时泉永德线的大米、食盐、肥田粉与豆饼运输甚为繁重,但回程货因水运价廉,故永春至泉州运价在最低时每车载二吨仅收运费九元,此乃削价与溪船竞争。
受特大台风洪水,公司再度遭受大损失:正当泉永德公司恢复繁荣之时,不幸灾难再来,一九三五年晋江地区接连遭受特大台风和洪水袭击,先后三次,最大一次新桥溪洪水顺南大街淹至火烧埔。泉永德公路的洪濑大桥,在靠洪濑街的桥面被冲毁六孔,沿线的中小型桥梁和涵洞倾塌甘余座,路面多段遭严重冲毁,路线断绝,交通受阻,业务停顿,公司再遭严重损失。此时省建设厅已成立省公路总工程处,泉永德大线公路负责人是温州人徐斗星,本路线平时养护工作由公司设养路班与桥工班进行维修,费用由应交之专营费项下扣还。此次水毁严重,系由公司垫款抢修,公司限于财力,仅能先作临时性抢修,勉强通车,以从速恢复业务。先垫资一万七千余元,上报后因手续不合,被退回,乃托雷文铨的学生辛春渊等技术人员协助制图造表,重新上报,获准核销的一万五千余元。洪濑大桥因省公路总工程处弃置不修,公司乃改由洪濑转入副线经罗溪、九都、石神格再入主线码头,从码头至九都跨东溪之鹏口大桥,亦被水冲桥墩下沉,系用杉木顶托继续使用。泉永德公司在这次水灾事故中,业务上再一次遭受严重损失,公路路况亦大不如前,汽车机件油料损耗亦较前为大,行车成本提高。
省汽车管理处接收未成:一九三六年省汽车管理处于接收枫角汽车公司,官营福泉厦全线客运业务,在泉州设驻泉办事处后,进一步以经营不善为名,派人将接收泉永德公司。经理陈台拔请其到厦门与董事会协谈,黄钦书因两次投资创办之枫角公司被接收,大为发火,乃以华侨身份出面与其接谈。省汽车管理处以泉永德公路系主要干线,其业务应归政府收回自营。黄以泉永德公司系正式注册立案之股份有限公司,路线系向政府申请获准,签订租约付出押金承租十五年,期限未满不能收回。接收人员以公司经营不善,用货车载客违反规定等等,黄以此事乃诗山郭圣王佛诞,旅客拥挤要求加班,系几天之内的特殊处理,且为旅客所要求,其他汽车公司之路线亦有类似情况,如泉安公司的石狮城隍与安海龙山寺佛诞;如果认为车辆不足可以再购一打,一打不足可以再购两打(泉永德公司与福特及雪佛兰二代理商签约每年各购新车两打,每打十二部车),并即通知购买福特与雪佛兰一九三六年式新车各六部;如果认为押金与公司资金不足,可以由他私人银行存款保证。汽车管理处泉州办事处主任夏毅,见此情况乃停止进行。董事会亦即派人赴省协谈,增加借款四万元,准许依约继续承租经营。汽车管理处亦改为派张天祥为副经理,协助整顿业务,这是下场的形式,约半年时间调回。此时业务已再恢复。
抗战开始后的泉永德汽车公司: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抗战开始。旧历七月十五日,泉永德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推选黄奕守与杨孔莺为正副董事长,聘黄克绳为总经理,戴世棠仍留任副经理。公司自建护路队,前陈国辉特务营营长李忠为队长。经理部由西门迁南街大隘门对面的南星戏院。是年因备战,政府将民营汽车公司的车辆与人员,亦编队纳入军事后勤部门,军事委员会在建阳童游孔子庙设技工训练班,包可永任主任。分期抽调各民营公司之机修与驾驶人员,接受军事训练,接着又征用各公司最新汽车,成立征车队于建瓯(地点有迁移),负责军事运输。