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泉州几所著名的中学都有自己的校训,有的还有校歌。开学之初,各校都要讲校训、唱校歌,之后凡是集会,都要唱校歌,以此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现谨录几所学校的校训、校歌,并作评注,以飨读者。
其一 省立晋江中学(今泉州五中)
校训:苦干
校歌:国难重重,勉哉晋中,努力造成苦干风。敌寇汹汹,国力待充,责任别放松。更生只有靠自力,救亡学术要勤攻。干上学,学上干,埋头苦干彻始终。不怕劳,不怕苦;要勇敢,要公忠。永远为我民族急先锋!
评注:歌词以日寇对我进行疯狂侵略、国家民族处在危急存亡之秋为背景,训勉学生以“苦干”的精神,以“救亡”为己任,艰苦奋斗,勤奋学习,立志振兴中华,严肃庄重,极大地鼓舞学生,迄今那些抗日时期毕业的校友,仍然念念不忘,每逢联谊会,都要放声高唱。
其二 晋江县立中学(今泉州一中)
校训:敦品力学
校歌:泉山下,晋水边,巍巍独步,傲看四野。一峰书、清且雅,进德修业此广厦。花间里、榕树中,兀兀不倦,三育齐攻;尊师道,重学风,声名籍籍古刺桐。
“梅石开,状元来。”济济多士,懿欤盛哉?松竹梅,趁春栽,天时地利育人才。花间里,榕树中,兀兀不倦,三育齐攻,尊师道,重学风,声名藉藉古刺桐。
评注:“一峰书”即一峰书院。院有石匾额,额中的“院”字后来失落,仅存“一峰书”三字,后人习惯称此地为“一峰书”。史载明代成化间,罗伦字一峰曾在此聚徒讲学,嘉靖间建为“一峰书院”。崇祯间,因地近清源,更名清源书院,清代乾隆间,因书院旁有梅花石,又改为梅石书院。
“梅石开、状元来”系载于《泉州府志》、《晋江县志》的美好传说。据载罗一峰状元来时,梅石适度开花,香闻数里;万历间,再度开花,庄际昌(羹若)殿试第一又应之。
其三 省立永春中学(今永春一中)
校训:精毅诚朴
校歌(一则):永中,永中,桃溪南抱,鹏山东从;堂侔阕里,基本梅峰。精毅诚朴,校训是庸。永中、永中,齐日月而并耀,共河海以无穷。
评注:梅峰书院为清代永春州著名的书院,永春中学就是在这所书院的基础上建办起来的。歌词赞美学校依山临水,宏敞的校园如同孔府,坚实的基础来自梅峰,是求学的好去处。接着点出校训,指出学校兴旺发达。如日月之光辉,似河海之长存,永办不衰。
其四 私立泉中中学(今泉州六中)
校训:毅
校歌:我少年,我少年,精神抖擞,快著先鞭。名山郁郁兮,晋水涓涓。清、紫、葵、罗钟间气;蒙、存、浅、达有遗篇。海滨邹鲁遍管弦,积累而上窥深渊。进前,我少年,我少年!有毅力,可以任重道远;有毅力,可以打破威权。进前!进前!
评注:“清、紫、葵、罗”即泉城周围的清源、紫帽、葵山和罗山的四大名山。“蒙、存、浅、达”即明代泉州蔡清的《四书蒙引》、林希元的《四书存训》、陈琛(紫峰)的《四书浅说》、王振熙的《四书达解》四大理学名著。
歌词以泉城的大环境、颂赞其发达的历史文化,地灵人杰,誉为海滨邹鲁。训勉学生以坚韧刚劲的毅力,肩负重任,打破权威,勇往直前。
其五 私立培元中学(今培元中学)
校训:真理、自由、服务
校歌:培元,我辈犹子、享自由诚实,志操高洁,愿使汝戴桂冠。勇敢礼逊、自重血战为正直,实学自由我,爱校如家。
评注:校歌原有三则、本文仅录第一则。培元中学于1904年由英国基督教长老公会创办。英人安礼逊任校长,1916年安离任,先后由许锡安、王庆元继任。1950年更名“泉州二中”,1979年恢复“培元”校名。为福建省重点侨校、全国名校之一。
学校当时为教会创办,因此,校训、校歌难免带有教义色彩,崇尚真理,推崇自由博爱,提倡服务社会,倡导礼貌谦逊、正直实学、教育学生热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