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解放前晋江足球运动史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解放前泉州市是晋江县治所在地,又是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体育活动也很活跃,单就足球运动这一项目,历史悠久,成绩显著,人材辈出。现将晋江足球运动的发展概况简介如下: 一、学校足球活动部分 (一)培元中学的足球运动 1904年英国长老公会在泉州花棚下创办培元中学部,又称培元一校,继而在广平仓增办初中部,又称培元二校,在校内修建颇具规模的中型足球场,嗣后又将养正小学(现泉师附小)改为培元小学,又称培元三校,也修建小型足球场一所。至此培元中学逐步形成一所较完整的学校规模,足球运动也建立较有系统的训练基地,这对二十至三十年代晋江足球运动的发展和提高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培元中学既注意学习质量,也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曾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学生学科成绩的好坏作为参加学校体育代表队的参考;体育方面则采取强制性的值日运动(即课外体育活动),规定每一位学生在一周中必须参加一次体育活动,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可增加至两次,参加项目由学生自报,经“体委办”审查决定。“体委办”是领导学生体育活动的,足球活动同样也包括在内。 1910年左右培元中学将全校学生分别组成“耀元、武元、扬元、威元”等四支足球队,作为学校开展足球运动的主体,反映培元对足球运动的重视。”耀武扬威”四队的服装标志:耀元为红色,武元为绿色,扬元为蓝色,威元为黄色,各队配备三角队旗一面。教师可参加队的活动,但不得代表学生参加比赛。每逢纪念日各运动队必须身穿球衣,高举队旗参加庆祝游行,在这庞大游行队伍中,培元中学显得特别整齐,行列也颇有精神。这四支球队定期在每周的星期一、五下午进行比赛,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再从这四支足球队中挑选起来,组成校队,实力显得更为雄厚。安礼逊本人对足球活动饶有兴趣,经常从外地西人网球场购进一些不合比赛规格的网球,赠予网球队及足球队作练习之用,提倡小足球活动,掌握小足球的基本技术,至于比赛用球则从英国购进,足球鞋在泉州仿制。 有时在星期三下午举行师生足球友谊赛,参加的有英人安礼逊、罗励仁,教师温德禧、穆华德、乐约翰,和惠世满医生,惠安牧师万多马等,再而补充中国教师组成教师队,出战培元学生一队或二队,赛前公布阵容,教师家属及全校师生都可以到场参观,这对提高学生足球技术水平及比赛经验都具有其实践的意义。 培元中学每年十一月间的校庆,国内外校友纷纷回校参加活动,学校便组织校友队与学生代表队进行一场比赛,目的是要求学生继承和发扬培元足球运动的光荣传统。邀请友校厦门英华书院、永春崇贤中学足球队来校访问,这种访问比赛带来了友谊,又提高了技术。 培元中学既有二校为其源源不断输送人材,又从惠安时化小学、永春育贤小学吸收足球新生力量,因此学校一直保持较高的足球水平,这对晋江足球运动起了动力的作用。 培元中学参加省三届中等以上学校联合运动会的足球成绩: 1、第一届于1915年(民国四年)在福州举行。这届因厦门大学、协和书院尚未创办,集美和三一中学建校未久,参加足球比赛的队伍不多,比赛结果,厦门英华书院和培元中学分得冠亚军。 2、第二届于1921年(民国十年)11月9日至19日在福州举行。这届运动会规模最大,比赛时间最长,共有四十四所中学,524名运动员参加。培元中学派出足球代表队参加,名单如下:领队安礼逊,教练安礼逊兼,队长吴仁杰(因外藉不能担任中国学校领队职务,对外工作由吴仁杰负责)。 