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著名华侨黄奕住事迹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家世贫苦少年南渡 黄奕住小名阿住,在南洋经商与人往来文件则署名黄住。1914年,作者在三宝垄黄奕住的日兴行工作。时有欧人征编《世界商业名人录》,奕住亦被编入,其英文姓名为OEI·TJOE,译作黄住,奕住凡在商业上与银行往来及买卖合同均用此名。1868年生于福建省南安县金淘区楼下乡,家世业农,父则赏,有三子,奕住居长,家贫未能读书,从小帮父勤劳耕作,犹终岁不能自给,故又兼学剃头,以弥补家计。艺虽成而不以此自足,稍长,请于父,谋出洋求发展,遂随乡人南渡,经新加坡,转往荷属爪哇的三宝垄,其时年方弱冠,身外无长物,人地生疏,方音未谙。南洋华侨素有提携乡亲的良好传统,对新来自祖国的亲友,为供食宿,觅职业,介绍当地侨情商况,帮助学习方言,在寄食待业期间,称为“弄帮”。奕住初到时,得乡人帮助。日间于华洋杂处的路旁,为人剃头,夜则寄宿于濒海妈祖庙僧人处。既得立足之地,更留心学习方言,观察民情风俗。自己刻苦耐劳,稍有累积,复得华侨援助,于是放弃剃头业,改操肩挑小贩。初从老华侨魏嘉寿处贷款五盾,加以剃头所积,作为挑贩资金,深入土著村落,贩售杂货,收购土产,因态度好,守信用,人多乐与交易。两个月后,便将贷款还清。不久,复放弃挑贩,租一固定地点排摊作小商,起早摸黑,从不厌倦,人面渐熟,方言悉谙,当地乡民人市,群与其交接买卖。生意日渐发达,需人帮忙,乃与当地华裔女蔡缰结婚,以协助经营。几年之后,资金充裕,遂进而开设商店,经营土产及日常用品,商业机构初具规模。时离家南游已八九年,其父叠函促归,因于1892年回国,奉亲命与童养媳王时在家成婚。但海外基础初立。为前途进取计,婚后数月,复束装出国。 由零售商进为批发 奕住短期回乡即遄返原地,抵达后,经商更加努力,每日凌晨赶到货仓等候,一开门,便抢先选购当市土产,如马铃薯、胡椒、葱、蒜等,将货迅速运回本店,挑选整理,分别质量,赶应当日市面。为关心谋利,时常与其内人蔡缰劳作到午夜方休。苦心经营一段时间后,又自置一部马车,亲自驾驶,到各处搜买土产(主要为蔗糖),间亦进入附近村社,与当地居民作交易。至是货物愈多、营业愈盛,盈利随之增加,但事繁人少,就雇两个亲戚协助,他除指挥与计划外,仍参加劳动。1907年,长子钦书至三宝垄省亲时,亲见其操作甚苦。此时他拥资已有十数万或至数十万,货品能整批购入,由经营零售进而为批发,后接续汇款回家,交由其父营造新屋。 扩大业务广设机构 1910年,因往新加坡筹设分行,乘便回乡,就新屋旁边,加建洋楼一座(后将新屋办斗南学校及师范班),甫成,又匆匆返三宝垄。前后经营苦干近廿年,资金累积已由数十万至百万。事业更加进展,感到人手不足,地点未能适用,遂决计迁移于繁盛市区,在中街购买房屋,改建刷新,设立日兴行,雇用中英文书记,扩大营业。大量收购土产,再分批售出,随货价的变动从中取利。只数年间,获益更多,规模更大,逐步于泗水、棉兰、吧城、巨港、北加浪以至英属新加坡,广设机构或分行。各处营业,概由三宝垄总行统一指挥。在此期间,年年胜算,拥资比前尤厚,地位不断提高,时有人为他估价,资产达三百万以上至五百万盾,此系1914年概况。 已濒破产获得转机 欧战发生初期,瓜哇距离战区尚远,地方安谧,一如往常。