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历史文化名城泉州自宋以来,方志纂修代代相续。唐以降,因泉州沿海一带地狭民稠,田不足耕,泉州人民开始买棹扬帆,出洋谋生。而今,有600多万祖籍泉州的海外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有海水流到的地方就有泉州人的足迹。海外华侨身处异域,关爱家山。华侨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对祖籍国、家乡“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作出不懈努力厥功至伟的辉煌史”。泉州华侨对家乡公益事业的捐赠支持可追溯到明代后期,19世纪后期逐渐增多,进入20世纪更是绵延不断、功勋卓著。编修地方志作为一项服务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性宏伟文化工程,也受到海外泉州华侨、华人的热心关注和鼎力支持,并为之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
泉州海外华侨支持纂修地方志始于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14年(1925年)2月,旅居新加坡的泉州永春县籍侨胞李俊承从海外回国,和地方人士郑翘松(永春县桃城镇人)等倡修《永春县志》,成立县志局,由李俊承独自承担编修费用,郑翘松任主编,郑翘松、王石峰等负责编纂。
李俊承,永春县五里街仰贤村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其父李继如早年南渡马来亚,在芙蓉坡经商,光绪三十年(1904年)李俊承随父亲到马来亚,父亲去世后,他迁居新加坡山仔顶,创立太兴有限公司,太安实业有限公司,并收购泰丰饼干厂,还在马来亚垦殖数千英苗橡胶园,事业大有成就,成为新加坡商界翘楚,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
另据永春县桃城镇桃溪村《桃源前溪周氏族谱》记载,民国15年(1926年)从南洋回国的永春华侨联合会正会长周永梭曾“佐举人郑翘松纂修县志”。
在李俊承的倡议和资助下,《永春县志》历时两年纂修成功,共28卷,成为永春唯一一部民间纂修的地方志书,同时也是民国时期永春县唯一一次修志。
(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泉州市开始了新一届地方志的编纂工作,经过15年的艰辛努力,在二十世纪末——2000年,全市两级修志任务圆满完成,《泉州市志》和所属8部县(区、市)志全部出版发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居福建省前列。新一届地方志的编纂,尤其得到了众多海外泉州籍华侨、华人的热心关怀和支持。
1986年,泉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形成市管县二级管理体制,市、县二级修志工作部署开始全面开展,修志伊始就得到海外华侨吴耀堂先生的关注。吴耀堂,号夙川散人,泉州人,侨居日本,任职神户华东联合有限公司,晚年退休后居香港,交游皆海内外名俊,热心文化事业,先后受聘香港东南亚研究所董事长及《诗坛》主编、南安武荣诗社顾问、泉州刺桐吟社顾问等。
在与诸亲友的通信中,吴先生给予家乡修志事业极大关注,对于修志内容、方式、指导思想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并提供一些资料。对于人物立传,吴先生提出:“泉州改为大市,修志委员会自应随之改制,将来对同安之陈嘉庚、南安之李光前捐资兴学事,以及南安潘国渠、永春梁披云在旧诗、书法上之成就,自应为之立传。又如陈清机之辟泉安公路,黄紫霞之作抗战画报,潘仲柔之编泉州日报,李叔同之在泉州圆寂,林翀鹤之书法得董华亭之苍秀,秦望山、许卓然之为民主革命奔走……都该为之立传。”这些意见,大都已被泉州市两级修志机构采纳,我们可以从已出版的《泉州市志》及其它县(区、市)志中看到。对于为李光前立传,吴先生认为“可请潘国渠先生撰文。彼不但与其岳父陈嘉庚有深厚友谊,即与其子李成义等亦有交情。”由此可见吴先生对家乡修志事业期望之殷、思虑之深。
对于编纂者所应秉持的指导思想,吴耀堂先生特别指出:“诚如章实斋所云:一为史家心术之正邪,一为史家心术的修养程度。史家必须心术端正,心术端正之后方能忠实地写史……连声名狼借的钱牧斋都说:其或敢私阿所好,文致出入,曲笔以欺天下后世,不有人祸,必有天刑。”
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前,海外华侨纷纷踏上久违的回国返乡之路,或省亲,或观光,或寻根,或谒祖,或投资实业,或兴办公益,这为海外游子加强与祖国家乡的联系提供了机会,也为他们关注和支持泉州的修志事业创造了契机,许多地方的修志部门积极与返乡侨胞联系,沟通信息,增进乡谊,聘请他们担任顾问,主动争取他们对家乡地方志编纂事业的支持协助。
永春县志编纂委员会聘请包括海内外知名永春籍人士20人为顾问,其中海外华侨、华人9人,他们是:印尼归侨、旅澳归侨总会会长、澳门文化界翘楚梁披云、菲律宾华侨、郑氏旅外宗亲会原理事长郑耀堦、旅居菲律宾侨亲周卿云、陈传拔、菲律宾马尼拉永春同乡会副理事长陈文伊、旅居马来西亚马六甲侨亲郑文尧、印尼侨亲陈秀明、原《马来西亚通报》社社长周瑞标、旅居新加坡侨亲郑东维等。
1985年,惠安县地方志编委会聘请的新编《惠安县志》编纂顾问有9位海外华侨,他们是马来西亚惠安公会副主席陈荣春、缅甸华侨、香港闽侨会馆董事长曾纪华(后加入英国籍)、香港厂主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庄重文(加入新加坡籍)、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名誉会长黄保欣(加入英国籍)、菲律宾菲华联谊会副理事长庄鼎水、菲律宾惠安公会永远荣誉会长杨子华、新加坡惠安公会常务主席刘魁发、新加坡惠安公会执委主席骆水兴、缅甸华商商会总干事林成隆。
