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东方泉州港湾,刺桐花红你可曾看见,海滨邹鲁闽南风光,南音北管你可曾听见,清源山下清街圣人……”这支亲切、温情、优美、动听的歌声在泉州召开的2004年全国汽车工程机械配件展览会和第六届泉州旅游节汽车展上回荡,打动数千名参会者的心。这支富有闽南韵味的歌曲由著名歌手林舒香演唱,把泉州的旖旎风光和豪爽的乡风民情酣畅地演绎出来,让人们勾起对海上丝绸之路东端起点“潮潮声中万国商”那遥远故事的联想,给来自大江南北汽车商、汽配商留下无穷的印象与回味。这激情豪迈的歌曲名叫《刺桐花红迎客来》,歌曲的词作者就是本文的主人翁吴育超,他就是泉州汽配行业的领军人。
沉重的“第一桶金”
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浮桥边沿地带的金浦社区,距泉州金鸡水闸不远,与南安丰州交界,是一处交通要道。吴育超就出生在这里。吴育超的父亲是浮桥一带河流的船工,八、九岁的他就跟着父亲摇船摆渡,帮家赚钱维持全家生计,就这样“半工半读”上完小学。不幸的是,他在满堂红中学读初二时,父亲去世。这一家7人,上有祖母、母亲,下有弟弟妹妹读书,使他更为艰难,然而,有志气的他依旧品学兼优,他那聪明、勤奋、好学、刻苦的表现,深受老师们的赞扬和喜爱,也得到同学们的钦佩,因而担任了校团总支副书记。
家庭的艰辛,让吴育超欲再继续深造的心暂时收住。1978年高中毕业后,他不得不到浮桥镇建筑社打杂,当学徒,编打竹条,制作脚手架。在建筑社的几年中,他虚心求进、积极肯干的工作态度,受到领导的看重和赞许,一直想栽培他,派他去当驻场施工管理员,但他婉言感谢社领导的好意,要求到刚组建的汽车修理厂当材料仓管员。汽车修理厂是与车队合并的,那里有拖拉机、罗马车、美国GMC车、前苏联吉尔车,以及福州汽车厂制造的福建车,是一个能够熟悉汽车汽配业知识、将来大展身手的育才之地。他边学边干,向师傅请教。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把师傅做过、测量过的配件,一件件经过自己的测量,对照师傅的记录,利用学校学过的英文字母来与师傅交换不懂的技术,他靠年轻记忆力强来掌握技术。他大胆拆卸外国车,熟悉各种零配件,掌握维修技术。当时晋江一带有不少日野、三菱、五十铃车辆,他向厂里建议,认为对外运输和维修业务,不但可以推动厂里的创收,增加职工收入还能扩大影响,提高技术。果然,他们因修理好外单位几部日本车而名声大噪,晋江甚至泉州地区许多单位的日本车都闻名前来保养维修。他拿到驾驶证照后,还热心地教学员开车,传授技术。育超也参与抢修外地抛锚的汽车。当时使用的运输车都是解放前的旧车,经常坏在路上,配件又非常紧缺,抛锚司机只好睡在车上看守货物,等着“救济”。他和车队、修理厂的师傅、同事经常远赴广东、广西、福建山区等地去抢修,把抛锚在外的汽车修好。在实践中,他慢慢地熟悉国内外各种车辆的配件互换,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他深有体会地说,汽车修理人员就像医生一样,不但应该懂得看病医病,也应该懂得上山采药。就是说,修理人员应当懂得采购零配件,备置最为常用有针对性的零件。厂领导采纳他的这些建议,并开展工作,使该厂办得红红火火。1985年,他当上了副厂长,1986年他承包了这家厂。1988年,他辞职下海,和原汽车修理厂的技术员走南闯北,当起了汽配个体户。
吴育超说,第一次跑“单帮”,他与老师傅从福州坐了4天4夜的火车,才到云南昆明,然后再搭汽车到玉溪,购买当地国营厂性能还很不错的退役旧机床,再转卖给泉州生产汽配的工厂。这些厂家用后反映说,机床很好用,比当时加工汽配的本地土做专用车床强。再后来,育超又购买标准件螺母机加工各种螺栓销售。这就是育超的“第一桶金”吧。
20世纪80年代,泉州还处于车辆不多、交通有不便的状况。后来车辆多了,使汽配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泉州乡镇冒了出来。特别是江南上村、树兜及浮桥一带的乡农,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显示出一种敢尝螃蟹的气魄,家庭作坊、推销员、导购员无不围着汽配加工制作销售,一群群泥腿子走向全省全国,仅金浦,大小汽配厂就有几十家。以至后来有人说,凡是有汽配的地方就有泉州人(鲤城人)。
1988-1992年,吴育超与他人合作开汽配商店。
1994年,吴育超独资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泉州东湖汽配有限公司。
热忱造福社会与公益事业
吴育超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家乡福利事业和教育事业。在浮桥尚未铺建“繁荣大道”,1990年,农村电话每部安装费需要很多,刚下海的他认为,这对金浦村是一笔不小的消费。而金浦要发展,要做生意必须电话先通,只有在金浦架设电话机,方能解决村民这种紧缺需求。当时他并不是很宽裕,却马上投资15万元办起“金浦电话总机”,向泉州邮电局接来6条总机线路,连接金浦、东边、黄石头,每部电话收费2000元(黄石2500元),大大方便了当地群众,缓解电话紧张局面,使金浦成为鲤城区第一个有总机的乡村,成为第一个百户电话村,也促成金浦村成为最早的水泥花砖机生产发源地。他还为村老人投资20多万元建置“门球场”和体育锻炼器材等公益设施。每逢九九重阳节,他组织老人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出资参加全区全市比赛活动。就金浦村道、改厕等公益事业,他带头捐资,铺设了3条主要村道,改造了许多村厕,使金浦的交通条件、卫生环境得到改善。2000年以前,人口3000多人的金浦村,其“金浦幼儿园”上学率极低,仅有58名儿童。为帮助“金浦幼儿园”改制,育超投资数万元,对幼儿园进行改制。他在《泉州晚报》登文招聘幼儿教师,使“金浦幼儿园”逐步走上正轨。幼儿们多次在“六一”参加演出,在区、镇比赛中都得到第一或第二名。由于金浦幼儿园办得好,东边、黄石、田中、麻山、田后等邻村都纷纷送来儿童入园,高峰期达到195人就学。