那时奕住资财既多、雄心越炽,加以年有获益,就乘势购收大宗现糖及远近期货,短时内,又获得大利。1917年秋,形势突然紧急,英荷大货船均被征召回籍,马来亚及爪哇各处土产,均停滞不能流动,货价下跌,商人惶急不安,公私仓库及栈房,饱满不能容纳。有就火车站旁,搭临时栈房以囤糖者,则被大货仓失火蔓延而遭致燃烧,时人心益慌,市价亦屡跌。是时,他有大宗存糖,而近期糖款逼近眉睫,彷徨支绌,煞费苦心。在这局势危急、情况紧张之下,就有人向他进言,教以潜逃归国,还不失为富翁;或又劝其出坡,放弃爪哇,而退居石叻,仍可别作经营。他对上述建议,皆不采纳。而是积极筹资,力谋应付之策。先将新加坡房地产持向黄仲涵押借,幸得其许可,于是近期糖得以顺利交领。这消息风传后,立时得到垄断资本家的重视。恰巧日本正金银行在三宝垄分设机构,竟自动邀他透支。未几,殖民地银行为争取顾客,分沾利益,亦继正金许以借款。此时严重难关顿化坦途。越春(1918)先有和议酝酿,糖价就上升。不多时和议告成,糖价更有升无跌。至船运通达,价竟一日数升,这一期间,所得可达千万,以至数千万,于是争取时机,全力以赴,利用船运畅通不但大宗收进,且大批输出。 得遇良机成为巨富 大货仓失火后,保险公司既怕货价再跌,又虑糖因水渍溶化,就招标拍卖,奕住亦参加投标。时其子钦书在垄侍父,年轻好动,乘小汽车跟随其父到了糖栈。钦书平常喜登高。一见糖堆,扳登而上,将近顶,竟失足跌落,幸未着地。他再攀援上爬,于无意中,因摸索糖包,发觉中下层堆糖仍保持原状,遂将情密告其父,这数万包糖终被奕住全部购买。当地银行,眼见其资本雄厚。进货极其大宗,为自身业务利益计,又主动邀他借贷数百万。他乃复尽量采收,大批输出。新加坡及香港糖价,竟因此而受影响,于是他遂居于左右糖价的地位,又得许多利润。后来火烧水渍糖配至香港,价涨数倍,且因整理翻装秤重加足,包装改新,不特价较好,且易于脱售,贱买贵卖发了意外之财。 既成巨富受到青睐 日兴行在三宝垄中街创设开始,资金近百万盾,若在别人就不免进行投机,但奕住却稳扎稳打,高瞻远瞩,得寸进寸。在纽约、伦敦设置特约通讯,每日市情有专电,世界糖的产销,有定期刊物指导,由英文书记翻译。古巴为世界大产糖国,尤注意其产销动态,亦有特约专电报告,以是胸有成竹,运筹自如,年操胜算。业务扩展,与黄建源、郭锦茂、张盛隆,合称四大糖商(黄建源有自办榨糖厂)。 奕住既在商业经营中得手,负有盛名,但其经营方针,仍求稳妥,对远期交易,数量并不求多,故在挫折时,有弥补余地。及东山再起,更受当地政府及西欧资本家的青睐。日兴行在整批收进又大宗输出时,每次配运动辄万包至数万包,成为荷兰渣华轮船公司的大客户,除在船上给予种种便利外,对东家及行员搭船,均可免费优待。当地海关,对日兴行糖运,得免予检查放行。在那时,华侨加入当地国籍的很多(入籍可减轻税额,有破费四、五十万盾,才得入籍的)。居留地政府曾多次邀黄奕住入籍,并可不费分文;日本领事也邀其挂籍日商,谓可减纳税款,他热爱祖国,不见利忘义,均予婉辞谢绝。 决计归国营实业 奕住以一贫苦农民,谋生海外,刻苦经营,终致巨富。但他感到华侨在南洋致富的,为数不少,虽一时轰轰烈烈,而曾几何时,千百万家财又尽归乌有。创业难,守成也不易,不如在有生之年,挟资归国,帮助祖国建设,有利家乡民生,不负半生辛苦。遂于1920年,抽调资金约合美金二千数百万元。汇入祖国,并逐步将棉兰、巨港、北加浪等处机构,先后予以结束。尚存一千余万盾,留供垄川、泗水、吧城等处,继续经营。