担任新编《安溪县志》顾问的海外安溪知名人士有:出生于印尼、现旅居新加坡的安溪会馆主席唐裕、印尼玛琅中华总会原负责人黄丹季、印尼归侨、现旅居香港的曾星如、马来西亚安溪总会副会长林木荣、印尼泗水安溪互助基金会主席施金诚、新加坡著名书法家王瑞璧、新加坡安溪会馆名誉主席白志勇、新加坡福建会馆副理事长吴水阁等。
晋江县(现改为市)政府在修志过程中亦聘请了20位三胞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顾问,其中海外华侨、华人17人(其余3人为香港同胞),来自菲律宾的有:庄炳华、许书业、许龙宣、许维新、杨振殊、吴永年、吴永源、吴身谋、吴国藩、施灿悦、蔡文春、蔡友铁、蔡琼霞、蔡笃彬、颜期前,来自新加坡的有蔡承宗、蔡锦淞。
印尼归侨、著名书法家梁披云先生还应家乡人民的嘱托,欣然为题《永春县志》书名,并慨然应允作序,使新编《永春县志》大为增色。梁老在《序》中赞许新编《永春县志》“斯志一出,行见不胫而走,手之者有指南之妙,并得稽古之资,便莫大焉”、“窃谓史地综合,时空互贯,实方志体用之极则,……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能事斯尽。”序言还对修志工作者“集思之广,致力之勤,搜辑之谨,罗列之详”给予褒扬。梁披云先生之后又为《鲤城区志》题写扉页,为之增辉。
海外华侨、华人对家乡修志事业的贡献还突出地表现在慷慨解囊、共襄盛举,为志书出版提供资金协助,这对于一些经济不够发达、财力较为有限的山区县份更是善莫大焉。
新编《永春县志》,梁天成总编辑,1984年开始纂修,历时六年半,1990年10月北京语文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2卷(不含概述),116万字,系泉州市第一部、福建省第二部出版的新编县志。《永春县志》的出版,得到海外永春籍宗乡社团——永春县旅菲同乡会和旅居菲律宾侨亲周卿云及陈传拔、陈传嗣、陈传任、陈传语四兄弟的资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编《南安县志》的印刷出版,系由热心社会公益、文教卫生的印尼南安籍爱国华侨黄仲咸独自资助,为表彰黄仲咸先生作出的巨大贡献,新编《南安县志》编后记特附有“黄仲咸先生”简介,其内容如下:
黄仲咸先生
黄仲咸先生于1920年出生于著名侨乡南安高盖山麓的仙都村,幼承堂训,少怀大志。小学五年级修业后,即南渡印尼谋生。初当苦力,继业商务。勤奋好学,艰苦创业,终成知名的实业家。
先生身居异域,却情系家邦。自50年代以来,慨然捐献巨资,兴办家乡文教卫生事业,举凡学校、医院之基建及设施,遍及县里各乡镇。为育人根本大计,1990年创设“南安县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并着手在县城兴建高层之商业综合大楼,作为基金会永久产业。1991年又在香港设立“香港黄长咸(仲咸)教育基金有限公司”,亲任董事长。还在厦门和南安水头购地置业,使基金发挥更大效益。功在莘莘学子。青史留芳。
先生关心地方历史文献,资助南安县志编纂委员会出版《丰州集稿》和支持出版南安县第一部社会主义新县志,为南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资助新编《安溪县志》出版经费的安溪侨胞和宗乡社团有:现旅居香港的印尼归侨、安星藤器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星如、马来西亚华侨林木荣以及印度尼西亚泗水安溪互助会,县志《编后记》记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旅外乡亲林木荣、黄丹季、曾星如、叶秀元等先生和其他旅外各界人士,十分关心县志的修纂,有的慷慨捐助,有的提供各种支持”,对海外华侨华人的热心义举给予褒奖。
(三)
在编修市、县(区、市)两级志书的同时,泉州修志部门还整理翻印了一些旧志,编修、出版了为数众多的部门志、专业志、镇村志和地情资料,这些工作也得到海外华侨、华人的资助,因限于篇幅,下面仅对海外泉州籍华侨、华人对编纂出版《华侨志》作出的贡献给予介绍。
作为侨乡最具典型性的特色,泉州出版了市、县两级《华侨志》专业志书5部,即《泉州市华侨志》(卓正明主编,42.3万字,1996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惠安县华侨志》(张省民主编,7万字,1990年内部出版)、《晋江华侨志》(吴泰主编,17.9万字,199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安溪华侨志》(陈克振主编,25.8万字,1994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南安华侨志》(刘安居、陈芳荣主编,16万字,1998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这些华侨志的编纂和出版,尤其得到了海外泉州籍华侨、华人的支持和资助,才得竟其功。
《泉州市华侨志》,全书42.3万字,分8章45节及概述、大事记、附录、后记、彩照16码,体例完备,资料翔实,内容丰富,1996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经费系由旅居新加坡的南安芙蓉李氏华侨、华人在香港设立的李氏基金会(香港)有限公司赞助。
《惠安县华侨志》系惠安县地方志丛书中第一本出书的,志书“在编撰中,得到海外乡侨的关心与支持,来函提出意见,寄赠参考资料和捐赠印刷费”(见《后记》),捐资印刷出版的华侨、华人是王清秀、庄右铭、柳春、曾纪华、刘春江、刘永世、黄世卿、曾汉源、郑荣福等。
1994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安溪华侨志》“得到旅外乡亲李宝树、李尚大、曾星如、王金祥、王荣发、李义通等先生的热心支持和资助”(见《编后记》)。
《南安华侨志》的出版,也得到海外宗乡社团泰国梅山基金会梅山办事处和华侨、华人黄正泉、林永福、黄仲伍、黄衍说、张泉庆、张景章等的赞助,该志《编后记》对此也具名给予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