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泉籍澳洲华人邱维廉的中华情结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2006年7月29日第五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澳洲总理霍华德、前总理伏特、联邦财长高德乐、律政司司长卢铎、移民部长温斯瑞,新南威尔士州总督玛丽巴希尔等发来贺信,新南威尔士州长伊曼出席了会议,国际会议中心也是首次让其他外来民族使用。新威州的州长在总督府贵宾厅宴请1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福建翘楚,邱维廉当场宣布:“今年的‘侨心万里光明情’活动将赴中国的新疆义诊。”顿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次以“团结、联谊、发展、共赢”为主题的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人民看到了澳籍华人邱维廉作为大会主席的人缘和影响力,也感受到了他爱中华、爱家乡,为促进澳中友谊,推动中国和平统一良苦用心。 故土情深 邱维廉的祖籍地在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镇,1950年出生在马来西亚。父亲邱祥炽是当地有名的商人,因热心公益和社团活动深受拥戴,曾任马来西亚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工商总会顾问,荣获马来西亚热心华人教育的最高奖——“林连玉精神奖”。生长在海外的邱维廉,对中国的深厚感情来自父亲的影响。他从小进入华文学校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15岁独自出国留学,18岁担任新西兰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为首位华裔主席。他经常组织唱中国歌曲,跳中国舞蹈,弘扬中国文化。 虽然家境富足,但邱维廉在海外求学期间却多次退回父亲寄给的生活费。他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钱,完成学业。之后,父亲多次给他汇来巨款想帮他安家立业,他又毅然把钱退回,决心靠自己的努力创业。大学毕业后,他在英国、法国的知名企业任职,作为东南亚和中国的市场顾问,他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随后,他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把大部分投资和项目选择了中国。 邱维廉不但有炎黄子孙的铮铮龙骨,也有对祖籍地的绵绵深情。1992年他陪父亲及姐妹一家,回到阔别60年的福建省永春县五里街寻根谒祖。古镇的那间老店、父亲当年结婚时的古眠床……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他心中不泯的乡思。 2000年第四届世界永春社团联谊会由台北永春同乡会主办,在家乡永春举行,邱维廉再次回到故乡看看那间老店,并特地在对面的糕饼店买了永春的传统名饼——“香饼”,寄给远在马来西亚年迈且身患“中风”的父亲,以解乡愁,也尽自己的一份孝心。每逢家乡永春以及泉州市、福建省有重大的文化或社团活动,他都要拨冗出席,积极推动。2002年2月25日首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在泉州举行,他发动并组织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上议院副院长何沈慧霞议员,悉尼市议员何键刚、澳洲华人传媒集团陈锦忠董事会主席、澳洲奥运友好促进会名誉会长周光明、澳洲福建会馆洪永裕会长等各界华人俊杰出席,增进澳洲与中国、泉州的了解和友谊。2005-11-19日澳大利亚永春同乡会在悉尼成立,他作为主要发起人与老一辈澳洲乡贤一起,多方奔走联络,并在财力上给予支持,使旅澳永春同乡终于有了一个“新家”。 长城情结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力量的象征,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在北京八达岭,人们可以乘坐缆车直达好汉坡,从空中领略万里长城的雄伟和壮丽。而这两条长城索道就是邱维廉首先提出并独资创建的。他的这个设想缘于学生时代,当时正是美国宇航员到太空,听说宇航员在太空能看到长城,他盼望着早日到北京来,到万里长城去看看。 1979年邱维廉首次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八达岭长城,他被长城的宏伟和浩大震撼了,但同时他发现,只有一个登长城入口,人多拥挤,古老长城因被踩踏而损坏严重,于是萌发了在八达岭修建索道的想法。在长城修建索道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除了要改变人们的观念,还要经过一系列专家的论证和许多环节的审批,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艰辛。 20世纪80年代,正是祖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邱维廉为了选择两条理想的登山路线,带领技术人员几乎踏遍了八达岭长城的每一个山头,他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和痛风病,但是他顶着长城塞外的风寒,忍住了疼痛,有时候甚至风餐露宿在山头。经过他们认真的比较,终于选择了两条理想的登山路线,并得到索道专家和各方的认可。 就在修建索道谈判最艰难的时期,一个日本商人主动找到邱维廉,表示愿意出四倍的价格转接这个工程。被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他认为:长城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尊严的象征;全中国许多地方能与日本人合作,唯独八达岭长城和卢沟桥不能,我们要有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的气节,这个项目绝对不能让! 1991年,孕育9年的八达岭长城索道终于开始运作。耗资1000多万美元,仅仅建成2条索道,在一些人看来得不偿失,这个项目投资太亏了。但邱维廉却认为,八达岭长城索道的建设不仅仅是澳中两国经济往来、经济合作的一个项目,而且对于促进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往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投资值得。 八达岭长城索道的建成,结束了古老长城几十年来只能徒步攀登的历史,不仅丰富了八达岭长城的旅游资源,而且有利于保护长城,特别有利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实现登长城的愿望。在索道开业之前,就接待了200多个残疾人,他们都是下肢残疾,坐轮椅,其中有一个残疾人的儿子曾在日记里写道:“我长大了一定要背着没腿的爸爸上万里长城。”他知道这只能是个实现不了的梦想,但是没想到,八达岭索道的建成,圆了他的长城梦。