几年之后,因居留地政府要其缴纳税款达一千五百余万盾,现金不敷,乃调新加坡廿余万叻币凑足应付。海外事业,到此遂全盘结束,不动产房屋等,则分别划归其在爪哇的妻子蔡缰和女婿许春隆接管。 在海内外创办银行 1920年奕住离开爪哇,经过新加坡时,就投资华侨银行叻币四十万元,参加入股(与黄仲涵同额)。同年游菲律宾,即与当地侨领李清泉、薛敏老等组织中兴银行,投资菲币一百万元,占该行资金总额五份之一。1921年在国内创设中南银行,第一期收足资金五百万元,他认股三百五十万。筹备初,在上海与胡必江(交通银行董事长)、史量才(上海申报总理)、韩君玉等计划讨论,恒竞日不倦,以当时政府特许发行钞票,不能不倍加慎重。开幕后,胡必江任总经理,奕住被选为董事长,史量才、韩君玉均为常务董事,总行设上海汉口路。天津设分行,以王孟钟为经理;厦门分行以卢明之为经理。旋于1924年增资至七百五十万元,他占五百余万元,仍占总资本额七成以上。后来,在香港、南京、杭州均设分行,北京设办事处。抗日战争时,将南京分行迁移于重庆。迨日本投降,仍将重庆分行移回南京。 中南银行因发行钞票,就由银行界再组合大陆、金城、盐业及中南参加,成立四行准备库,专责保管与储备。发行总处设上海汉口路、四川路交义点,厦门鼓浪屿设分处。后上海总处兼办定期储蓄及房地产押借,会计独立,成绩亦显著。 长子钦书与其弟浴沂,少时即先后随侍海外,通中英文,精湛货殖,奕住归国后,事业由其管理。未几,浴沂又归国,就中南银行协理,挈眷居沪。海外各业,由钦书办理结束,后即来厦总管一切事务。奕住息肩居鼓浪屿,有时到港、沪巡视各地业务。抗战初期,胡必江于香港将赴重庆时,坐机被敌追击,遇难没于水,中南总经理由浴沂接任,一切仍其旧。 承接厦门电话公司 厦门电话公司原名厦门德律风公司,系林菽庄家所办。林、黄为姻亲,以奕住热心实业。于1921年将所有权割让与黄(闻承盘甘万元)。承接时先就电话线予以改良,并扩充资本至卅万元。1923年,又以二万三千五百元,收买日本人在鼓浪屿设立的川北电话公司。在未收买前,厦门人士以厦鼓仅弹丸之地,竟有两个电话公司,又因国际关系,未能合作,彼此不能通话,殊感许多不便,屡请奕住设法收买。他亦认为便利群众通话,可以收买合并,遂托鼓浪屿工部局居中斡旋,经过许多周折,最后乃以上述款项购成,并即敷设厦鼓间海线,由开洛公司承包全部工程。同时向上海聘请钱咸昌为总工程师,对原有的电杆线路,全部改换,重新架设,一切电话机件,无论为挂机或座机以及听筒,均向上海新购改装。总机接线改用女性,先经训练实习,然后工作,待遇优厚,接线灵敏,用户深感满意,因是而要求新装者在短期内竟达千户以上。1924年厦鼓通话,又增用户百余,同时已增资至一百万元。1925年设立漳州通敏电话公司,并分线至石码、海澄、浮宫、南靖等处,资金十万元。通敏公司成立后,漳厦两地日夜可随时通话。嗣又计划筹办永春、泉州接联厦门线路,钱咸昌曾数度到泉测勘,并于涂山街购地皮一段,绘好图样,方拟施工建筑,无奈匪患频仍,军阀割据,又值抗日战争,遂告停止。 办厦门自来水公司 厦门四面环海,虽有水井,多带咸质,除鼓浪屿有少数水井可供饮用外,其他连洗涤都不合适。居民饮水都靠卖水的每天按时送到。所谓“船仔水”,系用许多运水船驶往九龙江淡水区取水,然后分别运到厦门各码头,就有水贩肩挑空桶,向水船买水,然后再送到各用户出售。江水未经过滤,不免混浊,在装桶运送过程中,更有手足不乾净,尘土飞扬等问题,有碍卫生。