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泉州网球运动忆略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一) 各种体育活动,泉州都继续不断地发展,惟独网球这一项,停止活动已达三十多年之久。现在回忆网球活动的经历,便有许多困难之处,一者老的网球运动家已所存无几;二者,历来网球活动的记录很少,停止时间又长,活动情况,成绩参录,纪实文献已难看到,遍访网球爱好者共同回忆,也只是稍记梗概而已。本人在泉州网球活动中为时较长,从学习训练到参与各次比赛,虽有二十多年之久,但记忆所及,只具粗略而已。 (二) 泉州网球,源于培元中学,1916年,培元负责人英人安礼逊,由于他本人爱好网球,曾获得英国伦敦各大学网球单打锦标,并数次获得香港英人网球单打冠军,在培元工作期间,即约一些教师共同练习网球,作为提倡,其时参加者除了一些英籍教师外,还有毕业于圣约翰及燕京大学的中国教师吴保助、吴盛德、蔡保和、吴仁杰等,以后便扩展到学生中去,经常参与练习而比较坚持的有吴祝仁、吴士衡、吴士章、洪泽溥等,其他比较高班级的同学参加的也渐多,有一两个班参加达半数以上,形成了一种打网球的热潮。 当时解决网球运动最困难的是球及球拍的问题,球拍由泉州泉山书社从上海采办,每支大洋三元至六元不等,球由安礼逊向外地负责管理网球场的人员购买那些比赛用过一次的网球,赠给学生练习,这样便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由于要应付越来越多参加练习的同学,学校体育委办会(学生体育活动组织,有少数教师参加指导)规定了凡参加网球训练的同学,必先从基础训练“打壁”入手,学校当时设置一个宽长各十米左右的洋灰场地,前面筑个高墙,墙上画条与网球网离地高度相等的黑线作为标帜,面对墙壁黑线发球,训练步伐、执拍及发出低而峻急的球,由精于网球的同学在旁指导,每次练习半小时左右,球向墙的黑线打去,弹回再打,是基础练习的好办法,既方便,又可容纳不少人数,每天轮流练习,总有三、五十人次,特别是初中班级的学生,参加这种练习比较多,所以新生力量不断增加。网球这项运动,可以说在二十年代成为培元学生中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在这个基础上,体育委办会规定,凡参加场地对抗性练习的,必须具有基本练习的基础才行。每周还举行单项比赛,如单打、双打等,有班级的对抗赛,有师生的练习赛,因此,这两个网球场,在每天下午四时以后,几无闲空。星期六下午至星期日一整天,可以顺序参加,负二盘者退出,让别人接充;再是一学期中有一二次,个人报名参与全校性的比赛。在这些经常练习及频繁比赛中产生了学校代表队,记得第一次有校队的代表是在1929年间,选出优胜者黄锡良、陈朝卿为学校代表队,以后他们在燕大毕业的网球好手吴祝仁指导下,进步更快。吴祝仁于1926年获得华北五省网球比赛中单打冠军,并曾经由燕大校长司徒雷登(美国人)介绍与张学良将军打网球,以后曾一度在上海工作,与当时网球国手林宝华、丘飞海经常在一起练习,驰骋于网球场上,是泉州第一个名在国家榜上的网球好手,这是后话。 网球的底线抽击,上网拦截,是当时风行的进攻手法,加上吴祝仁传授运力于腕上的炮弹式的发球,安礼逊的平拍向左抽切,过网迅而转向的方法,这些都是培元网球训练中的多面手,是较全面较高明的技术。培元网球队有这一套集大成的技术训练,所以在1928年由黄锡良、陈朝卿代表培元往厦取经,就是这些技术的发挥获得成绩的;1934年陈朝卿还与康伯襄代表晋江、参加全省运动会,也因技术的熟练而获得战绩;1934年康伯襄在福州协和大学肆业时,被学校选拔参加福州市单打比赛,在第二轮战胜对手取得决赛权后,又以二比零成绩赢得对手而获得冠军。