为了实现残疾人也能等上长城的愿望,邱维廉专门修建了一条残疾人轮椅通道,专门为下肢残疾人提供免费乘索道游长城的便利。 扶贫济困 长城索道建成后,邱维廉又开始了澳大利亚“南得温”种牛引进工作。作为世界上生产高档牛肉的三大品种之一,“南得温”肉牛具有体型大,生长快,肉质鲜嫩等特点,而且适应中国南北各地的气候,有利于改良中国黄牛的基因。他为此花6年的时间积极奔走,跑了全国三、四百个县,推广优良种牛。他深入到东北牧民的家中调查,了解中国最需要什么优良品种的牛,又去世界各地寻找最好的种牛,然后综合分析,比对筛选,再把这个项目定下来。为此,他包租了一架大型的波音747飞机,将125头(每头超过1000公斤)澳洲“南得温”纯种牛运到上海的种牛基地。为了能让新型种牛在中国得到有效推广,他首先选择的试点是中国西部的贫困地区。作为扶贫项目,他免费提供幼牛给贫困农民,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有一户人家人均年收入原来不到600元,现在不到两年功夫,就增加到1万元。“养一头牛能脱贫,养两头牛奔小康”成了农牧民们的口头禅。 1999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把邱维廉在上海开办的种牛场定为全国种牛基地。在基地的直接帮助下,全国已有40多个县培育出了新品种牛,而邱维廉仍然在为新品种牛的推广四处奔走。 反独传统 邱维廉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心愿,那就是早日实现中国的统一大业。为此,他承担起澳洲和大洋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的职务,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积极奔走。 2002年2月21日,全球华侨华人反独促统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两岸四地的代表和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的近千名代表在中国和平统一的旗帜下表达全球华侨华人反独促统的强烈心声。筹备这次大会的就是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邱维廉。他认为,反独促统不仅是全球华侨华人的大事,还应该得到侨居国的政府以及国际社会了解和支持。于是,他特地邀请了澳洲两位前总理出席大会,同时,还邀请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讲。他知道:台湾问题,本来是中国内部的事情,但中美关系最主要的也是台湾问题。假如我们能够请到在美国有影响力的前领导人来支持我们,影响力就更大了。 筹备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国际会议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邱维廉不仅带头捐出巨资,为大会提供财力支持,还利用他广泛的人际关系,四处奔走,积极联络,承担着繁重琐碎的组织工作。为了联络五大洲的华侨华人,最频繁时,他一个月要来回奔走10几次。在会议召开前回悉尼的飞机上,他突然发高烧,浑身发冷,当时服务人员给他盖了7条毛毯,还是不行。下飞机,服务员用担架把他抬下。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主持不了这次会议了,但是他卧病3天之后,还是硬撑着身子出现在大会会场上。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而他却为此瘦了8公斤。他总觉得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他决心要把海外所有的华人和华人社团紧密地团结起来,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振兴,竭尽全力。如何把海外的新侨老侨以及海峡两岸持不同意见的人团结起来,他为此费了很大的心思。如今在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成员中有三分之一是台湾省人,三分之一是来自大陆的新华侨,另外三分之一是老华侨,他在组织内部做到了平衡和和谐。 为了将大洋洲20多个岛国中的华侨华人团结起来,把他们的智慧凝聚到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上来,2001年4月23日,邱维廉发起并成立了大洋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过去一些小岛国大多跟台湾建交了,现在跟中国建交的大洋洲国家越来越多,无论是从建交的意义上,还是从联合国发言权来讲,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有好处的。这何乐不为呢?他经营着许多产业,但是他的大部分精力却不在赚钱上,生意上的事大多由他的夫人帮助打理,他一心扑在了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上。 光明使者 邱维廉看到中国贫困地区有很多眼疾患者因缺医少药而失明了。于是,他以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名义,发起成立了“侨心光明万里情”的慈善行动,由澳洲华人,外籍专家和台湾专家以及热心的商业人士组成。通过义诊活动,把澳大利亚人民和台湾同胞的友谊和爱心带到我们大陆来,以增进中澳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我们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邱维廉利用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号召力,发起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筹款会,筹集来的钱购置所需的医疗设备、药品。从2003年起,他组织海外医疗队,先后深入到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等地的贫困地区,为1000多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义诊,让他们重见光明。 “侨心光明万里情”活动在澳大利亚当地得到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眼科专家,加入到中国的义诊活动中。义诊也成为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每年定期举办的一项活动。作为发起和组织者邱维廉对义诊活动赋予特别的含义。他说,澳大利亚的公民,除了少数的原住民以外,大多是来自近百个国家的移民,这些移民都是侨,所以侨心是广义的“侨心”;他们把光明送到遥远的地方,就等于把爱心和温情送到那里,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侨心光明万里情”。 邱维廉做慈善事业是持续不间断的,他每年几乎都要捐建1所侨心小学,如今由他捐建的侨心小学已达14所。他说:“自己在有生之年只要有能力,就一直捐下去,让更多的贫困孩子接受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