泉永德公司被征去一九三六年式雪佛兰车八部,并随去技工与驾驶人员。到抗战结束后,公司得到通知,才派车往上饶运回八个破烂的底盘与发动机。抗战开始后,日寇敌机经常飞来侦察扫射,敌舰则于沿海游弋骚扰。接着金门沦陷,泉厦间海道断绝。在金门尚未沦陷之时,为安全计,泉州所需大米改由白兔港起卸,用汽车运回泉州供应。因运量大,泉漳厦汽车货运公司承担不了,故同美、巷南、白马、水石莲等公司之车亦参加。接着泉安及泉永德亦相继投入此项运务,泉永德公司派李忠、施馥、黄文瑞带车一队驻马巷,黄文瑞负责车辆调度,施馥负责财会,至厦门沦陷才结束。因路线破坏,水石莲与巷南二公司之汽车撤到泉州,托李忠借寄于南安崎口收藏。
一九三八年五月九日厦门沦陷,泉厦公路破坏到南安官桥,华侨出入国路线断绝,泉永德公司客货运业务均低落。同时,再遭受一次台风洪水袭击,新桥溪洪水又顺南大街涨到礼,拜堂口,沿线桥涵路面又遭严重破坏,损失甚大。鹏口桥倾塌,乃改由琉塘造渡船过渡,鹏口桥亦造渡船。一九三九年四、五月间,沿海公路全部破坏,通入内地的泉永德公路破坏至永春。公司作出决定,下达通知,路线破坏到何站,该站人员即资遣留职停薪。经理部与修车厂由泉州迁入永春卿园,废旧料全部运后渚港填海,泉州驻军钱东亮为阻止敌舰入港,将停港之船凿沉填海,海通船务公司之顺庆是其中之一,泰利船行被沉二艘。能行驶的车辆均撤入内地,撤退前集中力量将三公司石油代理行在泉州之机油汽油与汽车材料抢运入永春收藏,泉永德公司可以优先使用,用后结算付款。公司除修车工具、轮胎、材料撤入外,还购买大米、食盐于永春租屋贮藏备用,职工不论在职与否,其家属如愿随公司撤入内地者,公司均予照料。当时以为战事三两年即可结束,故作此准备。
在厦门沦陷后,泉安公司客货源均断,业务陷于困境,泉永德公司同意泉安调一部份货车在泉永德线参加货运业务。泉永德公司经理部与修车厂撤入卿园,泉安公司亦一同撤入,车辆存放于永春达埔岭头亭公路边。一九四一年省汽车运输公司最后进口一批四一年式福特车(闻有一百辆),分给泉安与泉永德各二辆,此四部新车均收藏于卿园未使用。泉永德与泉安撤入永春后,为谋求业务出路,货车开始揽货行驶于永德大线。一九四二年,政府又下令公路再破坏到德化,公司急促撤迁,四部新车不及装配留在卿园,泉永德与泉安仅选较健全之车辆内撤德化,其余仍弃置于达埔与卿园。二个公司刚到德化,突接通知十日内公路再破坏到大田,职工未稍休息即日夜不停继续进行搬迁,离德化后中途个别路段已提前动工破坏,致数处受阻,增加搬迁困难,经理部与修车厂带了廿余部汽车及轮胎、油类与材料到达大田(泉安撤入永安)。安顿就绪后,即办理货运业务,并向省运输公司申请,获准在永大段经营货运,以承运食盐为主,其它货物极少揽载。总经理黄克绳经常住永安,副经理戴世棠则离职未到内地。公司负责人存在保实力,等待战事结束,返回本路线的保守思想,没有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以适应新形势的认识,泉安公司更甚。这是泉州撤入内地的这两家大公司,在抗战期间业务远远输给漳州撤入内地的漳龙、漳嵩公司的主要原因。业务人员也受本公司在本路线的一套规章制度的严重束缚,不能采取个体商车的经营方式,随时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变动运价,仍死死地按政府规定收费,高价不敢接,低价不肯运。