康伯襄在培元训练掌握技术较全面较熟练中,还练出反手抽击的手法,所以在比赛中运用正反抽杀,上网拦截的方法也较有威力了。1933年蔡鸿思在上海八所大学球赛中取得冠军,并与陈朝卿配合在1935年间代表晋江参加专区比赛,夺得双打冠军,都是这些技术的发挥。 以上是泉州网球早期在培元中学的训练情况及其取得成绩的概述。可以说,打好网球,基础训练,应抓紧、抓牢,熟能生巧,一切技术都从基础训练入手,才能创造更新更高明的技术。 (三) 1935年陈扬清任体育场长时,是泉州网球扩大范围的转折点,他趁着第四行政区运动大会拨出的场地修筑费,而在体育场修建一个网球场,以后又扩建一个。有这两个网球场,网球活动,便扩展到学校以外网球爱好者的群众中去了。事实上在1935年以前,几乎所有代表晋江的网球选手都是由陈朝卿、粘天锡、叶燕臣和本人等培元校友充任,而在这以后,代表县的选手,就包括到社会上的网球爱好者了,如1936年第三绥靖区军民运动大会,就有杨国栋、林心汉、余福清等人参加了,以后网球界更活跃,组织一个业余网球团体(不定名称而有规章,即每人出资购买网球一筒,一筒三粒庄,大洋三元六角;每周星期三、六下午参加练习)。过去因为没有基础训练的练习场地,所以新苗不多,现在参加的都是有基础的网球爱好者,人数虽不多,范围却很广,记得参加的有农民银行经理刘锴及一位经理室职员,刘系英国伦敦大学毕业,曾获得该校网球冠军;中国银行襄理周崇庆,燕京大学毕业;香港医科大学毕业医师林心汉;新新公司经理余福清:厦门侨务局长江亚醒及惠世医师叶燕臣,中学教师陈朝卿,归侨杨国栋、施远成,军事教官李叔阳等。他们经常训练比赛,吸引了许多有些兴趣的群众,网球运动也渐渐地为群众所熟悉。从此,便是举行运动会,都设有网球锦标赛的项目,以后驻军司令柯远芬,团长林梦飞也先后参加练习。这时,泉州打网球的风气很盛,每星期三、六下午,网球场边常围站一些观众,好动的孩子作义务拣球。市内各书店,体育用品商号都设有网球用品的专柜,随时都可以购用。1947年第四行政区运动大会,参加网球比赛有四队,代表晋江网球队的刘锴、杨国栋、叶燕臣、余福清,都是从业余队推选出来。本人当时退为指导员,陈朝卿担任裁判,最后决赛是晋江对实力较强的莆田队,当时莆田队的主力是留美学生余文辉,打法稳健,落点刁,颇有威力,在双打比赛时,常钻空子,使晋江队难于招架,刘锴不得不操纵全场,截击抽杀,始得转危为安,最后晋江队以微弱的胜分夺取冠军,但两队的队员,体力都消耗迨尽,观众将近一千人,一直坚持观看,可见群众对网球的兴趣倍增,当时如能乘此时机,多方提倡,场地设备增多,这个运动当不至于后继乏人。因为两个场地,除了比赛用及有基础的运动员作练习外,其余爱好者无从问津,向隅而已,学生更无练习余地,这是泉州网球无从继起的症结所在。 (四) 解放前最后一段时间,网球场就呈现稀稀落落的状态,群众对此运动渐次淡漠起来;解放后,又未加提倡,网球场也改为它用,爱好者实无从发挥其所爱,培元中学的网球场也已不存在,泉州市内几乎所有网球场地都毁掉,因而,网球这项运动停顿有三十多年之久。本人青壮年时代,对网球运动饶有兴趣,今天看到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提倡中,广东甚至举办老年人网球比赛加以倡导,心情憋不住了,爱写这一篇,介绍泉州网球活动情况,作为负责体育工作者的参考,使泉州网球活动复苏起来,实厚望焉! 一九八三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