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华侨中学创建于1953年,1969年文革期间被取消,学校所有设备全部搬到浮桥满堂红中学。复课闹革命时,泉州华侨中学校址与泉一中合并,称为“反修”中学。1971年“反修”中学又一分为二,把原华侨中学校舍填补为“泉州四中”,直到1980年秋华侨中学恢复校名,现在泉州四中迁到西隅校本部。
上世纪70年代(1971年-1980年),泉州四中在原来华侨中学校址办学十年,培养出一大批青年学生,共有8届高中毕业生1500人,先后参加高考取得好成绩,平均录取率达34%,有6人超前考上大学,引起社会上的关注,原市教育学院主要领导,曾建议把泉州四中改为其附中。笔者曾在泉州四中任教工作过,认为很有必要把这10年的办学情况记录下来。
第一,学校新组成领导班子稳定团结
“文革”中,市区各中学的领导和教职工被拆散,泉州四中办学时,当时市革委会任命郑新民为学校革委会主任,兼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他能团结其他党支部委员及学校领导,尽心尽力,把学校教学工作搞好。1971年-1976年间,社会上还存在着某些派性活动,而学校未受到严重干扰,相对是较稳定的。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根据上级布置,党支部选出三位党员,成立清查小组,在党支部领导下,也能根据党的政策,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学校中只有一位职员,因有外来材料,才请他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短期学习班,把情况说清楚了即回校工作。由于泉州四中新组成的领导班子较稳定团结,无出现经常换领导人,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有一批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七十年代中,泉州四中有一批来自各中学的老中青教师,不少教师尽管“文革”中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和不公正对待,但都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坚持教书育人。他们在青年教师中,起了很好的影响,当时由于教风很好,也给学生带来好的学风,整个学校校风校纪良好,现把回忆到数理化及文科的任课教师名单如下。
语文科:
沈瑶珍 苏德川 吴 俊 林宝璋 蔡景煌 吴世雄
连荣珍 龚万树 伍佰树 吕玉莲 郭廷超 蔡以聊
杨宗海 洪云波 黄迫宁
数学科:
何渊春 余天华 陈宜制 蔡光育 傅世桢 沈祥谋
廖兰芳 洪秀凤 程挺初 叶于雨 魏瑞基 高德函
林传铭 许志贤
物理科:
黄雅兴 李加德 陈承蔡 蔡一山 梁清溪 谢国民
程悦初
化学科:
王庆元 肖碧月 张监渠 邱东坡
外语科:
陈宜庄 陈荣水 王庆元 郑翠云 黄美莲
历史科:
杨宏志 邓德群 傅惠玉 蔡友裕
地理科:
李善全 陈昌华
生物科:
杨邦义 陈烈文 陈火枝 许木荣 李丽英 庄璋华
政治科:
陈树根 张寿全 伍水影 华 青 吴齐生 黄玉川
李铭春 张招贤 龚书瑄 李秀岩 韩秀蓉 林敬初
第三,当时市区招生以就近入学为原则
70年代泉州一中、泉州五中两所重点中学已复办,而市区招生仍以划片就近入学。因此,泉州四中录取的新生,有成绩好的学生,多数量成绩中下的,它不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课堂教学面向多数学生,想办法对差生进行辅导。所以每届初中毕业班学生,考上重点中学不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8年正式全国命题高考,泉州四中从74届到81届高中毕业生,参加大专院校考试,录取率很高,有的坚持自学进修,现在已联系上的约50位校友,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领导或业务骨干力量,还有其他校友正在继续了解中。
杨俊峰:泉州市副市长
许怡菲:农工党泉州市委会副主委、丰泽区政府副区长
王明贤: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师》杂志副主编,专著《中国美术史1966-1976》深得专家高度好评
吴少雄:国家一级作曲,省人大常委、省政协委员、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省音协副主席、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
吕子贤:厦门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宋振荣:留日博士、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林建华:华侨大学土木建筑系主任、博士、教授、市政协常委,市九三学社副主委
林虹:中国银行漳州分行行长
陈佑强:厦门市国税局副局长(纪检)
陈世明:省特级教师,泉州幼师副校长,省、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
许笃聪:市中医院副院长、中医博士
戴一鸣:省建筑设计院院长
戴一娜:市中医院副院长
朱潜龙:留法生物学工程博士
蔡灿辉:电子工程博士、教授、华侨大学通信工程系主任
王小平:民营企业家,现任豪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吴建伟:民营企业家,现任泉州雅兴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敏敏:民营企业家,现任泉州和兴五金塑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回福:海南省开发银行行长