业务打不开,而法币天天贬值,运输成本与物价日日上涨,业务上的实际盈亏没有认真计算。因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而职工工资没有及时调整,驾驶员与技工先受影响,开始离开公司他就。整个公司仅有六、七部货车在营业,用以维持开支。因公路破坏离职之站长黄文瑞、尤文荣、郑荣华及李金条等已在大田组织利通汽车行,自营个体商车业务,车辆六部,业务比泉永德及泉安还好。当时经营个体商车无不获利,在职职工如戚逊生、黄从愿、黄清溪、李诚进、戴迷等亦与离职之职工合作,集资向公司购买旧车三部,交由离职之职工经营。一九四三年,黄克绳进行人事调整,准备开展业务,用厦门大学学生厦门人陈辰为机务主任,原省汽车管理处驻泉办事处稽查、江苏人郭长廉为总务主任。拟请蔡若水为业务主任。蔡若水当时已由朋口总站调南平汽船总站工作,因永春人潘世通向郑玉书推荐(郑任省政府顾问,正在南平办华侨兴业公司),及华侨兴业公司王台农场负责人厦门人韩福海之联系(韩旧海军人士,曾任思明县县长),已应华侨兴业公司总经理郑揆一博士之约,到该公司运输部工作,乃由省运输公司驻朋口段长缪孟刚向黄克绳说明情况,表达谢意。陈辰入泉永德时曾带一批技工入公司,致使有几个老技工离开公司转往其它单位。同年底,政府为控制民营汽车,将其纳入备战轨道,及准备成立省交通特别党部,省政府建设厅出面发动各民营公司负责人,如泉永德黄克绳,泉安吴警予,漳龙蔡竹禅,漳嵩李汉青,龙连汀黄鼎新,诏和林耀文,莆仙帮商车代表人士原福兴泉货运公司江子豪,省联运公司刘鞠民等人,筹组福建省汽车货运联营处。推选蔡竹禅为理事长,吴警予为总经理,刘鞠民、江子豪为副经理;黄鼎新为闽西分处主任,漳龙公司经理蔡铭江为副主任;江子豪兼闽北分处主任,蔡若水为副主任。蔡若水因带华侨兴业公司汽车及一批闽南帮商车,在崇安设立办事处,向江西省盐务局承运由崇安至河口大宗食盐,长住崇安,兴业公司自有业务没有参加联营处,故辞去其职务。省汽车货运联营处成立后,泉永德与泉安二公司车辆即以承运联营处向政府机关签约包运之大宗食盐与军公物资为主要业务,而泉安与泉永德二公司于此时从卿园运来四一年式福特新车四部,加上一部三九年福特车共五部,成立一个德安汽车行,派泉水德职工泉州厚城人黄奕良,北门人王庆和及黄克绳之亲戚王沛然押运,带机油五大桶,汽油数大桶,往广东新铺运盐。数月后返回,新车机件轮胎已损耗不堪,机汽油用完,连大桶亦卖掉,带来的是一大叠收支的票据。但漳州的漳嵩与诏和二公司,交由职工经营管理,亦在江西与广东行驶,老旧之车都能获利,并有所发展。
一九四五年秋,日本投降,抗战结束。福建省汽车货运联营处撤消,闽浙沪省际公路运输路线先恢复,闽沪货源急需对流,江浙避难来闽的急于返回家乡,客货运均极紧张,运价高涨,商车均获厚利,是本省汽车运输业最好的黄金时期。莆仙帮获利最大,购置新车最多。泉永德公司此时业务亦较发达,但未能获得厚利,尚无力投资整修本路线,致使车辆仍留在永安营业。