队员:黄金钟、黄开恩、高奇峰、吴祝仁、朱少霖、林庆龙、汪育才、吴仁杰、柳克仁、尤文炳、罗顺吉。 比赛在福州,旅程极不方便,培元代表队船抵惠安崇武时,突遇台风,乃弃舟步行,只雇几部凉桥轮流乘坐,体力消耗很大,但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比赛,士气高,信心足,终于克服困难,得出比较好的成绩。 按大会规定,培元与集美必须先在泉州预选,进行一场淘汰赛,因培元提前到福州,故改在福州预赛,结果培元以微弱胜数夺得复赛权;又在十一月九日战胜协和书院而夺得决赛权。 十一月十九日下午二时,培元中学与福州三一中学在福州南较场进行决赛。比赛进行很激烈、紧张,后因三一队左边锋伤重退出比赛,三一队实力颇受影响,双方踢成平局,大会根据双方比赛统计:培元队攻势多,踢过三一端线次数多,荣获福建省第二届运动大会足球比赛冠军,奖得大银杯乙座,大银牌乙面。 培元在归途时,乘轮往厦访问,先后与英华、同文两校代表队作友谊赛,都取得较好的成绩。当凯旋回归泉州时,极受师生热烈欢迎。 3、第三届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在福州举行,培元校队由生物教师吴祝仁担任教练,战术上跨进一步,采用落底传中,中路包抄为主,技术水平又有较大提高。可惜当时的教育当局阻挠晋江各校参加比赛,这对这届比赛水平和成绩提高都有一定的影响。 培元中学足球运动的开展历史悠久,成绩显著,影响所及远至沿海各县,近及晋江各校,历年来为福建培养不小的足球优秀运动员:如原泉州体委副主任康伯襄,华北五省网球冠军、优秀足球运动员吴祝仁,上海著名妇科医生,优秀足球运动员吴烈忠,闽南第三绥靖区军民运动大会晋江亚军队主力王其三、邱新民、陈子璇、王善榜、全省第二届中等以上学校联合运动会足球冠军队成员黄金钟、高其峰、吴祝仁、朱少霖、吴仁杰、尤文炳等十一人,闽南第三绥靖区军民运动大会男子网球单打冠军,优秀足球运动员陈朝卿,省足球代表队队员陈韬雄、许明,晋江足球队主力蔡天从、蔡文萱以及优秀足球运动员高天定等。 (二)其他学校的足球活动 培元学校规定,星期天不能在校内踢球,因此,爱好足球活动的学生把球带到体育场或其他场地活动,引起了其他学校学生的兴趣,足球活动的风气很快的在其他学校发展起来。其他学校的校长和体育教师对足球运动有专长的也乘此机会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参加足球活动。 1、泉州各小学是足球运动的雄厚基础 泉州少年儿童喜爱足球活动,但学校缺乏经费,开展困难,可是他们没有鞋子就赤脚,没有球就摘小柚子或扎小布球代替,有时几个人合资购个小皮球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展班与班、校与校的比赛,形成小足球运动的热潮,泉州北箭道场地几乎没有间歇时间,小足球活动就是在这样极端艰苦中逐步发展起来。 (1)培元小学原是培元中学足球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有场地设备,有经费,教师高其峰、黄鸿明都是毕业于培元中学,又是中学的足球校队,有开展足球活动的经验。在培元小学校庆时常邀请了厦门福民小学和永春育贤小学的小足球队参加庆祝活动并作友谊比赛。1922年间由吴仁杰率领的育贤小学武术队和足球队来校比赛。培元小学足球队由于有各种形式的锻炼,小足球的水平有显著提高,在历届全县运动会中,曾经三次荣获足球冠军,是泉州小学足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学校之一。 (2)西隅小学是泉州士绅陈仲瑾先生于1910年在大寺后倡办的,它与培元中学只有一篱之隔,深受培元足球活动的影响。时有庄为玑先生的先辈慷慨捐献宅地一大片而修建一个小足球场,不久又有黄柏林昆仲从培元转学而来,为西隅足球活动增添倡导力量,很快地学校足球活动的风气就掀起来了。 西隅小学历任的体育教师林植兰、杨河清有丰富的足球经验,先后在学生中组织A、B两支足球队,经常与新门外华岩和其它小学足球队进行比赛。