陈维斌:留日博士,华侨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陈凯峰: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国内外知名建筑学家,文化学者,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出版多部建筑、文化方面的专著
宋思扬: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硕士,生命科学院教学部主任
庄永兴:泉州中医院、医学副教授
庄少卿:金鑫集团总裁,[金鑫集团系以金鑫(菲律宾)、国际发展有限公司、金鑫(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等十五家紧密型合资公司和八家控股、参股公司组成的跨国集团企业,总资产达6亿多人民币]
黄尔南:蓝蓝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市劳动模范、区劳动模范协会会长(公司拥有占地25亩的标准厂房,员工1500多人,年产值3000多万元)
郭明:泉州科达电脑公司,达奇电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工程师,公司开发的,《科达电脑系统》获中国专利和新产品新技术金奖
骆跃建:泉州市地税局副局长
黄向荣:雕塑师、全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作品曾作为文化部馈赠外国友人的礼品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黄永新:厦门大学经济学院MBA研究生、酒店管理专家、远太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泉州金宝大酒店总经理
郑乙全:泉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泉州市政协委员
陈建平:鲤城公安分局副局长
许颂临:留美化学博士,现在美国某材料公司任经理
王璋:留日博士,现任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博士后,教授高级工程师。他主持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谷氨酸酰胺酶(简称TC)生产菌株空间诱变育种研究,搭载“神舟五号”飞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陈泉生: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在北京某计算机公司任经理
林建成:留美博士后,现在美国某电脑公司工作
杨鹤星:毕业于北京大学,现旅居日本
朱国斌: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任泉州市国家税务局副局长
李灿民: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任泉州市审计局副局长
黄德奇: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校长,省优秀青年教师,市优秀教育、德育职业教育、优秀工作者,市青年、省共青团良师益友
张孝礼:市蔬菜公司总经理、总支书记、省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商业企业家、市十佳青年优秀企业家
许怡雄:留美硕士,现受聘于纽约医学科学院工作
陈家平:毕业福建师大中文系,现任泉州市电视台对外部主任、市电视艺术协会秘书长。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多部电视作品获省市和国家广电部奖励
林少槐:现任南丰物资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泉州华丰果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泉州洛江种猪技术研究所所长,泉州市政协委员,洛江区政协常委,获泉州市优秀青年科技奖
许钰敏:民营企业家,香港旗牌王集团(泉州)制家实业有限公司、房产地有限公司、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学昭:环球速递运输公司总经理
庄丽璋:留英博士,现任英国斯泰福厦大学海外合作开发部主任、首席讲师
陈建生: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现在澳大利亚任职
邹捷:获悉尼大学经济系公共管理硕士,现在澳大利亚任职
朱启平:毕业于福建农业大学,现任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郭志军:医学硕士,现任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被评为省新长征突击手
第四,发扬自力更生,增添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1971年从“反修”中学拆开后,留给泉四中的教学设备非常少,学校教育经费奇缺,难以买到新的教学设备。如理化学科无法进行分组实验,要向泉一中借用,教师要在课堂演示,找不到完整的教学仪器,都要购零件动手装修;数学科自制了几何模型图件;生物科搜集不少标本;地理科也是白手起家,建立地震、气象园地,各种观测仪器相当齐全,是全省重点中学少见的,由于教师重视直观教学原则,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地理科,于1979年文科班参加高考,全班平均成绩72.2分,是全省各中学中最好的,当时地理评卷在晋江地区招待所,评委会主任赵昭炳教授,向一百多位评卷人员宣布此成绩。