组织泉永德公司复路委员会,成立新泉永德公司:抗战结束后,本省建设厅即召开会议,号召各民营汽车公司筹资复路,恢复交通。会后并一再催促。泉永德公司董事会曾召开会议讨论,终因公司连遭战祸与天灾,此时仅剩老旧的修车工具及破烂的汽车十数部,无力投资复路,对此拖延不决。但泉永德公路系主要干线,急需恢复交通以利行旅,当时华侨大量回国,对此线交通之恢复至为关切。而董事会延至一九四七年初尚未能作出决定。建设厅催促更急,限期复路,否则将另行招商承办。当时本地区如泉安、石东、安溪、同美、泉溪等民营公司均已进行复路工作。福厦线公营路线亦因复路迟缓,已被沿线地方势力所觊觎,自枫亭至马巷已被分段整修进行营业,这是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争夺利益。洪濑人倪华民,其父倪兴隆系洪濑民行汽车公司创办人之一,是泉永德公司旧股东,他商得黄克绳同意,取得泉安公司吴警予的支持,南安黄紫霞及其他华侨旧股东的首肯,出面组织“泉永德汽车公司复路委员会”,筹募新股复路经营。经过协商,产生复路委员会成员名单:黄克绳、李丹臣、吴警予、林梦飞、倪华民、黄紫霞、林庶应、陈拔萃、陈国瑶等九人。除旧董事外,林梦飞是本地区行政专员;陈拔萃南安诗山梧埔山人,曾在四十九师任职;林庶应永春人,泉州商会永春帮领袖;陈国瑶是九都人陈荣亮之子。这些人是新的代表人物。经新旧委员协商,为将来新旧公司合并时较易协调计,互推黄克绳为主任委员,并同意由倪华民任总干事,负责复路及经营业务。
复路委员会商定筹资法币壹佰亿元,当时折合美元四万元。分为二千股,每股五百万元,分配各委员负责筹募,分二期交足。第一期定于一九四八年四月初收足,第二期定于一九四八年八月底收足。但法币天天贬值,筹募与应募之人同受损失,均感难办。到一九四八年六月,所收法币折合美元为二万一千六百余元。复路工作先修通泉州至洪濑,洪濑以上修至溜塘。因倪与戴顺不同派受阻。乃从永春修至诗口,并先后通车营业。诗口至洪濑委托委员陈拔萃负责整修。因币值问题与地方势力不协调,到解放之时,诗口至洪濑及洪濑经九都至码头二段路基路面尚未完全完工,永春至德化尚未动工。当时修通之路亦系先修简易路面及临时性桥涵,再以路养路修为正规路。泉洪段通车后,由泉安公司先拨车三部,作为投资先行营业。并招引黄渊和等人之个体商车三、四部协运,以三七分取营业额办法附搭营业。永春至诗口一段通车后,则将旧公司存放于卿园之旧车先整修三部行驶。
新公司开始营业后,于一九四八年七月八日召开会议,推选陈拔萃、李丹臣、倪华民三委员为代表,与旧公司代表协商旧公司财产估价事宜。当时旧公司除留存卿园之旧车外,撤入内地之汽车及修车工具尚在永安营业,新公司乃拨款由黄克绳派旧公司业务主任戚逊生前往搬迁。计汽车十一部及全部修车工具,由闽江水运经南平到福州换海轮运泉州。经福州时,因证件不全,被海关扣留。戚逊生乃到省公路工会,找蔡若水协助解决。旧公司另派蔡春木到卿园整修旧车八部,在永春交新公司接收使用。其中“非得洛车”二部,有一部系周公甫寄存。在双方协商估价时,旧公司代表要求以原投资额廿七万六千元为股本,新公司代表以旧公路已破坏,除租路押金外仅剩修车工具与汽车,所值相差太远,不能接受。双方相持不能解决,而省建设厅一再催促新公司办理备案签约承租事宜,委员会乃决定旧公司财物先行点收入册,使用时做好登记手续。推董事吴警予拟出估值折衷办法,再行商谈。并派吴警予为代表,往福州办理备案及签约承租事宜,新租期定为卅年,自一九四八年至一九七八年为止。