1938年战胜所有小学队后,又以四比零打败实力雄厚的“北虎足球队”,又在1947年以二比零战胜鲤光队而夺得“笑峰杯”。同年又举办“西隅校友杯”小足球赛、并把足球运动定为学校传统的体育项目。在历届运动会中荣获三次小学足球冠军,培养出闽南第三绥靖区军民运动大会足球亚军主力黄柏林,华东区足球比赛华东选手,泉州市体委副主任蔡树仁,省足球队国家级教练、省足协副主席程嘉瑞,晋江地区足球代表队队员张维民、陈牧西,晋江县足球代表队主力杨河清、蔡莹火、汤金鉴、黄永桐,优秀足球运动员庄善浅、林植兰、庄荣福、邱允敏、陈宗义、庄为琉、康世楚等大量足球人材。 (3)足球后起之秀的卓然小学(即实小前身)1934年黎明高中停办以后,受足球活动风气影响的卓然小学,由于校内有草皮小足球场,加上体育教师杨碧海重视足球活动的开展,抓紧训练、约友校比赛,组队时间虽短,但却能在1938年由校友及学生联合组成的“北虎足球队”而在泉州市西北区战胜各小学足球队,并能在四十年代中每次运动会保持小学组足球季军,曾培养出有名的足球队守门员林约翰。 泉州小学足球队除了以上三所较突出外,尚有佩实、振兴、平民和温陵等小学也闻风开展起来,所以泉州足球运动能保持较长的活动时间,这是各小学重视的结果。 2、泉州其他中等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 (1)西隅师范学校是为培养师资人材于1914年设办的。1928年校友林植兰毕业于上海东亚体育学院被聘为体育教师,林擅长足球并习惯赤足踢球,是“晋江体育社”足球队员。他的朴素作风影响学生颇大,亲自抓学校代表队训练,努力提高西隅足球技术水平。集美学校毕业生傅文炎、林孝良、李君香,他们都是足球爱好者,也都是“晋江体育社”足球队员,这时也应西隅师范学校之聘,这对学校开展足球活动影响颇大。在他们四位教师的指导训练下,西隅师范足球队的实力雄厚,先后组织“西明”和“西星”两支足球队,规定每星期六下午进行比赛练习,同时又经常约请培元和其他学校代表队比赛,促进友谊,提高技术,西隅师范足球队就在这样的锻练下成为泉州中等以上学校足球强队之一。 (2)泉中中学(现泉州六中)在1920年东南大学体育系毕业生吴健先生任职体育教员时,对足球运动大力开展,泉中学生大部分来自西隅、卓然、佩实等小学,足球苗子多,泉中学校代表队有较好的基础,组队后,经常与强华、北马、培元和泉安代表队比赛,并数度迎战厦门集友足球队,表现出色,与培元角逐也只以一球之差见负,而能以十一比零战胜省立中学,在历届晋江运动会中数度蝉联足球亚军。培养出参加第三绥靖区军民联合运动会足球代表队主力蔡继标,优秀足球运动员李春禧、张植金,省足球队队员陈天佑,晋江地区足球队队员丁朝木,菲律宾优秀足球运动员庄泰山以及优秀足球运动员吴飘萍等。 (3)黎明高中足球活动时间短暂,但颇有贡献。1929年学校创办后,教师和学生都来自全国各大中城市,有较高的体育水平,其中以篮球、足球人材最多,当时担任学校校长职务,又兼任英语课吴克江是位足球爱好者,他亲自抓足球队的训练。黎明临近体育场,近水楼台,训练便利。体育场长吴剑青为了要战胜培元,经常参加并予指导,定期与西隅、泉中两校代表队比赛,以后出战培元和北马代表队比赛,成绩显著,是泉州中等以上学校足球强队之一。可惜在1934年被迫封闭,不能为晋江培养出更多的足球人材。 (4)省立晋江中学足球运动开展较早,也经常组队与培元、泉中、西隅各校队进行比赛,但成绩不稳定,主要是缺少场地,抓训练不经常的缘故。 三十年代中期,抗战军兴,学校相继内迁,足球运动趋于低潮,而在四十年代初期有晦鸣中学留泉学生陈牧西和张哲芳为主组织西友队,林楚熙和杨吉同为主组织曙鸣队,两支足球队互约每星期天在体育场进行友谊赛,泉州抗日时期,足球活动得于持续,堪记一笔。 晦鸣中学在内迁英都后,参加南安全县体育运动大会,获得足球冠军,曾培养出傅孙珏蔡祖种等优秀足球运动员。 足球运动从培元中学倡始以来,得以持续不断,主要是学校能抓住青少年的活动特点,因势利导,从小学输送到中学,从中学输送到各体育会足球队中去。这是培养足球人材不可忽视的学校力量。 (未完下辑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