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奕尚老师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陈奕尚,是泉州南门外江南前店村人,民国五年6月15日生。他从小勤奋攻读,从振兴小学、晦鸣中学、黎明高中,到厦门大学,总是品学兼优,名列前茅。他在黎明高中时,受到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在梁披云等老师的启导下,立下为教育事业服务的宏愿,高中毕业后,报考厦大教育系,奠定了专业的基础。 1944年厦大教育系毕业后,回泉州晦鸣中学任教。第二年春应聘到晋江县立初级中学(今泉州一中)任教。校长蔡樵生,与奕尚是厦大教育系同学,聘请奕尚来校,当简易师范科主任。简师科招生50名,学期一年,培养小学教师,毕业时为41人。他亲自教授教育理论、教学法、儿童心理学等课。当时我是简师班学生,身受老师的教诲,真是终身难忘。可惜,简师班只办一年就停办了。 1946年春,奕尚到永春中学任教务处主任;秋季到晋江县衙口南侨中学任校长。南侨中学开办时只办初中部,以后发展为完全中学。 奕尚在厦门大学时,结识了沈瑶珍老师。瑶珍是浙江省绍兴县人,1918年4月1日生。1936年在九江女师毕业后,考入南京大学。沈老师是当时出名的高才生,朴实善良,才思敏捷。她与奕尚结婚后,是奕尚最得力的助手,很多事情离不开瑶珍的辅助。大学毕业后,瑶珍毅然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陪同奕尚到衙口南侨中学任教。1946年9月1日,南侨中学正式开办,他们俩倾注着全部心血,开始艰苦创业的生涯。由瑶珍师作词,奕尚师作曲,创作出《南侨中学校歌》。他们俩以校为家,夫唱妇随,在南侨中学执教达十年之久,过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根据华侨办学的意图,奕尚决定办学的方针:①学科设计以适应华侨出国谋生的需要为主;②德育方面提出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思想,破除迷信,加强团结;③提倡社会教育,设有成人班、妇女班、儿童班。注意出版民众壁报。第一年中学生发展到300余人,并举行文娱体育活动,开展清洁运动。海外华侨也贡献许多力量;充实学校设备和经费;经常举行劳师献礼;关心校舍建筑;密切配合办好侨校的其他重要事项。促使学校在1945~1960年的16年中茁壮成长。 1947年南侨中学举行建校一周年庆典,还注意发展社会教育,举办有15间展览室的“科普展览”,宣传科学知识,附近各村群众来校参观者络绎不绝。面对当时能够入校就读的学生,毕竟是少数青年;更多的青年则没有就学的机会。为此,学校还办起了“南侨民众夜校”,设有儿童班、妇女班和成人班,除由在校教师任教外,还由部分高中的优秀生当“小先生”。每天晚上,民众夜校总是书声琅琅,灯火辉煌。 以后还创办职工补习学校,招收本乡镇文化水平低的在职青年来校补习,分设高、中、低班上课。正是由于民众夜校和职工补习学校的兴办,使南侨中学与周围群众的关系,越来越和洽,对当地的移风易俗,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奕尚善于团结国内外的知名人士,除组建南侨中学校董会,加强领导办好南侨中学外,还为乡梓办了许多公益事业。因此,奕尚在衙口的声望日高,深受广大群众的敬重。每当有人发生争执斗殴时,只要有人喊声“陈校长来了”,争斗就停止了;乡村间有时发生了械斗,只要奕尚老师出面调解,械斗也就平息了,乡村间从此得以安宁。 奕尚尤其注意老师的选聘,旨在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智能的青年学生,南侨中学迅速发展。学生来自衙口、深沪、围头、金井、五堡、石狮、青阳,以及惠安的洛阳等地。 在南侨中学任校长期间,对中共领导的解放战争,给予拥护和支持,在衙口一带展开地下斗争。民国36年秋,他向遵道小学推荐中共党员黄祯都、叶健、陈云汉、黄云、潘春德五人任教,使他们免受敌人的跟踪。 1949年5月,他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与中共闽中游击队副司令员林汝楠、紫帽山区和石狮中共地下组织等,保持密切联系。曾配合他们筹借粮食三万多斤,支持南下大军的军需。加上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按政策规定,他在1985年6月,由退休改办为离休,享受县处级待遇。 1955年秋,奕尚被调到泉州晦鸣中学当教师,后又调到凌霄中学任校长。1958年奕尚老师在凌霄中学被错划成“右派”,被撤去校长职务,留校当普通教师。1959年他以“改造表现好”,摘去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但仍然当一般教师。直到1976年6月退休,在凌霄中学任教达20年之久。 在校当普通教师时,他把个人的毁誉荣辱置之度外,仍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他备课认真,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又注意课外辅导工作。除教好数学课之外,还经常为其他学科临时代课。他的学生都学有所长;许多毕业生被重点大学所录取。尽管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仍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楷模,深受学校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们的敬重和爱戴。他不仅抓好教学,还注意家、校联系工作。他认为家庭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三大类之一,应该加以重视。他经常进行家庭访问,与家长交心。这是共同教育好子女的措施,深受家长们的重视。 1976年退休后,奕尚对地方教育事业仍然十分关注。他以中学退休教师、中国农工民主党泉州市委员会委员、政协晋江县委会常务委员会身份,发挥了献策献力的作用。 奕尚秉性坚强。1979年2月他因患胃癌,做了胃切除手术。两个月后在国家“拨乱反正”时,他由衷地发出了“我新生了”的呼喊。经过近一年的疗养,健康状况虽然有了好转,体质却较为虚弱;但是他仍积极为地方文教事业而奔忙着。 他担任农工民主党泉州市委员会常委兼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参与发起创办黎明学园(即黎明大学);他还到香港和菲律宾为发展南侨中学发起募捐。由于社会活动过于频繁,他又病倒了。但是他对此并不在乎,曾坚强地向亲友们说:“没关系!上次手术时,我就已经买了骨灰盒了。”不久,他再度恢复后,就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 1984年10月,奕尚与泉州十多位离退休教师,共同发起筹组“泉州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退教协”)。