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鲁(1845——1912)清末状元,晋江人,字肃堂,号且园。晚号老迟,又号白华庵。清光绪十六年(1890),以殿试一甲一名,夺魁状元,授翰林修撰,后历任陕西典试,安微云南督学、吉林提学使、诰受资政大夫(正二品官)。曾于清光绪丙午(1906)六月偕各省提学使到日本考察学务,毕生致力于振兴国家教育事业、主要著作有《正气研斋汇稿》、《百哀诗》、《清朝野史大观》等。吴鲁官21年,正是清朝走向全面崩溃时期。其作品除了表现作者忧国忧民外,还痛斥官场的腐败堕落。此外,吴鲁的书法、绘画、鉴古均有较深造诣,对清朝的国防军事也有独到的钻研。
吴鲁故居座落于晋江市池店镇钱头村,共有两处。一处是一座五开间的红砖大厝,占地约有500平方米,房屋正面有一处石埕,约有150平方米。据钱头村吴姓宗亲介绍,这座大厝是吴鲁的出生地,吴鲁中状元之前,一直在这里起居生活读书。吴鲁46岁时高中状元,是泉州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吴鲁高中状元后,按时俗于此故居前石埕右前角竖起花岗岩旗杆石。在这座故居大厝厅堂墙壁上挂一方红色木匾,上书“状元第”三个镏金大字,两旁一对木柱上,一副楹联书“瑞腾天马峰前至,人蹑金鳌顶上来”。大门内,下厅堂的房柱上有对联“富贵无常处世勿忘贫,圣贤可学立身谨记读书”。再进去是一方形天井,天井之后便是大厅了,厅上两副对联一副“积德最当先不愧大名垂宇宙,造福亦难缓何须果报问儿孙”;另一副“不由慈孝谦恭安得随时造福,只此文章庆典云便到处皆春”。
吴鲁后来在故居旁再建一排新居,共三座,全部是五开间的红砖,造型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坐西朝东。每座主厝均有南北两排护厝,在房屋正前面,还有大石埕,整体建筑物占地约5000平方米。当中那座大厝,大门顶上挂着斗大两个金字“状元”,下书“光绪庚寅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西边大厝左排护厝门额上有一方石匾,上书“东壁图书”,乃吴状元世子前清进士吴钟善读书处。该处故居曾作为农会会址、合作社、生产大队办公处,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红卫兵总部。1980年以后,由吴鲁侄孙吴紫太牵头,吴鲁海外族裔集资对该故居进行修缮。2001年1月晋江市人民政府将此两处吴鲁故居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