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作家杨寿眉
杨寿眉,字仆人,清末秀才,泉城通淮街人,去世已四十多年。赋性诙谐,喜集泉州谚语作文章,著有“畅所欲言”一书,描写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极尽嬉笑怒骂讽刺滑稽的能事。因其通俗有趣,风行闽南各地。
“畅所欲言”一书,内容分为二大部:前半部为赋,计十七篇,即前嫖赋、后嫖赋、粽婶赋、庆吊赋、蠹化赋、蔗渣赋、和事老、弹铗容、我道穷、托**吟、沐猴冠、云泥关、狗中痴、却病方、鸦鹊噪、长柄匏、大嫖客,系大胆揭露旧社会的黑幕和士大夫阶级的假面具,真是“入木三分”。后半部为俗语对,计百余对,从二字起,至十二字止,语语恰切,对对工整,可谓妙极。
因篇幅关系,仅摘录数对如下:
二字对:“鹿子”对“鸡孙”,“狗怪”对“马形”,“马桶”对“猪槽”。
三字对:“百源川”对“五塔巷”,“都督第”对“指挥衙”。
四字对:“贼食狗睏”对“人面兽心”,“人头狗面”对“熊声虎说”。
五字对:“嘴阔腹肚大”对“银白心肝乌”,“有嘴无食福”对“讨脚乞路行”。
六字对:“六月屎七月臭”对“一分病百分重”,“饲老鼠啃布袋”对“做乌龟睏厅边”。
七字对:“仙人打鼓有时错”对“烟火好看无耐久”。
八字对:“一千赊不值八百现”对“三七说那是四六听”。
他在这书的序言中说:“予躁人也,兴之所至,辄慷慨以鸣其不平,诽诙以肆其无忌,若嗣宗之狂哭。士龙之嬉笑,刘四之咀骂,苏髯之戏谑,皆萃之一身,每有所触,不禁慨乎言之”。
清末,晋江县长罗尔泽,系捐官出身,是科考秀才,首先须县考,寿眉作了对联谑他,以“尔泽”二字冠头,联曰:“尔本是白丁不识文章是何物”、“泽而及赤子惟乃势利总关心”。罗虽知但不敢与较,是榜即邀泉绅评卷。
一次,他路经戒烟局,见局前门额写着“觉今是”三字,他回家来写了对联,乘夜把它贴在门上,联曰:“觉今朝免吞免烧何等快乐”,“是昨日爱装爱吹才最痨瘵”。见者大哗。
他进秀才后,不久科举即废,便写了春联一对,贴在门首:“饶我免惊科岁考”,“输人善赚孔方兄”。
他曾为厦门某报作通讯员,因此也写了对联:“为泉厦作新闻报”,“近宫庙抽好签诗”。因他住家在通淮街关庙附近。
他的一些要好的朋友,如黄鹤、庄丕启、傅维腾、陈尔川等都给他戏谑,但大家知道他,都不与较
九司布袋戏
九司原名林九如,是三十年前泉州布袋戏(掌中班)有名的艺人。当时有句谚语叫:“猪生、九旦、老爹春、乞食豹”就是指四个布袋戏艺人的演技特长;即猪司演生,九司演旦,少春演老爹,臭头豹演乞食,都极维妙维肖。
九司的演旦,最出色最得意的好戏:是他在演祝期生,姑伴嫂眠,月英改匾、杏元和番、卞胭脂等出,都神态如生,恰到妙处。从动作、对白、歌唱,以至服装用具都能适合身份,体现了个性,因此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但他有这样精美的演技,不是容易得来,而是经过一段勤学苦练的:他少时家贫,无力从师成为文盲,他跟南安金钗司学戏,在学习过程,为了不识字,一些戏曲戏文都由苦念强记。在“卞胭脂”一出中,有一篇判词甚长,都是四六句的古文,他特地求老先生教他念到会背诵,再研究词中意义,配练动作。他有了这种苦学精神,加上实地演出经验,结果他的演技,比老师更出色。
后来,他的演技,传授西姑、细池、车司、臭头作四人,都成为掌中班名手。
原来九司不但是个艺人,还是个拳师,他的技法很精,系从太祖拳学来,时人称为“千斤称手”,和名拳师武秀才奥司学习,与狐狸的翻天豹,公婆詹称为同馆四好汉。他到五十余岁就不演戏了,先后设馆在前田巷、承天巷传授拳术,并给人医伤接骨,采药炼膏,自制一种打伤吊膏,名驰远近。
他生平有二种嗜好:一围棋,特制了象牙棋子二副,大的每子有一寸二分,常和名棋师许镇先对垒,曾一盘棋行到三天,真是“棋逢敌手”。二放风筝,他特制大号纸蜈蚣、纸鹞、买了二大捆粗绳,在南较场或城墙上同着学徒玩放。
拳僧妙月
以“铁沙手”著名的拳僧妙月,两手力大无比,能弯钢截铁撞墙陷壁,为泉城古刹崇福寺住持,人称他为“铁罗汉”。
妙月身材中等,肥壮坚实,皮肤黝黑。他的拳术系从太祖拳一派学来,泉州这一派拳术颇多,但以“铁沙手”著称的却只有他一人。他的铁沙手,原经一段苦炼功夫,首先他悬十多个沙袋,每天清早,就向沙袋拳击,经过很久,便改换一桶大豆,天天以十指插豆,又好久,再改插沙,从细沙到粗沙,更进即用手在锅中炒沙,最后便是插铁沙了。在苦练过程,皮破血流,肉烂骨伤,毫不退缩。至是握竹箸,握铁枝,撞墙击壁,截木斩钉,状若颠狂,就这样地成功。他为了保护双手腕力,从不冷沐,仅以草药汤合酒洗之。
他俗家是晋江邵厝村人,姓邵名丕恩,自幼出家,初在厦门朝天宫落发为僧,拜觉明和尚为师,取号妙月,因与附近拳师陈文章学拳。回泉后,在紫帽山鸡冠岭捐建普照寺,并在该处垦荒植田,与瑞相岩仰华和尚继续学拳,大有精进。后崇福寺宗喜法师请他为住持,在寺三十多年,颇有兴建,再和拳师林九如继续学拳,术遂大进。
他在拳成之后,从不轻易显露,仅以采药医伤,为人治病。他的采药,深山穷谷,无远弗屈,故他对青草药味,认识颇多,给他治愈的人不少,对贫苦的病者多赠药施医。
他的拳术医术,传授多人,其中以释元镇、常秀、元润得之颇精。华侨中如蒋以艺、蒋报和,亦得其拳术精奥。
他在崇福寺住持,辟田十余亩,亲率僧众,自耕自食,他勉励徒众说:“佛门应以自力更生,生产自给,不要依靠香资及做佛事为职业。”他常引百丈和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名言来劝戒门徒。故名僧太虚过泉访他,亲题对联赠之云:“双拳铁罗汉”,“十亩老农田”。
(原文载于1961年10月第三辑第103~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