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光复厦门漳泉永纪略※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振邦自科举停止,在丰州官立学校肄业一年。丁未夏出南洋,在新嘉坡与汪精卫、田恨海①二先生联盟革命。至己酉到爪亚泗水埠,适恨海先生来游斯土,即与蒋开远、杨邦超、邓寿南、蒋以芳、杨俊明组织书报社、设演说会,立为机关。同事者魏兰、屠景曾、沈琨、陈方度,均极力帮助。 及辛亥三月十六月,同杨杰、陈又让抵粤省起义不就,因思厦门为通商口岸,闽省海口之要辖也,故四月初七日回厦门。与友陈天锡、黄志明、林振寿、黄金安、蒋度甫、林孝恂及商业学校教员曾淑贤;鸿麓学堂教员杨士达;同文书院陈清池、邓世熙;寻源学校雷一鸣;养源学校施咏其;官立中学堂吕锡瑕、刘瀛州;宝善学校陈筱腾在厦万美信局王良添行内创设秘密机关,联盟同志。由鍾廷辉、陈仰高二君介绍,联合厦门水口、禾里山、磐石各炮台以及各营盘防勇。又分设机关于泉州紫山社耻亡窝,蒋度甫、曾文英任之,鼓吹联盟,执行义务。惟时清王朝之盘诘严而关防谨,振邦不畏锋锐,惨淡经营。 迨至武汉光复,各省响应。度甫谓革命风潮际兹发现,而财政一道最重华侨之力,南洋泅水一埠自华侨救亡捐起,在留同胞已见热诚,度甫立志再往募捐,以期有成。爰于八月廿日度甫偕林孝恂航海而南。八月廿八日,振邦同黄志明、吴锡煌急赴汕头,偕王君易黄、许君无畏趋香港,与陈芸生先生、林激贞先生议及厦门响应于汕头等情;越初五日,与陈郁运炸弹入汕头,旋即回厦。既而兴泉永道庆蕃、厦防厅王志廉均私逃去,地方无主,市面不安一日罢市数次;商会虽设保安会,而陈、纪两姓多当保安勇,挟嫌械斗,将保安之军械作私斗之战具,势甚汹汹。是时各国战舰五、六艘在港,而厦门籍商、籍民有二千余人,土匪一起,交涉立至。振邦恐惹外交之患,幸当时结盟吴、陈、纪三姓为同盟会友,竭力保护,赖以安谧。 一面嘱黄志明再往香港取炸弹于陈芸生,而陈君以备办惠、潮、汕等处军政,无暇及厦;渠素知邦能制炸弹,嘱可自造以备临时之用。时有爪亚泗水书报社总理蒋君保和暨诸议员,佥举代表王少文、财政蒋以芳携带巨资抵香港,将助内地响应之需,先派杨启进、陈子山到厦帮忙。蒋君与邦有葭莩之谊,素在南洋深信振邦热心民族之务,特来厦与邦面商举义之事。 九月初八日,福州同盟会友祁君暄自省来厦,与邦商及福州将欲响应而艰于财政奈何。在南洋诸华侨谓厦地为通商口岸,且关漳泉桑梓之邦,宜先光复而后图及上下游诸府。祁暄谓福州为闽之领袖。一经光复而上下游诸府从焉。磋商维谷,难以解决。振邦出而商曰:“福州为群才会萃之区,福州光复,其余可以一鼓而下。”于是将泗水汇到之款,九月十五日先拨二千元付祁君暄带回助福州光复之用。九月十九日福州光复。越日,再汇五千元由祁君暄经手转交军政府。 是时,汀漳龙道何成浩、漳州知府陈嘉言、龙溪县令曹本章均逃,土匪乘时蠢动;先派高义、白国华、翁仲成、陈铭、陈庆带民军二百五十名前往保护地方,并光复一府七县。是时泉州安海大路日夜劫抢,而安海都司衙署亦被焚毁。②越日,派赖忠、纪波澜、蒋报企、蒋报烟、蒋瀛初、黄开国先带民军一百二十人,由安海到泉州,安静地方。派赵瑛带告示及国旗入永春、与李英、李文卿、郑翘松及诸同志组织民团,升民国旗,创保安会。 斯时由祁暄介绍《南声报》主笔张君海珊,铁路局黄君韫山、施君明共理事务。由黄君韫山联络警界,在天仙茶园首次开会。振邦因观光复各省一切官制都仍其旧,厦门亦拟照用道台名目。时章拱北系派为厦道,不敢上任,住鼓浪屿。振邦耳闻斯情,即托工部局委员曹幼兰向其明言:厦欲光复所有应行照会各国领事及税务司并炮台营盘换旗发饷等事,概由机关担任,而他可以莅任,使地方得早日治安。