奕住往来厦鼓时,每于渡头见此情况,认为饮水关系大众生活,必须有以改善。1920年(民国九年)遂发起筹办厦门自来水公司。1921年二月邀请水利工程师勘察水源,经数月探测,才在上里山区觅到适合地点,从事测量、制图,在设计用水量时,力求能满足厦鼓居民全年用度,以免发生水荒。1924年春,开始募股,奕住先认四十万元,所有蓄水池、沙滤池、水管、水塔及公司建筑,全部工程于1925年在上海招商投标,结果由西门子公司以九十二万元承包建造。1926年七月工程初具雏型,即开始试行送水。十月开公司成立会,规定资本金为二百万元,并通过公司章程,奕住当选为董事,复由董事会选其为办事董事。1917年工程全部完竣,经测验水质优良,居世界第二位。厦门食用水,至是开一新纪元。1919年又于鼓浪屿分设水池。工程师有林全成及俄人华拉素。 关心教育兴办学校 奕住童年家贫失学,去国后辛勤经营,终致巨富。在亲自操持业务中注意学习,初由检阅来往函电,领会文义,后来渐能草拟简单信稿,或在书记拟稿中,添写若干字句,但仍以小时失学,引为憾事。所以在归国之后,就注重兴办教育事业。1920年即在故乡楼下设立斗南小学,聘黄紫霞为校长,旋又兼办师范班。为求培养好师资,对于师范班教员不惜以重金聘请江浙有名教师充任。师范学生多半来自农村贫苦子弟、学校给以膳宿及书籍簿册。小学生概不收费,学用品也由学校发给,远道来的还供应午膳,以后又设幼稚班。后因乡村匪患,除小学继续在乡办理外,师范班移设泉州小开元寺,并拟修缮校舍,扩大规模,添办男女中学。施工仅三个月,就被王永泉部队占作兵营,遂中止扩展,师范班也于学业结束后,不再招生。1927年,为纪念其母,在鼓浪屿创办慈勤女子中学,聘林荣为校长,旋兼办女子师范并附设小学。至抗日战争,厦门沦陷,日伪施行奴化教育,乃将该校停办。至故乡的斗南小学,前后卅余年,均由他独资供给,虽匪患频仍,不少波折,仍不忍其停顿。直至解放后,复划出中南银行股票若干,充作基金,交由南安县人民政府接收,现仍存在。至捐助国内各大学,如岭南、南开、暨南、复旦、厦大等,俱各数以万计。还有新加坡爱同学校,华侨中学、厦门大同中学、英华中学等也多所捐献。 修缮古迹协助建设 泉州开元寺东西塔为我国著名古迹,名闻中外,惟年久失修,民初寺僧及地方人士倡修奕住慨然独修东塔,捐资一万七千有奇。还为祖国交通经济建设,协助开辟枫角公路;筑东石码头,买轮船川走厦门东石线。原拟创办龙岩经漳州至厦门铁路,设厦门火车站,已勘测完成,因军阀割据,抗日战起而作罢。此外投资上海普益纱布厂、益中磁电厂。在南安洪濑街购大片地皮,拟建店屋招租,作斗南小学及医院经常费,亦因匪祸而不果行。至于泉州顺济桥之修筑,以及对慈善机关之捐助,亦皆有求必应。 笔者在三宝垄日兴行服务多年,归国后也常追随黄奕住老东家左右,对他的生平事迹,亲所闻见,深佩他远见卓识。尤其他富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华侨中足为楷模。抗日军兴,他忧国忧民,身体渐衰,避往上海养疴,病中犹关心抗战情况,惜未及目睹胜利。于1945年初,在上海寓所溘逝。哲人其萎,不胜怀念。因略述其生平,以告后人。遗漏差错之处,希望老东家的亲朋故旧予以补充指正! (黄则盘为黄奕住老伙计,文革后去世,本文写于1964年。1981年曾栋据原稿整理) (原文载于1982年3月第十辑第46~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