虽说吴育超未上过大学,但他永远忘不了因贫穷不能继续升学的昨日。他说,教育是兴国之本,为人之道,德才并教,方能造就社会之才。每当看到村里有青少年上不了学,心里就难过。于是,自1999年起,他掏自己腰包,带头发动金浦同学会会员捐资作奖学金,凡考上大学本科和特困学生上学,每人奖励1000元,以资鼓励。先后支持奖励60名学子,约10万元。
热心公益事业的吴育超还善于团结人,在金浦及浮桥一带有较高的声誉和威望。1999年,他发起成立“金浦(泉州)同乡会”,其宗旨是为了团结、联络在外做生意或工作的乡亲,把金浦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多为村里作贡献。他作为“金浦(泉州)同乡会”创会会长,至今仍旧关心支持着该会工作,使之取得更大成绩,发挥更大作用。
吴育超的伯父吴先生是台湾老军人,至今已返乡4次,1993年第一次返泉时,老先生以为泉州还很穷,故自带拖鞋和卫生纸,不知道家乡已发生了千变万化。2000年,吴育超当上区台胞台属联谊会会长后,很注意宣传工作,他经常利用机会,向伯父与其他台胞宣传家乡新风貌新成就,让台胞们认识家乡关心家乡而热心建设家乡。
朝气的首任会长
吴育超是泉州市鲤城区政协六届常委,他十分珍惜参政议政这一权利。自2002年以来,他先后撰写出有关汽配发展的提案6篇,其中《规范汽配,促进产业聚群,大商贸发展》,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由区政协组织人马进行专门调研,效果非常好。
“要规范汽配产业集群,必须先有个行业组织。”吴育超的这一建议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并请他牵头办会。从2003年经他努力,是年10月26日,泉州市区汽配(工程机械)同业公会成立了,他成为首任会长。泉州市八大产业之一的泉州汽车工程机械配件行业,为了适应福建省体改委、经委立项的十一五计划关于申报机械制造产业基地的需要,由育超动员全市各区县上规模的大厂都来参加,他只用一个月时间,终于在2005年3月31日,把一个规模庞大的配件行业协会成立了。他又被推选为首任会长。在协会的企业中,竞争是很激烈的,而且会员企业的规模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问题都需要协会的协调。如何使这条“泉州船”齐心协力地驶向全国驶向世界,这就要靠会长的掌舵和领导艺术。他肩上的挑子是够沉重的。协会成立时,他亲自编写《泉州汽配之歌》,激励泉州汽配人:全力以赴,开拓进取,共创一流品质,扬泉州汽配威名。在他的领导下,刚成立不久的协会先后组团参加了“第57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第六届全国重型汽车工程机械配件展销会”、“第二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中外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并向“第六届全国重型汽车工程机械配件展销会”大会汇报泉州汽车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全年工作发展计划。在他的牵引下,今年9月15日,“2005中国汽车工程机械配件展览会暨第七届中国重型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交易会”又将在泉州展览城举办,这是泉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汽车工程机械配件展销会,目前已策划协会主要企业宣传系列片、扑克广告艺术、《泉州汽配与工程机械》杂志和多种对企业和展会有意义的各种活动。
吴育超现为中国重型汽车工程机械配件工商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机械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常务理事。他从事汽车维修与配件销售已有20个春秋,在全国汽车行业报刊发表论文8篇,其中《增加联合,发展企业》获得了全国汽配评比二等奖,《未来的中国汽车配件》、《台湾与东南亚汽车配件在大陆》等论文受到全国同行的赞誉和日本加腾制作所史谊荣的称赞。他的事迹已被《世界名人录》、《国魂》、《二十一世纪人才库》及《中国专家人才库》名录入选。
吴育超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汽配商。在汽配业圈子里,他有他的生意经,讲的是如何发展企业发展公司。几年来,公司多次在国内同行业中被评为信誉单位。他不仅注重自己公司品牌,增强公司发展的能力,而且也扶持资助一些销售商向各地推销产品,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推销员,推出产品品种上千件,扩大泉州汽配业在外的影响。此举富有成效,为泉州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泉州汽配业是泉州八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总产值180亿元。企业星如棋布,做汽配的商家难计其数,正如福建省李川副省长为泉州汽车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协会主办的《泉州汽配与工程机械》题词的那样:“哪有汽配,那(哪)就有泉州人。”泉州的汽配就是这么兴旺发达,前景就是这么广阔无垠。只要讲到中国汽配,肯定要讲到泉州汽配,讲到泉州汽配也就要谈到泉州汽车工程机械配件行业协会会长吴育超。
吴育超热爱泉州,向往美好未来,他想编写出歌唱泉州的好歌曲,想做好行业带头人,更想让泉州汽配业再创新辉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吴育超能够带领协会及其会员企业,沿着已经开拓的大道,走出泉州,奔向全国,奔向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