向议三次,始敢应许。不料同志中人有意见不合,私自投函于章道,谓如敢到任,定以炸弹对待,故章道二十三日下午远飏香港。再开第二次会议。众谓厦门乃福建南部之区,光复之举由南洋华侨前来组织,议定名称改为南部分府。维时陈、纪大斗,铳子落于美舰,又无行政官驻厦可与交涉,危险实甚。是日,省城同志谢承、陈天敏、吴修、吴恺元、黄浩南到厦,在吴德春行内星夜办事,又在铁路局备办文件,即于二十四日早派黄福元送照会于各国领事及税务司、邮政司。是午民军齐集于天仙茶园,下午三点光复。举张海珊为正司令,谢承副之。军务林廷勋、施明、鍾廷辉、郭则棋等十六人;参谋黄志明、曾淑贤、杨士达、邓世熙、陈清池、邱汝明、雷一呜、叶福全、施咏其、黄金安、林振寿、杨梦初、刘瀛州、杨启进、林耀东、蔡元茂、吕锡瑕、鍾广文等三十六人;进攻队张扬波、林双珠、林龙镇等三百人;先锋队刘乌记、许春草、刘派、唐明汉等三百人;巡防队杨兴、王禁、王邑、吴福等二百人;民军义勇队陈复、陈水木、纪添根、吴良等十四人带八百余名;侦探黄江赞等十人;外交曹幼兰、张汉宗;军医陈德晖等十二人;粮台林德茂;帐房曾聪华;财政蒋以芳、书官白梅伦、陈天锡、郭国暄;华侨炸弹队杨有本、蒋瀛州、蒋德卿、蒋报安、蒋以饮、黄凌青、王克昌、曾文英、叶世春、陈子山等五十六人;派吴清秀到各炮台、营盘换旗。俱各赞成,唯曹春发反对,几将决裂,幸孙君琪出面开导,是以厦门平静光复,各界欢迎。 时厦人咸以邦经营光复,欲拥邦以长南部分府者,而邦积劳已久,廿五早呕血,不能尽心义务;于是举张君海珊为临时南部分府,蒋德卿副之。再派蒋报料、黄纯昌带民军一百二十名到泉州一带安抚。廿六日宋参事③由省抵厦,提议民兵当发奖赏,每名五元;当时从事光复各营盘防勇及民军一闻斯语,纷纷请赏,邦即与蒋以芳、王少文议,将泗水书报社之款拨一万四千七百有奇,在商会交曹春发发饷;又拨饷款由宋参事、蒋德卿在提署东箭道发赏。民兵因警察欲奖十元,致廿八日兵警闹事。时邦病在床褥,闻其风潮,勉强出为安顿;而张君海珊已避,所有军政府事务及省城、邻省一切来往电函文件均由宋参事自己裁夺施行。渠谓厦门起义于福州之后,不得另设分府,就此取消。宋参事向张君珊取印,借言欲行公事,越日带印回省。闽都督特派原鸿逵为厦道,曹春发为司令官。 厦门秩序日渐恢复,振邦始敢回籍治病。十月十九日,因宋参事乏饷,不得到泉州一带,邦再到厦向蒋报企、蒋以芳商出三千元,交宋参事为兵饷之需。十月二十二日回家,亦再咯血两次,今病已稍愈矣。 因思当日专制势张,党禁戒严,厦水提洪水安屡欲搜罗党人,诸同志不避艰险,努力运动,而华侨同志远涉重洋,归来祖国,共助光复,热诚可敬。于今河山还我,汉族重光,诸同志奔走于斯,虽无伟功,亦有微劳。谨将厦门、漳、泉、永光复情节,呈明存案,恳请转咨中央政府,俾不没诸同人之苦心,为中华国民之荣幸。 除已领奖赏及现有差事外,绅商学工各界尚有二百余人俱尽义务,湮没无闻,理合代为呈请分别奖励,给予徽章以资激劝。如蒙允准,应再造具名册呈候核夺,邦不胜恳迫待命之至。谨呈 辛亥阴历十二月十一日寄呈 南京陆军部秘书官田桐先生一本,顺笔登记。 (原文载于1981年9月第九辑第36页~40页) 【编者注】 ※此文系王振邦手稿,写于辛亥年底,原件计十页,墨笔楷书。原文无分段标点,末尾“谨呈”以下空白;“辛亥阴历十二月十一日寄呈南京陆军部秘书官田桐先生一本顺笔登记”等语,书写不如正文工整,显系作者事后补注。 ①田恨海为田桐的号,田为孙中山先生亲信。 ②安海市民于辛亥九月十七日暴动,焚毁都司衙。事件经过参见本辑《辛亥安海的革命活动与群众暴动》。 ③宋渊源,永春人,时任都督孙道仁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