在原泉州市(今鲤城区)党政领导支持下,退教协于1985年3月3日正式成立,奕尚被推举为首任会长,并连任三届会长。 退教协的成立,在全省以至全国都是首创。这也是奕尚发展社会教育这一教育理想的实践。退教协刚成立时,只有鲤城区离退休教育工作者500多人。至1995年3月,泉州市的鲤、晋、南、惠、安、永、德和石狮八个县市,也相继组成退教协,共有会员1万2千多人。其中鲤城区共有2千多人,分片组成56个联络组和4个分会。 退教协成立后,遵循全国老龄问题委员会提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五有”方针,在全体理、监事共同努力下,先后成立了老园丁合唱团、关心下一代协会、老园丁艺术团、体育协会、红十字会和老园丁大学等组织。让会员们各取所需地参加活动,使广大会员能在“老有所学”的基础上,达到“老有所乐”。同时还注意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为发展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发挥余热,做到“老有所为”。 1986年4月,全国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在泉州召开“全国经验交流现场会议”。全国26个省市100多位代表参加交流。会后国家教委转发了全国教育工会通报文件:号召全国各地要学习“泉州会议精神”,重视离退休教育工作者的组织,积极开展活动。 奕尚胸怀坦荡,严于律己,待人以诚。他团结全体理监事,为退教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87年他应邀出席全国教育工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同年被评为全国红十字会先进工作者。1989年6月,他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又被敬老好儿女金榜奖评委会评为“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赴京受奖时曾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和颁赠奖杯。1991年他又被省关心下一代协会评为“福建省先进工作者”。 1990年3月,奕尚参加华东地区退教工作汇报会,他向大会汇报泉州五年来的各项工作,受到与会的各界代表们的高度赞誉。大会并决定1991年下半年,要再次来泉州召开“全国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工作研讨会”。 为了迎接全国第三次退教协工作讨论会来泉州举行,奕尚倡议筹建“泉州退休教师之家”。为了建“家”,奕尚老师带着虚弱的身体,再次到香港和菲律宾筹募经费。当时有些他的学生要为老师捐建住宅,他表示感谢并劝他们不要资助他个人建家而要资助泉州退休教师之家。 经过一年又七个月时间,“退休教师之家”于1991-11-20日落成,迎来了第三次全国退协工作研讨会的召开;并为这座被称为“全国一面旗帜”的“家”举行落成典礼。 富有事业心的奕尚老师,全身心地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而奔忙。他与夫人沈瑶珍,终身为教育工作服务。他们的儿女们以及媳妇、女婿中,绝大部分是当教师的。1985年奕尚七十岁诞辰时,在家庭祝寿大会上的对联“祝七旬华诞,庆四十教龄”。当时他全家二代15人中,就有12人从事教育工作,其中有几位是优秀教师。 祝寿的那一天,全家人漫谈教育改革事宜,作为祝寿的中心内容。 1989年1月31日,沈瑶珍病逝,终年72岁。数百位同事、各界人士、学生和亲朋好友,参加了追悼大会,深表哀悼。 1992年教师节,省教委、省教育工会和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特为奕尚颁赠“优秀教育世家”金匾,加以表彰。 由于奕尚在教育界深有影响,相继被聘请兼任泉州市凌霄中学名誉校长;南侨中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泉州一中(原晋江县立中学)和泉州五中校友会顾问;泉州七中(原晦鸣中学)校友会名誉理事长;黎明大学董事会常务董事等职。 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奕尚历任中国农工民主党泉州市委员会委员、常委兼教育和“三胞”工作委员会主任;政协晋江县委员会常委;晋江县科普协会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福建省对外联络工作委员会主任;鲤城区老干部委员会副主任兼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1983年他被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大会,受到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4年11月,他出席福建省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为“四化”服务的经验交流和表彰大会。1985年4月,他出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和表彰大会,受到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的表彰。 意志坚强,豁达乐观的奕尚,与癌病顽强斗争了十七年。他淡薄名利、耿介忠贞的高风亮节,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辈向前发展。 不幸的事是1995年4月29日(农历三月三十日)18时15分,陈奕尚老师却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终年80岁。这可说是泉州教育事业一大损失。我们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悼念着教育我们成长的陈奕尚老师!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地为地方的教育文化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慰奕尚老师的在天之灵。 1995年5月12日,退教协在泉州“退休教师之家”礼堂,为奕尚老师举行“追思会”。参加悼念仪式的有:退教协会全体理事和监事、小组长和部分会员,还有各有关学校的代表,共200多人。肃穆的会场悬挂着各方面人士题写的悼幛和悼联,深切表示对陈奕尚老师的悼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