泉永德公路是一条客货运业务均佳的路线,新公司自开始营业至一九四九年春,收支略有盈余。后因国民党军队征用车辆,索取器材,并将汽车集中待命,致业务遭受损失。而人员因各方介绍必须接收容纳,致拥有人员达一百三十余人,收支不能平衡,月月亏损。一九四九年七月主任委员黄克绳离泉赴港,委员会推李丹臣代理。一九四九年九月一日,泉州解放。解放大军顺泉厦公路向南追击,沿线桥梁必须立即抢修,蔡若水与伍德培创办之泉厦汽车公司首先投入支前运输。随后,个体商车亦集中于公共体育场分配任务。厦门解放后,准备解放金门。为便利支前运输的管理领导,晋江专区及厦门市全部民营汽车公司与个体商车,于一九五○年一月间在泉州军管会及晋江专署的领导下,筹组“泉州汽车运输联营处”及“泉州支前汽车运输大队”。于三月初正式成立,立即以支前大队组织,投入支前运输工作。倪华民是泉州汽车同业公会理事长,代表汽车公司任联营处委员会主任委员,商车代表陈丕荣、叶禽择任副主任,商车代表蔡若水任经理,泉安汽车公司经理刘鞠民与个体商车代表黄文瑞任副经理。汽车公司货车抽调三十部,成立一个中队。个体商车成立四个中队,均集中于新门街龙眼树下,担负支前运输。
倪华民死后,新公司于一九五一年二月召开委员会,由占股份较多之泉安公司经理刘鞠民主持会议,重新推选委员:李丹臣、黄紫霞、陈国瑶、伍远资(原水石莲公司创办人)、郭会麟(永春人、春生堂派)、黄铁城(黄文标之子),再加上泉安公司代表二人,南安县人民政府代表一人,合共九人。并推选李丹臣为主任委员,陈国瑶任副主任委员兼经理。
解放后,泉永德公路先整修诗美、永德二段,造南安大桥。一九五一年三月全线通车后,晋江专署建设科指定由泉州汽车联营处与泉安、石东二公司合组泉州汽车客运联营处,平均出车,办理泉永德线客运业务。泉永德公司因车辆少,业务不振,至八月间公司已难以维持。陈国瑶与部份职工协商,要求解雇部份人员,致引起劳资纠纷。陈国瑶无力处理,李丹臣亦无法召开委员会解决问题。陈国瑶自动离职他去,职工乃自推黄清溪代理经理职务。需要由委员会处理之事,找李丹臣亦无法解决。乃由泉州市公路运输工会协助,将大部份职工介绍安排到其他单位工作。剩下二十左右人,维持到一九五六年对私改造高潮之时,与公私合营泉州汽车公司及泉州市汽车运输合作社,同时改造并入国营公司。这个先后投资约四十万银元之泉永德汽车公司,至此办理结束,历时二十三年。
泉永德复路委员会新股东人数一百四十二人,股额二千二百一十四股,每股十美元,计二万二千一百四十美元。一九四九年底,调整为人民币三亿五千四百二十四万元。一九五二年再调整为人民币四千三百六十八万五千元。其中华侨股东人数四十三人,股数四百八十五股,工商业者五十六人计三百八十二股,学校三户共四十股,其他三十四人,共四百二十股。据泉永德公司职工云,泉安公司投资占37%,但与上列统计数字对照有出入。
闽南私营汽车公司的改造,在龙溪地区之漳龙、漳嵩、漳浮、诏和和晋江地区的同美等公司,分别于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五年以价售方式改造归并国营公司。泉州之泉安、石东、安溪三公司,系先后重估资财合并为公私合营泉州汽车公司。一九五六年改造归并国营后,成立一个董事会由吴启标负责,吴清涛协助,每季向国营公司领取定息,分发各户股东。泉永德公司改造时仅余破烂汽车数部与老旧之机床等,由主任委员李丹臣宣告破产,归并国营公司,故无估价支取定息之事。
这是新旧泉永德汽车公司演变的过程,是就我所了解的加以忆录,作为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